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編輯/佟娜
圖片來自網絡
由劉江執導,高璇、任寶茹編劇,唐嫣、羅晉主演的電視劇《歸去來》昨日在北京衛視開播。新京報專訪了該劇導演劉江,雖然該劇聚焦海外留學生生活,但在劉江看來「青春」和「現實」兩個元素並不矛盾:「留學生只是一個載體和元素,真正要表達的主題仍然是價值觀的選擇和這群人的成長。」
演員 英語臺詞成了首要難關
劇中,唐嫣扮演的女主角蕭清格繼承了檢察官父親的不屈不饒、胸懷坦蕩,面對留學生活的不容易,以及各種誘惑,她始終保持理智與清醒。唐嫣之前的作品大多以偶像劇和大ip題材為主,劉江說,唐嫣是他和編劇在劇本大綱時期就確定的演員,「我看過唐嫣之前的作品,那些都不是演員的問題。她畢竟是中戲畢業的,我對她的演技一點都不懷疑。而且她身上有一股陽光、大氣、大大咧咧的勁兒,和人物非常吻合。」
《歸去來》有大量戲份都在美國實地拍攝,劇本中涉及了不少英語臺詞,因此,英語臺詞成了演員們必須「補課」的重要內容,在開拍前兩個月,演員們就找了英語老師進行練習。劉江回憶說,由於自己的英文一般,在現場他需要看翻譯的臉色來衡量演員的英文臺詞是否說得正確,「有時候連翻譯都沒有聽說來這句臺詞有問題,唐嫣會自己主動說,導演這個單詞我發音沒發好,再來一遍吧。」
飾演書澈的羅晉,在英語上要面對的挑戰更大,因為劇中角色是一位在美國待了很長時間的研究生,「他的口語水平應該接近當地人才對」。為了貼合角色的要求,羅晉在片場的每天都請教美籍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念自己的臺詞,他再錄音,然後自己一有空就拿出來循環播放,不停地背,培養自己的語感。
初衷 希望倡導一種價值觀的「歸來」
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到《咱們結婚吧》《咱們相愛吧》,導演劉江一直以現實題材見長,這一次,劉江把話題從「都市情感」轉向了「留學熱潮」,主人公人群是更為年輕化的留學生群體。
劉江坦言,這部劇看似是青春劇,講述年輕人的愛情和成長,也啟用了眾多年輕演員,但在他看來,這部作品並非一部青春偶像劇,而只是「披著青春的外衣」,「劇裡探討的是很沉重的話題,裡面的愛情體現的也是價值觀的碰撞。」
劇中有兩條故事線,分別是蕭清、書澈等留學生間的愛恨糾葛,以及父輩間權商利益的複雜牽連,「劇中的每個人都在做選擇,思考什麼才是對的。」這個選擇指的就是價值觀的選擇。
通過電視劇激發觀眾對社會問題的思考,以小見大,這是導演劉江一直堅持的創作方向。而通過《歸去來》設置的這樣一個「歸來」的主題,他同樣希望外界對價值觀的判斷和選擇產生新的思考。「從整個主題上,我們也是希望倡導一種『歸來』:人應該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還是說做真正對的事情?人是不是應該做一個有信仰的人?人應該選擇怎樣的價值觀?在巨大的衝突之下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劇情 講述六位背景不同的留學生
從《我的青春誰做主》開始,青春題材一直是編劇高璇、任寶茹的拿手好戲,她們也坦言寫青春劇更多的是自我實現,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人深感不應局限於青春題材,這才有了《歸去來》的雛形。「跟身邊家人、朋友的聊天,會頻繁談到出去留學的人很多,而新時代的留學生跟以前大不相同,中國人在國外的狀態也與之前大相逕庭,所以就想著寫一個視野更廣大,打開社會視角的一個戲。」
《歸去來》圍繞著六位分屬不同社會背景的留學生的生活故事展開,劉江表示,這部劇表面是講述一群留學生,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一群精彩的人。從他們「歸來」的故事、「歸來」的情感所延伸出的人的共性以及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歸去來》中的六位年輕主人公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劉江說,當代留學生和90年代時期的留學生有很大的不同,「之前出過留學是一件很難的事,現在留學生很普遍,比如你很有錢就可以出國留學。所以留學生也可以看做社會最前沿陣線的一個縮影。」劇中的留學生有來自市長家庭,也有檢察官家庭,還有煤老闆家以及純草根家庭。最後每個人都有了各自的成長。
提醒 不能停留在做老好人上
劇中,唐嫣飾演的女主人公蕭清是一名法律系學霸,父親是檢察官,而她自己作為一名未來的法律從業者,在還未走向社會之時,就不得不面對法與情、正義與愛情的抉擇。
如果說蕭清成長的陣痛在於情與法的抉擇,那麼對羅晉扮演的男主人公書澈而言,如何建立獨立人格,選擇用何種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則是他的人生命題。書澈是市長的兒子,但他的父親出現問題,面對反腐之刀即將砍到他們家的時候,他必須作出選擇。
劉江透露,在這個講述「歸來」的故事背後,其實蘊藏著更加殘酷的悲劇,這對普通人來說都是難以抉擇的,但恰恰是這種撕裂會給大家帶來一種思考。從這些年輕人身上,劉江在《歸去來》中希望表達出的是中國走向現代文明的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不能停留在做老好人上,不要一味追求混人緣、人情,要做一個有原則的人,做一個講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