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頭一年」有多重要?李玫瑾:十月懷胎加十年培養都比不上

2020-12-15 騰訊網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經歷了十月懷胎的孕婦終於順利生下寶寶升級當媽,相信不少媽媽都想放鬆一下,犒勞一下堅持了十個月的自己。但是我們在身邊看到的卻是,好不容易生下寶寶的媽媽,全都馬不停蹄地開啟了漫長的照顧寶寶的生活。

是媽媽們精力旺盛嗎?當然不是。養娃頭一年對新手媽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第一年對寶寶今後十年的成長和親子關係都至關重要。所以必須要重視起來。

養娃「頭一年」有多重要?李玫瑾:十月懷胎加十年培養都比不上

我國著名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在講座中提到:媽媽懷胎十月,都不如貼身撫養十個月。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尤為關鍵,父母要親自照料。孩子到三歲前是情感關鍵期,父母最好都親自帶。

電視劇《香樟樹》中,有這麼一個情節:

主角心潔的孩子香香在兩歲的時候被拐賣,到了偏遠山區一戶沒有孩子的老夫妻家中,十年以後才找回來相認。

但重新回到親生父母家的香香卻顯得與父母很陌生,很防備他們。不願和親生媽媽說話,不願意和他們同桌吃飯,拒絕換掉破舊的衣服,穿上媽媽給買給她的衣服。

這就是父母不在身邊貼身照顧孩子的極端後果。電視劇中的媽媽心潔並不是故意不照顧孩子,而是孩子不幸被拐賣。但不幸中的萬幸,香香遇到一對雖然貧窮但愛護香香的養父母,陪伴她度過了兩歲到十二歲的時光。

我們身邊有許多家長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請長輩代為撫養,孩子在爺爺奶奶身邊一待就是好多年,自然和父母有隔閡。

甚至有些父母請了全職保姆負責孩子的各種事情,雖然給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但卻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無所依靠,孩子更容易出現叛逆行為,甚至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李玫瑾教授直言:「母親要積累孩子依戀自己的心理資本」。

什麼是依戀?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而言,十月懷胎讓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親生媽媽就一定是他依戀的對象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依戀比較具有權威性的解釋是:幼兒和他的照顧者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它產生於嬰兒與其照料者母子依戀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是一種情感上的聯結和紐帶。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得知,嬰兒如何定義誰是他的媽媽呢?誰照顧他他就認為這是他的媽媽。極端一點的例子我們可以參見韓國電影《狼少年》的設定。所以家長再忙再累也要手把手帶孩子,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要對孩子負責到底。

養娃「頭一年」,父母注意以下幾點,讓寶寶適度依戀健康成長

1)與寶寶同步互動

同步互動可不僅僅是父母逗寶寶玩,是父母和寶寶雙箭頭的交流。有的父母可能工作比較忙、事情比較多,有時間就會逗逗孩子,這不僅不能起到溝通情感的作用,反而會引起寶寶的反感。

2)給寶寶「立規矩」

要讓孩子逐漸開始適應規則的存在,在這個過程剛開始時,寶寶一定會有不理解、不適應的階段,這時候的家長不用上火著急也不能心軟,堅持一段時間,讓孩子學會適應規則。

3)不帶情緒地面對孩子

研究表明,焦躁、易怒、不穩定的家庭關係中的孩子,更加不容易被培養出依戀情節。所以我們新手爸爸媽媽們,不論是家庭關係上出現問題需要溝通,還是生活瑣事繁多導致情緒焦躁,都不要把這種不穩定的情緒帶到孩子面前,寶寶的感受力非常強,判斷力又弱,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養孩子的第一年有多重要?李玫瑾:十月懷胎加二十年撫養都抵不上
    有的寶媽可能會說,不知道為何孩子就是和她不親近,反而更喜歡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明明孩子是自己辛辛苦苦懷胎十月才生下來的,辛苦把孩子拉扯大,不想卻是這樣的結果。其實,這不是特殊情況,也不是孩子不懂得感恩,而是寶媽錯過了與孩子培養感情的最重要時機。這個最重要的時機就是養孩子的第一年,它到底有多重要呢?
  • 李玫瑾:十月懷胎和長大後把孩子養再好,都比不上出生後的第一年
    李玫瑾:十月懷胎和長大後把孩子養再好不少,李玫瑾教授還對於這樣的教育給出過警示她說:「十月懷胎和長大後你把孩子養的再好,都不上好好陪伴他出生後的第一年」。「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年的母嬰依戀感是最強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把孩子養的再好,都比不上好好陪伴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月。
  • 李玫瑾:任勞任怨數十年,不如娃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別錯過
    >任勞任怨養育孩子數十年,都不如娃出生第一年來的重要。李玫瑾:養育數十年,不如娃出生的第一年可能有些父母很費解,娃剛出生,什麼都不懂,連人都不認識,教育他陪在他身邊又有什麼用呢?鄰居越想越「憋屈」,自己十月懷胎給孩子生下來,又要辛苦的去給孩子賺教育的費用,但是孩子卻跟自己不親,只跟奶奶親。
  • 皇帝也懼乳母,李玫瑾:懷胎十月加成長後撫養,不如3歲前自己帶
    儘管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即便如此,在孩子3歲以前,最好還是由父母親自帶,因為這3年的時光,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她提出的一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懷胎十月,不如養他10個月,出生後的頭一年尤為關鍵,父母要親自撫養,三歲前是情感關鍵期,最好都自己帶。
  • 心理學家李玫瑾: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的撫養,都不如出生後第一年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時,提出一個觀點:懷胎十月,不如養他10個月,出生後的頭一年尤為關鍵,父母要親自撫養。三歲前是情感關鍵期,最好都自己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 將依戀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形成期(6個星期到6-8個月),開始有分離焦慮的苗頭,有認生現象;二是明確期(6-8個月到18-24個月),當母親離開時,嬰兒表現出明顯的分離焦慮和不安。
  • 李玫瑾:養娃最重要的是「養情感」,逃避型媽媽活該養出不孝子
    楊大爺有一兒一女,老伴幾年前去世了,按理說兒女雙全的他,怎麼也不至於淪落到無人照料的地步,可是他的一雙兒女卻是對他不聞不問。李玫瑾:養娃最重要的是「養情感」,逃避型媽媽活該養出不孝子著名育兒理論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出:養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養情感」。如果說血緣是親子間無形的聯繫,那麼情感就是血緣關係的具體表現形式。
  • 李玫瑾教授: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的撫養,都不如出生後的第一年
    導讀:李玫瑾教授: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的撫養,都不如出生後的第一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教授: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的撫養,都不如出生後的第一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養好娃並不難,李玫瑾:十二歲前把握三個黃金期階段,培養高情商
    引言:養娃,其實一直都是社會的一個大難題,只不過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在網際網路上找到了共鳴,讓這個難題變成了熱門話題。很多家長都抱怨,到底該怎麼養孩子呢?這些問題多數是由一點一滴的小事積攢起來的,家長們可能根本就沒留意過,結果釀成了大禍,因此養娃不只是個技術活,當爸爸媽媽的還要有超前的眼光和意識,來「預判」這些問題的出現,及時把他們扼殺在搖籃之中。
  • 懷胎造句和解釋_懷胎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懷胎(huái tāi)。近義詞有:妊娠,懷孕,有身。 [巴金《家》:「你現在懷胎快足月了,身體又不太好。」] 懷胎在教材中的例句: 1、鄉村的孩子從小就知道母親懷胎九個月才生下嬰兒。
  • 一組圖了解十月懷胎的全過程,難怪說每個媽媽,都是超人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對於女性來說,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懷孕生子,也有極大一部分女性,終其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有個小家,有個孩子。而懷孕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但不管怎麼說,懷孕都是一件充滿奇蹟感的存在。
  • 孝歌歌詞:《十月懷胎母恩歌》
    點上方藍色字農村孝歌,再點【關注】按鈕,看更多歌詞 《十月懷胎母恩歌》 開言我把列位叫 叫聲列位聽分明 以下十月懷胎經 字字行行記在心 一月懷胎如露淋 桃李花開正逢春 好似水上浮萍草 未知生根不生根 二月懷胎不記時 手酸腳麻路難行
  • 金燦榮:生四個孩子高考加100分,都上復旦大學,這是啥理論?
    只有一個孩子,如果你家一個孩子高考一分都不加;兩個孩子每個人加20分;三個孩子每個人50分;四個100分,你看肯定管用。四個孩子一生,每一個人加100分,都上復旦大學。誰還不生,我覺得管用,嘿嘿嘿,所以能解決的。」
  • 十月懷胎怎麼算 這個方法教給你
    我們經常會說十月懷胎,但是十月懷胎怎麼算,不少人都不清楚,而對於剛剛懷孕的女性朋友們來說,都希望能夠生出一個既可愛又健康的小寶寶。但是,大家都知道,懷孕期間有很多注意事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十月懷胎怎麼算?以及剛懷孕要注意什麼?
  • 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生娃?養得不累嗎?李玫瑾老師的分析很有道理
    90後夫妻住在深山裡,共育有九個孩子,肚子裡孩懷著一個 曾有記者報導過,有一對90後夫妻住在深山裡生了9個孩子,而且最可怕的是肚子裡還懷了一個,也就是說這家人馬上就要湊成「十全十美」,這簡直刷新了網友對超生的理解:這麼多孩子,都可以組成一支足球隊了。
  • 李玫瑾:養兒有三忌,養女有五忌,父母提前了解,孩子才容易成才
    身為父母者,最操心就是和孩子息息相關的問題了,每位父母對自家孩子都是寄予厚望的,對自己的子女都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都是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培養下變得有出息,可是,育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養育一個孩子並不比生一個孩子容易,這應該是不少父母都有同感的吧,因孩子成長發育的不同階段所展示出來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 孕期冷知識:生娃不是從懷胎十月開始,而是默默準備了二三十年
    這就是生命的神奇之處,它們就像高度精確的儀器,每一分鐘的發育都絲毫不差。在感嘆生命的同時,也讚嘆媽媽的偉大。懷孕不是簡單的事情,她們需要為胎兒提供養分,促進它們的生長發育。俗話說得好,懷胎十月,一朝分娩。說的就是媽媽們懷孕十個月,才會生下一個胎兒。但也讓人納悶,生育真的只是從懷孕十月開始嗎?其實不然。
  • 隔代帶娃最後苦的還是孩子,看完之後決定辭職帶娃
    孩子在12歲之前都是由外婆帶大,是這兩年才回到父母身邊,有一次孩子要求母親給他買手機,兒子就威脅跳樓,母親則說「想跳就跳吧。外婆認為女兒言辭過激,媽媽則認為是外婆慣壞了孩子,不讓外婆插手兒子的教育。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在孩子6歲之前一定要自己帶 ,再不濟在三歲之前自己帶, 實在不行一歲半之前一定要自己帶。
  • 養娃捧手心沒想到成了「捧殺」,孩子怎麼教育,李玫瑾:堅持底線
    教育孩子也是有尺度的,過度教育成了「苛刻」,完全放手、隨孩子心意來就成了「溺愛」,很多家長也是很難把握教育的尺度。孩子「捧手心」養沒想到「捧過了頭」,養出無禮小魔王柔柔夫妻都是獨生子女,雙方老人一直期待著,去年備孕,今年他們終於生下一個可愛的小閨女。
  • 別光知道「十月懷胎」,預產期這麼算才準確,不少孕媽都搞錯了
    編輯:邱寫寫懷孕生娃,更像是一場不知結果的「豪賭」,因為在寶寶出生前,孕媽們既不知道寶寶的性別,更不知道娃會在哪一天突然發動,每一天都是驚喜不斷的。小唯懷孕38周多了,一直聽人說「十月懷胎」,身邊的朋友也開始提醒小唯:「預產期快到了吧,祝福你呀!」
  • 十月懷胎的計算方式是錯誤的?正確的懷孕時間應該這樣算?
    「十月懷胎」古語並沒有錯,而是你的計算方法錯了。傳統而言月份有大小月之分,小月份28天,大月份則是31天。懷孕孕期則是以單個月28天來分,一周7天,一個月4周,剛好就是四周為一個月,整整十個月也就剛好是280天,也就是40周為整個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