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慧 秭歸報導
「樓下三峽,窗外大壩」,是秭歸許多酒店的廣告。
湖北秭歸,位於川鄂咽喉,三峽工程壩區庫首。從三峽大壩的論證開始,城市的命運就和三峽大壩聯繫在了一起。
近日來,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啟動,各界聚焦三峽「第二船閘」,再次牽繫著小城的命運。
因為,秭歸新縣城是建三峽大壩以後的移民新城,在未來幾十年裡,這座山城打出了「物流興城」的口號,規劃建設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致力於打造成三峽物流新縣。一旦「第二船閘」開建,將會對其物流興縣戰略造成重大衝擊。
翻壩「物流興縣」
翻壩,指的是長江遇到洪水期封航或船閘阻塞等情況時,貨船和乘客改由其它運輸方式轉運,被稱之為「翻壩」。
乘計程車從秭歸縣城出發,往秭歸翻壩物流園方向,一路顛簸,沿途不少貨車駛過。計程車司機老向稱,因為三峽帶來的翻壩,大型貨車較多,路面部分被壓壞;時間久不下雨的話,車跑一趟都會沾不少灰。
三峽建壩在船閘處的堵塞,給秭歸縣帶來了翻壩物流生意。秭歸縣港航管理局副局長韓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1998年開始,秭歸港開始承擔起三峽工程建設期間翻壩應急轉運,2002年,秭歸即確定全面建設「三峽物流新縣」的目標,將秭歸港定位為「呼應漢渝的中轉港,三峽航運中轉中心」,2003年以後達到了客、貨運翻壩滾裝轉運的高峰。據官方統計,2003年至2011年,秭歸港累計翻壩轉運滾裝車輛189.27萬輛,轉運貨物6625.6萬噸、轉運遊客619.59萬人次。
目前,宜昌港秭歸港區茅坪作業區的集疏運分流轉運能力和配套服務已經不足,建設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被提上議事日程。
5月11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工地現場看到,園區目前還在建設階段,挖山碾地如火如荼。
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園於2010年正式動工建設,規劃用地面積3.5平方公裡,計劃總投資80多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完成場平工程2700畝,件雜碼頭和滾裝碼頭已經開工建設。
據秭歸市宣傳部人士介紹,秭歸是農業大市,產臍橙菸葉等,早幾十年,三峽大壩在論證期間,秭歸縣很少能提前做工業布局,工業一直也不發達。三峽建壩以後,移民新城基本進入穩定發展時期。
目前正在興建的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則是縣裡最大的投資項目。按照他們的理想預期,項目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10億元,年創利稅10億元,可安置移民5000多人。
2013年,湖北省也把建設翻壩物流園寫進省政府工作報告。
「第二船閘」衝擊
「第二船閘再提出來,肯定對我們有影響。」秭歸縣政府負責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官員張鵬(按採訪對象要求化名)直言。
對於園區的官員來說,籌集建設資金和招商,就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現在正是招商工作非常重要的階段。按照計劃,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但目前因為資金等方面問題,工程進度整體有些滯後。
張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80億的投資對於秭歸不是小數目,2013年全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也就6.2億元。
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採取的是整體招商的形式,希望通過招來投資實力強大的客商來做港區建設和經營,未來形成以商招商。
「對於物流產業園的未來,縣裡很有信心。」張鵬說。在他看來,興建第二船閘的說法,其實也提了多年,但目前還在學術論證階段,這次又被藉機提出來,其論證時間以及最終選擇方案還很難說。
另外第二船閘的建設周期肯定很長,並且一部分貨物限制經過船閘,因此,在建成前和建成後,都有一定量的貨物需要翻壩。「秭歸也必須要有翻壩的功能,我們現在還在建設期間,也肯定會往下做。」張鵬說。
據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基於貨類預測法的過閘貨運需求預測,2020年三峽航閘水域雙向貨運量將達到1.63億噸,2030年將達到2.4億噸,2050年將達到2.64億噸。
秭歸方面認為,三峽過壩貨運量將有一半以上由翻壩轉運來完成,2020年翻壩轉運量將達到6300萬噸,2030年將達到1.4億噸,2050年將達到1.64億噸。
三峽船閘的局限性決定了翻壩轉運的長期性,翻壩轉運將成為一項持久的運輸方式。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建成以後,將進一步完善秭歸港翻壩轉運體系,促進三峽翻壩轉運的提速提效。
期待「第二船閘」論證結果
正忙於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招商的張鵬認為,項目在建設期間,已經遇見很多難題。
一是投入不足。物流園區是一個高投入的行業,投資規模大,資金佔用周期較長,投資回收期限長。截至目前,三峽翻壩物流園區建設已共計投資12億元,接近秭歸縣2013年全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2倍,財政不堪重負,難以為繼。二是管理滯後。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建設必須立足市場,從政府層面加強與上下遊地區的區域分工和合作,依靠縣一級力量難以推動,不能形成合力。
目前,由於多式聯運格局尚沒有形成,無法與水運、公路形成快速轉換對接,秭歸正在爭取三峽宜昌江南疏港鐵路的建設,該鐵路可將長江三峽壩上壩下港口連為一體。
去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於開展提高三峽樞紐貨運通過能力等有關工作的通知》,從國家層面確定在秭歸境內修建三峽宜昌江南疏港鐵路,旨在以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為節點,建立鐵路、公路貨物分流通道,進一步完善三峽區域綜合運輸體系,提高翻壩轉運效力。目前秭歸方面正在積極爭取儘早開工建設。
第二船閘爭議,是翻壩物流產業園目前最新面臨的一個問題。
對此,張鵬認為,水運目前只能有兩種方案,一是翻壩,一是通船閘。但目前建設第二船閘的地理空間幾乎沒有,當地還要二度移民;另外,生態環保一系列問題。他補充解釋,不管修不修第二船閘,如果兩個船閘同時檢修不運行等時候,都必須建立船閘意外的運輸工具,這也是秭歸為保持航運通暢履行的社會責任。
「我們目前最希望的,就是儘快出第二船閘的論證結果,不管是建還是不建。」秭歸縣政府一位官員感慨。在秭歸人看來,三峽大壩論證期間,因為產業發展政策限制,對秭歸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接下來的時間,應該是秭歸穩步發展的一個時期。(編輯 劉玉海)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