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西安電視臺新聞節目《西安零距離》鬧了一出笑話——有村民挖井時發現一個「太歲」,記者調查一番後,還打算要請專家鑑定,結果發現只是矽膠情趣用品,被網友稱為「最純情新聞」。
「太歲」到底是什麼?杭州蕭山王鵬飛家中,收藏了30多個,在採訪中,我們有幸一睹真容。
記者 王劍
太歲又叫肉靈芝
是自然界中第四種生命形態
說起太歲,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太歲頭上不得動土」的說法。關於這種說法的由來,有史料記載,說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它和木星運動速度相同,方向相反,太歲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地面下就有一塊肉狀的化身,在太歲頭上動土,惹怒太歲,必有災禍。
其實,太歲又稱肉靈芝,古時認為是長生不老藥,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苦苦尋找的仙藥就是太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把它分在菜部芝類,稱它對一些疑難病症有著特殊療效,是一種名貴的藥材。
而現代科學認為,太歲是一種特大型罕見黏菌複合體,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動物和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主要靠孢子、菌絲繁殖,其再生能力也很強,可以隨意切割,都能再生,自然界發現極少,親眼見過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按品質好壞大致分四種
上等太歲一斤能賣一萬元
因為數量少,又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自然不乏收藏愛好者,家住蕭山的王鵬飛就是其中一位。王鵬飛今年22歲,是溫州大學一名大三學生,別看年紀不大,在圈子裡名氣不小。
「我的第一塊太歲是高二時買的,來自遼寧,兩斤重,當時花了1700元。」王鵬飛說,一次偶然機會在電視上了解太歲,從此迷戀,一發不可收。
在他家裡,有一間10多平方米的陳列室,大大小小太歲有30多個。一個直徑1米的大缸裡,泡著一個球形太歲,通體雪白,表面有不規則的褶皺,直徑50釐米左右,重量達100斤,手感軟軟的,很像肉質,輕輕掰開表面裂縫,也能看到一絲絲的肉質紋理。
旁邊還有一個太歲,淺褐色中略帶透明,不規則形狀,有半人高,130多斤。
「通體雪白是白太歲,屬於上品,一斤就可以賣到1萬元。」王鵬飛說,太歲按品質好壞排序,大致可分為白太歲、肉太歲、石太歲、蹄筋太歲等四種,圈內現在還有果凍太歲、水晶太歲兩種,屬於微生物複合體,水分含量很高,佔90%以上,嚴格意義上不能算太歲。
王鵬飛說,太歲挖出來後還是活的,泡在水裡還能生長,割掉之後還能再生,重量每年增加約體重的3%—5%。
隨著收藏量增多,高昂的價格讓王鵬飛難以承受,於是王鵬飛開起了淘寶店,以收藏養收藏,買賣太歲,賺取差價,幾年下來,已經賺了100萬了。
王鵬飛珍愛每一塊太歲,即使是出售,也要割下其中一塊收藏,在他看來,每一塊太歲的顏色形狀都有所不同,都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