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出門剪髮安全嗎?直擊上海理髮店現場防控
2月24日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不少民眾希望可以通過「龍抬頭」「剃喜頭」的傳統習俗帶來好運。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理髮店一直在歇業。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24日當天,上海街頭的一部分理髮店正在逐步恢復營業。記者走訪浦東的一家理髮店,該店採取了限流、量體溫、消毒等一系列防護措施,此外,楊浦一街道在當天也組織志願者提供了理髮服務。不過,還是建議各位市民能不出門則不出門,晚一點再與「Tony老師」見面,更有利於疫情的防控。
理髮店:採取限流措施,理髮要保持距離
2月24日10點左右,澎湃新聞記者來到浦東聯洋社區的一家理髮店,發現店門只開了一半,該理髮店實行錯峰預約,進門需要登記信息然後測量體溫。
「不好意思,現在店裡人已經滿了,要先取個號。」該理髮店周姓負責人向顧客解釋,店裡只有四位客人,但現在是特殊時期,顧客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四人就算客滿,再來客就要在外等一會。
澎湃新聞記者來到該理髮店十分鐘,已有三位客人要進門,店內有空位,但都被要求在門外等。
浦東一理髮店店內有空座,為限流讓客人在外等,進門需登記信息量體溫。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圖
在門口等待市民吉先生已經一個多月沒理過發了,「本來也不想出門,頭髮不剪就亂糟糟的。」吉先生還告訴記者,因為今天是二月二,想著出門剃個頭,討個彩頭。
雖然生意不差,但該理髮店的負責人卻不敢大意,她稱店門開一半是因為要限流和保持通風,「有的客人看到要等就走了,但現在這種時候寧願少賺錢,客人安全要緊。」該負責人要求店員進店必須佩戴口罩,手部消毒,另外剪髮工具也要消毒。「每天店裡都要消毒很多次」,雖然是特殊時期,但剪髮等各項目的價格不變。
隨後,澎湃新聞記者又走訪了附近一家理髮店,發現店門緊閉,店內卻在營業。
有關負責人任告訴記者,理髮店屬於半營業狀態,店裡的工具和人員一天要消毒好幾次,但只做熟人,不做不認識的外地人,「不熟的,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重點地區來的,現在肯定是安全第一。」該負責人表示,之前被有關部門約談過,說是要開門也可以,但是建議不要開門。
靜安一理髮店店員告訴記者,往年理髮店會在正月十五左右恢復營業,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已經大大延遲。該店只有今天一天開門,大多數員工要3月1日才復工,目前也是採取預約制。
此外,上海黃浦一街道推出了剪髮預約服務。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黃浦區獲悉,半淞園路街道便為居民推出了美發門店「預約服務制」。春節以來,半淞園路街道轄區內30餘家各類美容美髮店均實施了關停舉措。為了讓居民早日見到想念的「Tony老師」,街道特別對美發門店實施依申請核准復工制度,倡導店家採取預約服務的方式,合理控制同一時間段店內的理髮人數,清潔消毒美發用具,同時提前告知服務對象預約當天必須掃碼安全方能提供理髮服務。
志願服務:設「一米線」排隊等待
在楊浦區,一張鮮紅的告示悄然出現在控江路街道撫嶺居民區的宣傳欄中。原來,考慮到疫情期間理髮不便,在居委會的關心和支持下,撫領社區「常青藤」便民志願服務的隊員們要為居民免費理髮。
「常青藤」志願服務隊是一隻由社區居民和志願者組成的隊伍,他們以「服務社會、傳播文明」為宗旨,常年為社區居民提供維修小家電、愛心理髮、量血壓等便民服務。本次愛心理髮小分隊由社區黨員陳賓華、劉習亭、王建新組成,得知要為居民理髮獻愛心,在小區經營理髮店的戴志梅也主動加入進來。
2月24日一大早,在鳳城五村中心花園裡,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正忙著布置理髮坐席,已經陸續有小區居民趕來理髮了。工作人員在花園門口設置了體溫檢測點,為居民測量體溫。
上門服務為90歲老黨員剪頭髮。控江街道 供圖
一個小區空地裡為居民提供理髮服務。控江街道供圖
「請大家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排好隊。」撫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建萍忙著引導居民按照「一米線」排隊等待。穿戴好防護裝備的愛心理髮師已經準備就緒了。
打開簡易工具箱,剪刀、梳子一一消毒擺上工作檯,這場疫情裡的志願服務拉開了序幕。「有機會幫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同志們理理髮,為他們分憂,哪怕是一點,也覺得很有意義。」 「工作人員的辛苦我們都看在眼裡,理個髮,讓他們清爽上陣,繼續戰疫情!」志願者們對抗疫前線工作人員由衷感激。
中心花園這邊忙碌著,理髮師們也沒忘記社區裡生活困難的老人們。老黨員諸志廉今年已經92歲了,他腿腳不便,無法出門;楊德森、陸佩敏夫婦年逾九旬,是一對黨員夫妻,楊老先生去年數次住院,身體不好。這幾位老人一直是「常青藤」志願服務團隊的上門服務對象。今天,理髮師們也上門為老人們剪髮,為他們送去溫暖,讓他們在疫情期間也能享受快樂的晚年生活。
來源於人民日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