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自閉症兒童與他人眼神接觸的主動性

2020-09-14 小希源媽媽

眼神接觸

• 提升自閉症兒童與他人眼神接觸的主動性 •

大多數自閉症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是語言障礙,其中包含著缺乏目光對視,而在語言訓練中與孩子建立起目光接觸是基礎,也是課程進行順利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在沒有量的積累下、在自閉症兒童沒有動機的狀態下,是很難提高孩子與他人建立這種眼神接觸的主動意識!




為什麼眼神接觸非常重要?

眼神接觸能幫助人們向他人傳達興趣和關注。為了接收和響應來自他人重要的社交信息,我們常常需要保持眼神接觸。反之,無法眼神接觸就很容易被理解為不感興趣或分心。

如果沒有眼神接觸會怎樣?

孤獨症(自閉症)人群通常表現出眼神接觸的缺失,給他們的交流造成了一定障礙,同時也給平時的幹預訓練帶來了一定難度。因此,眼神接觸對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來說極其重要。

自閉症兒童由於獨特的大腦神經連接使得他們難以跟人保持眼神接觸,有些自閉症兒童甚至把眼神接觸當做非常痛苦難受的事情,想要教他們學習眼神接觸也就成了一件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

所以,訓練自閉症兒童保持眼神接觸是要求我們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而非我們要去強行改變自閉症兒童的行為。


我們了解到以上內容,作為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改善

以下是該鼓勵眼神接觸的跡象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只有在眼神接觸時才能專心,那麼鼓勵他多進行眼神接觸將使你的孩子在未來更好地取得成功,並且更加獨立。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雖然沒有眼神接觸,但仍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們的對話上,那要小心,別讓你鼓勵督促他眼神接觸的行為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

01

引導眼神接觸

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眼神訓練。這時我們可以用有聲音的玩具吸引孩子,讓孩子用眼神去追隨這個玩具。或者做鬼臉、或著加入一些積極的表情如:微笑等。來引起孩子的注意,讓孩子覺得臉部是有趣的。

但是,有些家長提出,眼神必須要在孩子語言出來之前練習,不然會被幹擾。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事實上,當有的孩子社交語言能力很強時,給他做眼神訓練反而進步會比較大。

眼神訓練與孩子年齡無關,與孩子的溝通能力有關。一般來說,我們會先綜合評估孩子在溝通(接收信息、理解、表達等)方面的能力,才去找出適合孩子的眼神訓練方式。眼神訓練也是語言能力提升的基礎。。

02

選擇合適的強化物

首先要找到孩子的感知點,讓他放鬆,在自由的狀態下,觀察孩子此時對什麼感興趣,藉助孩子此時的感知點有效的做幹預訓練(很多患兒感知的物品多半是好吃的食品、好玩兒的玩具等);

例如我拿著強化物,背對孩子。當他知道我拿著強化物,只是暫時藏起來時。我會等他主動來看我,只要一個簡單的眼神接觸,我就會把強化物給他。這樣他就會知道,原來與人眼神接觸這個行為是好的。

當然,具體選擇什麼方法需要看孩子的興趣,需要家長多點嘗試。希源提供的只是其中一種思路,家長們可根據孩子具體興趣去選擇適合的方法。


03

在家也能做的眼神訓練

平時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玩喜歡的活動,比如紅綠燈等遊戲。遊戲中,家長可以突然中止,不移動也不說話,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困惑,讓他主動思考遊戲停止的原因。

當孩子和家長的眼神有了接觸,這個時候家長需要進一步與孩子交流給予引導,繼續玩遊戲。這樣,孩子就很容易意識到,簡單的一個眼神,就能繼續喜歡的活動,在引導的基礎上去強化這種表現。

當孩子認知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圖片提示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比如當孩子看到手的圖片,就知道手放好,看到腳的圖片就知道要坐好,看到人物圖片就知道要看著老師或者家長。

孩子的眼神訓練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如果孩子在開始的時候完全沒有眼神接觸,那我們的練習目標應該是孩子掃一眼就行了。等到他長時間都表現出穩定的眼神接觸後,那我們才將目標難度增加,要求孩子看1秒或2秒。


04

眼神訓練的目的是溝通

眼神訓練的目的是溝通,沒必要要求跟孩子在講話的時候,必須看著我們。

眼神訓練的目的是教孩子學會表達,還包含著理解、專注力等,是否可以理解到他人眼神所表達的意思,可以通過行為向孩子展示引導,提高溝通能力。我們想要的是孩子自然的溝通和反應,而不是機械化的眼神注視。如果孩子在玩耍(或做其它事情)時,家長跟孩子說一句話,即使他沒有眼神接觸,能夠有所回應,那麼就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了。

眼神訓練時,捕捉孩子自發自然的眼神很重要。不應抓住孩子的眼神不放,重複機械地要求孩子的眼神接觸。相反的,我們應該處於一個被動的地位,耐心地等待,等待孩子主動尋找我們的眼神。

要努力去捕捉孩子和我們每次自然眼神接觸的機會,耐心地去強化。讓孩子學會在表達需求時候,自然的進行眼神交流,不厭其煩的進行引導和幫助,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有耐心、有信心,才能促進患兒的康復與發展。

希源專家老師

溫馨提示

以上信息能幫助幹預,但不能代替醫生或專家對孩子的個體診斷建議。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自閉症寶寶主動與他人眼神接觸?
    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家長們總是在尋求眼神的對視,因為這看起來,是和孩子「溝通交流」最快速的途徑——既不需要孩子學會開口說話,也不需要孩子學會使用卡片來表達。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會忽視他人眼神中的社會信息,而非主動地避免與他人的目光接觸。
  • 父母課堂 | 如何讓寶寶主動與他人眼神接觸?
    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會忽視他人眼神中的社會信息,而非主動地避免與他人的目光接觸。研究結果表明,自閉症兒童不看別人的眼睛是因為不感興趣。如果眼神接觸能在社交中傳遞很重要的信息,而自閉症兒童卻對眼神接觸不感興趣,我們作為老師和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 自閉症兒童共同注意力的發展特點及康復幹預
    共同注意又稱聯合注意(joint attention),是指個體藉助手指指向、眼神等與他人共同關注兩者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能力。根據認知過程中意識加工特點的不同,共同注意可分為主動性共同注意和回應性共同注意。 主動性共同注意是指幼兒主動引發他人對其感興趣的物體或人的注意,具體的行為包括:眼神接觸、注視交替、手指指示、主動展示等。
  • 科普|自閉症兒童共同注意力的發展特點及康復幹預
    共同注意又稱聯合注意(joint attention),是指個體藉助手指指向、眼神等與他人共同關注兩者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能力。根據認知過程中意識加工特點的不同,共同注意可分為主動性共同注意和回應性共同注意。
  • 科普|自閉症兒童共同注意力的發展特點及康復幹預
    根據認知過程中意識加工特點的不同,共同注意可分為主動性共同注意和回應性共同注意。主動性共同注意是指幼兒主動引發他人對其感興趣的物體或人的注意,具體的行為包括:眼神接觸、注視交替、手指指示、主動展示等。如兒童主動向父母展示自己搭好的城堡,散步時手指指著路邊的蝸牛等等。
  • 由自閉症兒童的「對視迴避」談一談眼神交流吧
    自閉症的對視迴避研究發現,母嬰之間的眼神接觸量從新生兒至生後12周內會快速增多,生後1-4周內母嬰眼神接觸是最佳敏感期。嬰兒哭鬧持續時間與母親眼神交流之間呈現負相關,即母嬰眼神接觸越多,嬰兒哭鬧越少,而且母親對嬰兒的依戀與關注的敏感性會趨於穩定。
  • 怎樣幫助自閉症兒童|幫助自閉症兒童,輕度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
    隨著孩子思考可替代性行為或感知不同意外事件能力的不斷提高,會練習發展更普遍的規則,從而應用到更寬泛多樣的情境中。「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健談的人?」「你怎樣才能成為一位好朋友?」  第二,幫助自閉症兒童更有效率地學習,試著將希望孩子學習的信號和孩子用自己方式獲得的背景噪音區分開來。有幾種幹預手段可能會有所幫助。  減少環境刺激的煩擾,尤其是那些容易讓孩子分心的事物。
  • 怎樣幫助自閉症兒童
    隨著孩子思考可替代性行為或感知不同意外事件能力的不斷提高,會練習發展更普遍的規則,從而應用到更寬泛多樣的情境中。「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健談的人?」「你怎樣才能成為一位好朋友?」  第二,幫助自閉症兒童更有效率地學習,試著將希望孩子學習的信號和孩子用自己方式獲得的背景噪音區分開來。有幾種幹預手段可能會有所幫助。  減少環境刺激的煩擾,尤其是那些容易讓孩子分心的事物。
  • 自閉症的特徵:一篇文章幫你分析孩子缺乏眼神接觸是自閉症嗎?
    孩子缺乏眼神交流、缺乏眼神接觸是自閉症嗎?如果你了解過自閉症的症狀,可能知道這個名詞「缺乏眼神接觸」,這是一個簡單的症狀描述,實際包含的內容非常多。>「缺乏眼神交流」是醫生用來診斷自閉症的一個標準。並不是說孩子缺乏眼神接觸就一定是自閉症,可能是他害羞呢?「缺乏眼神接觸」這個術語是一個用來論證是否是自閉症的一項因素。由於無法從血液和成像測試來做到這一點,醫生必須依靠個體特徵、行為的頻譜來做出診斷。然後將該症狀與美國精神病協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5)中列出的標準進行比較。
  • 四個小技巧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眼神交流
    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孩子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關注別人的目光。能夠「讀懂」別人的眼神是傳遞信息和與人交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對ASD兒童也是一樣要鼓勵的。孩子們需要學會如何在自然的日常互動中和重要的人進行眼神交流。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孩子發展他關注別人眼睛和使用眼神交流的能力。
  • 自閉症兒童的表現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又稱兒童孤獨症,起病於嬰幼兒期,並持續終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等,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眼神上也會有接觸,可能會焦慮、緊張,但這種情感上的狀態都是正常的。但是在自閉症人群裡,整個表現就會不一樣。第一,自閉症孩子的眼神是沒有交流的。他甚至沒有注意到你的眼睛在哪裡,只關注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有些家長可能覺得他第一次見陌生人,是害羞了、不好意思看,實際上正常的小孩遇到陌生人、陌生環境也是會觀察的,而自閉症的小孩眼神交流是完全沒有的。
  • 發展自閉兒童主動性語言的方法
    提升自閉症兒童主動性語言一直都是家長很頭疼的問題,好像無論用什麼方法兒童都不喜歡主動表達他的想法和需求,這也是影響此類兒童社交能力的原因之一。現在我們來看看,如何發展自閉症兒童主動性語言。自閉症兒童的語言學習也是這樣,要不斷地給其輸入語言信息,幫助兒童積累。學習語言,最主要的輸入途徑就是「聽」,聽能力也是兒童開口說話的先導。因此,我們要為兒童營造一個有聲的語言環境,家長可以給兒童念兒歌、講故事,播放童謠、動畫片等,讓兒童通過有意或無意的「聽」,來積累詞彙量。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和遊玩等活動中,用語言描述兒童所做、所需、所見、所想。
  • 自閉症有12項徵兆,了解學齡前兒童的行為發展,有異常提高警覺
    在兒童早期的發展中,社會行為的學習會隨著不同的年齡而呈現不同的面貌。若在過程中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社會行為,或者並未出現應當出現的社會行為,就需要高度警覺,並留意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可能性。在兒童早期的發展中,這些社會行為的學習會隨著不同的年齡而呈現不同的面貌。然而,如果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社會行為或者並未出現應當出現的社會行為,就需要高度警覺,並留意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可能性。6歲前.社會行為發展面貌在兒童6個月大時,可以對他人展現社交性微笑,同時也能有良好的眼神互動。
  • 自閉症有12項徵兆,了解學齡前兒童的行為發展,有異常提高警覺
    在兒童早期的發展中,社會行為的學習會隨著不同的年齡而呈現不同的面貌。若在過程中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社會行為,或者並未出現應當出現的社會行為,就需要高度警覺,並留意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可能性。在兒童早期的發展中,這些社會行為的學習會隨著不同的年齡而呈現不同的面貌。然而,如果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社會行為或者並未出現應當出現的社會行為,就需要高度警覺,並留意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可能性。6歲前.社會行為發展面貌在兒童6個月大時,可以對他人展現社交性微笑,同時也能有良好的眼神互動。
  • 自閉症兒童不會說話怎麼辦?自閉症兒童學說話的九個方法
    自閉症兒童不會說話怎麼辦?自閉症兒童不回應、沒有反應怎麼辦?怎樣幫助自閉症兒童說話?缺乏社會溝通技巧會話是一門藝術,無論是自閉症兒童孩子還是正常兒童甚至成年人在說話上都會存在差距,比如,說話顛三倒四,答非所問等等,自閉症兒童在學習和社交應對方面相比正常人面臨更大的挑戰。怎樣幫助自閉症兒童說話?
  • 推薦閱讀|自閉症兒童的心靈治療師:音樂
    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是一種兒童發育障礙疾病,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刻板重複行為、興趣缺失等。除這些典型症狀,部分自閉症孩子還會存在平衡、步態、姿勢異常、關節活動受限等問題。現今有不少孩子因為種種原因性格內向封閉,不願與人接觸、見人害羞、少言寡語、性情悲觀、憂鬱、導致患上自閉症,對今後的成長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表明了音樂治療作為一種兒童自閉症的治療幹預手段,有助於增強大腦關鍵部位網狀結構的神經元連接,提高患者的溝通技能,從而改善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
  • 【誤區】性格內向是自閉症?這些表現幫你正確區分兒童自閉症
    自閉症兒童的特徵 一般自閉症兒童比較孤僻喜歡一個人呆著,也不和家人親近,對家長沒有粘性,身體不會去靠近其他人,不會笑,當家長伸手要抱孩子的時候他們也沒有要伸手迎接的姿勢。
  • 除了提高語言能力,奧爾夫音樂對自閉症兒童的作用還有這些
    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奧爾夫音樂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參與能力和專注力、感知覺、模仿能力、精細和手眼口耳協調、身體協調、感覺統合能力、聽力、記憶力、認知理解能力、語言和交流能力,增進自閉症兒童的情感,對改善情緒和行為問題都有很好的幫助。
  • 自閉兒眼神逃避與共同注意力有關?六個方法來破解
    Alice就像一個自閉症的孩子,簡單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在現實生活中,擁有自閉症的兒童往往也像Alice一樣,不懂得如何與他人交流互動。但兒童行為舉止往往是最真實的,不加以修飾的症狀反應。他們怪異的行為舉止,內心的掙扎與渴望全都寫在外表麻木的臉上,或許你不曾想過,孩子笨拙遲鈍、注意力不專注的表現可能並不只是性格太過內向的原因,而是事實的真相。
  • 「誤區」性格內向是自閉症?這些表現幫你正確區分兒童自閉症
    很多家長都容易把自閉症和性格內向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要想區分開來首先,家長要對自閉症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現象。自閉症兒童的特徵一般自閉症兒童比較孤僻喜歡一個人呆著,也不和家人親近,對家長沒有黏性,身體不會去靠近其他人,不會笑,當家長伸手要抱孩子的時候他們也沒有要伸手迎接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