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欲建人工島 風電就地變氫能

2021-01-11 環球網

新華社柏林8月26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聯邦交通部議會國務秘書埃納克⋅費勒曼26日提出,為加強利用海上風能,可在德國北部的海上風電場附近新建人工島嶼,將多餘風電就地轉化為氫能,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費勒曼當天在德國北部庫克斯港參加一場關於氫能的專業會議時表示,德國北部海域風電場生產的多餘電力可在新建的人工島上轉化成氫能,為過往船隻提供能源補給,或被輸送至陸地。他說,交通部下屬聯邦航海和水文局已做好準備勘察相關海域。

風電制氫就是將風力發的電直接通過水電解制氫設備將電能轉化為氫能。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應把多餘風電傳輸到陸地後,再轉化成氫能使用或儲存。漢堡市經濟部部長米夏埃爾⋅韋斯特哈格曼表示:「這樣操作的條件更現成。」

德國風電資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為把風電運輸到經濟發達、用電量大的南部,德國計劃修建數條輸電線路「北電南送」,但該計劃長期受到一些民眾和環保組織反對。

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宣布,將在今年底前正式推出發展氫能源的國家戰略,政府不僅支持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發展,也非常重視氫動力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費勒曼說,目前消費者對相對昂貴的氫能源汽車需求仍較少,建議德國城鎮優先採購氫能源公共汽車。

相關焦點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南方能源建設》2020年第2期海上風電專欄邀請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楊源介紹了一種含海上制氫站和岸上加氫站的海上風電制氫技術路線,並給出了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監控系統,分享主要內容如下:  當前海上風電發展如火如荼,以廣東省為例,到2020年底,建成投產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底,建成投產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
  • 上海電力大學施正榮教授:未來氫能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A股新能源板塊(包括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氫能源)的股價漲幅在50%以上,其中光伏概念板塊漲了近一倍。美股的光伏概念板塊則漲了近3倍。A股新能源板塊(包括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氫能源)的股價漲幅在50%以上,其中光伏概念板塊漲了近一倍。美股的光伏概念板塊則漲了近3倍。為什麼新能源產業這麼猛漲?施正榮教授認為,新能源的風口已經到來。在演講中,施正榮教授以氫能產業為例,介紹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現狀。
  • 英國啟動世界上第一個從海上風電製造綠色氫能供熱的項目
    眾所周知,由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供電來源製造的氫氣叫「綠色氫氣」。英國天然氣網絡運營商SGN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個直接從海上風電製造綠色氫能供熱的項目。  這次試驗依託的依然是英國海上可再生能源孵化中心所屬的蘇格蘭Levenmouth海上風電試驗項目,該風場通過為制氫工廠供電,所產生的氫氣為蘇格蘭法夫郡的300戶家庭供熱。  該項目為Hydrogen 100(H100)一部分,Wood公司提供初步工程設計服務。
  • 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欲建澎湖綠電島 臺媒:好大喜功不切實際
    據臺媒10月9日報導,本月7日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視察臺灣「澎湖縣」,允諾要投入450億新臺幣,在2025年將此地打造為百分之百的綠能島。這就意味著「澎湖縣」供電將全部由風力及太陽能提供。竣工後的澎湖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使用清潔能源的島嶼。 有臺媒指出,賴清德有意將澎湖列島建設為綠能島作為政績,是搞不清楚狀況、浪擲450億元、好大喜功的表現。
  • 他山之石:德國氫能戰略對中國的借鑑意義
    (來源:微信公眾號「勢銀能鏈」 ID:energylink)德國國家氫能戰略:綠氫是未來投資重點6月10日,德國政府正式通過了國家氫能源戰略,為清潔能源未來的生產、運輸、使用和相關創新、投資制定了行動框架。
  • 氫雲周報:多地將氫能納入新基建行動方案,德國通過氫能戰略
    據悉,哈電集團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集中優勢資源,大力推進風電、光電、氫能等新能源產業協同發展,雙方將攜手,共同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板塊。氫雲鏈了解到,哈電集團已經組建黑龍江省氫能產業聯盟,分工協作開發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解水制氫設備與氫燃料電池汽車。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德國重視氫能交通工具的開發和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 德國是歐洲氫能發展較快的國家,已在通信基站、加氫站德國聯邦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等正在編制《國家氫 能發展戰略》,目標是將氫能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相結合,大力推進低碳轉型 發展。其重點發展領域一是開發零排放氫能交通工具,如清潔巴士、氫能列車等(德 國鐵路電氣化程度較低,約 59%的火車未實現電氣化,德國政府試圖使用燃料電池 火車來解決環境和電氣化程度低的問題);二是投資可再生能源綠色制氫工藝及設施 建設。
  • 儲能產業資訊:江蘇啟動首例風電儲能招標;佔歐洲31.4%!2019年德國...
    江蘇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新洋農場、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復興鎮兩地風電儲能項目開啟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招標,據了解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新洋農場風電項目規模101.2MW,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復興鎮風電項目規模50MW,招標顯示兩個項目配套儲能容量為22.68MW、時長4小時。
  • Austrian Solar:籤署又一86MW智利太陽能項目協議 未來欲開拓氫能...
    自2016年以來,AustrianSolar已在智利開發了公用事業規模的風電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下半年開始建設。AustrianSolar認為,智利在光伏和風電方面具有較好增長潛力,今後也將計劃轉向氫能生產。
  • 重視氫能產業鏈等短板環節 重視氫能儲運等基礎環節——百人會發布...
    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成功在濟南成功召開。>《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為我國氫能產業在迎來最佳發展時機之際,如何發力取得先發優勢,提供方向和建議。 除政策利好外,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續下降也給氫能產業的發展帶來機會。報告預計,到2025年,風電、光電成本會降低到0.25-0.3元/kWh之間。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在全球能源中所佔比重有望達到18%。
  • 河北科技大學承擔建設的「風電/光伏耦合制氫及綜合利用工程實驗室...
    11月1日,河北省發改委組織專家對河北科技大學承擔建設的「風電與會專家指出,該項目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和充分的立項依據專家組還就實驗室人才建設、資源整合及共享開放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建議,並希望實驗室在今後的發展中充分發揮產學研優勢,努力建成風電/光伏耦合制氫及氫能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發中心、帶動新能源技術和設備的發展,推動行業領域的技術進步,填補省內氫能相關工程實驗室的空白,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節能風電(601016.SH)核銷嵊州崇仁48MW風電項目在建工程
    智通財經APP訊,節能風電(601016.SH)發布公告,該公司於2019年3月28日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議案》,對公司截至2018
  • 氫雲周報:南海出臺新氫能產業規劃,常熟發布2020氫產業工作重點
    6、規模為1000kg/天,中海油宣布投建首座加氫站近日,中海油佛山新能源有限公司委託中化建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招標代理機構),就佛山市城北汽車加氫站項目工藝設備及安裝進行國內公開招標。22、海上風電運維船節能減排技術競賽入選結果公布,氫、柴、油共燃動力系統入選近日,碳信託(Carbon Trust)的海上風電加速器項目(OWA)宣布了運維船節能減排技術競賽的四項入選技術。其中Windcat Workboats和CMB Technologies聯合體所帶來的氫、柴、油共燃動力系統成功入選。
  • 上海電氣、日本三菱欲收購海上風電霸主?目前看來還很難成行
    兩家亞洲企業欲吞併全球第二大風電整機製造商西門子歌美颯的「爆炸性」新聞,本周在業內廣為流傳。中國企業參與收購、全球風電霸主易主,每個因素都足夠吸引眼球。不過,目前看起來,還很難斷言這樁交易能夠順利成行。
  • 電監會發布《風電安全監管報告》 分析發展現狀
    根據《報告》,「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五年翻番,成為全球風電裝機規模第一大國。截至2011年8月底,全國併網運行的風電場486個,裝機容量3924萬千瓦。有9省區風電裝機容量超過百萬千瓦,其中,內蒙古裝機容量1275萬千瓦,「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風電裝機容量3440萬千瓦。全國在建風電容量1377萬千瓦。
  • 風電版圖大變局:上海電氣欲收購全球海上風電霸主?
    此項「歷史性收購」的消息一經爆出迅速引發業內熱議:西門子歌美颯作為全球排名第二的風電巨頭,與上述兩大企業的交易或將顛覆目前的全球風電格局,全球風電霸主之位或將易主。業內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上述收購事項仍處於早期意向確認階段,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風電」)也向記者回復稱:「公司還沒有收到相關的消息。」
  • 遠景能源田慶軍: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海上風電才有未來
    他認為海上風電平價是中國風電發展的珠穆朗瑪峰,攀登海上風電平價的珠穆朗瑪,需以低度電成本為引導,需要定製化的技術創新。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才可以與傳統能源及其它電源競爭,海上風電才能有未來。以下為田慶軍在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上的演講全文。
  • 「消息」中石化董事長:將大規模布局氫能產業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1月19日消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於今日在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彭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和南非曼德拉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石化正在大規模布局氫能產業
  • 氫能「子母站」模式叫好不叫座
    日前,多地出臺的氫能產業規劃中都提及發展制氫加氫「子母站」模式,引發行業廣泛討論。記者近日採訪多位專家了解到,「子母站」雖是適合氫能產業發展的模式之一,但在氫的能源屬性尚未確定、氫儲運成本和應用端規模效應尚未顯現的狀況下,「子母站」模式更多是停留在概念階段,真正推廣應用具有較大難度。
  • 甲醇經濟有望疏通氫能發展「堵點」
    結合氫能產業發展現狀,以甲醇作為高密度儲氫材料,每噸甲醇與水重整可制出超過180公斤氫氣,較之高壓或低溫液態儲氫方式具有更高的的儲氫能量密度。」  實際上,儲能並不僅僅局限於儲電,綠色甲醇就是一種理想的儲能方式。在韓滌非看來,出於對儲運安全和經濟性的考量,甲醇是目前大規模安全高效儲能的有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