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有過研究,一群智力,學歷,家庭背景類似的年輕人,90%沒有目標,6%有目標但模糊,只有4%的人目標非常明確,經過20年的追蹤,最後這4%的人擁有的財富和事業總量,超過那96%的人的總和。這絕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經驗使然,比如有的學霸,上學的時候可以學習很好,那是因為有高考這個明確的目標,但一旦工作就開始迷失,因為目標不明確了。所以首先你要有目標,有人生目標和規劃。
你大學讀的什麼專業,是自己喜歡還是稀裡糊塗選的,三年後你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就業。
你想進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憑什麼?
你要不要跳槽,跳到哪裡,為什麼?憑什麼?
打算娶個什麼樣的女人,嫁個什麼樣的男人,還是隨緣?
如何避免中年危機?將來準備生幾個孩子?怎麼教育?
計劃怎樣過老年生活?
這些問題早點想,早打算,早準備,將來你會少走很多彎路,取得的成就也會大很多。
不管你怎麼規劃,有兩件事情是要去做的:
1、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往死裡挖掘,現在幹啥都能吃飯,你會做飯會彈琴會畫畫會講故事會搞笑,都可以混飯吃,但是一定要能拿得出手,將來能當飯吃。
2、要參加勤工儉學或社團活動,學會為人處世,張作霖教張學良,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他一輩子也沒學會,所以被關了一生。一定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哪怕是去麥當勞端盤子,你想的和你能做的絕對不是一回事,少不更事往往害死人,但你做了就和沒做的同齡人拉開了差距,到工作崗位上,一伸手,領導就知道誰是可塑之才,誰是棒槌。
現在在家長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小學生時家長還非常豪橫,管得最多、最囂張,自己飛不起來,在窩裡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非,實現當年自己的願望,孩子心想,爹媽能把用來逼我的時間的一半,拿去自己努力奮鬥,我早成富二代了;初中生家長想管不敢管,也不會管,只能自己心裡慌張、焦慮;高中生家長管不了,只能忍氣吞聲,看孩子臉色,不敢多說話,怕影響孩子學習,怕影響高考。基本上天天圍著考試轉吧,結果從小學到高中,一路考過來,孩子被壓榨得還剩半條命。
並且無知的父母還給孩子灌輸一種錯誤的思想,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就好了,將來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現在哪裡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窮著。
等你考上大學爸媽就不管你了,結果父母除了給上大學的孩子錢,其他的完全放羊,也不能怪父母,日本教育家說,40-50歲的父母,自己都混得一塌糊塗,你指望他給處於人生迷茫期的孩子什麼有價值的指導。結果能量守恆,積壓了十幾年的欲望蓬勃而出,象出籠的小鳥,無比歡快的玩耍。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天天呼籲,大學的孩子不要天天玩遊戲,把自己的青春浪費掉了,但是有多少是不逃課、夜裡不睡覺打遊戲成癮,或者只顧著玩的,把學業放到一邊的呢。
中國的大學現在很要命,孩子畢業了,啥也不會,因為讀書的時候老師隨便教,學生隨便學,分數看著給,出來隨便混。每學期唯一的一個期末考試,要麼劃重點,如果不讓劃重點,那就劃下非重點。考試臨時抱佛腳,60分萬歲。
就算你是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孩子,不好意思,出來找工作一樣很要命,9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從事的是非專業的工作,因為自己專業的你不會幹,大多老師也不知道怎麼幹,你怎麼可能學得會。
所以大學要有自己的規劃。只要你稍微多努點力,不需要太優秀,在同齡人中就可以脫穎而出。因為你有特長,而且實踐過。
別人做職員的時候你就可以乾乾主管;
別人幹主管的時候你能夠幹個經理。
德雲社和郭德綱的相聲很好嘛?很多人罵他低俗,淨講些屎尿屁,耍賤賣萌瞎胡鬧,但郭德綱說不是德雲社多牛逼,完全是同行的襯託。你不需要太優秀,有同齡人的襯託,一對比就不一樣了。
什麼班花、司花只能成為別人的兒媳婦?只要他們不瞎,知道應該嫁給誰。
但是如果你像其他孩子一樣,大學四年混過去了,雖然也能畢業,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天天抱怨的:我那個仔,白養了,畢業幾年了都不知道回家看看;我那個仔,是不是傻了,30好幾了,還不結婚,女朋友都沒有一個。
不是不想,是因為在外面混得不好,無顏見江東父老;搞對象,條件好的別人看不上他,差的他看不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中間隔車隔房隔她媽。你也會成為父母抱怨的一員。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進入大學知識剛剛開始,況且現在的大學生也不值錢,不管做什麼,一定不要隨大流混日子。找到自己的特長,勇於實踐和試錯,長期堅持,哪怕大學讀的差點,10年、20年以後,你也不會比你們班考上名牌大學的混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