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以後,每個月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驚喜or驚嚇。
月子裡的寶寶比較乖巧,基本上是吃睡模式,除了夜醒頻繁很少折騰人。第二個月開始,寶寶白天醒著的時間開始增多,再加上腸絞痛,會比較磨人。
但真正的挑戰,其實是從寶寶出生第三個月開始的。
因為大多數寶寶這個時候開始認人了,除了媽媽誰也不跟,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掛在媽媽身上。
為何出生第一月和第二個月,媽媽還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到了第三個月就「非媽不可」呢?
寶寶3個月為何開始認人?
這一切要從寶寶的視覺發育說起。
寶寶的視覺發育要歷經幾個不同階段,每個階段寶寶會有不同的視覺反應。
在孕7個月的時候,寶寶就已經開始有了視覺,可以對光線做出反應,此時也是準媽媽進行光照胎教的最佳時機。
不過,寶寶的視力是在出生後才慢慢開始增進的,要到7歲左右才會基本發育完全。
雖然寶寶一出生就擁有視力,但也只能看清20~30釐米的距離。
此時,對於寶寶來說,世界大都是模糊的。媽媽的臉和其他親人的臉,都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像,根本辨認不清,只能靠氣味來辨別誰是媽媽。
到了第二個月的時候,寶寶的視力有了些許進步,視覺反應也更多。醒著的時候,寶寶會用小眼睛去追移動的、顏色鮮豔的、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也只能看到一個輪廓而已。
三個月左右,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一個關鍵期,視覺發育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逐漸看清遠些距離的人和物,能夠分辨出誰是媽媽。
除此之外,寶寶的認知、社交、情感等也邁入了一個新臺階,變得更聰明也更敏感。對於自己熟悉的人會表現出親近,對陌生人則會選擇迴避。
媽媽逗,寶寶會哈哈大笑;陌生人逗,則一個勁兒地往媽媽懷裡撲,或是立馬嚎啕大哭。
寶寶三個月左右學會認人,對於媽媽來說是個甜蜜的煩惱。一方面被寶寶依賴、需要的感覺很美好,但整天被寶寶黏著又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而且寶寶滿3個月以後,不少媽媽即將面臨著重返職場,不得不把照顧孩子的重任委託給家裡的老人或是保姆。
寶寶認人怎麼破?
如果認人的寶寶一步也離不開媽媽,將會增加日後的養育難度。那麼面對寶寶認人的情況,媽媽們該怎麼辦呢?
寶寶對媽媽過度依賴,一是出於天性,嬰幼兒期的寶寶普遍跟媽媽更親近;二是源於其他家人在寶寶心中的位置太弱。
所以,平日裡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以多在寶寶面前刷刷存在感,多陪寶寶玩玩,或是承擔起部分養育任務,比如幫寶寶洗澡,給寶寶做撫觸……
寶寶依賴媽媽,是因為媽媽讓寶寶倍有安全感,一離開媽媽就會產生分離焦慮。
建議媽媽們可以偶爾地消失一下,出去跟閨蜜逛個街、喝喝下午茶,將孩子交給家人照顧,對寶寶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
寶寶認人離不開媽媽,主要還是由於缺乏安全感。所以,對待認人期的寶寶,媽媽和家人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寶寶建立良性互動。
建議媽媽多花時間陪伴寶寶,多給寶寶些親暱和撫慰,讓寶寶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寶寶認人是進步的標誌,說明TA長大了,腦瓜變得更聰明,情緒也變得更複雜。這是成長的驚喜,也是新手爸媽需要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