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史上6次縮表:5次造成美股下跌,最近兩次伴隨加息

2020-12-11 澎湃新聞

2017年4月5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討論採取措施縮減資產負債表(以下簡稱「縮表」)。研究美聯儲歷次縮表的時機、規模、方式及相關影響,對我國下一步縮表具有較強的借鑑意義。

美聯儲歷史上六次縮表情況

縮表時點選擇先加息一段時間後再考慮縮表

從20世紀70年代末關注預期管理以來,在兩次縮表周期中,美聯儲選擇先加息,一段時間後公布縮表計劃,給市場消化「利空」的穩定預期,然後再進行縮表。例如,第二次石油危機後,美聯儲在1976年12月首次加息,一年後開始實施縮表操作;科技網絡泡沫形成後,美聯儲在1999年6月首次加息,2000年2月才開始縮表。在處理特殊危機後,美聯儲會先加息再縮表,並隨後以降息來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4次縮表規模在10%左右,期限不超過兩年

1920年以來,美聯儲共計6次縮表,基本對應世界大戰停戰或經濟危機風險解除後的1~4年,時間持續1~2年,規模2%~15%,且縮表過程中同時連續降息或加息(見表1)。一是進行數量控制以遏制通脹,以1920年和1978年為典型。由於縮表周期中對經濟的衝擊過於明顯,美聯儲在開始縮表後一年轉回擴表操作。二是極端應急手段的退出,以1930年和2000年為典型。由於資產價格的迅速崩盤,美聯儲被迫向市場提供緊急流動性後及時退出。三是經濟形勢變化對美聯儲持有資產的「擠壓」,以1949年和1960年為典型。由於戰後美國國內國外經濟形勢好轉導致美聯儲需要縮表。

方式以主動拋售短期資產為主,主動縮表效果更好

美聯儲6次縮表中4次是抓住時機主動採用縮表策略,其中除1978年外,其餘3次縮表對當期及未來幾年經濟的衝擊均較為有限。相反的是,1930年和1960年的被動縮表均導致了當期經濟增速下滑,且1930年的縮表還對隨後幾年美國經濟造成重創。從具體縮表方式看,4次縮表主要為賣出短期國債、票據貼現等短期資產,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主要通過減持票據貼現與短期貸款來縮表,並在縮表末期多次降息來對衝縮表負面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後主要是通過減持短期國債和回購協議規模來縮表。

美聯儲歷次縮表的影響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一是經濟增長下滑。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只公布了1960年以後的數據),1960年、1978年和2000年的縮表對全球當期的經濟增長影響不大,但隨後1~2年全球經濟增長出現下滑。二是全球物價上漲。1978年和2000年縮表後一年,全球CPI分別同比上漲7.7%、3.4%。三是資本流入差異較大。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只公布了1970年以後的數據),1978年縮表當年,高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FDI淨流入保持兩位數增長,但3年後分別大幅下滑19.47%、13.28%;2000年縮表當年,高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的FDI淨流入分別大幅下滑47.87%、8.55%。

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一是對美國自身經濟中長期利好。除1930年和1978年外,美國經濟增速在其餘4次縮表(1920年只有工業增加值數據)當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1920年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7.9個百分點;1949年、1960年和1999年GDP同比分別下降4.6個、4.3個和0.6個百分點),但其後幾年的經濟均出現穩定增長。1920年和1978年的縮表對抑制惡性通脹產生正向影響(1920~1921年的CPI同比增速從15.6%降至-10.5%,1979~1983年的CPI同比增速從11.3%降至3.2%)。二是當期資本流入增長。從FDI淨流入來看,1978年和2000年縮表期間流入美國的FDI分別增長101.72%、11%(僅獲得1970年以來的數據)。三是資產價格下跌。除1949年縮表外,其餘5次縮表均造成縮表期間或縮表後短期股票價格大幅下降。四是美元指數短期平穩,但隨後上漲。1978年縮表後3年,美元指數(美元指數起始於1971年)出現攀升;2000年縮表後6個月,美元指數大幅上漲6.2%。

對我國的影響

由於美聯儲第五次縮表發生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影響較小,因此主要分析2000年第六次縮表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一是我國整體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經濟增速始終保持在8%左右,同時工業增加值也維持在8.6%以上,整體經濟增長比較穩定,CPI同比增速持續2年小幅增長,逐步向合理水平回歸。二是人民幣中期貶值和短期資本流出壓力凸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縮表前一年大幅下滑5.21%,縮表當期和一年後出現短暫增長,但隨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又開始長達3年的下滑。我國FDI淨流入在縮表前一年和當期均出現下滑(增速分別為-11.42%、-0.09%)。三是上市公司市值持續下滑。美聯儲縮表後,我國上市公司市值增速大幅回落42.47個百分點,隨後市值持續2年下滑。四是利率倒掛加劇。縮表後美國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一直較我國高1.7個百分點左右,2002年5月中美利差更是接近2.77個百分點的較高水平,直到2002年9月開始縮小為0.7個百分點左右。

美國縮表前後我國貨幣政策變化情況。以2000年第六次縮表前後我國央行貨幣政策變化為例。縮表前,我國貨幣政策整體穩健但偏寬鬆。1996~1999年,人民銀行連續7次降息,存款、貸款平均利率累計分別下調5.73個、6.42個百分點。同時,1998年3月至1999年11月期間,人民銀行將存款準備金率從13%連續兩次下調至6%。此外,從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末,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通過逆回購增加基礎貨幣2600多億元,佔兩年基礎貨幣增加總額的85%。縮表後,貨幣政策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從前期穩健偏寬鬆向偏緊縮轉變。2000年縮表後,我國資本流出壓力增大,加上再貸款發放較多,當年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累計收回資金3112億元。同時,從2001年開始,先後9次下調境內外幣存款利率,但從2003年開始又連續8次提高人民幣存貸基準利率,直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此外,2003年9月開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持續上調共計20次。

美國當前的資產負債表狀況及縮表路徑

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結構。國債和MBS是美聯儲資產主體。據美聯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20日,美聯儲資產規模為4.48萬億美元,較2007年末增長4.01倍,其中國債為2.46萬億美元,MBS為1.78萬億美元,兩者合計約佔94.69%。從期限結構看,美聯儲持有資產中剩餘期限在1年以下的佔比為13.04%,1~5年的為26.72%,而10年以上的佔比為53.48%。

當前縮表的預期路徑。一是本次縮表啟動時點在2017年底至2018年中期。紐約聯儲主席Dudley認為,如果經濟符合預期,2017年晚些時候或者2018年某個時點應開始逐步讓證券到期、不再進行再投資。紐約聯儲2016年底的調查顯示,多數交易商預計美聯儲將於2018年中期開始縮表。二是縮表後的規模在2.5萬億~4萬億美元。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認為,目前美聯儲最優的資產規模應該超過2.5萬億美元,未來10年內很可能接近4萬億美元或更多。三是或將採取以停止到期債權再投資的方式減持短期國債。2014年9月17日,美聯儲發布《貨幣政策正常化原則和計劃》,明確先加息、後縮表的貨幣政策回歸路徑。同時,明確表示將停止到期債權再投資,而不會直接拋售MBS。美銀美林經濟學家Brian Smedley認為,國債是最可能的工具,美聯儲會通過每周減持40億~50億美元的短期國債來縮表。四是縮表的進程或將非常緩慢。JP摩根經濟學家Michal Feroli認為,美聯儲將從2018年開始縮表,但是要到2024年才會減持5000億美元,進而達到最優資產規模。

對我國的啟示

一是結合我國經濟復甦進程和通脹走勢,積極研究我國縮表路徑、方式和策略。準確把握縮表時點,待實體經濟確定恢復上行,通脹壓力開始凸顯的時候進行,以免對經濟復甦造成下行壓力。二是適時推出縮表計劃,引導預期。可嘗試加息先行,再推出縮表計劃,待時機成熟後執行。三是調整資產結構,儲備縮表資產工具。我國央行主要資產是外匯佔款,而非國債和企業債券,考慮到結售匯制度安排,我國央行主動縮表的操作空間有限,需在外匯佔款不斷下降的同時適時增持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政府債券和黃金。四是加強政策儲備,密切關注美國縮表對我國資本流動、人民幣匯率等方面的衝擊。(原題為《美聯儲歷次縮表的影響》,本文原載於《中國金融》2017年第14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拆解美聯儲百億美元縮表的「魔鬼細節」
    五年縮表四成 等於三次加息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美聯儲既定的縮表方案,我們判斷,本輪縮表將延續至2023年,表內資產規模和所持證券規模均將大致縮減至當前的60%。而這一縮減幅度的累積效應約等於進行三次加息。」
  • 展望2019| 美聯儲由「鷹」變「鴿」,還能加息幾次?
    2018年12月20日,美聯儲堅守政策獨立性,宣布了年內的第4次加息。一時間,美股、美債、亞太股市、大宗商品市場一片哀嚎。此次加息也是1994年以來美聯儲首次在股市下跌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而2018年7月以來,美國總統川普隔三差五對美聯儲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抨擊更給美聯儲加息的前景增添了更多「戲劇性」。
  • 國泰君安:預計美聯儲12月再次加息 2019年加息2-3次
    對通脹看法保持不變,也未提及近期美股波動,顯示目前的美股下跌未對美聯儲加息計劃產生影響。我們維持美國經濟高點已過但高景氣延續至2019年中期的判斷。美國經濟出現私人投資增速放緩、出口增速出現回落等跡象,未來經濟增長可能有所放緩。
  • 美股暴跌致FED頻繁「放鴿」「2019年3次加息」非打保票
    過去幾天,市場已經確信,美聯儲官員有意暗示,他們2019年可能會暫停加息。市場認為美聯儲官員最近釋放了鴿派言論市場認為,最近幾位美聯儲官員的演講更為鴿派,即使他們沒有太多偏離核心信息--美聯儲處於漸進加急的路徑、美國經濟狀況良好、通貨膨脹很平穩、而美聯儲依然依賴於經濟數據。
  • 市場錯了 美聯儲2019年將加息三次
    根據高盛的觀點,金融環境趨緊等因素將導致美聯儲在加息時採取不太激進的方式。 但是,高盛經濟學家依然認為,市場對美聯儲政策的看法是錯誤的,他們認為美聯儲2019年會加息三次。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簡·哈祖斯(Jan Hatzius)在周末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承認,雖然美聯儲仍有可能會在12月上調短期基準利率,但3月再次加息似乎不太可能。
  • 股民求「放過」,總統喊「冷靜」,昨夜美聯儲仍強硬加息,還透露一個...
    市場普遍將美股低迷的表現歸咎於美聯儲激進的加息節奏,而美國總統川普顯然也這麼認為。就在美國時間17、18日,川普2天內發布兩條推文,懇請美聯儲考慮暫停加息步伐,給股市多留一點流動性。北京時間12月20日凌晨3點,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範圍提高至2.25%~2.50%。
  • 說好的加息不加了,美聯儲為何變卦?
    美聯儲變卦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部分核心成員在2018年12月時曾預計2019年美聯儲將有兩次加息。北京時間11日凌晨,美聯儲公布的3月會議紀要則顯示,大部分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加息次數將降至零次,此外,還計劃今年9月末將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
  • 外媒調查:美聯儲今年將再加息兩次(和6月調查相同) 美聯儲2019年將...
    外媒調查:美聯儲今年將再加息兩次(和6月調查相同)美聯儲2019年將加息兩次(美聯儲點陣圖顯示明年加息3次)第二季度美國GDP增速預計為4.1%,此前為3.7%;第三季度為2.8%,此前為2.9%;第四季度為2.6%,此前為2.8%未來12個月美國發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15%,兩年內發生衰退的可能性為35%(與6月調查相同)
  • 美聯儲將再次強調這個詞?其或暗示至少6月份之前不會再加息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經濟學家表示,美聯儲官員周三(1月30日)將繼續強調,他們將保持「耐心」,這在很大程度上被解釋為至少在6月份之前不會加息。美聯儲官員周三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議,制定未來六周的貨幣政策。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將在利率決議出爐後舉行新聞發布會。鮑威爾此前曾宣布,他將在今年的8次會議結束後接受記者採訪。過去,美聯儲領導人每年只召開四次新聞發布會。
  • 美股美油或持續大跌,外媒:美國經濟或出現大蕭條,美聯儲進退兩難
    自2015年底退出QE印鈔周期後,美聯儲目前已加息8次,按美聯儲多位官員的預測,美元加息或將持續至2020年,美元在為期五年中,或將累積加息15次。也就是說,接下去的兩年,美元可能還要加息7次。隨著12月將至,美聯儲或即將開啟本年度的第四次加息。不過,近期的跡象或正在令美聯儲進退兩難。
  • 【解局】兩周內4次熔斷!美股這是怎麼了?
    圖源shutterstock過去兩周,美股因急速下跌,開盤後4次觸發熔斷機制。美股歷史上,盤中熔斷只有5次,過去兩周便出現4次。人們在感慨「見證歷史」的同時也察覺到,不同尋常的苗頭已經出現。 3月6日,沙特與俄羅斯原油減產談判無果,沙特降價賣油,國際油價跳水;受油價暴跌和疫情蔓延雙重打擊,美股3月9日開盤後全線暴跌,觸發今年第一次熔斷(美股史上第二次)。 為何油價暴跌會拖累股市?
  • 美股史上第三次熔斷 美元為何突然爆發?
    美股史上第三次熔斷、黃金崩跌超50美元 美元為何突然爆發?3月12日15:00至22:30市場概述:周四(3月12日)歐市盤中,全球股市雪崩,美國股市暴跌,史上第三次熔斷。據不完全統計,今天韓國、巴西、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等股市都發生了熔斷,堪稱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熔斷日!
  • 零利率後首日竟迎來史上最大下跌點數,美聯儲還有招嗎?
    但資本市場並不買帳,美股再度暴跌熔斷,原油再度暴跌,就連黃金白銀也一度重挫。Wind數據顯示,創史上最大下跌點數,道指今晨暴跌近3000點, 並創33年來最大單日跌幅12.93%。疫情對美國的餐飲、旅遊、交通、住宿和商貿等行業造成衝擊,嚴重傷害約佔美國經濟三分之二的居民消費。另一方面,由於股市大幅下跌,金融機構和企業正面臨著快速去槓桿的過程,需要政府緊急加槓桿進行對衝。
  • 美聯儲縮表是什麼意思 美聯儲縮表對股市的影響
    * 美聯儲發布縮表時間,並暗示12月加息  * 金融股指數上漲,公用事業股和必需消費品類股下滑  * 蘋果拖累納斯達克指數收低,稱智能手錶有連接問題  * 道指收高0.19%,標普500指數升0.06%,納斯達克指數微跌0.08%  路透紐約9月20日 - 美國股市周三漲跌互現,標普500指數和道瓊工業指數微幅收漲
  • 錢軍:美聯儲加息的風向標是什麼?
    美聯儲加息與否的指標從加息與否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美國勞工市場失業率來看,8月美國失業率降至5.1%,達到了危機爆發後的最低點,接近其所謂正常的就業狀況,成為支持加息決議的一個最佳理由。同時,由於短期利率現在接近於零,中長期利率也很低,低利率時間持續過長就會造成信貸泛濫釀成資產泡沫的風險。事實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的產生,與格林斯潘時期的美聯儲將加息延遲到2003年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從上述層面來看,加息勢在必行。而一貫謹慎的美聯儲主席耶倫7月中旬在國會作證時也明確表示,若美國經濟持續改善,美聯儲在今年年底之前啟動加息是合適之舉。
  • 美聯儲第三次加息 預計2019年底利率將達到2.825%
    隨著利率的提高,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繼續計劃在年底前再加息一次,2019年再加息三次。美聯儲自2008年12月以來一直將目標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直到這輪加息周期開始,目的是為了讓經濟走出金融危機的低谷。此後,中國央行一直尋求通過持續但漸進的加息來實現政策正常化。
  • 高盛:市場可能誤讀美聯儲近期聲明 2019年仍三次加息
    來源:金融界網站周四(12月13日)報導,知名投行高盛本周表示,鑑於金融市場趨緊和局勢緊張情緒,預期將使得美聯儲在加息路徑上持有不太鷹派的基調。該行經濟學家預測市場此前對美聯儲的聲明解讀錯誤,美聯儲並未釋放鴿派的信息,只是客觀表達了需要審視貨幣政策的路徑,仍預期美聯儲2019年將加息3次。據美財經CNBC報導,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表示,雖然美聯儲12月加息幾乎完全定價,但明年3月的加息似乎不太可能。
  • 股市下跌「小意思」 紐約聯儲行長堅持加息預期
    隨著作為美股基準的標普500指數從1月26日創下的紀錄高位下降近8%,市場最近幾天被長期缺位而突然回歸的波動性攪得天翻地覆。通常在股市遭遇拋售時表現不錯的美國國債也遭受重創。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周四升至2.88%,追平四年來最高水平。「到目前為止,我認為這是小意思,」Dudley談及近期的市場走勢時說,「當今股市的小幅下滑對經濟前景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 WeTrade FX眾匯:美聯儲年內加息或已無望 美元急跌黃金躥升
    據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儲7月利率決議聲明發布後,今年9月加息25個bp的概率從7.7%下滑至3%。美元暴跌再次觸及13個月新低,黃金盤中暴漲近10美元。由於FED聲明偏鴿,市場加息預期不足,據ING的分析師預測,黃金價格未來有可能升至1280美元。
  • 10月第三次降息幾成定局 美聯儲是怎麼到這一步的?
    克拉裡達表示,美國經濟情況良好,但面臨明顯的風險,美聯儲將採取合理行動以維持經濟擴張。此番發言之後,期貨市場定價顯示,美聯儲將在10月29-30日的會議上降息23個基點。另外,在購債方面,克拉裡達表示,購買國債的目的在於提高流動性,不能與危機時期的QE混為一談,擴表不會改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