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樂高發布了一款零件編號為 12799 的 6x3x5 的回力零件。6x3x5 代表他佔據的尺寸為 6 格單位長、3 格單位寬、5 格單位高。
如果回溯樂高回力車的歷史,可能要到 1990 年。最早的回力馬達 2574 是一個紅色的 4x9 格尺寸的零件,並直接將輪轂也帶上了,但是他並沒有搭配在任何正式套組上,僅出現在零件服務包中。
早期回力車,城市組、機械組均有。不過我認為機械組才是和回力車最搭配的。
從 2013 年起,這種回力零件基本上定型了,並一直用到今天。樂高機械組從那時候每年都會推出回力車產品。到了 2020 年,42106 更是將零件數推到了 600 個以上。
我們今天的主角 42073 BASH! 是 2018 年的產品,他其實和 42072 WHACK! 是一對兄弟產品。他們各自都沒有 B 模式,而是官方推薦將兩套合併玩耍。
42073 產品本身並沒有太多亮點及功能。回力車基本都不帶轉向功能。他的回力功能來自回力零件。
除此之外唯一的一個和機械稍微沾邊的功能就是前部一個撞車機構,在前部發生猛烈碰撞時,一個 L 型孔梁會將上部的一組零件頂松,並最終被甩出。
所以我們今天的重點就來看一看這個從 2013 年一直使用到今天的回力零件的內部到底是什麼結構。
回力零件很好拆卸,他外殼通過 4 個小十字螺絲固定。兩篇外殼嚴絲合縫,拆下螺絲後,他內部的一組齒輪就很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所有齒輪均潤滑良好,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摩擦,讓回力機構可以運轉得更長。
橙色的為驅動軸。然後是兩個白色的副軸的齒輪相連。那個小齒輪可以在軌道中向前和向後滑動。
主軸與下面的發條連接,連接方式非常巧妙。發條被嚴密地粘在外殼上,很難拆下。
當發條拉到盡頭,會從其固定位置彈出,並在下一個凹口處自行固定。這會產生經典的「咔啦」聲。
上下兩個小齒輪都固定在軌道孔洞中,因此可以向前和向後滑動。
中間這個隔板可以固定所有其周邊的齒輪。
當後拉車輪,小齒輪滑落到下部位置,主軸為發條上弦。
當鬆開車輪,各齒輪旋轉方向與發條上弦相反,發條最終驅動驅動軸讓車輪向前滾。
而向前推動車輪的時候,小齒輪與主軸是斷開的,發條不會有任何受力。
這就是這個小巧的回力零件。機械組的堅固的結構,能讓這些小小回力車在經受各種碰撞後讓人保持穩定。
你買過樂高的回力車產品嗎?你喜歡拆卸樂高的這些複合零件嗎?歡迎評論或者私信告訴我們,這裡是《磚加號》,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