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項目都需要流量。
關於流量的知識,流量的本質,流量的邏輯,流量的研究技巧,懂得的人確是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是在瞎忙活,或者在錯誤的道路上忙活。
從項目整體考慮流量,才能更好的吸引精準流量。
有個讀者做的本地女鞋產品,通過洗稿霸屏引流,失敗;後來又買貼吧號截留,失敗;現在在拍短視頻引流……
通過文章霸屏賣普通鞋子,從操作上就註定效果不可能好。霸屏流量來自SEO搜索,很少有人會搜索普通牌子的鞋子。
產品與流量渠道屬性,不搭調。
文章SEO流量,做剛需產品,效果會更好一些。
流量的各種屬性,需要與產品賣點,營銷手段相匹配,那樣引來的流量,更優質、更容易變現。
想要玩好一個流量渠道,必須懂得流量平臺的運作機制。掌握機制,引流得心應手。不掌握機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知乎主要有3個機制。
1、帳號權重機制。
帳號權重機制,每個平臺都有。權重越高,引流效果會越好。有的平臺公開出來了,而有的平臺沒有公開出來。
沒有權重帳號直接被封。新手容易沮喪的點,剛開始幹帳號就被封。不明白本質的人,直接就放棄了……
知乎帳號有兩方面權重:鹽值和創作者等級。
鹽值分為5部分,主要得分項是內容創作和社區治理:舉報、眾裁官、答問題、寫文章。創作者等級分2部分,主要看內容質量和內容影響力。
二者綜合起來,先完成內容數量,分數可以超越90%的用戶,內容如果再專業一點,有影響力一點,就可以站在金字塔頂端。
2、用戶治理機制。
知乎獨有的用戶治理機制,有點像幣圈裡的去中心化,用戶在平臺創造內容,用戶治理平臺內容。
舉報是知乎的文化。
千萬不要在知乎硬廣,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被舉報,被舉報輕者禁言、重則封號。
舉報之後,由知乎用戶組成的眾裁官裁定,大多數人覺得判定違規,結局大概率就是違規。
眾裁官畢竟由普通用戶組成,軟廣還是有很多人分辨不出來。另外高權重帳號,創造長篇優質內容的同時帶上廣告,被平臺所默認。
除了舉報,還有公開編輯、加權反對等治理機制。
3、智能推薦機制。
智能推薦機制,每個平臺都有。目前已經成為標配,哪個平臺沒有智能推薦,那它還處在上一個網際網路時代,可以趕緊去欺負它。
談到智能推薦機制,不禁要談到信息繭房和奶頭樂理論加強版。
我們喜歡看什麼內容,平臺智能推薦什麼內容,越推薦越喜歡、越喜歡越推薦,久而久之我們被自己喜歡的內容給束縛住。
不一樣的觀點,會逐漸被排斥,容易帶來誤會和偏見。
比如怪才塗的文章,有的人可能因為一句話不和心意,或者錯誤的理解文章內容,直接就取關,不會去全面了解怪才塗的所有文章,再做判斷。
奶頭樂理論:要讓80%的普通人安分守己,就給他們塞上一個「奶嘴」,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讓他們安於在量身定製的娛樂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欲望和思考能力。
虛其心,實其腹,若其志,強其骨。
當奶頭樂遇上智能推薦。本想著刷十分鐘短視頻,再好好努力幹活,一刷就是幾個小時。本想著刷十分鐘的新聞,再去好好看看書,一刷又是幾個小時。
在焦慮、快樂、自責之中,循環的度過每一天。
分析平臺機制,不單分析平臺已經有的機制,還需要有未雨綢繆的能力,分析平臺未來可能添加的機制。
怪才塗認為,知乎缺乏內容分傭機制。
根據創造內容的優劣,分發不同的佣金,知乎好物推薦類似內容分傭機制變種,相信知乎平臺未來,還會推出更多變現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