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6歲創業,企業市值萬億,佔據5成市場壟斷全球,16年世界第一

2020-12-22 胖福的小木屋

如果提起世界半導體格局,臺積電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2017年,臺積電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2019年第二季度,臺積電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份額的49.2%,一家就相當於其他所有晶圓代工廠的綜合,而且他們在7nm等先進工藝上領先對手一年時間,無論是麒麟、蘋果A12、高通855都是採用的臺積電的7納米工藝。

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同樣也是一個傳奇,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在南開中學完成學業後,考入了哈佛大學,是當年考入哈佛的唯一一位中國人。

張忠謀是進入半導體領域最早的中國人,他與半導體開山鼻祖、英特爾公司創辦人戈登·摩爾同時踏入半導體業,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基爾比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在德州儀器工作時,張忠謀多次超預期解決公司的生產上的良率等大難題,率隊多次成功開發新產品。在德州儀器工作期間,公司還因賞識其能力送其去史丹福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張忠謀通過博士論文答辯重回德州儀器之後,正趕上公司遇到IBM訂購一種還未具備生產能力的元件。張忠謀帶隊研發,很快開發出這個產品,為公司貢獻大量利潤。

年輕時候的張忠謀

用了14年的時間,張忠謀德州儀器主管全球半導體業務的資深副總裁、這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華人是飽受歧視的,但是後來因為與總裁夏柏理念不合,再加上中國臺灣邀請他出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他便毅然辭職回到了臺灣。

德州儀器工作時期的張忠謀

1987年,已經56的張忠謀在臺灣創辦了全球第一家IC業的專業的代工公司臺積電。在他之前,半導體行業從來沒有代工公司,可以說張忠謀是晶圓代工模式的首創者。

當時,全球的半導體行業採取的是單一的IDM模式,一般來說從前端的設計,到後端的晶片生產再到測試封裝,都是由廠商獨立完成的,基本所有的半導體產生都有自己的晶圓廠,當時英特爾、仙童半導體等晶片巨頭無論在晶片設計或者後端的晶圓生產,在全球都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也是他們的產品能夠傲視整個市場的保證。

所以臺積電的成立可以說十分艱難,這種商業模式畢竟是世界首次,很多半導體巨頭並不認可。為了給臺積電創立尋求第一筆風險投資用來建設廠房和採購設備,張忠謀親自給美國、日本的十多家半導體企業寫信。但包括索尼、三菱在內的大多數半導體公司都拒絕了,其原因都是認為單一的晶圓製造生意行不通。

幾經輾轉努力之後,臺積電依靠中國臺灣政府和荷蘭皇家飛利浦的兩筆資金,以及一些民間資本共計 13.775 億新臺幣正式成立。

臺積電成立儀式上的張忠謀

張忠謀剛剛創立臺積電,就說下來豪言壯語:「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1988年,張忠謀經過多方努力,找到了英特爾的新任總裁也是自己的好朋友安迪·格魯夫,英特爾是當時半導體行業的龍頭,得到了英特爾的認可,就意味著臺積電擁有世界級的晶圓生產能力。

右一:安德魯·格魯夫

英特爾對臺積電的考核十分嚴格,提出了200多個問題讓臺積電立刻改進。張忠謀以強悍地作風推進問題改進,堅持的高標準、嚴要求,最終拿下了英特爾認證,同時也為企業建立起了規章制度上的國際化標準。

在獲得英特爾認證之後,雖然當時臺積電的晶圓生產工藝比當時的英特爾落後兩代半,格魯夫還是決定將一部分生產任務分派給臺積電。

消息傳出,在整個半導體行業形成了示範效應,主動來找臺積電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也多了起來。臺積電也陸續在美國加州、荷蘭阿姆斯特丹等地設立分公司,從而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戶需求。

進入90年代半導體行業依然遵循著英特爾創始人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前進, PC應用越來越廣泛,功能越來越強大,這時,微軟Window作業系統大獲成功.奠定了其PC軟體霸主的地位,隨之配套硬體的美國企業如做CPU的Intel也不斷茁壯,也就在這時,wintel(微軟與英特爾)的聯盟依然佔據的PC產業的絕對主導權,英特爾的晶片(硬體)與微軟的Windows系統及應用(軟體)兩者進行最佳結合、協同更新,最終拉動了整個產業。

Internet (網際網絡)在90年代開始商用(比如催動了EDA工具的誕生),短短幾年之間便以撩火之勢顛覆了整個IT以及半導體行業。

在種種條件的催生下,半導體行業迎來新的發展,矽谷湧現了一批新興的半導體公司,Broadcom、Nvidia、Marvell 。它們在網絡晶片、圖形處理、Wi-Fi 晶片設計等領域域各有專長。一個共同點是,這些半導體初創公司本身都沒有自己的晶圓廠,也沒有資金和人力搞定生產環節,對外部晶圓生產線有極強的需求。而這個時候,臺積電抓住機會,成功奠定了它在晶圓代工市場的地位。

這充分證明了張忠謀當初做晶圓體代工的想法是正確的,臺積電專業晶圓代工,讓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可以專注在晶片設計,再委由臺積電生產製造,不用再負擔建置晶圓廠與製程技術研發的龐大成本。

98年的時候,英偉達同臺積電達成戰略合作,將所有的圖形加速顯卡交給臺積電生產。雙方合作的第二年,英偉達率先提出了 GPU(圖形處理器)概念,可以幫助 CPU(中央處理器)分擔一部分圖形動態渲染等計算任務。這個概念後來被整個半導體行業所採用。

而幫助英偉達將GPU生產出來的臺積電成功奠定了它在晶圓代工市場的地位。

從晶片行業出來的張忠謀在技術工藝的投入上很大,這也是為什麼臺積電能夠把GPU製造出來的原因。

1999年,臺積電領先業界推出可商業量產的0.18微米銅製程製造服務。2001年,臺積電推出業界第一套參考設計流程(Reference DesignFlow),協助開發0.25微米及0.18微米的客戶降低設計障礙,以達到快速量產之目標。2005年,領先業界成功試產65納米晶片。

2003年臺積電的營業額已達60億美元,純利14億美元,高達36%的毛利率和24%的淨利潤,市場份額達到了52%,在此後的16年裡,臺積電一直都是晶圓代工市場的第一名。

2006年,75歲的張忠謀開始了交班,委任跟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幹將蔡力行任CEO,自己只任董事長,但這次交班最終讓他失望並以失敗告終。2008 年金融海嘯期間,蔡力行不但未能領導臺積電應對好形勢,甚至還一度滑向深淵。2009年第一季,臺積電的營業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內。更慘的是,整整一季,臺積電的產能利用只有4%。

最終,2009年,78歲高齡的張忠謀復出,震驚了整個半導體行業,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201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921.9億元新臺幣,稅後盈餘336.6億元新臺幣,成為中國臺灣1300家上市公司中獲利最高的企業。

而2010年全年營收突破4000億元新臺幣,成長率超過40%,市值衝上2兆元新臺幣,股價漲幅達30.65%。2012年10月初,臺積電的市值再次創造了2兆3587億元新臺幣的新紀錄,並成為中國臺灣上市公司市值之首。

不得不說,張忠謀在半導體行業的確無愧於中國「半導體支付」的美譽。從半導體研發出身的張忠謀眼光是非常狠辣精準的,2010年的時候,他就敏銳預感到,智慧型手機時代可能要來了,預期PC、手機與消費性電子年成長率各達11%、10%及8%,到時候晶片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他不顧眾人反對,將2010年的資本支出上調一倍,增加到五十九億美元,用來擴大臺積電產能,如今來看,張忠謀這一步走得非常對,如今麒麟高通爭霸,臺積電的產能壓根還不夠兩家的需求。

而在28納米的研發上,28nm製程有一個關鍵的技術選擇——先閘極(Gate-first)與後閘極(Gate-last)。

格羅方德跟三星都選擇先閘極,而張忠謀則敏銳選擇了後閘極,後閘極與前閘極系實現HKMG結構電晶體的兩大技術流派,差別在於安排矽晶片漏/源區離子注入、高溫退火和金屬閘極形成等步驟的先後順序。後閘極先完成前兩項步驟後,再進行金屬閘極形成;雖製程設備與技術要求較複雜,但可使閘極不易受到熱的影響,且能有效控制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從而因應低功耗到高效能應用的全方位晶片開發計劃。

因此,後閘極不僅提升電晶體穩定性與量產效益,且功耗與效能表現均更勝一籌,能符合行動裝置日益嚴苛的應用要求,三星與格羅方德的生產良率卻始終無法提升,由此,臺積電不僅穩固了市場,還搶了這兩家一些市場。

在接下來的16納米、14納米、7納米等等,臺積電都比其他人走得更快、更加穩健,從而也可以看出臺積電在技術工藝上的積累。從2014年-2019年,臺積電投資了50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工藝研發和生產。目前積電5nm製程晶圓已經順利試產,將於2020年上半年投入量產。臺積電甚至已經在預研2納米技術了。

目前,對於未來10年,臺積電其實早已做出規劃,選定移動裝置、高速運算電腦、智能汽車和物聯網四大領域,作為未來發展四大重心,並成立四大技術平臺,其中高速運算電腦應用涵蓋AI人工智慧、智能車和智能醫療、智能家庭、智能工廠和智能城市。也是繼智能型手機後,被視為未來推升臺積電營收成長關鍵動能。

張忠謀曾非常自豪地說:沒有臺積電,就沒有那麼多無晶圓公司與創新出現,智能型手機也不會那麼快普及,且改變了世界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各式行動裝置再加上高效運算與智能聯網,像是人手一機的智能型手機、筆電、智能手錶、AR、大到醫療體系,體積微小的積體電路晶片都已被廣泛應用。

2018年,87歲的張忠謀再次選擇退休,並且不續任董事,也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相關工作。在經歷了上一次的教訓之後,張忠謀採取了「雙首長平行領導」制,現在兩位共同執行長之一的劉德音將擔任董事長,魏哲家則擔任總裁。在「雙首長」制度下,臺積電能不能繼續一路霸氣走下去,我們還是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全球企業動態:騰訊市值突破5萬億港元市值直逼Facebook
    騰訊市值突破5萬億港元。一季度全球5G通信設備市場份額華為排第一。英國政府贏得對破產衛星運營商OneWeb的拍賣。日立完成收購ABB電網業務。沃爾瑪計劃將美國門店停車場改造為汽車影院。騰訊控股7月3日收盤上漲1.16%,報524.5港元,盤中最高漲2.03%報529港元,創上市以來新高,最新市值5.01萬億港元(約6465億美元),市值直逼Facebook的6650億美元。短短3個月時間,騰訊股價累計漲幅達60%。按馬化騰目前持股8.42%計算,馬化騰身家超3800億元人民幣,穩居中國首富。
  • 56歲創業,創下萬億新臺幣晶片巨頭,還在70歲時娶自己的美女秘書
    因此他18歲時就抓住了一個去美國留學的機會,並順利考上了美國的哈佛大學。對於哈佛大學,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哈佛曾誕生了100多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說是世界第一的學府。 之後,張忠謀在哈佛順利地完成了本科學業後,又去到了麻省理工進修深造,獲得了機械工程的碩士學位。畢業後他沒有直接回到中國,而是選擇留在了美國。
  • 全球都找他要呼吸機!他40歲開始創業,公司市值超3000億
    1951年,李西廷出生在安徽碭山的一個貧困農村家庭。1969年,他剛滿18歲,恰逢工程兵援建湖北神農架山區,他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重要的選擇——參軍。「當時,要用最原始的辦法,將大山之間的路給打通,困難可想而知。除了這些困難,還吃不飽,睡不好。」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當巨頭一步步合圍我們的生活,當未來的世界鐵定向「數位化」演進,個人被提煉成APP內的數據,而數據間彼此打通共享,當阿里和騰訊比你的家人朋友更了解你的行為偏好,我們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投資:5年膨脹10倍,10萬億生態圈如何鑄就?
  • 窮小子離開國企下海創業,帶領三一重工成為全球市值500強
    一個窮小子,在29歲時辭去了國有企業的工作下海創業,氣得父親舉起了扁擔。如今,他已擁有700億元的財富,並據多家媒體報導,他可能將「棄商從政」。梁穩根等四人創建的三一重工也成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 老虎證券:首次公布Youtube收入成遮羞布 谷歌何時能重返萬億市值
    Alphabet,通常被大家稱為Google,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在今年1月16日市值首次站上萬億美元,成為繼蘋果、亞馬遜和微軟後,美股第四支「萬億股」。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在萬億市值俱樂部遊蕩了10個交易日後,隨著2月4日凌晨,谷歌母公司Alphabet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不及預期,股價在盤後大跌4.1%,看來谷歌怕是要告別「萬億市值俱樂部」一段時間了。
  • 全球科技巨頭,市值達5.9萬億超過蘋果,營收幾乎等於京東市值
    現在非常熱門的科技公司無疑是蘋果了,自從2007賈伯斯帶著他的蘋果手機面世後,蘋果就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在iPod面世的時候,蘋果的市值是60多億美元,而當蘋果手機面世後,蘋果的市值迅速超過了千億美元,2011的時候蘋果以6240億美元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 10萬億阿里騰訊帝國:普天之下,莫非AT之土?
    這些年,AT不但將主營業務經營的有聲有色,還利用投資的複利效應,通過近年5000億-6000億元規模的投資併購,分別構築了10萬億市值的生態圈,5年間膨脹了10倍。錢也帶來了"權力"。人們每天打開的手機應用,或多或少都與AT有關,或者是AT旗下的業務,或者是AT投資的項目。
  • 超越了兩大可樂,全球食品飲料之王正式確認,它市值高達1.5萬億
    如貴州茅臺酒,它在2019貴州「100強品牌」榜中位列第一。目前,全球食品飲料市值破萬億元的公司僅有3家,而茅臺的最新市值達到了1.5萬億,超越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排名全球第一。貴州茅臺酒是中國的傳統特產酒,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 12萬億總市值 比上海多5個成都、7個重慶!更有這一項...
    12萬億總市值,比上海多5個成都、7個重慶!更有這一項全國第一剛剛過去的2019年,A股市場大漲,漲幅領先全球,中概股表現也非常不錯,帶動中國城市的上市公司市值「大躍進」!這一年,深圳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市值首次突破12萬億大關!
  • 59歲高齡創業,成全球港機之王!連續21年位居世界港口機械第一
    在全球港口機械市場,振華重工連續21年位居第一,訂單數量佔據全球80%,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霸主和港機之王。這樣一家優秀企業,其創始人管彤賢卻是在59歲高齡才開始創業,耄耋之年依舊留在工作崗位。1992年,南巡講話深深觸動了管彤賢。當時還是交通部水運司副處長的管彤賢萌生出創立一家港機製造企業的想法。讓中國的海港重型機械稱霸全球,向世界詮釋什麼是中國製造!那年管彤賢59歲,還有一年就可以退休頤養天年。說幹就幹。59歲的管彤賢帶著100萬資金由京來滬,毅然下海創立了振華港機,「振華」,寓意著「振興中華」。
  • 中概股海亮教育瞬間成世界股王 5.4萬億市值碾壓蘋果
    周四海亮教育股價在9點35分便一發衝到199999.99美元/股的天價,成交700股,漲幅高達2020101.92%,這筆交易總價達到1.399億美元,而按照當時股價統計,海亮教育市值一度達到5.4萬億美金,是目前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蘋果公司(市值約8319億美元)市值的近六倍,直接成為美股市場第一隻達到萬億市值的企業。
  • 道彤投資創始合伙人黃寧:中國醫健市場會出現萬億級市值的公司
    黃寧表示,未來中國將出現萬億級市值的醫療健康產業公司。 當我們跟企業談分期付款的時候,已有機構承諾第二天全款到帳,我們怎麼辦?我想這些熱的背後,是對這個產業未來的巨大看好。 從全球醫藥產業來看,排名前25的公司裡,目前中國公司僅1家(恆瑞醫藥);器械全球排名前35的公司裡,中國公司僅1家(邁瑞醫療)。 反觀網際網路產業,在全球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裡,中國已佔一半。
  • 蘋果市值是沃爾瑪5倍多,那為什麼沃爾瑪在世界500強中排第一呢?
    全球著名科技企業,美國的蘋果公司「盤中市值」一度突破兩萬億美元,並且成為美股中「第一家盤中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但可惜的是,臨近尾盤,蘋果漲幅隨大盤迴吐。最終收漲0.13%,市值降至1.98萬億美元。即便如此,我們也可以認為蘋果是2萬億美元級別的企業了。如此厲害,那蘋果公司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是不是排名第一呢?
  • 小米離萬億市值還有多遠?
    預計AIoT將成下一輪科技紅利最主要驅動力,小米集團大概率成為中國AIoT市場的兩個重要玩家之一,獲得持續穩定的市場地位和增長潛力。我們判斷,AIoT逐漸進入爆發期,小米集團將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我們上調公司目標價至36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 全球市值第一科技公司頭銜易主,市值超1萬億美元
    蘋果公司無疑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他們生產的產品不止一次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2018年8月3日,蘋果在納斯達克收市時的股價為207.39美元,總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成為美國上市公司第一位進入萬億美元的公司。市值萬億是個什麼概念呢?
  • "無錫板塊"量質齊升 新晉16名成員A股總市值突破1.2萬億元
    12月16日,創業僅8年的航亞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為無錫市「上市年報」畫上圓滿句號。從無錫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獲悉,今年「無錫板塊」量質齊升,新晉16名成員,A股總市值突破1.2萬億元大關,超過去年1.18萬億元的GDP,是全省首個A股總市值超萬億且跑贏GDP的城市。科技企業堪稱絕對主力,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
  • QUICK FactSet:全球股票總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美元 超全球GDP兩成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股票總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美元大關。市場預期新冠疫苗將推動經濟復甦,各國大規模貨幣寬鬆措施和財政刺激政策也推動了股價上漲。
  • Facebook涉嫌壟斷被查,6.2萬億說沒就沒了
    而因調查一事,隔夜Facebook盤中一度跌超4%,收盤下跌1.93%,市值一夜蒸發156億美元(約1022億元)。事實上,近來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們都「不太好過」,蘋果、亞馬遜、阿里、騰訊等都出現了明顯回調,10大科技巨頭較近期高點合計蒸發掉9457億美元(約6.2萬億元)。
  • 世界保險市值百強:4天蒸發2.7萬億,等於沒了兩個平安!
    好不容易快要熬過「新冠」疫情眼看企業紛紛復工卻趕上這波「活久見」1百支保險股4天蒸發2.7萬億人民幣世界保險 市值TOP5受美股瘋狂下跌影響,全球多國股市也難逃下跌。在此等瘋狂的市場之下,保險股也難逃「厄運」。2019年世界保險市值前五強的公司,依次分別是「伯克希爾哈撒韋」「中國平安」「友邦保險」「中國人壽」「安聯」。本周,五隻股票全部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