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Liam Kelly
碳鏈價值原創團隊編譯
來源:碳鏈價值(ID:cc-value)
Polkastarter加入了一系列項目,希望從基於以太坊的DeFi吸引投資者和用戶。
內容概述:
1、Polkastarter是一個類似於Uniswap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是建立在波卡(Polkadot)上;
2、Polkastarter團隊希望利用Uniswap的經驗但進一步優化初始去中心化交易所產品模式;
3、Polkastarter預計會在今年冬天發布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beta版本,明年將正式在波卡上線。
Polkastarter是一個類似於Uniswap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是如今DeFi市場裡最近湧現出的眾多去中心化交易所之一。隨著去中心化金融交易越來越流行,許多平臺的交易執行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比如等待時間過長、滑點高、以及費用昂貴等。
你會發現,當前DEX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其實都是由以太坊自身技術能力所導致,而Polkastarter則希望將擴展性更高的區塊鏈引入到去中心化交易領域,並實現真正創新。
DEX在以太坊上崛起,但諸多挑戰也浮出水面
去中心化交易所終於得到了應有的重視。
去中心化交易所最早是在2017年開始慢慢出現在加密貨幣市場,這些交易所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成為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替代品,因為當時幣安等中心化交易所頻頻遭到黑客攻擊,導致用戶資金損失。
不過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發展初期,交易速度仍然較慢,而且上線的加密資產數量也不多,唯一讓用戶感到踏實的就是交易平臺的安全性。而隨著DeFi市場繁榮,去中心化交易所現在能為用戶帶來更多東西,就在剛剛過去的九月,Uniswap躋身第四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額甚至超過了Coinbase(如下圖所示,資料來源Messari)。
Uniswap增長主要得益於發行UNI代幣並允許流動性提供者(LP)在四個不同池中抵押資產。但是除了Uniswap之外,獲得成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屈指可數,根據Coingecko數據顯示,緊隨Uniswap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是Curve Finance和0x Protocol,過去二十四小時整個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額約為8.34億美元。
起初,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都把UNI代幣發行看作是看漲信號,但很快高額的gas費用讓不少小額交易者倍感延誤,導致許多人不得不放棄交易和兌換DeFi代幣,下圖展示了隨著DeFi熱潮期間以太坊gas費用的上漲趨勢(資料來源:Etherscan)——毫無疑問,DeFi社區現在急需一個能夠處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而這正是Polkastarter的「用武之地」。
「波卡版Uniswap」:Polkastarter
Polkastarter背後的團隊坦誠其架構模式與Uniswap非常相似,但他們希望強調的是在以太坊之外依然有構建中心化交易所的優勢,因為波卡可以提供更好的可擴展性和互操作性。
今年八月,加文·伍德(Gavin Wood)證實波卡網絡可以實現1000 TPS,遠遠超出以太坊區塊鏈的表現。更重要的是,波卡網絡還支持將其他區塊鏈納為「側鏈」來實現網絡擴展功能。
平行鏈(Parachain)是一種特定的應用程式數據結構,它是全局一致的,由波卡中繼鏈的驗證節點進行驗證,最常見的平行鏈還是採取區塊鏈的形式,但並不一定非得是區塊鏈。平行鏈這個名字來源於他們是平行於中繼鏈運行的,由於它們的並行性,能夠並行化地處理交易並實現波卡系統的可擴展性,這些平行鏈也將能毫不費力地彼此交互。
事實上,Uniswap目前還存在一個局限性問題,因為該去中心化交易所基於以太坊區塊鏈,因此僅支持ERC-20標準代幣,此標準之外的任何項目均無法使用Uniswap,而Polkastarter希望將其他區塊鏈代幣交換引入到更廣泛的加密世界。
用Polkastarter重構IDO
現階段,Polkastarter有四個直接競爭對手,也就是基于波卡的另外四個去中心化交易所:Rai.Finance、Polkaswap、Polkadex和Zenlink,而Polkastarter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優化了「初始DEX產品」(IDO)模型。
在最早期的首次代幣發行(ICO)時代,獲得超額收益的大都是風險投資公司和對衝基金;接下來的下一次迭代,也就是所謂的「IEO時代」,最終受益的是那些大型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你會發現,無論是「ICO」還是「IEO」,項目方和加密社區都被排除在了獲利對象之外。不過IDO也能解決深層問題嗎?
2020年,Compound、bZx和Universal Market Access(UMA)協議都在Uniswap上啟動了IDO,但不幸的是,結果似乎並不盡如人意。這些DeFi協議都在Uniswap上創建了流動性池,允許用戶按一定比例將ETH和治理代幣兌換成目標代幣,然後持有Web 3錢包的用戶就可以去Uniswap上購買代幣。但問題是,雖然Uniswap上提供的代幣交易方式非常獨特,但有時也太過隨意,比如加密社區用戶Roman Storm(@rstormsf)就已經發現問題所在,他在推特上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如何在30分鐘內轉到100萬美元?
三步即可:
1、等待BZRX代幣上線Uniswap的新聞;
2、編寫一個在Uniswap上自動購買代幣的智能合約;
3、向以太坊網絡上的其他人「瘋狂」發送垃圾郵件使他們無法成功進行交易。
事實上,除了Roman Storm提及的交易機器人問題,流動性和昂貴的gas費用也是Uniswap「殺手」,許多人以為在Uniswap上購買代幣能獲得雙倍回報,但最終往往事與願違——而這,恰恰就是Polkastarter希望解決的用戶痛點,其執行長Daniel Stockhaus表示:
「我們的最低可行性產品(MVP)是一款固定價格代幣兌換服務Fixed Price Swaps,每個流動性池都能給代幣設置明確的價格,而且也能清楚地知道代幣池售罄時可以獲得多少回報,他們還可以設置其他參數,比如單個用戶的最大投資限額、是否需要密碼交易、添加白名單以及其他一些功能。」
上圖展示了DeFi用戶如何向Polkastarter池中添加更多控制項,資料來源:Polkastarter。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撰寫時上述功能還未正式上線,根據Polkastarter團隊設定的發展路線圖,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Beta版本將在今年冬天上線,之後會在2021年遷移到波卡區塊鏈,並允許DeFi項目/協議將KYC功能添加到流動性池中。
POLS代幣和社區
Polkastarter的原生代幣是POLS,該代幣還可以作為治理代幣來支付網絡費用,這意味著用戶如果想要使用Polkastarter就必須持有POLS代幣。到目前為止,POLS代幣僅被用作為該項目籌集資金的一種手段,一旦Polkastarter項目上線便會提供POLS代幣抵押和流動性挖礦機會。
上圖為Polkastarter募集資金的分配使用情況(資料來源:Polkastarter):
1、產品45%
2、流動性30%
3、市場營銷20%
4、法律5%
Polkastarter團隊核心成員包括:
1、執行長Daniel Stockhaus
2、首席技術官Tiago Martins
3、兩位顧問為MD Labs的John Patrick Mullin和Stack Funds營運長Matthew Dibb。
Polkastarter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如下圖所示:
除了創始團隊、社區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之外,Polkastarter還與加密生態系統中的Mantra DAO和DIA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最後的想法
乍一看,Polkastarter似乎為了解決DeFi社區對以太坊區塊鏈的擔憂,畢竟昂貴且緩慢的交易困擾了以太坊一整個夏天。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DeFi項目試圖尋找替代方案——波卡和二層解決方案已經開始引領這一潮流。
如果諸如Polkastarter這種基于波卡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真的吸引了更多DeFi用戶,人們會漸漸遠離以太坊嗎?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