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留學網
澳大利亞留學網創始於2000年,是由政府註冊移民代理、持牌留學顧問、註冊三級翻譯、太平紳士組成的權威老牌機構,也是蒙納士大學、RMIT、迪肯、斯威本等多所大學表彰的最高級金牌代理,我們提供線上線下、跨州跨境的留學移民一條龍專業服務和免費的實習服務!
真正移民後,在澳洲長大的華人(俗稱ABC),到底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呢?這樣的生活,到底符不符合想要移民的父母的真正期望呢?ABC們是在中澳文化的夾縫中求生存,還是在澳洲文化裡如魚得水?他們是"永遠的外國人",還是成為了"新澳洲人"?……帶著這些有趣的問題,小編今天帶你走近澳洲ABC(Australian-born Chinese)的獨特世界!
口述者一:
關於"我的身份"(Identity)
如果有人問起我的國籍,我是一個"亞裔澳洲人";如果有人繼續深究我的身份的話,我會說我是華人(Chinese)。
事實上,很少人會說"華裔澳洲人";每次我讀到"華籍澳洲人"(Chinese Australian)的時候,都覺得特別奇怪,因為這樣的說法實在太少了。而且,只有非常少的人會說"ABC"(在澳洲出生的中國人)……只有中國人才用這個詞。
我和我的朋友通常把自己視為"亞裔澳洲人"(Asian Australians),因為我們的學校就是這麼教育我們的;在幼兒園,我得知有很多種族分類,所以,所有的檔案都會問我是否是"亞洲人",而不是問我是不是"中國人"……那些特意叫自己為"中國人"的組織,通常指的是從小在中國長大的那種。
和大多數去過中國的朋友一樣,我在澳洲的時候想念中國,但在中國的時候也會想念澳洲。我總是覺得自己錯過了很多事情:當和我同齡的中國朋友用中文開玩笑或是爭吵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啞巴一樣;但當我回到澳洲,那種文化上的衝擊有時也會讓我難受。所以,當一個"亞裔澳洲人"十分複雜;不是每個ABC都可以轉換好自己在中澳兩國的身份,否則這兩個身份就會一直在我心中矛盾糾結著。
口述者二:
關於"中文"(Chinese)
我的大部分亞裔澳洲朋友都會去中文學校學習中文。中文學校在普通學校的系統外,通常是由當地的社區組織起來的,一周只需要在周六或者周日上幾個小時的課就可以;中學時,中文可以被選為第二外語進行學習。
我的很多朋友都只能用不標準的發音說一些基本的中文,不過這些對於他們和家中長輩之間的日常生活交流已經足夠了;不過,我的一些朋友雖然普通話不太順溜,但是他們在家能說廣東話或是上海話等方言,這倒是有些讓人出乎意料。總的來說,他們的父母都會對他們講中文,然後他們用英文回復;有的時候,父母也會用英文或者中英夾雜著回復。
口述者三:
關於"教育"(Education)
就像你預料的那樣,我學到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和澳洲相關的:我能唱出澳洲的國歌,卻無法唱出中國的;我知道澳洲和歐洲的歷史,並且知道很多,卻不了解中國的歷史……
在讀高中時,我進了一所私立中學。儘管我在公立高中的朋友們每天也有1至2小時的作業要做,我卻要花上2至3個小時來完成每天的作業,而且還必須有每天2小時的閱讀時間。我們的課堂主要以討論為主,然後回家通過研究討論的課題繼續學習;我們討論的課題覆蓋面很廣,比如討論"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裡對英國經濟狀況的評價".
在學校外,我還在一個劇院演出,在男子排球隊打球,和別人共同編輯我們學校的文學藝術雜誌,並且還帶領一個機器人學的隊伍……聽起來我好像擁有典型"亞裔澳洲人"的拼搏精神,但是我做這些事情完全是因為他們帶給我的樂趣。
口述者四:
關於"家庭經濟狀況"(Income)
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很不好,家庭的收入水平已經快要達到澳洲的貧困線……因此,當時我家所有的家具(包括我的玩具)要麼是由別人捐贈的,要麼是我們買的二手貨;在學校,我還可以吃到免費的午餐。不過雖然如此,我們遠比在中國的親戚朋友們要富有。
這麼多年來,在我爸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一共搬了16次家,幾乎把全澳各地都去過了。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澳洲的中高產階級的社會,我爸媽和我不僅有著高薪的工作,我們還有一套抵押的房子;我們能買得起大多數我們想要的東西,不過並沒有很多人們在雜誌上能看到的那些奢侈品。
總的來說,澳洲的收入爬升速度雖然緩慢,但是穩定。
口述者五:
關於"父母"(Parents)
我的父母現在都是澳洲公民,他們不僅很適應澳洲的生活方式,而且甚至已經在護照上改了合法的英文名字。但是他們在家裡基本只說中文、只做中國菜、只看中國電視……而且,他們在澳洲所有的朋友都是中國人。他們會很關心澳洲對當地華人的政策;每當奧運會時,他們只為中國加油,而不像我們會為澳洲和中國兩國一起加油!
他們總是非常想念中國,因為那意味著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一起;他們總是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但是又很高興自己成了澳洲人……所以我說他們真的非常糾結!
口述者六:
關於"社交情況"(Social Life)
放眼一看,我在Facebook上的朋友,一半都是"亞裔澳洲人".
在自己長大的路上,我的大多數朋友都不會說中文,這並不是我自己選擇的。我上過的學校裡,中國學生非常少,一半的同學是白人,剩下的則是中東人或是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人。在高中,我第一次有了一群華人朋友,但他們並不經常和我的那些非亞洲人的朋友們一起出去聚會玩樂。
編者:第一代移民總操心自己的ABC孩子的前途,擔心他們失去中國的發展機會和傳統文化,可是能做的其實也不多,魚和熊掌不可兩得(除非全家早點回國發展),畢竟他們在澳洲發展,必須入鄉隨俗,適應環境,學好英文是第一位的。做父母的一方面應該只是希望他們可以健康幸福快樂的成長,另外一方面,儘量做好指導,經常帶孩子看看世界,開闊視野,創造各種發展條件。
想了解移民政策?點擊原文連結立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