網紅帶動鄉村振興?給我來一打!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作者:高雪婷、王若彤
01
鄉村網紅「泥石流」
今年4月份,大衣哥朱之文又上了熱搜!原因是家門被村民一腳踹開。
出名前,他是村裡不務正業的窮光蛋、鄉親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出名後,他被各式各樣的代言、貪婪成性的村民攪得「一刻不得清淨」。
近兩年,由於直播和短視頻的興起,大衣哥成了某些人的「搖錢樹」,村裡不管男女老少,都不厭其煩地拍他的日常生活視頻,並發布在各個平臺,當上了所謂的「鄉村主播」,手機也逐漸發展成為他們手裡的「新農具」。
不難發現,現在許多農村題材的直播視頻,充斥著低俗、暴力等各種怪異行為,部分鄉村「網紅」,直播鄉村的野蠻、粗俗和落後,直播農民的社會搖、喊麥和酒桌上的「吹」啤酒。
MC天佑以喊麥在網絡走紅,一首《女人們你們聽好了》讓他一夜之間就在快手上擁有了40萬粉絲,在YY直播間、快手裡,天佑帶著他的佑家軍幾乎可以呼風喚雨。
「東北蛇哥」,是快手上以自虐出名的網紅。他的自虐視頻裡,背景常為空曠的田野或是荒地,他躺在未修整過的地上進行嘴炸雙響炮、頭敲啤酒瓶、生嚼碎玻璃、汽車軋手臂等等表演。鄉村網紅冥冥之中與「惡俗」「土味」「無下限」等字眼結下了不解之緣。
各種行為怪異、荒誕的人,在快手、抖音等草根自媒體中比比皆是。他們創造了一套亞文化的符號表達體系,包括自虐、喊麥、緊身褲為「標配」的著裝,「老鐵雙擊666」等行話,來宣洩情緒、表達自我。
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對鄉村網紅現象是這樣解讀的,他認為:鄉村網紅被貼上土的、低端的土味文化標籤,一方面有城市人的傲慢與偏見,各自的審美情趣不一樣。新生代農民工草根群體希望平等地通過亞文化資本獲得關注度,並轉化為經濟資本,這個過程中也許用力過猛,引起城市審美人群內心不適,但這並不表示鄉村網紅是低賤的。
網際網路給予鄉村網紅同等的平權表達,內容趨向多元,觀念愈加開放,鄉村網紅在網際網路虛擬社區中自我認同,也許在城市人群這種審美近似審醜作妖奇葩雷人,但是這也是他們真性情的本色演繹,需要一顆寬容之心。
02
鄉村網紅各顯神通
堪稱鄉村網紅頭部KOL的美食博主李子柒,僅新浪微博粉絲就有2631萬,每條視頻的瀏覽量都在5000萬次左右。李子柒的定位十分明確,即「美食+古風」。
她憑藉高清優美的視頻製作畫面,令人連連稱讚的各種技能俘獲了大量粉絲的心。從播種、採摘、加工,到端上餐桌,李子柒全都親力親為。此外,做衣服、搭棚子、做竹排欄、編竹筐等通通不在話下。
她向粉絲展示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給打拼在城市的年輕人一絲心靈的慰藉。雖是虛擬的「世外桃源」,也有很強的治癒作用。作為李子柒品牌創始人,其收入也相當可觀。
華農兄弟,就更加樸實無華、貼近群眾了。兩兄弟從拍攝日常養殖視頻發到西瓜視頻等帳號上起步,定位「養殖+美食」,主打竹鼠養殖、美食製作和鄉村日常分享,最大程度地還原了鄉村的真實面貌,積攢了大量粉絲。現在兩兄弟做得規模越來越大,不僅自己家的農畜產品不愁賣,還利用自己的人氣幫全縣都擴展了銷路。
表面看起來與平常鄉村青年沒什麼兩樣的華農兄弟,就這樣搭上了鄉村網紅和電商平臺的快車,在普普通通的鄉村生活中幹出了不普通的事情。
還有一位比較奇葩的鄉村網紅:「廢柴愛迪生」耿帥。他製作的東西以「無用」而出名,比如「倒立洗頭機」、「鐵領帶」、「腦瓜崩輔助器」「菜刀手機殼」等讓人腦洞大開的神發明。毫無卵用,但越是沒什麼卵用,大家就越覺得有意思,哈哈一笑。他還被邀請去過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向大家展示他的「作品」。
同樣地,除了平臺收益、流量提成之外,他也把粉絲引流到淘寶店進行手工藝品的變現。
李子柒、華農兄弟和耿帥都是從鄉村走出來的網紅,他們定位有所不同、各有所長,但都通過自媒體網際網路達到了變現的目的。此外,巧婦九妹、錢美鴿、「招財豬豬」張維珍、「湖北農民文叔」等眾多鄉村網紅也開始通過「自媒體+電商」模式帶貨。
03
鄉村網紅到底能掙多少錢?
做直播的農村人越來越多,那他們的經濟收入情況又是如何呢?
江蘇連雲港市海頭鎮的海臍村,被大家稱為「網紅村」,雖然常住人口只有1100戶,但從事短視頻直播的人已經達到了兩三百人。在快手搜索「海鮮」兩個字,會發現江蘇連雲港的漁民基本佔據了「半壁江山」,漁民「化身」主播,攜手漲粉。
農民主播直播帶貨不僅改變了他們自己的人生,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2017年,海頭鎮居民通過線上賣海鮮獲得的收入已經接近3億元。
38歲的廣西農婦甘有琴,已經有超過120萬人關注。眾多網友表示被她的大笑感染,覺得「能帶來歡樂,有正能量」。甘有琴做電商的第一個月,8天賣出了將近7萬斤皇帝橘,共40萬營業額。此外,還開通了淘寶、拼多多、微店等電商平臺,全國有70多個代理加盟,平均一天能幫他們賣出300單。
從最初打工月收入只有1500元,到今天通過平臺籤約、流量提成、打賞收益和農產品電商,「巧婦九妹」的年收入預計超過1000萬元。
本亮大叔是另一位鄉村網紅,在快手大火時,就已經聚集了很高的人氣。他的每一段視頻都有許多人點讚,每一次直播視頻都會有許多人觀賞,各種禮物也是連刷不斷。據相關人員爆料,本亮大叔的一天的收入就可以達到十萬元以上,這樣的工資甚至超過了辦公室普通白領的年收入。
劉金銀,今年29歲,四川瀘州市合江縣人,最近兩個月他成了當地的名人,同時也是網上農村類題材直播圈的大紅人。今年元旦前後,小劉開了一個直播帳號,取名四川金牛TV,打算試一試自己做直播。在直播的8個月時間裡,粉絲已經高達13萬人,創收9萬多元,他還拿自己直播的收入為家裡添置了一些電器。
如今,劉金銀的粉絲還在不斷增長中,收入也能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這讓他有了繼續做農村直播的信心和勇氣。劉金銀說,現在農村類題材網絡直播裡有部分充斥著自虐、低俗以及各種怪異荒誕的行為,令人不適。而自己想傳遞的則是真實的農村生活和面貌。
今後,他還想把當地的農作物、特產通過直播介紹給全國各地的粉絲,從而達到為農民增收的目的。而正是這樣真實質樸風格和想法,劉金銀給大家留下了難忘的回憶,也給農村類題材網絡直播留下了一股「清泉」。
04
為何鄉村網紅屢見不鮮?
首先是平臺政策的外部力量扶植,打造了一系列典型的鄉村網紅。很多自媒體平臺實行「三農」扶植政策,給予鄉村類視頻流量傾斜與推廣。另外,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自媒體的草根性,使原本話語權較弱的農民也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
像淘寶、聚划算這些電商平臺也給予鄉村一定的推廣補貼,實行「愛心助農」。自媒體與電商平臺結合,解決了線下流量不足的問題。通過自媒體視頻的製作吸引大量忠實粉絲,再引流到電商平臺進行農產品變現,幾場直播下來就能賣個差不多,收入還十分可觀。在嘗到鄉村網紅的甜頭之後,很多農民紛紛效仿學習,鄉村網紅出圈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其次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城鄉壁壘,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我國手機網際網路接入率達98.5﹪,也就是說,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通過手機這個移動終端上網,成為自媒體平臺的參與者甚至是製作者,這給鄉村網紅的誕生提供了基礎條件。
網際網路走入鄉村,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打開農產品出村銷售的銷路,實現市場供需無縫銜接。從而彌補農村經濟發展的短板,實現自產自銷。
最後,農產品銷路不暢一直是村民脫貧難的一大根源,已成為積存已久的問題。
「閨女,你能幫我賣點嗎?我看菜都爛在地裡真的心疼」,這位農村老奶奶樸實的語言裡滿是無助和無奈,然而像她一樣「賣不出去」的農戶不只是個例。重慶奉節一年輕的基層幹部魯應蔥正是看到了這一問題,才轉身成為一名淘寶主播,決心帶動村裡更多人通過電商平臺把農產品打出去,過上好日子。
05
如何對待和發展鄉村網紅經濟?
首先,要繼續加大網際網路下鄉的架設力度,增加補貼,降低農民上網成本。開展網際網路使用普及教育,讓農民上網更順手、更快捷。讓更多的農民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
其次,要對鄉村主播進行專業培訓。2018年利川市率先發起了「千人網紅培育計劃」,各鄉鎮老百姓紛紛報名,學習短視頻拍攝剪輯、與粉絲互動以及直播平臺的運營。51歲的湖北農民文叔就是一千餘名農民中的一員,鏡頭感好、會唱山歌又喜歡聊天的文叔在知命之年找到了一個既感興趣又能賺錢的門道兒,打心底裡高興。
再次,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明確團隊分工。要因地制宜,著力打造符合本土特色的品牌,從種植、收穫、加工、保存,到銷售、運輸,分工協作,明確責任分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引導、規範和約束鄉村主播生產優質內容。由於鄉村主播的文化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儲備,容易產出有悖於主流價值觀的不良內容,所以平臺對此應多多關注,對低俗、土味兒、無下限的內容進行取締,一旦發現,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