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壩」對決三峽「第二船閘」 小城秭歸命運未卜

2020-12-24 和訊

  本報記者 周慧 秭歸報導

  「樓下三峽,窗外大壩」,是秭歸許多酒店的廣告。

  湖北秭歸,位於川鄂咽喉,三峽工程壩區庫首。從三峽大壩的論證開始,城市的命運就和三峽大壩聯繫在了一起。

  近日來,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啟動,各界聚焦三峽「第二船閘」,再次牽繫著小城的命運。

  因為,秭歸新縣城是建三峽大壩以後的移民新城,在未來幾十年裡,這座山城打出了「物流興城」的口號,規劃建設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致力於打造成三峽物流新縣。一旦「第二船閘」開建,將會對其物流興縣戰略造成重大衝擊。

  翻壩「物流興縣」

  翻壩,指的是長江遇到洪水期封航或船閘阻塞等情況時,貨船和乘客改由其它運輸方式轉運,被稱之為「翻壩」。

  乘計程車從秭歸縣城出發,往秭歸翻壩物流園方向,一路顛簸,沿途不少貨車駛過。計程車司機老向稱,因為三峽帶來的翻壩,大型貨車較多,路面部分被壓壞;時間久不下雨的話,車跑一趟都會沾不少灰。

  三峽建壩在船閘處的堵塞,給秭歸縣帶來了翻壩物流生意。秭歸縣港航管理局副局長韓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1998年開始,秭歸港開始承擔起三峽工程建設期間翻壩應急轉運,2002年,秭歸即確定全面建設「三峽物流新縣」的目標,將秭歸港定位為「呼應漢渝的中轉港,三峽航運中轉中心」,2003年以後達到了客、貨運翻壩滾裝轉運的高峰。據官方統計,2003年至2011年,秭歸港累計翻壩轉運滾裝車輛189.27萬輛,轉運貨物6625.6萬噸、轉運遊客619.59萬人次。

  目前,宜昌港秭歸港區茅坪作業區的集疏運分流轉運能力和配套服務已經不足,建設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被提上議事日程。

  5月11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工地現場看到,園區目前還在建設階段,挖山碾地如火如荼。

  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園於2010年正式動工建設,規劃用地面積3.5平方公裡,計劃總投資80多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完成場平工程2700畝,件雜碼頭和滾裝碼頭已經開工建設。

  據秭歸市宣傳部人士介紹,秭歸是農業大市,產臍橙菸葉等,早幾十年,三峽大壩在論證期間,秭歸縣很少能提前做工業布局,工業一直也不發達。三峽建壩以後,移民新城基本進入穩定發展時期。

  目前正在興建的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則是縣裡最大的投資項目。按照他們的理想預期,項目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10億元,年創利稅10億元,可安置移民5000多人。

  2013年,湖北省也把建設翻壩物流園寫進省政府工作報告。

  「第二船閘」衝擊

  「第二船閘再提出來,肯定對我們有影響。」秭歸縣政府負責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官員張鵬(按採訪對象要求化名)直言。

  對於園區的官員來說,籌集建設資金和招商,就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現在正是招商工作非常重要的階段。按照計劃,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但目前因為資金等方面問題,工程進度整體有些滯後。

  張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80億的投資對於秭歸不是小數目,2013年全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也就6.2億元。

  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採取的是整體招商的形式,希望通過招來投資實力強大的客商來做港區建設和經營,未來形成以商招商。

  「對於物流產業園的未來,縣裡很有信心。」張鵬說。在他看來,興建第二船閘的說法,其實也提了多年,但目前還在學術論證階段,這次又被藉機提出來,其論證時間以及最終選擇方案還很難說。

  另外第二船閘的建設周期肯定很長,並且一部分貨物限制經過船閘,因此,在建成前和建成後,都有一定量的貨物需要翻壩。「秭歸也必須要有翻壩的功能,我們現在還在建設期間,也肯定會往下做。」張鵬說。

  據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基於貨類預測法的過閘貨運需求預測,2020年三峽航閘水域雙向貨運量將達到1.63億噸,2030年將達到2.4億噸,2050年將達到2.64億噸。

  秭歸方面認為,三峽過壩貨運量將有一半以上由翻壩轉運來完成,2020年翻壩轉運量將達到6300萬噸,2030年將達到1.4億噸,2050年將達到1.64億噸。

  三峽船閘的局限性決定了翻壩轉運的長期性,翻壩轉運將成為一項持久的運輸方式。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建成以後,將進一步完善秭歸港翻壩轉運體系,促進三峽翻壩轉運的提速提效。

  期待「第二船閘」論證結果

  正忙於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招商的張鵬認為,項目在建設期間,已經遇見很多難題。

  一是投入不足。物流園區是一個高投入的行業,投資規模大,資金佔用周期較長,投資回收期限長。截至目前,三峽翻壩物流園區建設已共計投資12億元,接近秭歸縣2013年全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2倍,財政不堪重負,難以為繼。二是管理滯後。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建設必須立足市場,從政府層面加強與上下遊地區的區域分工和合作,依靠縣一級力量難以推動,不能形成合力。

  目前,由於多式聯運格局尚沒有形成,無法與水運、公路形成快速轉換對接,秭歸正在爭取三峽宜昌江南疏港鐵路的建設,該鐵路可將長江三峽壩上壩下港口連為一體。

  去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於開展提高三峽樞紐貨運通過能力等有關工作的通知》,從國家層面確定在秭歸境內修建三峽宜昌江南疏港鐵路,旨在以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為節點,建立鐵路、公路貨物分流通道,進一步完善三峽區域綜合運輸體系,提高翻壩轉運效力。目前秭歸方面正在積極爭取儘早開工建設。

  第二船閘爭議,是翻壩物流產業園目前最新面臨的一個問題。

  對此,張鵬認為,水運目前只能有兩種方案,一是翻壩,一是通船閘。但目前建設第二船閘的地理空間幾乎沒有,當地還要二度移民;另外,生態環保一系列問題。他補充解釋,不管修不修第二船閘,如果兩個船閘同時檢修不運行等時候,都必須建立船閘意外的運輸工具,這也是秭歸為保持航運通暢履行的社會責任。

  「我們目前最希望的,就是儘快出第二船閘的論證結果,不管是建還是不建。」秭歸縣政府一位官員感慨。在秭歸人看來,三峽大壩論證期間,因為產業發展政策限制,對秭歸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接下來的時間,應該是秭歸穩步發展的一個時期。(編輯 劉玉海)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

相關焦點

  • 多部委已調研投建三峽第二船閘 試破長江運力瓶頸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投建三峽大壩第二船閘,可能已成為打破長江航運瓶頸的首要工程。  「要想發展長江黃金水道,首先得解決目前最大的制約因素三峽大壩礙航的問題,」4月29日,重慶市一位從事了30年長江航運的資深人士對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現在三峽大壩的擁堵已經是常態化了,目前長江上的船隻,要想過三峽大壩,等一、兩天是正常現象。
  • 中國擬建三峽大壩第二船閘 或投資400億(1)
    3月9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交通運輸部將積極配合有關方面,加快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和葛洲壩船閘擴能工程建 設。」 隨著交通運輸部部長的表態,也讓長江沿岸省市尤其是四川和重慶等省市吃到了定心丸。長江經濟帶發展中最大的阻礙之一就是三峽船閘帶來的「腸梗阻」問題。
  • 三峽大壩船閘通行能力達極限 船隻擁堵成常態化
    本報記者 孫辰 攝長江商報消息船閘通行能力達極限,專家稱建第二船閘、翻壩或都必要本報訊 「想過三峽大壩,一等就是一兩天,過壩擁堵的現象已成常態化。」一位資深航運人士表示。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重提借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涵蓋6億人口的區域經濟增長。
  • 人大代表:三峽第二船閘已基本確定 長約10多公裡
    翻壩物流園不會廢棄  「三峽第二船閘已基本確定」  近年來,三峽第二通道的建設,也越來越備受關注。  唐冠軍稱,三峽新通道建設是解決治本的問題,而應急翻壩只是治標。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和協調,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三峽辦組織開展大量的前期工作,正式啟動了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工程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經提出了預可行性研究的初步成果,並且明確了下一步的工作進展。  他透露,在三峽大壩左岸新建第二船閘已基本確定,長度約10多公裡,成本預估400多億,建設周期十年左右,建成後的第二船閘將比現在的更為優化一些。
  • 交通部:三峽船閘提前19年飽和 挖掘通航潛力空間有限(圖)
    針對日前有媒體報導三峽船閘通過能力已飽和,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揚在昨日(22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確認,通過三峽船閘的貨運量在2011年便已達到飽和狀態,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李揚介紹,目前,國務院三峽辦正在牽頭組織開展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以及葛洲壩樞紐船閘擴能前期研究工作。
  • 我從武漢遊秭歸:屈原故裡到三峽大壩吃住玩全攻略
    秭歸,正處於這些旅遊熱點區位的中心,我曾三次過秭歸,卻因時間原因一直沒有在這裡細細品味過,尤其是這裡最有名氣的屈原故裡和三峽大壩,一直是心裡的一個遺憾,終於有了一個空餘周末,來此了一樁心願。從武漢到秭歸我這次目的地很明確,到秭歸看屈原故裡和三峽大壩。
  • 湖北宜昌:2025年建成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動車經過長江宜昌段(資料圖) 周星亮 攝三峽大壩建成後,長江上遊航道改善,航運量快速增長。2019年三峽樞紐通過量達1.48億噸,2020年達1.38億噸,仍無法滿足物流需求。三峽船閘(資料圖) 林海 攝為緩解三峽通航壓力,使貨物暢行長江上下,國家批准實施三峽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 我從屈原故裡-秭歸去大壩,暢遊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秭歸換乘中心進入--三峽大壩秭歸換乘中心(屈原故裡)購票——安檢——乘坐換乘車至罈子嶺——185平臺——截流紀念園——秭歸遊客換乘中心結束。 從湖南、重慶、四川、山西、貴州等方向通過江南三峽翻壩高速來三峽大壩旅遊,下高速後還要開車約半小時並辦理通行證後才能抵達三峽壩區(柳樹灣)遊客換乘中心。
  • 三峽船閘復航 根據船舶功率安排待閘船舶有序通過
    22日,三峽入庫流量由20日的7萬立方米/秒跌至45000立方米/秒以下。15時,三峽南北兩線船閘徐徐開啟,在停航76小時之後迎來了首批上、下行船舶。    按調度規程,三峽雙線五級船閘於19日11時停航,以應對完建以來的首次特大洪峰。
  • 三峽好風光,山清水秀出仙果,仙果就是秭歸臍橙
    長江三峽又名峽江或大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區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跨重慶奉節、重慶巫山、湖北巴東、湖北秭歸、湖北宜昌。
  • 最新遊三峽大壩全程攻略!
    自駕遊路線:強烈推薦自駕遊的驢友們直接經翻壩高速在秭歸下道到達秭歸縣城屈原故裡「重慶市內出發大約9小時」,後面行程參照線路2。我必須先給各位驢友普及以下三點:第一,三峽大壩景區附件沒有吃住的地方,需要大家在景區之外找吃住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直接到三峽大壩而是落腳在秭歸的原因之一;第二,目前到三峽大壩景區有兩條路線,一是從三峽大壩換乘中心進入三峽大壩景區,二是秭歸換乘中心進入三峽大壩景區(今年9月中旬剛開通),第三,從宜昌市到三峽大壩換乘中心經過三峽大壩專用公路大壩由下遊進入大壩景區必須排隊辦理臨時通行證
  • 新路線遊秭歸,逛屈原故裡和三峽大壩能節約半小時,你知道嗎?
    秭歸歸屬湖北宜昌市,面積不大卻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這裡緊鄰世矚目的三峽大壩,站在秭歸屈原祠廣場就能遠眺大壩。 三峽大壩 到秭歸如果不去走一趟三峽大壩,那麼這次的行程就有點不值了。三峽大壩是國之重器,是規模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
  • 三峽翻壩江北高速公路工程三峽翻壩江北高速公路項目交工驗收質量...
    三峽翻壩江北高速公路工程三峽翻壩江北高速公路項目交工驗收質量評定試驗檢測招標FBJGJC-1標段(HBZX-201701GL-041006001)招標公告 招標編號:HBZX-201701GL-041006001
  • 坐船到宜昌 旅客三峽大壩換車
    本報訊(記者 肖瑤)根據三峽工程的進度安排,在三峽船閘完建施工期間,只能實施單線通航。為此,重慶市三峽過壩運輸壩區工作組專門制訂了針對班船旅客、滾裝船等的翻壩運輸方案。  轉車不再加收費  市港航局昨日公布《三峽工程雙線五級船閘完建期翻壩轉運方案》,從重慶港乘坐客班船到宜昌的旅客,將在到達大壩後轉乘客車到宜昌。
  • 三峽風光+生態廊道:宜昌旅遊新看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12月2日至4日,由中國地市報研究會組織,三峽日報社承辦,全國60餘家媒體參與的「共抓長江大保護」宜昌行活動舉行,採風團得以近距離感受三峽優秀風光,盡覽長江岸線綠色生態廊道。□泉晚 宜昌是長江中遊的起點,「上控巴蜀,下引荊襄」,長江幹流流經宜昌232公裡,擁有岸線536公裡,佔湖北省長江幹流岸線總長的近四分之一。
  • 一票通遊屈原故裡+三峽大壩,省錢又省時,這波安利請收好嘍
    宜昌到屈原故裡乘車路線:屈原故裡景區坐落在秭歸縣,秭歸暫未開通高鐵,離秭歸最近的高鐵站是宜昌東站。在宜昌東站旁邊的中心汽車站乘坐809路城際公交可直達屈原故裡景區,票價15元/人,用時1小時15分;自駕的話,從宜昌走翻壩高速大概1小時即可抵達。
  • 重慶團代表聯名建議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重慶團代表聯名建議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 鍾旖)三峽船閘是建設長江上遊航運中心的關鍵節點,但自2011年三峽船閘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以來,
  • 多名代表聯名提議: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
    三峽船閘已連續9年超負荷運行一組數據可以看出長江水運對上遊地區的重要性——三峽斷面貨物通過量由2004年的4309萬噸增加至2019年的1.48億噸,年均增長9%。同期,重慶市水運量由1907萬噸增加到2.11億噸;四川省水運量從2928萬噸增加到6896萬噸。
  • 9月19日起秭歸成為三峽大壩旅遊區遊客換乘中心
    央廣網武漢9月19日消息(記者張毛清 通訊員周華山 張海彥)自19日開始三峽大壩旅遊區秭歸遊客換乘中心試運行,遊客可直接從秭歸乘車遊覽三峽大壩,再也不需繞道前往壩區的遊客換乘中心,才能遊覽三峽大壩。9月19日上午,秭歸縣屈原故裡景區舉行了「三峽大壩旅遊區秭歸遊客換乘中心投入試運行」啟動儀式,並迎來首批500多名前來體驗的遊客。這標誌著秭歸成為三峽大壩旅遊區新的遊客換乘中心。
  • 湖北宜昌:開啟三峽綠色航運新模式
    三峽大壩所在地——湖北宜昌,是整個長江船舶集中停泊的地方,據當地交通部門統計,每年在三峽河段過閘的船舶超過6萬艘次,待閘靠港期間船舶產生的汙染,一直困擾長江生態。  作為整治船舶汙染的重要舉措,宜昌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枝江、宜都、秭歸、猇亭選定4個普貨碼頭,推進船舶汙染物集中轉運。「下一步計劃在專業化碼頭建設汙染物處理設施。」宜昌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宜昌在長江沿線待閘船舶集中區域,布局建設汙染物接收轉運碼頭(點)10個,對船舶汙染物實行定點、集中接收轉運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