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搗蛋,趁媽媽不注意,偷偷地將超市的桃子都戳了一個洞,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於是他的媽媽只好把桃子全部買回去,網友還調侃說: get到了,以後想吃什麼就戳個洞,讓媽媽買[偷笑]
熊孩子犯了錯,家長買單,這位家長的做法獲得了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也為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
那麼面對熊孩子的搗蛋行為,家長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其中有法律依據嗎?
我國法律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也就是說不滿八周歲的小朋友做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損害,則其監護人做出相應的賠償。對於這件事,小朋友的媽媽將受損的桃子買下來是非常正確的行為,對小朋友造成的侵權行為承擔了相應的責任。
同樣是熊孩子搗蛋,另一位家長的做法卻讓人感到無語。張先生下班後將豪車勞斯萊斯停到小區樓下。第二天下樓的時候看見車標小金人不翼而飛了,隨後到物業調取監控,看到車標竟然是被一個熊孩子掰掉了,後來張先生找到熊孩子的家長討一個說法,但是沒想到家長聽到賠償金額20多萬後,不但拒絕賠償和道歉,反倒說張先生訛詐,聲稱&34;。
&34;&34;這種包庇式教育只會讓熊孩子得寸進尺,使他形成錯誤的觀念:
1.做錯了事,只要不承認,就可以避免接受懲罰;
2.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都不需要承擔責任;
3.傷害了別人,可以不用考慮對方的感受,甚至還可以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
對熊孩子過度溺愛,闖禍的時做家長的不進行批評教育,等以後到了社會上,自然會有人幫你教育,到那個時候千萬別後悔當初沒好好管教他。
咱們家裡有熊孩子的可要注意了,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教育方法很重要。
1.和孩子靜心交談,理清思路,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知道做錯事情需要付出代價,這樣當他下次再做事的時候就會懂得三思而後行,也會變成一個敢做敢當的人。
2.處理事情的方法同樣重要,家長要勇於面對,不能推卸責任,要勇於為孩子犯下的錯買單。
3.切記不可以衝動,有的時候打罵非但不能起到作用,還會讓他起逆反心理,往往會帶來反作用。
4.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大多數孩子長大後性格,習慣方面都和父母如出一轍,所以從家長身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以後的樣子。
總的來說,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能一味的打罵,要勇於承擔責任,處理問題時採取正確的方式,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品行端正的人。
大家有沒有被熊孩子氣的腦袋疼的經歷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