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nisVocab
本期趣詞:Slice & Chip
在網球場上,變化最多且最具欺騙性的技術動作莫過於削球了。而削球作為一個具備萬金油屬性的技術被廣大球友在各種情況下採用
被動防守時它可以用作過渡、調整
主動進攻時也是一個控制並變化節奏、落點從而讓對手難以捉摸的方式。
比如在德約和穆雷2016年澳網的這場決賽,就能觀察到他們對於削球的不同運用。
Tips
被動防守
這是典型的在防守中對削球的運用,通過削球較慢的球速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回位,低彈跳也讓對手必須蹲下把球帶起來控制落點而不是借力打出傷害很高的制勝分,甚至一旦對手失去耐心,過於想加力還會如圖中德約一般直接失誤。
變節奏過渡
上面這種動圖與下面這張是同一分:
經歷了長多拍後,穆雷希望在相持中緩一拍,將對手拖入自己的節奏中然後再尋找機會。果不其然,德約發現是削球後覺得不好進攻,也選擇了反削回去。
削球變直線
在穆雷主導了節奏後,最終在第三拍削球時做出了如上的變化,利用削球變了一拍比較突然的直線,這是一種非常常見且有效的進攻方式,經常用作隨球上網的銜接。削直線不僅能通過旋轉使落點的控制更加穩定,還可以靠著削球附帶的側旋進一步拉長對手跑動的距離。
放小球
洞察了對手的重心和移動方向後,德約非常機智地用假動作放了個小球,成功欺騙了對手。這體現了削球的靈活性,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球場的空間,長短結合調動對手。
總之,掌握好削球這項實用性極強的技術能夠大幅地提高大家處理球的能力以及球場上的創造力。
Slice & Chip
鑑於削球有這麼多的變化和用法,英文裡對於這種技術的描述自然也是有著蠻多不同有意思的詞彙及短語:
最常見的說法就是Slice,直譯過來就是切開、切片的意思。在網球裡,切削是一個通過摩擦球中下部而產生下旋的技術,與切、砍的動作有幾分相像。
因此,英語中其他描述削球的詞彙大多也與廚房中「切菜」相似,如Slicing and dicing,在網球中與Slice類似,但個人感覺更頻繁的用來形容切削這種打發。
其餘還有Chip和Chop,在這裡可以稍微注意一下這幾個單詞程度上的不同:
Chip最普遍的意思是薯片和晶片,都是非常薄的東西,所以在表示「切」的時候呢也更偏向於切薄片,到了網球場上相比Slice的動作會更精簡一些,更加短促,與球接觸的時間更短。多用於接發或借力時使用。
大家可以看一下Slice和Chip的區別
Slice
正常的削球動作:由於對方來球較低,且是削過來的,反削回去是不二之選。這種球會需要加長和球接觸的時間,主動向前吃住球的中下部。但要注意一開始不要因為對方的球低就打開拍面,否則會很容易使球飄浮起來,不往前走。所以在拉拍時還是要將拍面立起來一些,給球施加足夠的向前的力,最終可以稍微打開一點把球帶起來。
Chip
洩力版削球,如上所述動作會精煉很多,整體感覺甚至和反拍攔網十分類似,同樣是小拉拍且會發力收住拍頭以防隨揮。當對方來球很快,很重或附帶上旋時,可以搶在球的上升期做磕擋,借力洩力把球控制到想要的落點,達到二兩撥千金的效果。主要難點在於找到擊球點並控制落點。
至於Chop則更多的是形容「砍」這種揮動幅度更大的動作,很多人覺得這和Slice或Chip一樣表示切削,甚至稱常用削球的人為Chopper,但這種說法我其實認為是不準確的。
因為削球並不需要太大及太快的揮拍,很多業餘選手都會犯這種錯誤,尤其是在碰到有點兒高度的球,又想發力、打出比較具有攻擊性的削球時,恨不得張牙舞爪一般自上而下的將球砍的對手連摸都摸不著。
然而,這種削球方式非常不穩定,且過度發力後還容易適得其反,不僅打到拍框的機率很大,還很可能削出比較高且落地後仍然飄浮起來的球。
好啦,今天就到這兒了,削球裡的門道還有很多,一期的時間還遠遠講不完,希望大家今天能了解到它的強大之處,看出職業選手在各種不同場景下對其不同的運用並嘗試在訓練比賽時模仿一下,下一期我們會為大家帶來一個更具體的對於削球的應用,敬請期待!
小結
相信大家已經掌握了關於Slice這個詞的意思及用法。以下是本期出現的所有詞彙,大家可以多加複習並用在平時打球中哦!
Slice削球,通過摩擦球中下部而產生下旋
Chip更加短促,與球接觸的時間更短的削球
Chop揮動幅度更大的削球 (「砍」)
Chopper稱常用削球的人 (其實削球並不需要太大及太快的揮拍喲)
--THE END--
今天的波屯兒網球詞彙拓展就到這裡啦!
之後還有更多詞彙內容喲
等你哦
作者 | 陸歐文
編輯 | 謝雨彤
關注「波屯兒網球」
一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