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傷,有誰看見?

2020-10-04 許標心理諮詢科普

走進心理諮詢的很多人,在諮詢中呈現出的難過、傷心、痛苦的一面,常常在諮詢外很少流露。如果其身邊人看見這樣的一面,可能會大為驚訝,感覺完全像另外一個人。

網上有「微笑抑鬱症」的說話。有些抑鬱症患者,留給身邊人的感覺是陽光、開朗,可能被身邊人說「誰得抑鬱症,你也不會得抑鬱症」。

如果我抑鬱了,是不是很多人會不開心?

如果流露我的負面情緒,是不是大家會不喜歡,覺得我負能量?

大家都希望我是開心、快樂的,我怎麼能夠讓大家失望,得抑鬱症了?

大家都覺得我工作好、生活好、家庭好,我怎麼還能不開心呢?

我只能開心,怎麼能抑鬱了?

是不是我的要求太多了?

是不是我矯情、無病呻吟?

我怎麼能表現出我的需求,只能隱藏。

明明笑得那麼燦爛,為何感覺那麼憂傷?

明明活在人群中,為何感覺像孤獨的靈魂,落葉般飄蕩無依?

在身邊人面前生活如常,笑容如常,一個人獨處時,內心的傷痕,有誰看見?

前些時候,看了一篇關於抑鬱症的文章(《抑鬱症,是大腦在告訴我們「快逃」》),很贊同文中的觀點:

其實與祖先相比,人類真正的生存需求並沒有發生根本上的改變。我們需要的並不是20分鐘就到的外賣,也不是800億像素的手機,更不是穿不完的衣服和鞋子,而是如Johann Hari在書中寫到的——聯結。

我們需要與自身的聯結,讓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真實的喜怒哀樂的能力,而不是用刺激與欲望,來麻痺一切我們不喜歡的情緒。

我們需要與他人有情感上的聯結,讓我們有免於孤獨、不怕被拋棄的安全感,讓我們在脆弱的時候,有可以躲避的港灣。

我們需要與工作和社會的聯結,讓我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被尊重的,而不是一顆在公司可有可無的螺絲,在社會上可歌可泣的韭菜。

我們還需要人與大自然的聯結,讓我們可以感受到作為人類,並不是孤獨的萬物之靈,而是依賴大自然為生,是地球四季,生命循環的一部分。

不只是抑鬱症,其他心理困擾也是如此。

症狀是一種語言,傳遞著無法言說的訴求。症狀的背後,常常是聯結的渴望:求不得;放不下

人的情感需求為什麼不能自給自足呢?

人需要在關係中,確立自己的存在。

進化心理學可以給出不那麼有溫度的解釋: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祖先,團結協作的社會屬性,確保人類走上食物鏈頂端。通過關係聯結群體,作為一種有利人類生存的必備特質,被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刻寫進基因中。

人的需求,總需要在關係的背景中滿足。沒在關係中滿足的需求,就像少了鹽的菜,可以吃,總會感到少了滋味。

沒在關係中滿足的需求,會再次尋求關係中滿足。

極端如施受虐關係,當需求能在關係中獲得滿足,縱是受虐,亦甘願承受。

未能在關係中滿足的需求,常源自與父母關係未能獲得需求滿足。如果與最親的父母關係,沒有體驗過可以信任地尋求滿足,甚至還要防範來自父母的傷害——情感,或是身體——學習到的是不能信任在關係中尋求滿足,便製造出衝突。

不能信任關係,便只能隱藏渴求在關係中滿足需求;

渴求在關係中滿足需求,又強烈推動在關係中滿足。

拉近關係,尋求滿足;關係親近,又感到不信任而推遠關係,無法滿足。這種矛盾讓他人難以適應,可能破壞關係:要麼關係結束;要麼克制在關係中尋求需求滿足,以維持關係。這樣的方式,再一次經歷無法在關係中獲得需求滿足,加重關係中「渴求-不滿足」的矛盾。

是人的要求太高了嗎?

相比賺1個億的「小目標」,尋求關係中的情感需求滿足,好像不高。

不高嗎?

芸芸眾生都困在這個矛盾中,「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佔了「兩苦」。

心理諮詢的重要療效因素——關係,便是提供了關係中滿足需求的機會。當有過可信任的關係滿足需求的新經驗,增加對關係的信任,有利於促進諮詢外關係的信任,增加諮詢外關係中滿足需求的機會,形成良性循環。

諮詢關係對療效的雙刃劍作用,便是如果不能建立信任關係,也可能成為再次的傷害體驗。來訪者對心理諮詢的不滿,幾乎沒有對技術的不滿,不滿的都是對諮詢師和諮詢體驗,反映對關係的不滿。

不是說只能靠心理諮詢改善,愛情的親密關係是更常見的追尋之旅。

愛人關係堪比與父母關係的親近,那些未能在關係中滿足的需求,常常濃縮在愛情關係中尋求滿足。

有時太過濃烈,愛情盛不下這麼多需求,變成:原來,愛情這麼傷。

心理諮詢關係的療效,至少一半的作用,是在關係中促進來訪者自身成長,提高聯結中的自主能力。

愛情關係發展成良性聯結,也需要自主與聯結同時進行。通俗些說,即:「獨立-依靠」,兩條腿走路。

有時候,對關係中滿足需求的渴望太強烈。進入愛情關係,平時的自主性似乎都會消失,像嬰兒般渴求與對方的聯結。

是要求太多?

沒有不應該的感受。無關貪婪,太過匱乏,才會太過渴望。

匱乏是成長的印記,不是自己的選擇,無須苛責自己去背負無權選擇的結果。

這樣的渴求,只是提醒:自主的聯結,聯結的自主,是一場愛情修行。


作者簡介:許標,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學碩士,全職心理諮詢師,5000+小時心理諮詢經驗,2000+小時專業受訓經驗。預約諮詢可私信。

相關焦點

  • 成績之傷,傷了誰?
    成績之傷,傷了誰?我們不得不承認,成績這個東西天生自帶「招傷」屬性,就算我們再宣揚它那「自我檢驗」的高大上內涵,也抹殺不了它背後深藏著的關於「競爭」的事實。成績就是競爭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個直觀印象。成績之「傷」,到底能傷了誰?
  • 遇見朱一龍,就遇見了一個美好的靈魂!
    有多少人愛慕朱一龍年輕俊美的容顏,而我,卻深陷於經過多少次練習才成為這樣的他的他,雖然無言承諾,卻被他抓得很緊很緊。,彈了一手好鋼琴好吉他,但凡認識他的人都想要保護他卻誰都打不過他,說到吃火鍋就會吞口水的朱一龍。
  • 通過一個靈魂看見未知的自己
    其中有一期專題是《父親》,她邀請我寫稿。成刊後,她寄雜誌給我。雜誌印刷精美,頗有深度,感覺有點類似當年的《天涯》。她拜託我多提意見。隔著電話,我能感覺到她辦雜誌的熱情和對辦好雜誌的渴望,那時她畢業還不到十年。她對文字的熱愛、創業的魄力、身上閃爍的理想主義的光芒,讓她一度成為我課堂上激勵後來人的榜樣。畢業後我們只見過一次。那年我們全家自駕去她所在的城市。
  • 瀕死體驗者:看到自己靈魂出竅,看見隧道與親人!
    靈魂,是一個很玄幻玄乎的詞。仙俠類小說裡有所謂的「靈魂出竅」、「靈魂不滅、肉體不朽」,而民間有流傳開天眼,或貓狗可以看見人類看不見的東西等等。那麼人死後有靈魂嗎?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也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之一。靈魂,科學意義上指的是人的意識,而意識是大腦運作的產物。
  • 《誰不是帶著傷長大》即使我們帶著傷長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和全無創傷的孩子,我們一邊受傷一邊長大,而且童年的創傷會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小時候影響學習,大了影響戀愛婚姻,再遠一點,影響我們教育下一代。直到現在,我每次對兒子發脾氣說出的氣話都能想起小時候我媽媽對我的樣子,簡直是她的複製粘貼,明知道不好,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改掉,只是發完脾氣我才意識到。
  • 這世間是否真的有靈魂
    這世間是否真的有靈魂。這個問題活著的人可能永遠得不到答案。雖然人們從未停止過對靈魂的追求,但是仍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世間有靈魂或是沒有。有人說靈魂的重量是21克,因為人死後體重會減少21克。這21克是靈魂的重量,它會永遠留在愛人的身邊。
  • 如果各支隊伍都有一名選手是「靈魂人物」的存在,你覺得各是誰?
    有些網友就表達了自己心中對每支戰隊「靈魂人物」的一些看法。這位網友就表示到自己心中覺得Rookie就是IG的靈魂人物,底下的粉絲也紛紛附和道。說起Rookie,的確,在IG當年青黃不接的時候。是他一人頂著國服三大腿的稱號,孤獨地守護著IG。如果說其他隊伍是單個位置有問題的話,那麼IG當時是除了Rookie,其他位置全部都不行的一種狀態。
  • 遼寧瀋陽「玫瑰姐」,一腳冬一腳夏,「是誰把她傷成這樣」
    多少人看見她的身影,都會一聲惋惜:多漂亮的姑娘,不知誰把她傷成這樣?我是餘年,關注世間百態,體味人情冷暖,關注我,不會錯。無處安放的靈魂當地有人叫她玫瑰姐,也有人叫她coco姐,大概寓意是「殭屍新娘」。接觸過玫瑰姐的人不少,大家都知她喜歡熱鬧。
  • 誰是填補你靈魂缺口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自己,一是自己本身,一是與自己有相似靈魂的人。因而,這世間最深最美的情緣,就是兩顆類似的靈魂相遇,最牢固最完整的愛,就是靈魂與靈魂的相依為命。那些能夠活成自己的人,想必就是那種追求靈魂高度的人。
  • 誰不是帶著傷長大
    這眼淚,是因為自己的感受被看見、被承認、被回應,也是多年的委屈和憤懣在一瞬間被激發。這個回答有幾千個贊同和評論,而評論中大多數表達的是「天吶,原來有那麼多人和我一樣」。這也是心理諮詢師王雪巖的新書《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與內心的父母和解》中的一大主旨。在每一個孩子的眼睛裡,父母都是如神一般完美的存在,因而父母是不會犯錯的。但是當我們逐漸成長,就會慢慢發現,其實父母也不過是凡人,而只要是人就會犯錯,那麼無可避免地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會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加上父母自身的局限性,這些都可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程度的「創傷」。
  • Soul Song | 你的靈魂有問題!你拿你的靈魂做了什麼? | 預言家日報
    Part Three湯姆突然說他最近頭老是疼,叫海蓮娜幫他看看有什麼問題。海蓮娜用靈魂魔法檢查了一下。「你的靈魂有問題!你拿你的靈魂做了什麼!你很快就會死的!」海蓮娜臉色慘白。「魂器。」湯姆慢悠悠地說,仿佛剛才在生死線上的掙紮根本沒有嚇到他,「走向永生的第一步。」
  • 「誰死誰傷誰有理」的說法還有嗎?
    意見中明確表明了,原來的「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是錯誤做法,後面也就不能以此為認定了,更加堅決的表示,要防止「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這也就說明了,自此以後,誰死誰傷誰佔理的情況就不再發生了,而是通過對事實的做出判決,那這次指導意見還有了哪些改變,請您仔細看下面5張圖,您就明白了!
  • 誰會悄悄整理你的靈魂?
    多年以後我才開始明白我不能違抗什麼,我必須遵從所有的法則和誡律我遵從重力法則,即地心引力的法則用我所有的身體所有的力量和我所有的愛我遵從物質的均衡法則和守恆法則身體與身體,靈魂與靈魂,身體與靈魂我厭惡在我的痛苦和我的喜悅裡出現真空By 阿米亥誰會悄悄整理你的靈魂?
  • 《靈魂擺渡》天空下起黑雪,別人都看不見,為何只有他兩人能看見
    還記得《靈魂擺渡》嗎?大家都看過嗎?這真的是一部百看不厭的電視劇,小編已經重溫了好幾遍這部劇了,雖然每次看的劇情都是一樣的但是在每一次重溫的時候都會發現劇情裡面對一些小細節,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人偶」這一集中作為警察的阿春他會看到黑色的雪,趙吏也可以看見,為什麼別人看不見,就只有他兩人能夠看見呢!
  • 自此「誰死誰傷誰有理」的錯誤說法沒了?
    意見中明確表明了,原來的「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是錯誤做法,後面也就不能以此為認定了,更加堅決的表示,要防止「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這也就說明了,自此以後,誰死誰傷誰佔理的情況就不再發生了,而是通過對事實的做出判決,那這次指導意見還有了哪些改變,請您仔細看下面5張圖,您就明白了!
  • 這種靈魂拷問治不好你被背叛的傷
    你當時邁出這一步的時候,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嗎?等等這一波波的靈魂拷問背後傳遞出來的都是自己內心被掩蓋的傷痛,只是無論你再怎麼問,都會感覺「所有能說出來的痛都太輕太輕了」,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抗拒,靈魂的拷問,精神的緊張,生活的停滯,讓整個人處在應激狀態中,被各種想法拉扯著,像要被撕碎了一樣。為了擺脫這種痛苦,很多人還是會問出「為什麼」,希望通過這個問題幫自己找到原因,剔除婚姻裡的問題,下次好改進。
  • 說話的音量,能看見一個人的靈魂,讓人感知到你是兇狠還是善良!
    溫和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說話的音量有溫度從說話的音量裡,能看見一個人的靈魂做個有底氣有實力的人
  • 孕吐看著是件小事,吐厲害了會傷「根本」,誰經歷誰懂
    她真的一點也沒誇張,她說:「我早上起床有晨吐,但是肚子裡空空的,吐得心慌,而且晨吐持續時間很長,我就只好搬個小凳子坐在陽臺吐。然後每天吃飯時,看見葷腥就犯噁心,得隨時準備垃圾桶。吃完飯沒一會兒,我就胃裡翻滾,感覺飯都沒消化,又給吐出來了……」聽我同學這麼說,我感覺這是「隨時吐」的節奏啊。所以她現在都辭職回家吐去了,實在是沒法正常上班。
  • 誰看見教育的蘋果掉下來?
    為我們做了題為《誰看見教育的蘋果掉下來》專題講座,中心小學全體教職員工都參加了這個會議。段主席很有趣,一開始從亞當的蘋果開始說起,改變了世界,講到牛頓偉大的蘋果,發現了力學的原理,說到賈伯斯的蘋果,統一了手機的外觀。然後再說到教育的蘋果。
  • 鬥魚tv靈魂刀神是誰 靈魂刀神微博直播間地址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鬥魚tv靈魂刀神是誰?靈魂刀神開創鬥魚tv八卦主播先河,專門聊鬥魚主播八卦新聞,其嘴炮功力深不見底,舔土豪黑主播不露痕跡,戶外主播401錢小佳的忠誠小弟,被網友戲稱為402,其直播間大多是401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