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前兩天的尾款都付完了嗎?這兩天辦公室的媽媽們都在討論「剁手」的戰績,結果大家一合計,發現基本都是孩子的東西佔了大頭,紛紛感嘆:我們養的不是孩子,簡直是碎!鈔!機!
我在沒生雲寶之前,也想不到那麼小一個孩子,需要花錢的地方竟然這麼多,現在啊,看著每月家庭開銷,小心臟也是怦怦跳。
曾經有人算過一筆帳,從備孕開始到孩子大學畢業,即使按最普通的標準,竟然也要100萬!
歸根到底吧,其實就是因為我們都想給自己的寶貝提供最好的,只要聽說這東西是娃需要的,那就一個字:買!尤其是在孩子教育方面,花起錢來更是毫不含糊。
每當提到教育開支,我們都特別喜歡用「投資」這個詞,而且期待這份投資能在未來有一份超值的回報。著名的赫克曼曲線也早就告訴我們,對教育的投資越超前,回報率越高,3歲前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是1800%。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布魯姆也曾做過這方面調研,他對1523名0~3歲的嬰幼兒進行了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最終得出結論:接受早期教育的兒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兒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
而在美國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The Beginning of Life人之初》,採訪了研究兒童發展的各領域專家和不同國家的家庭,也證實了這件事:0~3 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早期教育對孩子今後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既然早教這麼重要,那本著給娃投資絕不心疼的心態,趕緊報個早教班或者買一堆開發大腦的玩具就萬事大吉了?
當然不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上再昂貴的早教班,也比不上父母溫暖的擁抱,再精緻的玩具也沒有爸媽好玩。
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的其實很簡單:高質量的陪伴。
一、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來的
熟悉小步的家長,一定知道這是我反覆在強調的點。
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很多人都說我是「學霸」,但我深知自己並非天資過人,是我媽媽長期堅持不懈的陪伴教育才為我奠定了進入清華和斯坦福的基礎。
所以啊,只有家長主動參與教育而不是放手交給外人,才可以保證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康的身體。
然而根據《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統計,中等收入群體平均每天用於照料孩子時間只有34分鐘。而在這僅有的半個小時裡,有效陪伴的時間更是少的可憐,很多父母所謂的「陪伴」只是「陪著」而已。
心不在焉地「陪伴」只會讓親子距離越來越遠,因為你的這些行為在告訴孩子他無關緊要。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的安全感嚴重不足,將來自信心、社交能力、抗挫能力等也會有所缺失。
你看,教育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短時間或許意識不到問題,但等以後能看到孩子間明顯差距的時候,亡羊補牢,或許為時已晚。
不過也有不少家長說:我想要好好陪孩子,但是無從下手,有時候吃完飯,全家都搶著洗碗,因為實在不知道要陪孩子玩兒什麼……
這確實是很多家長的困擾,懂道理和能做好是兩回事兒,要針對孩子不同年齡發展,去做一些符合年齡,又能有一些提高的引導,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是一件要求很高的事。
我們小步在家早教的DEEP課就是在幫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小步教研團隊的老師們在課程的設計上嚴格參照嬰幼兒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把6-36月齡分為13個學階,然後按照不同的月齡,每周推送不同主題的課程。
8個月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用反覆消失又出現的「躲貓貓」遊戲建立客體永存概念;
14個月進入觀察模仿期,在遊戲中增加有趣的動作和聲音,讓寶寶在模仿中學習;
20個月進入秩序敏感期,使用類桌遊幫助寶寶建立規則意識;
……
每天只要跟著玩兒,就不會錯過孩子成長過程的任何一個敏感期,不管是父母還是老人,都可以很快上手~
既然養娃這麼費錢,那自然是能省則省,所以,小步在家早教我今天為大家送上雙十一超值福利!
原價399元的【26節斯坦福早教課】現在0元學,還包郵贈送價值129元的實物禮包,不用領優惠券、不用交定金、我們是實打實的優惠,現在買最划算!
限量500套,著急的媽媽可以先點擊下方圖片搶購了~
二、14天的課,你能獲得什麼?
1、科學的早教體系,螺旋進階
小步非常關注孩子發育的黃金期,我們在DEEP課中融入了40+學科,3年學下來,一共能體驗135個主題場景和1000多個真人出鏡的視頻課,超級清晰直觀,老人、阿姨也能秒懂秒會~
舉個DEEP的例子,18-20個月的課中講到了用麵粉自製石頭。
首先,媽媽可以把麵粉、水的用量畫出來,讓寶寶通過圖像獲取信息,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活好面後,讓寶寶把它掰開,製作出不同和大小的麵團,這個過程可以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能力。
這樣真人實拍示範,相信一眼就看明白怎麼玩啦~而且不知不覺中,寶寶的各項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2、開放式遊戲,玩出聰明寶寶
馬雲曾說:「會玩的孩子,比會學的孩子,更有未來。」研究表明, 不玩耍的孩子或很少被觸摸的孩子的腦比正常同齡孩子的腦小20%左右。
我身邊很多媽媽都執著於給孩子買各種大牌玩具,但其實紙杯、膠帶、礦泉水瓶……身邊一切都可以做玩具,開放式的玩法才更有助於寶寶思維發展。
另外要注意,玩也是有方法的哦,比如玩小汽車,我們會引導媽媽把汽車和顏料結合到一起,讓著寶寶用車輪作畫。
孩子的天性本就是愛玩,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們會玩、懂玩,玩出意義,在探索中獨立思考,主動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庫。
我們還曾經做過一個關於DEEP課新老用戶使用情況的調研:購課3個月以上的家長,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平均能回憶起8.3個親子遊戲,而剛加入的早教新手媽媽,只能想起3.6個。
可以明顯地看出,在是否會陪玩這點上,早教老手和新手的區別是非常大的。
3、符合認知原理,讓寶寶學得更明白
在「玩中學」的正循環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定位寶寶現有的能力發展,然後給他「高一點點」的挑戰,在學術上叫「最近發展區」理論,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驅動孩子的好奇心,一點一點進階。
所以,定位寶寶的現在的能力很重要,為此,我們和國家關工委的專家們一起研發了一個特別棒的小工具——寶寶能力測評。
沒事兒多測測,能讓爸爸媽媽充分了解自家寶寶的能力、天賦、短板,而且我們還會給每個寶寶提供專屬定製的提升方案,幫你減少不必要的育兒焦慮~
總之啊,早期付出越多的時間和精力,未來就能收穫越多驚喜,說不定哪天你就會發現,帶孩子這件事,怎麼突然就變得有趣又輕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