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見到「神童」了?乍一聽上去神童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因為像這樣的孩子幾乎都是「先天」能力佔多數,讓我們感覺遙不可及。
但其實「神童」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神秘,專家們通常會稱這類兒童為「超常兒童」。現在越來越多的少年班也在說明一件事,那就是超常兒童現在越來越多了。
那麼對於我們普通家庭來講,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擠進超常兒童的隊伍裡呢?這個問題確實讓人很迷茫,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但依舊沒有什麼收穫。直到我看到了一檔電視節目,聽到了盧勤老師的回答,讓我明白了為什麼別人的孩子能力遠超常人?
盧勤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道德的力量》主講專家!
看的節目是央視知名的《非常6+1》相信大家都看過,在往期節目有一段專門就是講3歲「神童」的故事,稱之為「神童」也一點都不過分,因為年僅3歲的孩子帶著奶瓶上臺,說的一番話完全不像一個三歲孩子所了解的。
主持人說什麼,孩子就答什麼毫無壓力。不過這僅僅只是個「開胃菜」精彩的地方還不在這裡。問起古詩孩子也能對答如流,多個長篇古詩孩子是張口就來,看的我是詫異萬分!沒想到一個三歲的孩子竟能有如此智慧,不禁有點讓人心生嫉妒難以接受,讓我一成年人都為之汗顏。
孩子能說會道,長大了怕不是十足的「人精」,而此時盧勤老師開始發言說道:「這孩子是典型的「超常兒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敏捷思維
在節目當中,盧勤老師首先說的就是孩子的思維很敏捷。還特意和觀眾們強調是對話過程當中的思維很敏捷,因為這個三歲孩子說話很「特別」經常讓主持人尷尬冷場!
其實很多人都對盧勤老師說的這個敏捷思維感到不理解,具體有什麼表現?其實就是孩子遇到問題之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決,這類孩子往往邏輯能力很強,遇到事情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思考、反應、判斷、解決最後再做出決定!
因為按照正常寶寶發育來講,孩子的邏輯能力要等到三歲之後才會開始逐漸發展。但是像節目當中的這個孩子,很顯然發育太早,思維邏輯發展遠超常人。所以這個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對主持人的提問對答如流。
那麼我們也想讓自己的孩子邏輯思維更強,那麼該怎麼做呢?這裡建議大家多給孩子看看關於邏輯訓練的書,進行早期的思維培訓。就像我給孩子看的就是這本書,我認為是很有用的。
商品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換貨,覺得沒效果就退掉
二、記憶力
對於這些「神童」,給我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擁有超強的記憶力!過目不忘那都是「最低標準」,比如古代所記載的「神童」盧莊道就擁有超強記憶力,任何文章只要看了一遍,就能倒背如流。再例如荷蘭知名神童勞倫特,九歲大學畢業,這都是依靠超強記憶力才能達到的。
所以大家想要判斷自己家孩子到底是不是神童?通過記憶力就可以判斷出十之八九了,不過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擁有較強的記憶力那也是幫助不小,在學習的路程上可以輕鬆很多。好的記憶力其實也是可以通過後天鍛鍊形成的,如果孩子天生沒有過目不忘的能力,那麼通過後天也是可以實現的。(就是比較難)
在找關於神童內容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段關於記憶力大賽冠軍的獲獎感言,他說其實很多參加比賽的人,記憶力和正常人並沒有差多少。大多數都是通過後天的訓練來讓自己記憶力越來越好,而最常用的也就是聯想記憶,在腦子裡記住一個畫面,讓文字轉換成一種抽象的圖形。
我平時就喜歡給孩子看這種書籍,不得不說真的是有用,裡面的遊戲就連我看了都感覺非常有意思,這種方法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非常推薦大家給孩子看看!
三、好奇心
盧勤老師說的第三點,就是強大的好奇心,盧老師認為像這類超長兒童,對任何事情都會充滿興趣。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沒有特別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足以可見好奇心對於成功的必要性。
有了好奇心,孩子自然就會對事物進行研究,從而獲取新的知識。所以在平時家長一定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認真的對待孩子問的每一個「為什麼」,不要覺得煩,熟不知孩子和神童就只差這一步之遙。既然我們不能啟發孩子的好奇心,那就要保護好孩子好奇心。
其實這些神童,大多都是靠後天努力形成的,不過這也只是很少一部分。對於孩子我們要抱有正確的觀念,不要讓孩子在本應玩耍的年紀,背上不必要的負擔。
我是梅梅媽媽,一位多年經驗的幼兒園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寶媽;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專業知識豐富;
教育兩個娃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我在這裡每天都會與你分享最專業、最實用的育兒知識。
如果你也感興趣,就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吧!記得關注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