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慌,依然是當前制約網絡安全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網絡安全市場人才缺口超過百萬。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如何培養懂「實戰」的網絡安全人才?
8月7日,作為北京網絡安全大會(BCS2020)系列活動的「武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高峰論壇」在武漢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10所雙一流高校相關負責人、政企機構代表,網絡安全頂級專家等政、產、學、研、用各界齊聚一堂,共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姚德新,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東西湖區委書記楊澤發,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武漢市委網信辦主任嚴中興,武漢市東西湖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區總工會主席阮祥紅等領導出席高峰論壇。
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與姚德新、楊澤發、嚴中興等武漢相關領導一道開啟BCS 2020武漢分會場系列活動,與北京、上海、深圳四地形成同步聯動。
據悉,武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高峰論壇是由湖北省委網信辦指導、武漢市委網信辦、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中國網絡空間安全人才教育協會承辦,奇安信集團與武漢市東西湖區科學技術協會,協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等全國10所雙一流高校協辦。
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亟需人才支撐
BCS 2020大會主題為「內生安全,從安全框架開始」。當前,在新基建的浪潮下,信息化、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網絡安全成為基礎工程,因此過去一直採用的「局部整改」為主的安全建設模式,將轉變為網絡安全框架的體系化規劃建設模式。
這其中,安全人員能力支撐,將是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落地的重要任務。
「人是安全的尺度,人的能力決定安全體系建設和運行的能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高峰論壇上表示,人機互動可信是發揮5G、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動能作用的源頭和前提,必須對人的操作訪問策略四要素(主體、客體、操作、環境)進行可信度量、識別和控制,糾正了傳統的訪問控制策略模型只基於授權標識屬性進行操作,而不作可信驗證,難防篡改的安全缺陷。
沈昌祥院士認為,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要解決計算科學少攻防理念、體系結構缺防護部件、重大工程應用無安全服務三大問題。學科涉及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控制、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多個學科,已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和研究領域。
針對當前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沈昌祥院士認為,通過網絡空間安全學科的培養,使學生掌握密碼和網絡空間安全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掌握信息系統安全、網絡基礎設施安全、信息內容安全和信息對抗等相關專門知識,並具有較高網絡空間安全綜合專業素質、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承擔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網絡空間安全方面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型,除需要基礎研究型人才(重點大學)外,更需要大量的工程應用型人才(一般大學)和推廣實用型人才(中、大專技校)。」沈昌祥院士表示,還更需要重視全民普及教育,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科普教育。
80%高校認為,網絡安全人才就業具有很強競爭力
作為信息化、數位化轉型升級保駕護航的網絡安全,其人才缺口巨大。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範圍內網絡安全人才缺口超過百萬。
在高峰論壇上,武漢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聯合奇安信集團、智聯招聘聯合發布了《網絡安全人才市場狀況研究報告》,武漢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辦公室副主任陳果宣讀了這一報告。
報告顯示,網絡安全人才市場當前具備六大特徵,一是就業壓力巨大,市場前景看好。調研顯示,80%的受訪高校認為,網絡安全對口人才在就業領域有很強的競爭力;90%以上的用人單位看好網絡安全人才需求中長期增長,其中有58%的用人單位認為,網絡安全人才需求會在短期內大幅增長。
二是供求地域失衡,六成人才在京。從企業需求來看,北京佔29.1%;從人才供應來看,北京佔57.8%,超過半數的網安求職者集中於北京。三是求職薪資預期,首超企業開價。2020年求職者期望的平均薪資約為14191.6元/月,首次出現用人單位提供的平均薪酬低於求職者平均預期的情況。四是男人一統天下,女性不足兩成。在所有網絡安全崗位求職者中,男性佔比一直在80%左右。五是,要求綜合能力,考證必不可少。在招聘網絡安全人才時,用人單位傾向於優先選擇持有不同類別證書的網絡安全人才。結果顯示,超過半數(54.6%)的企業更認可國家級認證,如:CISP類、CISAW類等;其次是國際認證,如:CISSP、CISA、CEH……佔比48.5%;企業級認證排名第三,佔比42.4%。
六是機構急需運維,安企廣招研發。當前安全企業正在普遍加大研發投入,技術能力正在成為核心競爭力;政企機構更加偏向於選擇經驗豐富的安全服務與運維人員。
全國高校共議網安人才培養新模式
面對網絡安全人才缺口大、需求緊迫的現實,來自中國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全國10所雙一流高校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負責人,齊聚武漢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共同探討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我們尤其需要那些能『開鎖』的頂尖人才,只有能解開別人解不開的『鎖』,才能在未來的網絡空間對抗中立於不敗之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教授俞能海認為,對此高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更多網絡安全人才的責任,同時網絡安全教育不能孤立發展、閉門造車,而是要將計算機、通信、管理、法律、心理等各學科充分地交叉融合,打造適應時代需要的複合型網絡安全人才。
「網絡安全是一個特殊學科,希望國家儘快設立網絡安全領域的專門人才計劃,以推動我國網絡安全高層次人才的快速發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副院長李興華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常務副院長趙波則提出,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需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進行,將新聞傳播、法學、心理學以及信息管理專業等傳統的優勢學科,與網絡安全進行交叉和融合,同時保持國際和國內各高校以及研究機構的合作。
「培養優秀的網絡安全人才,首先需要好的老師。」在四川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興蜀教授看來,相較於優秀網絡安全人才的緊缺,優秀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如何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是一流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建設考慮的第一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劉建偉認為,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需要高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培養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具有很強實踐經驗的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因此,北航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正在強力推進與國內網信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讓學生到公司企業去實習、鍛鍊,培養具有實戰能力的人才。同時,聘請優秀的企業專家到學院來做兼職教師。
以人才為先機,打造網絡安全高地
作為此次高峰論壇的舉辦地,武漢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自投入使用以來,以網絡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產業為核心,重點建設網絡安全學院、網絡安全研究院、晶片研發製造基地、大數據中心等,目前已有近百家網安企業入駐。
「以人才為先機,打造網絡安全高地。」在高峰論壇上,武漢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辦公室主任陳鬥鬥表示,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正依託武漢市生產、生活、生態三方面的優勢,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在「硬體」方面,武漢的經濟實力、便捷的交通、優良的環境,為基地建設提供充足保障;在「軟體」方面,武漢大學起步較早的網絡安全人才專業培訓,為基地建設提供軟體支持。
此外,國家網絡學院藉助模式創新,正在匯聚高水平人才資源,培養產業後備軍力量,加強開放合作、體系建設和實戰訓練,進一步提升了網絡安全人才的專業實力,目前正在加快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和人才輸出,推進核心技術研發和全民網絡安全普及教育。
據悉,武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高峰論壇為北京網絡安全大會(BCS2020)系列活動。而BCS2020由中國電子指導、奇安信集團聯合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友誼促進會等多家機構聯合主辦。
BCS2020大會從8月7日—16日舉辦,除武漢分會場外,還同時在上海、深圳等地同步舉行,與北京主會場形成四地聯動。
大會期間,來自全球11個國家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500多位重磅嘉賓,將通過近10場峰會,50多場細分領域的分論壇討論,探討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的落地與實踐。同時,大會還將通過300多家安全廠商參與的網絡安全雲展覽,專注安全創投大賽的安全創客匯、國內唯一警院屆的網絡安全大賽「藍帽杯」,30多所知名高校共同舉辦的DataCon大數據安全比賽,虎符網絡安全大學的25場安全實戰培訓,以及「大咖說安全」「安全新視角」「TSC樂高秀」「嘶吼安全夜話」「網絡安全讀書節」「煮酒論安全」等多檔精彩直播欄目,呈現一個網絡安全的饕鬄盛宴。
責編:鄧蕊
融媒體記者:歐陽榮光 楊文杰
通訊員:馬利娜
編輯:李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