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終身制」,告別「鐵飯碗」!導師的日子不好過了

2021-02-09 科獎在線

導師,作為高校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養的主要力量,肩負著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任。在一般人眼中,導師頭銜聽起來光鮮亮麗,學術成就和社會地位均高不可攀。然而深度了解後才發覺:導師的日子也不好過,許多辛酸「不足為外人道」。


近年來,國家頻發政策對導師出手。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教師評價要「破」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行為,全力構建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這些改革風向標,不斷將高校導師的評價體系要求推上了新高度。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碩士乃至博士遍地走,對導師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博士學位是最基本的「標配」。


上海一「雙非」院校2021年教學科研崗位招聘的基本條件


而在名額更為緊俏的頂尖高校,往往是招聘師資博士後,作為師資後備人選。在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並出站後才能得到副高級職位


圖源:復旦大學法學院師資博士後招聘啟事


這種情況下,工作其實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隨著高等教育體制不斷深化發展,導師再也不能「一勞永逸」了。


2020年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會上提出,打造一流的研究生導師隊伍,要深化導師管理的機制體制改革。探索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建立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和動態調整制度


軟科整理發現,已有多所高校在導師動態管理機制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2020年3月,中北大學研究生院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審核申報情況,其中49名校內碩士生導師、6名校外碩士生導師暫停招生一年。


2020年7月,西南政法大學發文稱,在2019年和2020年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審查中,20名博士生導師、50名碩士生導師被暫停2019年招生資格,10名博士生導師、92名碩士生導師被暫停2020年招生資格。



2020年7月31日,華南理工大學正式啟動了2020年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審核工作,進一步打破導師「終身制」,不斷增強導師的崗位意識,真正實現導師資格嚮導師崗位的轉變。


2020年8月,深圳大學公布了2021年碩士研究生導師招生條件審核結果:招生條件審核通過率約70%,此數字略低於往年。


2020年12月21日,天津大學宣布,正式將育人能力提升納入導師的年度必修課,打破以往「一次培訓、終身免考」的導師認定機制。


圖源:天津大學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打破導師「終身制」,很大程度上將增強導師的崗位意識,實現導師資格嚮導師崗位的轉變。


目前在中國的高校中,其實存在著職稱與崗位不對稱的情況,教授、副教授等「崗位」級別,並不意味著有正高、副高等「職稱」。這與長期以來實行的「評聘分開」的聘任制度有關。評聘分開,即聘任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與獲得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分開,在高校中往往出現「高職低聘」。


一般來說,現在到高校工作的博士不用申請,即可獲得講師職稱。講師不帶研究生,副教授級別能擔任碩士生導師,教授水平是博導,這還得是有博士點的學校才行,沒有博士點的高校,也只能授予碩士學位,教授最高也就是帶碩士研究生。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一套嚴格的、較為完善的導師遴選制度,其中與「職稱」的捆綁關係較為固定。2015年的一份統計研究中發現,在全國研究生導師中,具有高級職稱者比例為96%,中級職稱者佔比為4%,在博導中,高級職稱所佔比例則會更高。


圖源:北京理工大學關於開展2019年博士生導師資格評定工作的通知


圖源:西北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聘任與考核辦法


然而,職稱評定存在著名額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部分高校,副教授甚至講師已經實際承擔了博導的崗位職責,而迫於職稱的硬性要求,沒有博士生招生資格的他們只能「掛靠」別的博導,這就造成了「有的博導不帶博士生、而帶博士生的又無導師之實」的怪圈。


教育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博士生導師達11.5萬人。顯然,這麼大規模的群體,無法全部滿足給予「職稱」的要求。不少高校因此走上了改革之路。


早在2012年,清華大學就取消了「博導評聘」制度,清華副高職稱以上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均具有博士生指導資格;還允許特別優秀的講師帶碩士生。隨後,不少高校效仿。但質疑的聲音也接踵而至:博導資格對副教授放開,是否會導致博士生教育質量的下降?畢竟,一般高校的副教授,和清華的副教授,並不能在同一個「重量級」。


放開博導資質,解綁職稱關聯,導師為了爭奪優質生源,只有靠自身的科研優勢、教學水平才能搶佔先機。雖然看起來似乎是放寬了導師的評定資格,但只有導師自己才知道,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2020年9月29日,教育部公布《關於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導師選聘辦法;選聘副高級及以下職稱教師為博士生導師的,應從嚴控制。博士生導師在獨立指導博士生之前,一般應有指導碩士生或協助指導博士生的經歷。對於不適合繼續指導博士生的導師,要求及時退出導師崗位。



導師評聘和職稱「脫鉤」,對於「新人」來說,幹同樣的活,待遇與「老人」卻不是一個水平線。為了保住職位或謀求晉升,只能拼命做科研、搞項目、申請基金……身處「高位」,也不得不被「內卷」的洪流裹挾。


研究生導師作為科研工作的主要承擔人,本身有巨大的科研、晉升等壓力。事實上,導師對於學生主要在於「導」而不在於「教」,如果要求導師對學生的管理和教學做到事無巨細,那未免不合情理。


在有些學校,研究生的培養經費是從導師的項目經費裡出具一部分的,加上各種調研、文章版面費等,造成導師不得不多接項目、多申請課題,才能保障學生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就造成了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



2018年的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校長是不合格的校長,不參與本科教學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 給教授明確劃了條「合格線」——要參與本科教育。


早在2012年,為了把教授拉回本科生課堂,中南大學就出「狠招」:在職稱晉升、崗位定級、年終考核、津貼發放等方面嚴格執行「本科生教學工作一票否決制」;教授、副教授給本科生授課的課表和實施情況,通過校園網絡系統向全校師生公開,堪稱「史上最嚴講臺令」。


同年,湖北媒體報導,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高校教授們紛紛走向教學一線,給本科生上課蔚然成風,有些學校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比率達到了95%以上。


2016年,安徽科技學院在安徽省率先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在原來輔導員班主任教學管理模式基礎上,選聘一些高水平的專業教師和管理幹部擔任本科一、二年級的導師,每名導師指導1-2個宿舍的學生。


2017年,招收首批本科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正式宣布,對本科生的培養將採用「師徒制」指導模式,為每名本科生設置學業導師。


在新時代的高等教育背景下,2019年3月22日,江蘇省教育廳出臺《加快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實施意見》的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出,如果教授連續兩年不給本科生上課,其職稱將改為研究員。



隨後3月28日,東南大學發布的《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動計劃》提出,學校將從包括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及院士在內的2800多專任教師中挑選優秀的來做本科生導師,學生在導師指導下自主開展科學研究,參加學術交流和討論,接受真實的科研訓練。


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在績效分配、職務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明確各類教師承擔本科生課程的教學課時要求。切實落實教授全員為本科生上課的要求,讓教授到教學一線,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把教授為本科生的授課學時納入學校教學評估指標體系



教育部門和高校把給本科生上課作為導師聘任和評價的關鍵指標,無疑是給導師施加了壓力。但政策的強制規定並不等於實施效果的最優,讓導師自願、主動地投身給本科生講課的工作中,還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在同樣的評價體系內,一個科研成績突出的老師相較於一個潛心教學的老師,前者無論是在職稱晉升,還是在各種獎項的評定中,都佔有明顯的優勢,導師們輕視教學任務也無可厚非。


這種情況也與教學活動的「效益」甚微不無關係。陝西師範大學公開的課時費等人員費用發放標準中,教授:不超過150元/課時;副教授:不超過100元/課時;其他人員:不超過80元/課時。


圖源:陝西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有高校為了鼓勵導師走上講臺,出臺了獎勵措施。比如浙江大學2011年起設立「心平獎教金」,其中傑出教學貢獻獎為獲獎的一線教師每人獎勵100萬元人民幣;武漢大學也設立了「本科優秀教學業績獎」,用於獎勵在本科(含研究生基礎課)教學一線工作業績突出的優秀教師。


但必須承認的是,課時標準、獎勵措施相比動輒百萬級的科研項目經費,仍是「天壤之別」。一流大學離不開一流的本科,一流的本科需要一流的教師來教學。讓導師回歸課堂,高校可以探索的方面還有很多。

2020年9月21日,多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要把招生、培養、管理研究生的權利落實給導師,並以此提高導師的責任意識。



然而賦予導師權利,並不意味著導師就能行使權利,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導師還陷入了被更加嚴格監督的境地。


2020年9月,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546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將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這一話題迅速引起熱議,導師的職權似乎被放大了;賦予導師自主權沒有問題,可研究生的合法權益誰來保護?看起來研究生更「弱勢」的情況下,會不會加劇導師和學生之間的的矛盾和衝突?


導師作為學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在學術上的話語權應該毋庸置疑。2020年10月16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出臺新規,研究生在學期間未經研究生指導教師審核同意公開發表的論文或其他學術成果,不得用於評獎、評優、申報各類項目和學位論文成果要求等



單方面放權給導師,保障了導師的學術話語權,但是如何防範導師不濫用權利,構建和諧的導學關係,各式各樣的擔憂也開始顯現。學生的論文可以看作是個人的學術成果的體現,但是如果沒有導師的指導、監督,這樣的研究學習也是值得商榷的。


在實際情況中,導師往往也很委屈:如果學生不學無術,混日子熬畢業,導師只有拿發表論文、學位才能激起學生的一點奮鬥意識。學生被導師卡不畢業,可以向學術委員會申訴;超期太久未能畢業的學生,學校一紙清退就可以。而大概率情況下,即使學生做得再差,導師也得讓他畢業,因為學生延畢太久或是未畢業的數量太多,最終影響的是導師的招生資格,導師被佔用的名額、資源和時間,往往無處訴苦。


2020年11月26日,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會上講話時表示,對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要從嚴把關,對博士學位論文要更加規範和嚴格,一定不能怕得罪少數人。


圖源:四川大學研究生院


對研究生導師上崗有明確的要求和提高招收指導學生的條件,對出現問題論文的導師一定要嚴格追責。「學校規定出現問題論文的導師要停招兩年,同時所在的學院減兩個博士生招生名額,整個績效減2-3%,大概每個人減四五千塊錢,我們說這都輕了,如果還不能剎住車的話,那就只有從重了,我看導師停招5年、減10%的崗位津貼都是應該的!」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李奇曾表示:「學術誠信是師德的重要內容,導師跟學生的學術成果按照參與度多少如何署名等都應該有所規定。」 保障導師的指導權和評價權,激發導師的權利與責任意識,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益嘗試,只是這其中的尺度卻難把握。


在中國文化中,導師的地位可見一斑,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就要求導師更多關注學生在學術之外的方方面面。


在高校中,學生採取極端手段傷害自己或者同學的例子不在少數。事情發生之後,導師往往被置於輿論風暴的中心,批評、譴責不絕於耳。但是,必須承認的是,極端事件的發生,一定是導師的責任。


《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要求,導師要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既做學業導師又做人生導師。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導師顯然有責任採取預防措施。但不能研究生一出事,就怪罪到導師身上。


一個年齡上成年的人,僅僅通過3-6年的指導,卻要對其一切負責,這本身是否合理呢?導師的弱勢大概只有導師們才能惺惺相惜。導師有義務主動了解、關心研究生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態,儘可能對遇到困難的學生施以援手——但,須知導師並不能對學生承擔無限的責任。


近年來,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異化」,頻頻引發熱議。有關部門、高校在政策制度方面積極探索變革,為和諧的導學關係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然而不可否認,我國的導師制並不健全。導師承擔的學術責任和人生導師責任,兩者之間的平衡很難說清楚。


導學關係小到對於學生的培養,大到對於學科、學術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一段導學關係的形成取決於導師和學生雙方的共同努力。「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在浩瀚的學術銀河裡,學生與導師本就一脈相承,互相體諒,或許才能自由翱翔。



[1]建設一流導師隊伍 落實立德樹人職責

https://www.swupl.edu.cn/fxxkjsxl/282965.htm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7_491838.html[3]教育部《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9/358031.shtm[7]教育部關於印發《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11/t20201111_499442.htmlhttp://share.gmw.cn/news/2020-10/12/content_34257596.htm本文來源軟科,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科獎在線是以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人才榮譽為核心內容建立的,兼顧科技教育學術產業最新動態,為科研人員搭建一體化的資訊平臺。

關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查閱獎勵經典知識:

回復「01」,閱讀國家獎經典知識;

回復「02」,閱讀部級獎申報知識;

回復「03」,閱讀獎勵寫作經典技巧;

回復「04」,閱讀歷年國家獎評審專家;

回復「05」,閱讀歷年教育部獎評審專家;

回復「06」,閱讀國家獎獲獎難度大盤點;

回復「00」,加入全國科技獎勵交流群

農夫(nongfu321)好友,分享歷年獎勵經典

相關焦點

  • 打破導師終身制,天津大學推出重磅舉措!
    作者 | 陳彬打破「一次培訓、終身免考」
  • "事業單位全面打破終身制"的多重意義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鐵飯碗」即將全面打破。我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明天實施。省人社廳昨日發布了關於條例的解讀,指出條例實施後最大的轉變是將事業單位與職工確定為「合同關係」,下狠招打破終身制,實現人員能進能出。(6月30日《廣州日報》)  人常說,學歷是泥飯碗,關係是鐵飯碗,能力是金飯碗。泥飯碗會打碎,鐵飯碗會生鏽,金飯碗越升值。假如「事業單位全面打破終身制」,無疑會起到打破「階層固化」、「人盡其才」的多重意義。
  • 導師「終身制」被打破,這所985先行一步
    高松在會上表示,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明確提出深化導師管理機制體制改革,探索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建立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和動態調整制度。會議重點審議並通過了進一步修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年度招生資格審核辦法》的建議。新修訂的《辦法》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完善了以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導向的導師崗位考核制度,優化了研究生培養導師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 這所「一流大學」打破導師終身制!
    在「將導師崗位與招生資格進行分離」之後,12月21日,天津大學啟動研究生導師「求是論壇」並宣布,正式將育人能力提升納入導師的年度必修課,打破以往「一次培訓、終身免考」的導師認定機制。近年來,天津大學持續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將導師崗位選拔與招生資格認定進行分離,進一步強化了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在導師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指導和質量把關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金東寒指出,當前導師隊伍中仍然存在思想認識、能力素養、責任落實等方面的問題和短板。為此,他對導師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二是要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三是要關心學生、良性互動。
  • 打破導師「終身制」,這所高校將對導師招生資格一年一審
    高松在會上表示,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明確提出深化導師管理機制體制改革,探索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建立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和動態調整制度。新修訂的《辦法》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完善了以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導向的導師崗位考核制度,優化了研究生培養導師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會後,學校正式啟動了2020年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審核工作。
  • 「縣管校聘」打破教師鐵飯碗?老教師日子不好過了,比不過年輕人
    文/凌說 「老師」這個職業一直是我國三大鐵飯碗之一,與醫生、公務員並駕齊驅,而且相對於醫生和公務員,老師工作輕鬆、穩定、薪資待遇高、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近年來一直備受推崇。
  • 這所高校徹底打破教授終身制:1 名教授、4 名副教授被降級低聘
    近日,山東一所高校 「徹底打破教授終身制」!1 名教授、4 名副教授因為業績處於同級競聘崗位末尾被降級低聘,同時有 14 名青年教師則因業績突出而被破格直聘為副教授。 即便如果高校綜合實力弱一些,短時間的晉升也能充分調動起青年學者奮鬥的勁頭,好比原來需要 5 年多才可參評副教授,如今大大縮短了崗位競聘的時間,這些都是 「打破教授終身制」 帶來的一系列發展優勢。 當然,在 「打破終身制」 的改革進程中,深圳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曾做出過先行表率!
  • 14名青年講師直聘為副教授;12人被降級低聘,教授終身制徹底打破
    近日,山東一所高校「徹底打破教授終身制」!1名教授、4名副教授因為業績處於同級競聘崗位末尾被降級低聘,同時有14名青年教師則因業績突出而被破格直聘為副教授。
  • 華南理工大學:打破「終身制」努力推進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高松在會上表示,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明確提出深化導師管理機制體制改革,探索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建立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和動態調整制度。他指出,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高水平研究生培養的保障,要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用健全的制度保障高水平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打造出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培養績效優異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廣州國際校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會議重點審議並通過了進一步修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年度招生資格審核辦法》的建議。
  • 這所985院校打破導師「終身制」努力推進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探索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建立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和動態調整制度。他指出,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高水平研究生培養的保障,要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用健全的制度保障高水平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打造出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培養績效優異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廣州國際校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 打破「終身制」,這所雙一流高校將對導師招生資格年審
    高松在會上表示,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明確提出深化導師管理機制體制改革,探索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建立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和動態調整制度。他指出,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高水平研究生培養的保障,要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用健全的制度保障高水平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打造出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培養績效優異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廣州國際校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 打破「終身制」!這所雙一流大學努力推進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高松在會上表示,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明確提出深化導師管理機制體制改革,探索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建立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和動態調整制度。他指出,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高水平研究生培養的保障,要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用健全的制度保障高水平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打造出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培養績效優異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廣州國際校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會議重點審議並通過了進一步修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年度招生資格審核辦法》的建議。
  • 天津大學打破導師終身制 | 科研圈日報
    · 導師規範天津大學打破導師終身制培訓結果將作為下一次導師崗位選拔及招生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並保留培訓記錄。此舉打破了以往一次培訓終身免考的導師認定機制。天津大學此次推出的導師育人能力培訓必修課「課程包」包含了思政教育、能力提升、文件解讀、法律意識、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要求新聘導師崗前培訓並獲合格證書後方可招收、指導研究生,在崗導師聘期內則需完成相應學時的培訓內容。
  • 「輕鬆閱讀」打破「終身制」,這所雙一流高校將對導師招生資格年審
    打破「終身制」,這所雙一流高校將對導師招生資格年審來源:華南理工大學;青塔微信平臺編輯:周悅為進一步學習貫徹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精神,7月31日上午,華南理工大學召開第十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校長高松出席並主持會議,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副校長李正及19名委員參加會議。
  • 北京市屬高校教師職稱告別「終身制」,當「鐵飯碗」消失後……
    2019年2月25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發布了「關於印發《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管理辦法》的通知」,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從「評論文」改為「評成果」,職稱和崗位聘任均實行聘期制,期滿進行考核,職稱將告別「終身制」。
  • 高校教師職稱陸續告別「終身制」,實行聘期制
    其中的「崗位聘任制度改革」明確提出:推動專業技術職務由評聘結合向聘任制轉變、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終身制向聘期制轉變.。      2019年2月25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發布了「關於印發《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管理辦法》的通知」,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從「評論文」改為「評成果」,職稱和崗位聘任均實行聘期制,期滿進行考核,職稱將告別「終身制」。
  • 這所高校打破教授終身制
    在2003年的時候,中山大學就向除附屬醫院外的全校教師推行職務聘任制,從而打破了長期以來教師「終身制」和「鐵飯碗」的現象。 在2006年,江蘇省高校教師高級職務聘任制首批試點方案就在南京工業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實施。
  • 30多種事業編制「鐵飯碗」,今年年底要取消?終身制變為聘用制
    每到一年的畢業季都將有數以百萬的畢業生離開大學的校園,步入社會,要正式開啟自己的職場生活了,2020年的畢業季註定是難忘的,2020屆的應屆畢業生也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畢業晚會,只能隔著屏幕和自己的母校告別了。
  • 事業單位告別"終身鐵飯碗" 實行合同制編制還在嗎-廣西新聞網
    事業單位告別「終身鐵飯碗」引關注 「事業編」變「合同工」 部門來解惑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李平平 龔文穎 這個條例最大的亮點,是事業單位與職工確定為「合同關係」,打破終身制,實現人員「能進能出」,以及事業單位依法參加養老保險,實現養老保險「並軌」等。     合同制怎麼實施?養老保險如何「並軌」?人員怎麼「進出」?雖然條例已經實施,但相關細則尚未出臺,這些問題仍待釐清。記者走訪了邕城部分事業單位,並請教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保部門相關人士介紹廣西人事制度改革情況,答疑解惑。
  • 江蘇140萬人告別「鐵飯碗」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事業單位將打破終身制,不再是「鐵飯碗」;樓盤亂取洋名最高罰款10萬元;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足15年,可轉入居民養老保險……從今天起,一批新的規定開始實施,涉及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昨天,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對新規進行了逐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