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如海底撈針 中國有挑戰有機遇

2020-12-22 中國搜索

尋找海底「溫泉」,中國有挑戰也有機遇

徜徉西南印度洋

3月17日,離開模里西斯路易港的「向陽紅10」船繼續乘著波濤前進,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本航段的核心任務是,在位於西南印度洋的工作區對海底多金屬硫化物進行勘查。

資料圖:「向陽紅10」

海底多金屬硫化物是海底熱液活動的產物,它們富含銅、鋅、鉛、金、銀、鐵等金屬元素,有望成為最早被人類利用的深海礦產資源之一。

中國大洋49航次首席科學家陶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國科學家尋找海底多金屬硫化物,既面臨挑戰,也擁有機遇。

猶如海底撈針

洋中脊的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的形成是一個有趣的地質「故事」。

大洋板塊在沿著洋中脊擴張時產生裂隙,海水便從裂隙「趁虛而入」,被深部巖漿加熱後,它們將周邊巖石中的金屬元素析出,變成富含金屬元素的高溫熱液流體。

這些熱液隨後從海底下部冒出來,遇到海底表面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卻並堆積下來,形成類似煙囪的結構。於是,海底便出現這樣一種神奇景象:灰黑色的液體像濃煙一樣從「煙囪」中滾滾冒出。陶春輝將其比作海底溫泉。

煙囪體形成、倒塌,再形成、再倒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多金屬硫化物礦。一般一個硫化物分布區大小差不多跟籃球場相當。要想在海底找到這些寶藏,尋找一根根矗立的煙囪體便成了第一步。

「尋找海底『煙囪』的過程不亞於大海撈針。」陶春輝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此次「向陽紅10」船所勘查的海域深度在1500?3000米之間,而煙囪體噴出的「黑煙」最高飄到離海底300米左右。要隔著深深的海水順著「黑煙」找到煙囪體有相當大的難度。

陶春輝舉例說,尋找海底「煙囪」的手段之一是使用海底攝像綜合熱液異常探測拖體,讓它在離海底五米的高度去探測冒出來的「黑煙」。但是海底地形非常複雜,高度差異在短距離內可達到幾百米甚至上千米。操作海底攝像拖體的工作人員要像在海底放風箏一樣,讓設備保持在離海底五米的高度,難度非常大。

中國是後起之秀

尋找海底多金屬硫化物,中國的起步並不早。

陶春輝介紹,國際上在上世紀70年代便首次發現海底熱液活動,至今已研究近40年。而中國對海底熱液活動的規模研究從2005年正式開始。

「由於研究時間比較短,我們對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的基礎研究相對薄弱,研究隊伍也比較年輕。」陶春輝說。

但中國在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的勘查方面堪稱後起之秀。2011年,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籤訂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合同。這是國際海底管理局在全球國際海域籤訂的第一份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

2012年,俄羅斯緊隨中國的腳步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籤訂相關合同。隨後是法國、韓國、德國、印度和比利時。海底熱液多金屬硫化物勘探成為各國競相關注的熱點。

「中國對多金屬硫化物的資源勘查水平,已經躋身全球前列。」陶春輝說,這些年國家對海洋研究日益重視,中國在多金屬硫化物勘查技術、方法上創新多、進步快。

2007年中國找到第一個位於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擴張脊的活動熱液區。2008年中國第一次在東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找到熱液活動區。2009年中國找到首個位於南大西洋12度以南的熱液區。2012年中國又在西北印度洋找到第一個熱液區。

「中國在該領域的貢獻有目共睹,同時也面臨很大的發展機遇。」在陶春輝看來,海底多金屬硫化物既是未來重要的資源,又可以在資源勘查的過程中帶動海洋科學研究、深海技術的發展,並為國家培養一批深海科技人才。(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尋找海底「溫泉」,中國有挑戰也有機遇—新聞—科學網
    本航段的核心任務是,在位於西南印度洋的工作區對海底多金屬硫化物進行勘查。 海底多金屬硫化物是海底熱液活動的產物,它們富含銅、鋅、鉛、金、銀、鐵等金屬元素,有望成為最早被人類利用的深海礦產資源之一。 中國大洋49航次首席科學家陶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國科學家尋找海底多金屬硫化物,既面臨挑戰,也擁有機遇。
  • 陶春暉:人類未來對海底的依賴可能超乎想像
    陶春輝: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進行的中國大洋第34航次科學考察任務,是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籤署《硫化物資源勘探合同》之後開展的第二個大洋調查航次,也是我國大洋協會制定《合同區硫化物一般勘探工作規劃》後的第一個大洋航次,標誌著我國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的科學考察工作從調查走向了勘探,也表明我國離和平開發利用海底資源又邁進了一步。
  • 印度洋海底,竟然有座「玉皇山」!
    時隔兩個月,中國科協、浙江省科協聯合都市快報推出「奔向海洋季」的壓軸活動「洋底秘境」昨天終於登場了。為了能讓更多家庭參與,本次活動特地選在浙江省科協大樓二樓報告廳舉行。不過,大家參與活動的熱情仍然超出預想。活動預計招募100多個家庭參加。消息發布後數小時,就有超過300個家庭報名。
  • 物理科學學院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物理科學學院潘淑娣副教授日前與美國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趙輝教授的團隊合作,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並在國際著名SCI期刊《2D Materials》上發表學術論文「Ultrafast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MoTe2 and MoS2
  • 尋找大洋的希望之光——訪海洋六號首席科學家鄧希光
    記者:鄧首席,聽說您在到廣州海洋局之前,一直從事的是陸地地質研究,現在又從事海洋礦產研究,兩者之間有隔閡嗎?鄧希光,我的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工作站一直都在做基礎地質研究。2005年到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10年間有1000多天在調查船上,在不斷的實踐積累和研究中,我發現,陸地和海洋的地質研究,能夠尋找到非常多的相似點。
  •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00:56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Raymond E.
  • 女人心,海底針?明白這三種方法,你就能「海底撈針」!
    難怪有的「單身狗」會有這樣的感慨,「女人心,海底針!」。怎麼破?在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發現了一些「讀心」的方法。我在這兒向你介紹三種方法,你掌握以後,就能「海底撈針」。想知道,她的心裡有沒有你,就可以巧妙的設計一些問題,從她的眨眼的頻次來判斷有或者沒有。
  • 王昱詳解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在中國城鎮化戰略的發展機遇論壇上,和君諮詢集團副總裁王昱詳解了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城鎮化的思考之五】  王昱:詳解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5日訊(記者 侯青伶)「中國城鎮化處於怎樣的背景之下?大覺醒時代!」
  • 進展| 過渡金屬硫化物中伊辛超導電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化物MX2(M代表Mo,Nb,W;X代表S,Se,Te)中的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與結構的多樣性賦予這類材料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如在少數層1Td相的WTe2中觀測到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少數層2H相的MoS2與NbSe2中觀測到伊辛超導電性等。這些發現使得MX2材料成為當前凝聚態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 物理學院王雷教授在雙層轉角過渡金屬硫化物輸運測量...
    物理學院王雷教授在雙層轉角過渡金屬硫化物輸運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7-10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潛海底10909 「奮鬥者」號創中國紀錄的科技力
    這是闊別一個多月之久,他的雙腳再一次踩在大地上。  從10月10日起,劉燁瑤和其他上百名科研試驗人員一起,分兩批乘坐科考船前往已知地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在那裡,他們坐進「奮鬥者」號潛水器,13次下潛大海深淵,其中8次突破1萬米,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這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探秘奇妙海底世界
    海底有什麼在海洋二所的「海底展廳」,藍色的主調營造出神秘的海底世界,大熒幕上播放著動態的海洋畫面,腳下是一幅中國深海科考「版圖」,牆面上是普及的海洋知識,一張張老照片記錄著海洋二所出徵大海的歷史……這個小小的展廳,承載著幾代人的夢想,其中包括今天的「主角」——海洋二所副所長李家彪和兩次跟著「蛟龍號」海試的海洋二所副研究員劉誠剛。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多體系硫化物固體電解質及高性能固態電池
    日本豐田是全固態(硫化物)電池開發的龍頭企業,已完成中試階段的電池樣品。三星、寶馬、大眾等企業也在固態電池的布局上表達了積極的態度。目前,全固態電池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研發至中試的技術階段。圖1 多功能固態電解質應對高能金屬基電池複雜性帶來的挑戰含鍺(Ge)硫化物固體電解質(2011年由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菅野了次教授發明)由於其獨特的三維網狀晶體結構,鋰離子可以沿C軸一維傳導,從而獲得高達10-2S cm-1的離子電導率,已經可以媲美甚至超過液體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倒置的湖泊和瀑布
    他們的探險主要集中在巴哈半島附近的佩斯卡德羅盆地一個此前未知的熱液噴口區,該地區的海底火山活動加熱了海水。 在這裡,研究小組在海底找到了「湧出高溫流體」和儲藏著冒著熱氣的沉積物的洞穴,洞穴裡還有橙色的油和臭雞蛋味兒硫化物。研究人員還拍攝到了倒置的湖泊和瀑布,這些湖泊和瀑布是因為高溫的流體從噴口流出並在水下洞穴的下方匯集而形成的。
  • 初中歷史《機遇與挑戰》說課稿
    《機遇與挑戰》是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9課的內容。本課主要有三個子目:走向全球化,應對全球性挑戰,日不落的聯合國,主要從經濟全球化的原因、表現、影響、挑戰以及聯合國的作用五個方面來介紹經濟全球化的內容。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使得各國經濟既相互依存,又互相競爭。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中國的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生物圈的這些生物有獨特本領能夠在惡劣的條件下生長,充分說明本身勢必有一些很獨特的基因,此類基因就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未來能夠被人類開發利用。 海洋裡面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首先在大陸邊緣1000米水深範圍以內可找到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結成冰,火柴點就能燃燒。深海盆四五千米深處,存在多金屬結核,其各種金屬含量極高,主要是鐵汞銅鎳這些金屬元素。
  • 全金屬狂潮?世界上唯一一種有金屬外殼的動物,咬一口磕掉滿嘴牙
    但是在自然界,也有一種神奇的生物會用堅硬的金屬保護自己,在種群內部掀起了一陣「全金屬狂潮」。它就是神奇的鱗角腹足蝸牛。蝸牛我們都非常熟悉,它是一種軟體動物,雖然有殼來保護自己,但這層由碳酸鈣組成的殼卻不是很堅固,但鱗角腹足蝸牛就不同了。鱗角腹足蝸牛生活在印度洋下2000多米的海洋深處,周圍布滿熱液噴口。
  • 有色金屬行業硫化物廢水治理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硫化物是廢水中一個常見的水質指標,包括硫化氫、硫化氨等非金屬硫化物和有機硫化物。有色金屬(主要是銅、鉛、鋅)企業廢水中硫化物超標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超標倍數為2~10倍。由於硫化物不屬於汙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和毒性較強的一類汙染物,一般情況下對其汙染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地區沒有將其納入到常規的監測項目中。
  • 美國車企在中國車市的機遇與挑戰
    美國車企在中國車市的機遇與挑戰 2010-8-6 10:44:00    蓋世汽車網     關鍵詞:車企,車市Power汽車業務部門全球負責人Tim Dunne發表了一番講話,表達了他對中國市場存在的機遇和挑戰的看法。中國市場預期Tim Dunne預計,2010年中國輕型車市場銷量將達到1580萬輛。2009年,中國以1300萬輛的年銷量成績首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