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南京市的江寧區出現了高中初中小學紛紛湧入了現象。南京市教育局的各項活動也多選擇在南京市的江寧區舉辦。南京市江寧區漸漸成了教育的熱土,教育的高地。有專家感嘆,南京江寧區為什麼那麼吸引廣大的中小學和大學呢?在南京名校出城的浪潮中,江寧為什麼會成為眾多大學名校,高中名校,初中名校,小學名校建設新校區的樂土呢?
也有人感嘆,江浦區六合區高淳區也有優質豐富的土地資源。眾多名校為什麼不去江浦投資新校園?為什麼不到六合區去投資新校園?為什麼不到高淳去投資新校區呢?
江寧成為南京市名校出城的重要區域,江寧區成為南京教育高地熱地,不是一句話能說清的。
是不是江寧的歷史文化更加深厚?
王安石的詩作大家都記得。「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正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著名詩人王安石的父親王益在江寧區做官很久,去世以後就埋在江寧。
江寧,南京的舊稱,意為「江外無事,寧靜於此」,或者「江南安寧」等。南京簡稱「寧」即源於江寧。江寧舊稱「江寧縣」「江寧郡」「江寧府」「上元」「東山」等,如今為南京的江寧區,但江寧區不等於古江寧,僅有江寧歷史名稱的舊影子。
絮絮叨叨說這麼多。其實在說明,江寧是擁有悠久歷史、豐富文化的一個區域。這也正是為什麼江寧區特別吸引南京的大學在江寧建設新校區。這也就是為什麼南京的高中初中小學的名校樂於到江寧去辦新校園。而相應的江浦區六合區高淳區就沒有什麼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文化。
是不是江寧的區域優勢更加突出?
歷史上的江陵縣和南京主城區有明顯的地理間隔。甚至有老死不相往來的傳統。江陵縣是江陵縣南京城是南京城一個是鄉村城市,一個是現代大都市,兩者似乎水火不容。據說江寧縣的領導不願意打通和南京的主城區關係,擔心被南京市主城區吃掉。而南京主城區呢,也不願意涉足江寧縣,擔心江寧縣拖累了自己。於是造成了經濟上不往來,文化上不相通,各自保留各自區域特色。
但是隨著南南京主城區的發展,隨著江寧縣經濟發展的需要,新一屆的縣領導打破地理界限,打破思想桎梏,主動和南京主城區融合,而南京主城區由於發展的需要,也主動地向江寧進軍。發展到現在,變成了江寧主動融入南京市主城區,變成南京一個區。而南京市主城區也把江寧包含在城市發展的格局中。江寧區和南京市已經沒有地理發展上的界限了!
而相應的江浦區,儘管開通了過江隧道過江大橋,經濟發展依然落後。南京江北的六合區經濟發展更是捉襟見肘,曾經一直是江蘇省的貧困縣。
從南京主城區看,江寧區近在咫尺,正好是大學擴張的首選地,正好是南京高中初中小學名校出城的最理想的地點。於是江寧大學城、南師附中江寧分校、南京外國語學校江寧分校、南京北京東路小學江寧分校等一大批南京的名校,紛紛落腳江寧區。
是不是江寧的城市發展更加強勁?
當大學城遷到江寧區,當南京市的高中初中小學名校紛紛落腳江寧區的時候,江寧區獲得了經濟發展的第一筆資金,那就是土地出售的資金。30年前,江寧區是農業大區。有大量待開發的土地資源,有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所以南京名校紛紛落腳。
在名校紛紛東進的同時,全國各地的大型企業也紛紛選擇江寧,這樣就帶來了江寧經濟發展的新高潮。據說,全球500強企業有一半落戶江寧區。南京的科技創新產業也多落戶,在江寧區。有人說,江寧區將撐起南京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這話說得有點過頭,但是江寧經濟飛速發展是事實。經濟高速發展,也帶來了大量流動人口的湧入。於是,經濟和教育密切配合,雙向需要,雙向依賴,就出現了南京名校第二輪紛紛落腳江寧的現象。
有人說,僅2020年暑假,南京主城區又有多所名校遷入,或者辦新校區或者聯合辦學或者辦分校,江寧區屆時又將開辦高初中小學幼兒園等學校多所。
要說江寧地區為什麼那麼吸引南京主城區的名校資源呢?還是因為江寧區經濟發展強勁,外來人口增多,教育需求強勁。
名校選擇江寧區,這是社會的需要,也是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