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是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活動受限症候群,這種症候群是由於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致。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心理行為異常、感知覺障礙及其他功能異常。 腦癱孩子的進食技能、口腔運動以及唇、舌之間的協調性差,口內辨別能力障礙等,均可能影響孩子進食。攝食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寶寶體格發育同時會對康復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採取有效的家庭餵養護理和日常進食訓練對策以改善孩子們的營養狀況,促使其生長發育尤為重要。 那麼,家長生活中該如何餵養他們呢?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一、餵養護理1.選擇適當的膳食(1)營養均衡 注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選擇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及時添加輔食,從奶、糊狀食物到固體食物逐漸過渡,溫度適宜,避免患兒因食物原因造成進食困難。 (2)重症腦癱兒童因活動少易發生便秘,要補充蔬菜和粗纖維食物,適當飲水。 2.餐具選擇(1)應選用硬塑料餐具,口腔敏感性高及不隨意運動型腦癱寶寶,容易發生咬合,儘量不使用金屬小飯勺餵飯,以免金屬小飯勺增加兒童的不適感;(2) 對有能力練習自己進食的寶寶,進餐用的盤或碗要帶有把手,盤子或碗下放一個防滑墊或吸盤,如沒有防滑墊也可用溼毛巾代替,幫助其順利進食;(3) 小飯勺勺面要淺平。(4) 水杯的邊緣選擇帶兩個柄或者使用輔助手帶(如圖),便於兒童用雙手抓;或用斜口杯,斜面朝上,防止喝水時杯口碰到兒童的鼻子,避免頭部後仰。3.姿勢 在給腦癱孩子餵養時,最重要的是應該保持其正確的姿勢,抑制異常姿勢,避免不必要的不自主運動和動作出現,是預防誤咽和嗆咳保證順利進食的前提。(1)坐位 首先選擇合適的餐桌餐椅,使孩子背部伸直可墊被褥,頭稍向前傾,肩向前內收,髖、膝部彎曲,雙腿自然分開放在地上或踏板上,上身成自然弓形,食物來自身體的前方。餵食時,若孩子的下肢過度伸展,可把下肢墊高,膝屈曲,使其髖關節屈曲角度增加。(2)側臥位進食 對於低齡或重度障礙腦癱兒童,可採取側臥位進食法。讓孩子在一定坡度的墊子或枕頭上,頭略微前傾,背部伸直雙肩內收,在雙下肢屈曲情況下完成進食過程。(3)俯臥位進食 對於全身性屈肌張力較高的腦癱兒童,可藉助45度左右三角墊,孩子俯臥其上,雙臂盡力前仲,雙下肢分開,身體保持中線對稱,減輕屈肌張力或異常反射的發生,在俯臥上完成進食過程。 4.餵食方法(1)用奶瓶餵食時,要鼓勵孩子自己拿奶瓶,家長可在孩子吸吮時用手控制其嘴部,並在胸前用力壓。 (2)選擇大小合適的勺子將食物小口、緩慢餵入,餵食時將勺子沿孩子口部正中進入到舌部1/3處輕向下壓,誘導其合攏雙唇。有強力咬合反射的孩子應耐心等待其鬆口後迅速取出或屈髖屈膝雙手放前使全身放鬆再取。 (3)咀嚼困難的,家長儘量把食物放在兩側牙齒上並用手控制下頜的張開和閉合增加咀嚼力。 (4)口部控制法(下頜控制技術):對吸吮和吞咽困難孩子,採用該方法,誘導患兒開口、閉口、頭部前屈等,改善其吸吮、吞咽反射。利用拇指壓在患兒耳前下頜關節,示指壓在下嘴唇與下頜之間,中指放在下頜後面(改善孩子吸吮吞咽反射,吃手中或勺中的食物,或從杯中飲水的能力)。位於孩子的右側,用右手大拇指放在耳前下頜關節處示指在下唇及下頜之間,中指置於下頜後面,給予穩定持續的壓力。或者面對孩子控制下頜。 二、進食訓練 1.增加口唇的力量(以能控制伸舌為前提):上下唇處放上甜食或紫菜,伸舌舔食;門齒內側和顎後部放上食物,舔食。 2.增加咀嚼力:可放一小塊硬性食物於孩子一側牙齒之間,藉助下頜控制技術幫助口部閉合。 3.控制伸舌:下頜控制技術有效但有時尚不夠;可用一頭 部淺平、邊緣圓鈍的勺子對舌施以一定的壓力,阻止舌外伸。 4.口腔感知覺訓練 家長可在治療師指導下購入超生震動牙刷刺激患兒的舌體、舌尖及上顎等口腔內部,5min/次/天,可改善提高口腔內敏感度。或用冰棉棒在口腔內刺激。 腦癱兒童的營養問題是不可忽視的,我們一定要在兒童進行運動康復訓練的同時關注其營養和飲食情況,給予其較為全面合理的餵養護理和進食訓練,減少因營養問題延遲其生長發育、影響康復療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