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個高男性更易患癌,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20-12-22 澎湃新聞

「生命時報」微信公號5月9日消息,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

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

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

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列舉男性10大高發癌症,給出5條防癌建議。

受訪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 程書鈞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 支修益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

天津市腫瘤醫院腦系腫瘤科主任 李文良

男性更易患癌,或因長得高

歐洲腫瘤學會和日本腫瘤學會期刊《腫瘤學年鑑》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依據兩大隊列超過17萬人、34年的隨訪數據,

男性患癌風險比女性高出39%,而且高出的風險中竟然三成(35%)可由身高解釋。

男性風險更高的幾個主要癌種與身高的關聯性也更強。

《腫瘤學年鑑》雜誌研究原文截圖

研究者選擇了兩個前瞻性大型隊列,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PFS)和護士健康研究(NHS),納入了前者的49372名男性和後者的115612名女性的數據,隨訪時間長達34年。

男性平均身高178.3cm,女性平均身高163.8cm。男性更愛喝酒、吃得更多,但也鍛鍊更多。女性的吸菸比例更高。

參與者的基本情況

從癌種來說,男性中黑色素瘤、胃腸道腫瘤的風險與身高成正比;女性中,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胃腸道腫瘤、胰腺癌、肺癌、腦癌和血液腫瘤的風險與身高成正比。其中血液腫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與身高的關聯,女性比男性更強。

總的來說,在男女之間都存在身高越高患癌風險越高的情況,二者水平也基本一致。身高每高10cm,

與男性癌症風險升高8%、女性風險升高10%有關。

不同癌種風險與身高的關係

不同癌種風險與身高的關係

與女性相比,男性患癌風險高出39%。這部分風險主要是由於幾個特定的癌種,它們的風險也不同程度地與身高有關:身高可以解釋87%的胃腸道腫瘤、45%的黑色素瘤、25%的腎癌、84%的腦癌和24%的血液腫瘤。

此外,健康的高個男性比健康的矮個男性患特定癌症的風險更高。

身高是如何與患癌風險產生關係的?

一種理論認為,高個子的人可能胰島素生長因子水平較高,這和激素的增長以及癌症有關。另一種理論是,身材較高的人由於器官都比較大,所以整體細胞比較多,這就造成了其中一些細胞的變異機率較高。

男性高發的10種癌症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男性癌症發病率前10位是: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癌、腦癌。

肺癌

病因:長期吸菸會損傷肺部、環境汙染、長期疲勞都是增加男性肺癌發病率的危險因素。

早期症狀:咳嗽兩周以上、氣急、痰中帶血等症狀。

高危人群:年齡40歲以上,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條

吸菸≥20包/年。

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有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二手菸的人。

篩查方法:高危人群和55歲以上的人,建議每年做一次胸部CT。

胃癌

病因:菸酒過度、狼吞虎咽、飢一頓飽一頓、忙於應酬、生活不規律等有一定關係。

早期症狀:食慾減退、腹痛、胃脹、呼氣有酸臭味。

高危人群:40歲以上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幽門門螺桿菌感染者。

曾經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疾病。

父母和親兄弟姐妹患有胃腸道腫瘤。

偏愛醃、燻食物,吸菸等。

篩查方法:40歲以上,1~2年做一次胃鏡。

肝癌

病因:除肝炎外,酗酒、工作勞累、精神緊張、經常熬夜等都是誘發肝癌的因素。

早期症狀:早期幾乎無症狀,中晚期疼痛、腹脹、乏力、黃疸。

高危人群:男性35歲以上,有B型肝炎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證據;有肝癌家族史;血吸蟲、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藥物性肝損患者。

篩查方法:每年定期體檢,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血清甲胎蛋白,查肝臟B超。有5年以上肝炎病史、5~8年以上酗酒史的人,更應密切關注肝臟健康,最好3~6個月查體1次。

結直腸癌

病因:動物脂肪攝入過多、膳食纖維明顯缺乏、大量飲酒、愛吃高溫油炸食物、久坐少動、不按時排便等是誘發腸癌的主因。

早期症狀:大便帶血、腹脹、大便變細。

高危人群:

1.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 炎和多發性腸息肉。

2.高動物脂肪、高蛋白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

3.有大腸癌家族史。

4.40歲以上者。約75%的大腸癌患者都處於這個年齡段。

篩查方法:年度體檢時可以做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45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腸鏡。

食管癌

病因:與飲食息息相關,除與遺傳基因有關外,臨床研究顯示,近90%的食管癌患者有不良飲食習慣。

早期症狀:吞咽不適,或有胸骨後不適感。

高危人群:

1.吃東西喜歡趁熱。

2.愛吃燒烤、醃菜。

3.吃飯狼吞虎咽,愛吃有嚼勁的食物。

4.煙不離手,酒不離口。

5.經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6.患胃酸反流的人。

篩查方法: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胃鏡。

前列腺癌

病因:男性脂肪攝入超標、久坐不動、經常憋尿、不注意私處衛生等都是誘因。

早期症狀: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射精痛或射精中帶血,臀部或骨盆持續疼痛。

高危人群:

1.50歲以上的男性。

2.父親或親兄弟患有前列腺癌。

3.高熱量、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方式的

4.精神壓力大、久坐不動的人。

篩查方法:50歲以上男性,每年做直腸指檢,並檢測前列腺特異型抗原(PSA)。

膀胱癌

病因:吸菸是首要致癌因素;空氣汙染、飲用水中含有砷也與膀胱癌有關;常憋小便也能增加該癌發生的風險。

早期症狀:尿液呈淡紅色或淡粉紅色。

高危人群:

1.60~70歲男性。

2.吸菸或長期接觸二手菸。

3.生活在空氣汙染的地區。

4.從事印染、石化、皮革製造等行業的人。

5.經常憋尿、喝水少的人。

篩查方法:出現血尿時做B超、膀胱鏡。

胰腺癌

病因:肥胖和糖尿病都會導致該病發生。

早期症狀:左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厭食、消瘦。

高危人群:

1.年齡超過45歲,尤其是有慢性胰腺炎的人。

2.初發糖尿病,一段時間內血糖持續升高。

3.有家族史者。

4.胃大部分切除者,一般20年後 發病風險較大。

5.長期大量飲酒、吸菸及接觸化學毒物者。

篩查方法:45歲以上高危人群,每半年抽血化驗腫瘤標記物CA19-9和癌胚抗原(CEA),或做腹部B超。

淋巴癌

病因:與人體免疫系統缺陷、病毒(EB病毒、皰疹病毒等)感染、放射線汙染以及遺傳因素存在關聯性。環境汙染以及肥胖也是導致該癌發生的原因。

早期症狀: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消瘦、瘙癢。

高危人群:

1.B肝病毒、EB病毒、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2.經常接觸化學塗料或電子輻射的人群。

3.免疫系統有缺陷的人。

篩查方法:高危人群經常摸摸淋巴結,出現症狀時到醫院抽血檢查。有條件者要每年體檢一次。

腦癌

「腦癌」就是腦膠質瘤,在原發性腦瘤中發病率居首位,成為除胰腺癌之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最易侵襲中年男性。

早期症狀:在發生之初,通常沒有典型的症狀。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會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等。

高危人群:

1.父母中有人患腦癌。

2.經常感染,或有過頭部外傷的人。

篩查方法: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及視力改變,要做顱腦CT或核磁。

腫瘤專家總結5條防癌建議

防癌建議千萬條,其實都在生活細節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尤長宣總結了5條重要防癌建議:

1、控制體重

建議保持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小於25。美國癌症協會研究證實,肥胖與13種癌症相關。體重超標的人群顛倒一下進食順序,正餐前吃一個水果,或者吃主食前喝湯,可以增加飽腹感,控制熱量攝入。

2、增加鍛鍊

英國有研究顯示,只要每天堅持半小時中等強度的運動,就能有效降低癌症的患病風險,甚至多站一會兒也有防癌功效。

尤長宣說,平時堅持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是鍛鍊的基本標準,且要注意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結合。

3、少吃加工肉

歐洲一項前瞻性調查發現,每天增加50克加工肉的攝入,患癌風險就會上升11%。世界衛生組織也提醒,加工肉存在致癌風險。加工肉經過煙燻、醃漬、添加化學物等處理,容易富集致癌因素。

4、戒掉煙和酒

想要防癌,抽菸的人要馬上戒菸,不抽的人儘量避開二手菸;飲酒與多種癌密切相關,即便少量飲酒或酒精飲料,都會增加患癌風險。

5、別亂吃補品

近年來很多保健品、補充劑都宣傳有防癌功效,但並沒有權威機構證實。健康人群沒必要吃補品,更不要迷信這類產品的健康功效,無論維生素或補充劑有無害處,都應在服用前諮詢醫生。 (原題為《個高的男性可能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相關焦點

  • 個高男性更易患癌?研究發現: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列舉男性10大高發癌症,給出5條防癌建議。
  • 男性健康日:男性更易患癌,預後更差;護衛男性健康,科學治療
    癌症作為人類健康的最強勁敵之一,對男性的危害也更大,前列腺癌更是讓男性苦不堪言一、男性更易患癌,預後更差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男女癌症年齡標化率(ASR)分別為218.6/10萬和182.6/10萬;每5位男性中有1人,每6位女性中有1人,會在其一生中患上癌症。
  • 美最新研究:女性久坐更易患癌 乳腺、卵巢深受其害
    女性久坐危害大,乳腺癌、卵巢癌、骨髓瘤患病率提高10%。最新研究表明,久坐確實容易致癌,尤其對女性。據英國《每日郵報》14日報導,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坐六小時以上,女性患乳腺癌、卵巢癌和骨髓瘤的概率將提高10%。然而,久坐對男性影響甚微。在1992年至2009年,美國癌症協會對14.6萬多人做了一項調查,主要研究久坐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在被調查者中,男性69260人,女性77426人。結果發現,閒時久坐對女性危害巨大,患癌概率將提高一成。
  • 高個人群易患癌?濃縮才是精華?
    高度每增加10釐米,女性患癌風險增加18%,男性患癌風險增加11%。看到這則消息,高個子的你是不是有被嚇到。近日,來自卡羅琳斯卡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者在瑞典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癌症風險會隨著個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初步研究結果在今年10月2日歐洲兒科內分泌協會年會(ESPE)上進行了發表。
  • 每個人患癌概率都是22%,但這8類人風險比別人還高很多倍!
    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曾發布的《2014年研究解析中國腫瘤流行病譜》顯示,如果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人一生中患癌概率都是22%。 不過這只是平均粗略計算,對於這8類人來說,患癌風險卻比別人高出很多倍,典型的「癌症候選人」! 這8類人患癌風險更高! 1. 腰臀比大於0.9的男性 「成年男子腰臀比例如果超過0.9,患直結腸癌的患病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 真不是玩笑,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就是高!
    只要知道你的ABO血型,就能預測患癌風險。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這是江湖郎中在佔卜看相,然而非也!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員注意到ABO血型與癌症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A血型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一項涵蓋30個國家過去60年、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大樣本量研究顯示,A血型的整體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即前者患癌風險增加了12%。
  • 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高!如果你是這兩種血型,那要留意了
    一項涵蓋30個國家過去60年、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大樣本量研究顯示,A血型的整體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即前者患癌風險增加了12%。此外,還有研究結果表明A血型女性更易患癌。
  • 國家癌症中心:每分鐘有7人確診,4人因癌死亡!這種人最易患癌
    實際上僅僅是在我們國內,平均每分鐘有7人確診患癌,4人因癌死亡!國家癌症中心日前發布最新一期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報告顯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腦瘤和胰腺癌是我國主要的常見的惡性腫瘤,約佔全部新發病例的77%。
  • 試管嬰兒有風險?新研究證實有出生缺陷的試管嬰兒更易患癌
    更高的患癌風險該研究選取了美國紐約州對兒童的平均隨訪時間為5.7年,對這些兒童的數據分析長達5個月。通過評估和設計模型,研究人員發現先天缺陷的數量與兒童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體外受精受孕的孩子比自然受孕的孩子患癌的風險高2倍。
  • 臺灣人患癌速度創新高 平均每5分06秒就有1人患癌
    臺灣人患癌速度創新高 平均每5分06秒就有1人患癌 2017-05大癌症發生率,癌症時鐘較前一年又快了12秒,平均每5分06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總計全年癌症新發生人數達到10.3147萬人,不僅首度突破每年10萬人,同時,該數字較前一年增加了4004人。
  • 友吃|身高越高,癌症風險越大?這4個指標關乎壽命,速來自測~
    但其實,凡事有利有弊~有研究表明,高個子的人相對而言,更易患癌,死亡風險更大! (友吃) 1 個子越高,患癌風險越大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認為,無論男女,高身材比矮身材的人患癌症的機率要高。
  • 權威醫學期刊:男性更易受新冠病毒攻擊 降壓藥不會增加風險
    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死率自有記錄以來,男性的病死率就一直高於女性。在歐洲一些國家,男性的死亡人數甚至達到了女性的兩倍。5月10日發表的一份來自荷蘭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造成這種差異可能的原因。
  • 《歐洲心臟雜誌》:男性更易受新冠病毒攻擊 降壓藥不會增加風險
    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死率自有記錄以來,男性的病死率就一直高於女性。在歐洲一些國家,男性的死亡人數甚至達到了女性的兩倍。5月10日發表的一份來自荷蘭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造成這種差異可能的原因。
  • 「腫瘤-高血壓」新概念:有高血壓的人患癌風險高,治療癌症會引起高...
    血壓升高增加癌症風險有很多研究顯示,血壓升高會增加癌症發生風險,包括腎細胞癌、結腸癌、食道鱗狀細胞癌、頭頸部癌症、皮膚鱗狀細胞癌、絕經後乳腺癌及子宮腺癌等,而且高血壓與癌症相關風險,還因癌症類型和發生部位而異。
  • 想要不得癌症 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
    一份刊登在在美國《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科學報告顯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癌症多半都是吃出來的,當然也能吃回去!我們做了一下總結,發現癌症的發生、治癒都與下面10個字有關,你一定要注意了~糖:超過25克很危險乳腺癌、胰腺癌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 燕窩吃太多,腫瘤標誌物易升高
    核心提示:出席「2011羅氏診斷腫瘤論壇」的專家指出,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數值高不等於一定得了腫瘤,而常吃像燕窩這樣的補品的確很容易導致腫瘤標誌物的指標升高,一旦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不用過於驚慌,應及時就診。
  • 身高越高,癌症風險越大?還有這4個指標關乎壽命,速來自測
    但其實,凡事有利有弊~有研究表明,高個子的人相對而言,更易患癌,死亡風險更大!1 個子越高,患癌風險越大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認為,無論男女,高身材比矮身材的人患癌症的機率要高。總體上,身高每增高10釐米,女性所有癌症風險增加18%,男性增加11%。
  • 新研究證實有出生缺陷的試管嬰兒更易患癌—新聞—科學網
    更高的患癌風險 該研究選取了美國紐約州、德克薩斯州、麻薩諸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兒童數據,對自然生產的兒童和試管嬰兒就出生缺陷和癌症進行了隊列研究,其中包括1000639名孕婦自然生產的兒童和52776名通過體外受精技術生產的兒童。
  • 個子高有什麼缺點?
    這項研究揭示了與身高相關的遺傳變異與患AFib的風險之間的緊密聯繫,是第一個證明身高可能是AFib的因果非相關風險因素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與平均身高(5英尺和7英寸)相比,身高每增加1英寸,患AFib的風險就增加3%,這與其他臨床因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