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不關注娛樂圈,也能在微博熱搜上吃完明星的所有瓜。戀愛、分手、結婚、離婚、回應、道歉......微博熱搜榜,一半以上都被娛樂圈霸佔。
當然,熱搜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清流」,中國高校,也偶爾會出來刷刷存在感。有的高校因「顏值」走紅,有的以實力揚名,還有的高校憑藉校區裡出現一隻野豬走紅。
在中國 1272 所大學中,到底誰才是「頂流」?網紅大學們的熱搜形象又是怎麼樣的呢?
數讀菌統計了 2017 年 8 月 10 日至 2020 年 8 月 9 日 共 27.2 萬條歷史熱搜數據,帶你了解中國哪些高校最具有網紅性質。
哪所大學最具網紅性質
眾所周知,中國排名前二的大學有兩所,但中國排名前三的大學卻至少有十所,除了清北,其他高校誰也不服誰。
作為公認的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北大是當之無愧的兩大頂流。從微博熱搜表現來看,清北也守住了它們的位置。
清華、北大熱搜數據表現遙遙領先,清華大學以 947 小時的總在榜時長和 199 條熱搜條目總數成為中國最具網紅性質的大學。
北京大學以 164 條熱搜條目總數和 706 小時的總當日在榜時長屈居亞軍。
這次清北之爭,北大要略遜一籌,但它們的熱度遠遠高於其他高校,熱搜總條目數排名第三的武漢大學,總當日在榜時長和總熱搜條目數都不到北大清華的一半,更不用說其他高校了。
有的學校上熱搜次數多,但是上榜時間短,同樣,也有上熱搜次數不多但是上榜時間長的大學。
比如汕頭大學和中山大學,它們就是典型的熱搜條目數能上榜,但在熱搜上停留的時間短。
而廣州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它們的總在榜時長能排前 20 ,但熱搜條目數卻無法上榜。
如果分時段來看,2020 年,中國高校上熱搜的次數要比以前更多了。
具體來看,清華、北大流量穩定,每個時段的熱搜條目數量相差不大,對比之下,其他院校各時段熱搜數目更加起伏不定。
一些大學熱度越來越高,成為高校界的新晉流量。比如武漢大學,它在 2020 年之前的熱搜數據不如浙大,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 2020 年的微博熱搜條目數陡增,達到 44 條,成為 2020 年上半年熱度冠軍。
哈工大則憑藉百年校慶火了一把,在 2020 年上半年有 6 條熱搜,佔總熱搜條目數量的一半。
「新流量」上位伴隨著「老網紅」的沉寂,有的高校熱度近年來逐漸下降。復旦大學流量「巔峰」在2018 年上半年,有 11 條熱搜,之後熱搜條目數減少,2020 年雖然還有回升,但仍不足巔峰時期的一半。
汕頭大學在 2017 年上半年有三條熱搜,之後熱搜數量逐漸減少,在 2018 年下半年和 2020 年甚至沒有熱搜。
網紅大學,都是憑什麼上的熱搜
明星上熱搜,除了感情,經常也和顏值掛鈎。而高校裡最常靠「顏值」獲得大家關注的,是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
本來就很有名的武大櫻花因為疫情更加受人關注,比如今年特別的線上賞櫻花就上了熱搜,「櫻花」成為武漢大學熱搜關鍵詞第一。
而以最美校園出名的廈大熱搜中出現了著名校園景點——芙蓉隧道,但與武大不同,廈大芙蓉隧道上熱搜,是因為「芙蓉隧道塗鴉被破壞」。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熱搜和校名一樣充滿了理工科的氣息,非常「硬核」,上熱搜靠的是過硬的技術,例如「哈工大百年校慶無人機表演」。
作為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的夢想大學,南京大學在電視劇播出期間經常上熱搜,追劇上頭的網友們在微博上吐槽「喬衛東宋倩不同意英子去南大」,等到結局,英子夢想成真被南大錄取,自然也要刷一波「英子去了南大」來慶祝。
與演藝圈關係緊密的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的相關熱搜中,「藝考」出現頻率最高,畢竟,未來的娛樂圈「頂流」很可能就在其中。
沒有名人,也沒有硬核的無人機表演,那就憑藉食堂來「出圈」。
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 6 元一個,比臉還大的饅頭讓眾多網友好奇圍觀;四川大學每年購買四川貧困縣出產的土豆幫助當地脫貧致富,推出的「土豆宴」又好吃又有公益內涵。
作為高考狀元聚集地的清華,熱搜中常有 「考上」、「學霸」等詞語,作為學子們的「夢中情校」,清華大學的熱搜中充滿了大家對清華學霸的羨慕和景仰。
同樣狀元扎堆的北大,熱搜關鍵詞卻與清華不太一樣。從去年北大女生自殺事件到前不久留守女生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北大的熱搜關鍵詞第一位是「女生」。
相比清華,北京大學負面熱搜比例更高,為 30.49 %,北大相關熱搜中「回應」一詞經常出現,比如對翟天臨被錄用為北大博士後和河南退檔事件的回應就受到微博網友的關注。
整體上來說,中國最具網紅性質的這 22 所大學,上熱搜還是以正面形象居多。
汕頭大學的微博熱搜形象最好,沒有負面熱搜,而且正面熱搜佔 85.71 %,是所有大學中最高的。
除此之外是四川大學、西安交大和武漢大學,它們可以說是最具正面網紅形象的大學了。
但也有負面消息更多的,例如南開大學,南開校長論文抄襲一事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在這段時間,南開大學有 9 條熱搜,熱搜關鍵詞第一因此變成了「校長」,南開大學的熱搜形象也受到很大影響。
此外,廈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和重慶大學負面熱搜也比較多,負面比例均超過了正面熱搜的比例。
雙非院校想上熱搜,到底有多難
名校確實更容易上熱搜,在熱搜流量前 22 的高校中,有 18 所 985,2所是 211,北京電影學院是電影界的名校,真正沒有「頭銜」的,也只有汕頭大學。
整體上看也是如此。從 2017年 8 月 10 日至 2020 年 8 月 9 日,「985」大學上熱搜的條目數為 746 條,對比之下,非 985 和非 211 的普通高校熱搜條目數只有 172 條,差距還是很明顯。
名校自帶光環,上熱搜也更偏正面,985和211院校中正面熱搜的比例為 61.36 %。
名校還有名人效應,常因名人上熱搜,比如文在寅、巴菲特在北大演講,清華校友李健參加校慶,排球名將朱婷入讀北師大等等。
非名校其實也有名人效應,例如汕頭大學的熱搜中有一半是與李嘉誠有關,但不是所有非名校都能有個李嘉誠,它們上熱搜就艱難得多。
非名校要麼不上熱搜,一旦上了,大概率可能是因為負面事件。非 985 和非 211 大學負面熱搜的比例為 31.98%,要高於 985 和 211 大學的對應比例,而且正面熱搜的比例也只有它們的一半。
相比起正面熱搜,負面熱搜的熱搜鏈條要長得多。不過,名校的負面熱搜比例雖然相對來說更低,但只要一「出事」,受到的關注度也會高得多,大家也更關注後續的進展,負面的熱搜鏈也要更長。
比如翟天臨被錄取為北大博士後,浙江大學努某某強姦和南開大學校長論文事件,從事件發生到處理、回應都完整的呈現在熱搜上。
而非名校即使因為負面新聞上熱搜,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相關事件的熱搜也會更少。
例如四川師範大學的教師被指性騷擾學生的事件,性質雖然惡劣,但只有一條熱搜。九江學院大四女生失聯事件,後續進展也沒有在熱搜中出現。
沒有哪所高校想因為負面上熱搜,但想憑藉正面新聞上個頭條,對普通高校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這些大學也和它們所在的城市和省份一樣,平時很少得到全國性的關注,終於火了,但一般都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