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諮詢機構IDC發布2020世代首份權威AI報告《場景化AI 讓智能觸手可及》。報告指出,AI商業落地的核心離不開終端設備的智能化。其中,存量設備的智能化升級正成為設備智能化的主要方向之一。
水電錶的智能化升級就是一例。在這份報告中,IDC詳細披露了嘉楠在貴州花果園社區進行的水電錶智能化升級項目。嘉楠在不改造原有表計的情況下,賦予設備讀表能力,並結合後臺進行數據分析,深挖能耗數據價值,為社區和城市建設提供從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到上層應用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人工抄表效率低 能耗數據價值待發掘
貴州花果園是全國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位於貴陽市中心。項目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總建築面積1830萬平方米,是集住宅、商業、藝術文化、商務辦公、旅遊、智能生活服務為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截至2019年6月底,花果園已入住人口14.3萬戶,共計43萬人;入駐企業和商戶20000餘家,日均人流量100萬人次。
在如此龐大的社區中,水電錶示數的讀取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社區規模過於龐大,人工抄表方式不僅操作難度大、抬高社區運營成本,而且能耗數據時效性難以得到保證,為後續的數據處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首先是數據採集難度大。該社區內住宅和商業樓宇合計近300棟,多數為高層建築,水錶、電錶的抄表量巨大。在這樣的工作負荷下,人工抄表的弊端得到放大。由於水電錶計的安裝較為隱蔽,人工抄表普遍面臨光照條件、位置條件不足的痛點,精準讀表操作難度大。
其次是數據採集時效性差。據IDC調研顯示,依據人工抄表模式,該社區完成一次抄表平均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能耗數據採集的滯後無法及時向社區管理者傳達有效信息,影響社區規劃相關部門的決策效率。
最後是數據價值待挖掘。人工抄表數據精準度差、時效性低、匯總難度大,導致無法進行精確有效的數據分析。社區能耗的實際情況和價值有待挖掘。
嘉楠智能抄表落地貴州花果園社區
為克服花果園社區人工抄表的痛點,嘉楠打造的智能抄表系統為傳統表計賦予自動讀表能力,將數據採集周期從半個月縮短到鐘點級別,極大提升數據採集的時效性,並結合系統後臺為社區提供數據分析服務。
具體而言,嘉楠研發的智能抄表系統由兩部分構成,前端是智能抄表模組,後端則是數據分析平臺。
(嘉楠智能電錶模組)
在系統前端,智能抄表模組的核心是嘉楠自主研發的AI晶片勘智K210。該晶片內置專為圖像處理設計的神經網絡加速器KPU。同時,該模組搭載攝像頭、供電模塊和通信模塊。其中,攝像頭負責為水電錶盤補光拍照,K210則依據圖像處理算法解析錶盤數據,並上報給系統後臺。
(嘉楠智能水錶模組)
值得注意的是,為確保每次讀表的準確性,部署於K210的校驗算法能根據歷史數據對能耗數據進行驗證,修正誤差。該模組的整體工作流程如下圖。
在部署方面,該模組採用外掛式設計,不需要對原有表計進行改造,可直接將模組掛裝在原有表計上,幫助社區節省大量舊錶改造成本。IDC調研顯示,與新裝智能水電錶相比,加裝該智能抄表模組的效率提升了3至4倍。
在降低成本方面,除人工作業成本外,該模組的組件成本僅為傳統智能表計的1/4,大幅降低前期投入。同時,得益於K210的低功耗,該模組的使用周期為2年,大幅降低了設備的運維成本。
在系統後臺,嘉楠統一匯聚來自前端模組的能耗數據,提供數據分析服務。
在住戶/商戶的服務方面,嘉楠的物聯網平臺與小程序打通,日常用水電情況一目了然。同時,系統支持水電費的統一支付,並及時提醒用戶繳納費用。當系統監控到住戶、商戶用能異常,也會發出疑似漏水電的告警。
在社區規劃服務方面,物聯網平臺通過能耗數據分析,可以為社區的運營和管理者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服務,為上層規劃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例如通過挖掘商戶歷史水電數據,可以對社區內工商業景氣程度進行預測;社區人口規模及流動性預測,疑似工商業透漏水電監控等。
目前在貴州花果園社區,該系統的部署已達萬級規模,隨著應用的進一步拓展,嘉楠將有望破解十萬水電錶計的智能化難題。
(原標題:嘉楠智能抄表系統落地亞洲最大社區 獲權威諮詢機構IDC認可)
(責任編輯:付曉萌_NB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