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愛國心 :遺聞逸事雜憶

2020-12-25 騰訊網

[摘要]白石老人是一個奮發有為、勤勞努力的人,他虛心學習,從事繪畫藝術一步一個腳印,善於打好基礎,是能厚積薄發而又有獨創精神的大畫家。

白石老人是一個奮發有為、勤勞努力的人,他虛心學習,從事繪畫藝術一步一個腳印,善於打好基礎,是能厚積薄發而又有獨創精神的大畫家。他之所以大器晚成不是偶然的。從他的身上,使企圖成功的後輩能得到許多啟發。他的愛國精神也是令人讚賞的。

齊白石的愛國心

——遺聞逸事雜憶

光陰似水,至2017年9月17日,白石老人去世已整整60年了!他在北京存有西城跨車胡同的故居,也有東城雨兒胡同的紀念館。撫今思昔,我現在忍不住想將一些當年在北京時的記憶寫下來,作為對他的紀念。

齊白石4歲時隨祖父識字,8歲時從外祖父讀書,愛繪畫,曾在家放牛、砍柴、種菜。少年起即學習雕刻與繪畫,曾經長年臨摹名人書法字畫。1902年至1909年,他遊歷南北各地名山大川,自創紅花墨葉一派,並汲取了明清創意畫法,形成了筆法凝重、意境奇特、構圖拙簡、色豔而不俗的新山水畫風格。他的作品曾入展法國巴黎藝術展覽會。1927年,齊白石任國立北京藝專和京華美專教習、教授。1937年抗戰爆發,北平淪陷,他辭去教職,閉門不出,讓上門來買畫的敵偽分子吃閉門羹。

白石老人是一個奮發有為、勤勞努力的人,他虛心學習,從事繪畫藝術一步一個腳印,善於打好基礎,是能厚積薄發而又有獨創精神的大畫家。他之所以大器晚成不是偶然的。從他的身上,使企圖成功的後輩能得到許多啟發。他的愛國精神也是令人讚賞的。

齊白石的水族水墨寫意畫十分出色,蝦、蟹及魚在紙上都是活靈活現,無人可以超越。可貴的是他畫的花卉、果蔬甚或翎毛、草蟲、走獸以及山水、人物也有獨特的風味,不但質感神態、形象生動,而且意境深遠、富於情致,技巧立意也都不同凡響。名畫家李可染說過:「記得我初到北京,第一次看白石老人畫蝦時,在十幾分鐘的製作中,真使我感到驚喜。他畫一隻蝦其容易就像普通人寫一個字,筆墨過處,體積、質感、動作、神氣應有盡有。結果,遊泳在水裡透明的蝦子栩栩如生地出現在紙上了!這樣你能不驚嘆他水墨畫的表現力嗎?」

我是1953年初由上海總工會調到北京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刊辦《中國工人》雜誌的,那時,北京前門外一帶對我們夫婦很有吸引力,我們常去逛一逛,看看「榮寶齋」等店家的書畫,淘一點便宜的古玩字畫和舊書作為收藏。了解並且開始熟悉白石老人也是從那時開始的。有一次,我在榮寶齋見到過一疊白石老人的《墨葉牡丹》,店員說是白石老人練筆積下被他們求來的,畫的宣紙一方方的比36K的書還小一截,每方上面就是一朵墨葉牡丹,署有「白石」二字,每張只售六七元,我們就高興地「撿漏」似的買了兩張。也有白石老人整幅的畫在賣,但售價高,欣賞一下也就很滿意了。那時流傳著一個關於白石老人畫《蛙聲十裡出山泉》的故事:作家老舍先生以一句查初白的詩句「蛙聲十裡出山泉」為題,請白石老人作畫。這句詩限定了以山泉為畫的背景,但「蛙聲十裡」怎麼用無聲的畫來表現呢?結果,這幅畫在報刊上發表時,畫面上是湍急的泉水在亂石中蜿蜒流瀉,在開闊處交匯後直瀉而出,六七隻蝌蚪活潑地在激流中遊動,搖頭擺尾地順流而下。畫面上不但沒有蛙,也無蛙鳴的形象,但有蝌蚪——蛙的幼崽,人們好像聽到泉聲和蛙聲交織,迴蕩在綿綿的山澗中,給人的感覺是無聲似有聲,無蛙似有蛙,畫法深刻,含蓄而有韻味,足見白石老人的功力和水平。

《蛙聲十裡出山泉》

團中央辦的面向全國青年的刊物是《中國青年》,全國婦聯辦的面向全國婦女的刊物叫《中國婦女》,中華全國總工會辦的面向全國工人的刊物叫《中國工人》,都是16開本。正因是全國性的刊物,發行份數多,影響大,組稿也容易,為了圖文並茂,《中國工人》有彩色封面,封二、封三及封底均可用圖照。有時又在刊物中間加插一張彩色的八開「蝴蝶頁」。刊物編輯部約50人,編委會由5人組成,分成四個編輯組及一個美術組,美術組當時有畫家高翔、皮之先;漫畫家葉春陽;插圖及木刻、版式另有兩個美術編輯專門負責。攝影記者是吳洛夫,他們同中國美協和許多畫家都有密切聯繫。

1955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郭沫若和作家茅盾率領我國代表團出席了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郭沫若在會上發表了《為消除新戰爭的威脅而奮鬥》的演說,大會的宣言6月底發表。當時決定,1957年要再舉行世界和平理事會科倫坡會議。知道這信息後,《中國工人》編委會就決定為配合世界和平理事會,組織在北京的著名國畫家齊白石、何香凝、陳半丁、王雪濤、于非闇、李苦禪、李可染等合作繪一幅大畫,題目為《和平頌》。《中國工人》請他們畫成後,整幅彩印成八開大小,用「蝴蝶頁」形式放在《中國工人》中間頁,隨刊物出版。這幅大畫上的「和平頌」三字,屆時請郭沫若同志題寫,並同時請新華通訊社攝影記者拍照發稿擴大影響。原作畫成後,裱好交由中國赴世界和平理事會代表團送交大會作為禮物。

《白花與和平鴿》

《中國工人》當時主編為呂寧,編委是呂寧、周培林、周道非、杜映及我。我又是主編助理。編委會作出決定後,經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批准,1950年春夏之交就開展工作了,具體任務由我及美術組一些同志負責。白石老人和何香凝老人都年歲大了,所以高翔建議,主要工作如設計畫面、立意表達、聯絡步驟,都交由陳半丁、王雪濤兩名畫家具體負責操作,齊白石這時已經93歲,何香凝已經77歲,不能讓他倆太勞累,只需他們在畫上添上幾筆就可以了。我認同他的建議,決定這麼重要的事,宜立即就辦,不能有失誤。當時,我們與中國美協的鬱風同志聯繫較多,她有時也為《中國工人》寫稿,對《中國工人》的工作一向十分支持。我們同她聯繫後,她同我見面時,建議我代表《中國工人》專誠看望一下齊白石和何香凝二位老人,以示隆重。她告訴我:「齊老身體不大好,有時已有些遲鈍糊塗了,但對參加繪《和平頌》他認為義不容辭。一般客人都不接待,但我先跟他的家人商量一下,會同意你去的。」她並告訴我:周總理關心齊老,正要我們為他購買一處新的居所,房子大些,居住得舒適些……我們的美術編輯皮之先,是徐悲鴻的學生,去過齊白石家,他陪我帶了《中國工人》給白石老人的信件及水果等禮品同齊老家人聯繫約定時間後,皮之先就陪我到跨車胡同5號看望白石老人。那是個下午,敲開門後來開門的是個年輕人,彬彬有禮地請我們到這個小四合院的北房裡坐。這四合院已經陳舊,也小,沒有什麼花卉,卻有絲瓜架,也種著些菜,白石老人坐著迎接我們,他戴著眼鏡,穿著布長袍,鬚髮皆白,面上平靜,但額頭寬廣,兩眼有神。我將鮮花放下,同皮之先帶的兩大盒水果及一疊新出版的《中國工人》雜誌擱在桌上,然後將信件也交給帶我們進屋的那位年輕人手上。這青年人據皮之先說是白石老人的入門弟子畫家婁師白。白石老人盯著我看,但沒出聲,我說了些簡單的問候和尊敬他的話,簡述了關於《和平頌》的事,他點點頭仍未說話。我對婁師白說:「我們的敬意與目的請你抽空再代為轉告,我們就不多打擾老先生了!」因為鬱風對我說過,齊老身體不好,並且指著自己太陽穴告訴我:「齊老有時已有些糊塗遲鈍了!」我現在見到的齊老確是已經衰老的姿態,他一言不發,足以說明一切,但他的形象依然是清高、飄逸的。從皮之先身邊,我拿起那束鮮花來走到老人面前,老人這時思維漸漸清楚,站立起來了,同我點頭,於是我緊緊握住他的手,將花束獻在他手上,尊重地扶他坐下,向他告別。他站立時使我感到,他真是鶴髮童顏,頗有仙風道骨的風韻,這時我聽到了他掛在身上的那串鑰匙響,據說他的這串鑰匙歷來是自己掌握的,他認為重要的畫作和物件都要上鎖放在櫥櫃裡。

陳半丁和王雪濤兩位著名畫家是十分認真負責的。他倆在國畫界的名氣大,但架子不大,為《和平頌》這幅畫他倆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同每位參加此畫創作的畫家聯繫,既聽取每個人的意見,又使每個參加創作這幅畫的畫家出策出力並且施展了特長,團結、合作得極好。關於陳半丁,我還聽說過一個齊白石與他的故事,陳半丁的畫是很出色的,當時有人向齊白石說:「陳半丁總在背後罵你!」可是齊白石對人說:「我不信半丁會罵我!」結果,反而讓自己的第三個兒子拜陳半丁為師,並且叮囑:「你要好好把陳老師的他那幾筆功夫學到手,也要多看看他的畫!」白石老人對畫友的尊重,也贏得了別人對他的尊重。

《和平頌》的整體創作比較順利,但我第一次見到白石老人時看到他一言不發的狀態,總使我心裡不安。我無法預測到《和平頌》最後請白石老人作畫時會是怎樣一種情況,我只是催促陳半丁:「半丁先生,儘快抓緊吧!為山九仞,千萬別功虧一簣!」

但很多個畫家合作的事,確比一個畫家的事難辦,這中間耽擱了些日子,拖拖拉拉。鬱風告訴我,中國美協決定給齊老買一處好些、大些的房屋,改善他的居住條件,如今在東城找了一處大四合院,比較合適。裝修後,他和家人就可以搬進去住,又說:「你們的《和平頌》儘量抓緊,你去看他時他一言不發,我聽了很不放心……」

我和高翔、皮之先等當然「抓緊「。這樣,在一個多月後就有了同白石老人的第二次會面。

這時《和平頌》已經畫成,僅需白石老人過目並最後在畫上添幾筆就算完成了!那是非常值得高興的時刻。

見面看白石老人下筆的地點是中國美協那間放著大長畫桌的大廳裡。

這是鬱風同志安排的。我同高翔、皮之先之外,《中國工人》的攝影記者吳洛夫掛著照相機也準備拍照。新華社的攝影記者早早地也到了。陳半丁和王雪濤二位是具體掌握現場的主持人。陳半丁同白石老人的家人開車將白石老人接來了,白石老人被扶在一張沙發上坐下。他的氣色不太好,陳半丁說:「聽說要畫《和平頌》,他毫不猶豫就來了,真叫人感動!」稍停,讓他喝了口茶,王雪濤、陳半丁將畫桌上的墨、硯、畫筆等都整理好了,鬱風和陳半丁一同扶白石老人去桌前看畫。陳半丁是個周到的人,事先去接白石老人時他就同我說過:「老先生來後,寒暄就免了吧!畫畫的事我同雪濤安排!」我當即說:「一切請您做主!」這時,白石老人已被扶到大畫桌前,我和鬱風、高翔、皮之先等也都跟著過去。畫真美,五彩繽紛,花團錦簇,蜂蝶與和平鴿飛翔,一片和平景色。只見白石老人默默無語地看著面前桌上的大畫,先是默不作聲,忽然他拿起了畫筆,在一些地方添了些綠草,陳半丁輕聲似是在向他介紹什麼,他卻悶不作聲,忽然用筆蘸上墨汁在面前的畫上下筆塗了兩個墨團。

我正吃驚,見陳半丁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老人,又一把扶住了白石老人手中的筆,急速地對離老人最近的鬱風和王雪濤說:「快!請老先生休息一下!快休息一下!」他扶著白石老人,鬱風和王雪濤也扶著白石老人,很快把白石老人扶到沙發前讓他坐下休息了。

鬱風給帶病作畫的白石老人倒茶安撫,我當時被這場突發事件攪得心亂了!見皮之先一臉尷尬,其他人也都看著畫發愣。好不容易完成了這麼重要的一張大畫,如今忽然在中間部分有了一個墨團,這張畫不是成問題了嗎?這……怎麼辦呢?怎麼辦呢……

所有在場的人大約與我一樣的心情,就像盛宴時分一桌上等酒席擺得富麗堂皇卻突然飛來一塊石頭砸在席上,局面怎麼收拾?怎麼補救?

終於,我明白:白石老人確是年歲太大了!確是因病有時手不由衷了!我心裡著急:這麼一件重要任務即將成功怎料到會出這樣的事故呢?

無論如何,白石老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同鬱風商量,請她和白石老人的家人護送老人回家休息,並徵求陳半丁和王雪濤二位的意見,他們也說對。於是,白石老人被護送回家,我們剩下的人留下研究該怎麼辦。

最後,還是陳半丁和王雪濤兩位畫家點子多:提出將被塗了黑墨的地方加畫一塊山石。說真的,加這塊巖石確使那個黑墨團蛻變了!陳半丁嘆著氣輕聲對我說:「論理,這兒是不必有這塊石頭的。不過……加這塊石頭也行……老先生年歲確實大了!他的手可能不聽指揮了!」又說:「當然,他是大畫家,也許,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許他在這地方是想加一塊巖石的。他抱病用愛國心畫的綠草你看畫得多好呀!」

我看著畫心生敬意,心裡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深深為老人帶病作畫的愛國心感動。

這件事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但我怎麼樣也忘不掉了。

大畫家們合繪的大作《和平頌》我親自到西城區大院胡同5號請郭沫若同志題寫了畫名,然後在《中國工人》發表,原作精裱後由有關部門專程送往世界和平理事會去了。同年(1956年)9月1日,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齊白石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儀式在北京舉行。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18年2月9日6版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文革」結束40年,季羨林《牛棚雜憶》出英文版
    「文革」結束40年,季羨林《牛棚雜憶》出英文版 張新蕾 2016-01-31 14:04 來源:澎湃新聞
  • 齊白石的畫與詩
    齊白石   蝦   81×33.5cm   1948年齊白石不僅是位大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同時他還是位詩人,稱他為「詩人畫家」一點也不為過。齊白石曾在《齊白石作品選集自序》中寫道:「作畫凡數千幅,詩數千首,治印亦千餘。國內外競言齊白石畫,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與詩則知者稀,予不知知者之為真知否?」
  • 【關於愛國的作文】愛國之心
    愛國,顧名思義就是愛一個國家。愛國,是中華名族永恆的主題,愛國,是每個中國人真摯永恆的情感。中華名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一直貫穿在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中,愛國之心,飄揚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作為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這種愛國情懷深深的紮根於華夏兒女們的內心深處,開出一朵朵聖潔美麗的花朵。愛國主義,在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中傳承,在每個時代都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 山居雜憶 人情夯實生活,安於悲喜,地久天長(組圖)
    《山居雜憶:一個大家閨秀的百年家族記憶》作者:高誦芬、徐家禎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我一想,這不就是《山居雜憶》裡的桂花糖嘛!  桂花糖與親子意趣  《山居雜憶》這本書,作者高誦芬老太太是個民國閨秀,據說連學堂都沒進過,婚姻也是老式包辦的,社交半徑狹小,書裡沒啥波瀾壯闊的亂世風雲,倒是濾掉這些,寫了些舊時吃食,僕傭奶媽,塾師繡娘,女眷交際。整個就是民國《清嘉錄》,大家庭殷實有序的日子,過得就像孟玉樓走路「行時香風細細,坐而嫣然百媚」。
  • 《山居雜憶》
    她與兒子徐家禎合著之《山居雜憶》以其特定的年代和經歷,寫就了這段歷史,成為杭州乃至中國特定時代的教科書。這本書也成為了解和觀察那個時代、那座城市、那個階層的獨特範本。
  • 齊白石:志存高遠、仁愛為先的藝術道德理念,心胸坦蕩的情感認識
    這樣,他的畫有一種光明之慨,通過這次對祖國大地及各地風土人情的考察,以及與文人墨客的交流,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藝術視野和胸襟, 中期齊白石創作之路豁然開朗,對於敏感與憂患意識很強的齊白石來說,他意識到必須在詩、書、畫、印各方面都不斷進取與提升,才能獲得認可。由於天生的執著加上外部環境的壓力,齊白石在創造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 齊白石的詩、印、書、畫
    在藝術品市場上,齊白石有題詩的畫價格會高出許多。齊白石   蝦   81×33.5cm   1948年齊白石不僅是位大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同時他還是位詩人,稱他為「詩人畫家」一點也不為過。齊白石曾在《齊白石作品選集自序》中寫道:「作畫凡數千幅,詩數千首,治印亦千餘。國內外競言齊白石畫,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與詩則知者稀,予不知知者之為真知否?」
  • 大器晚成齊白石
    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伊始,87歲的耄耋老人齊白石先生即被聘為館員,成為了中央文史研究館最早的館員之一,這是齊白石先生晚年獲得的無數榮譽當中又一項重要榮譽。中國書畫界曾普遍認為,如果齊白石只活到六十歲,那麼中國藝術史上將不會這麼鄭重其事地記錄下他的名字。齊白石先生也認為,自己七十歲前後的畫「方可一看」。
  • 山居雜憶 人情夯實生活,安於悲喜,地久天長_書評_新京報網(1)
    《山居雜憶:一個大家閨秀的百年家族記憶》 作者:高誦芬、徐家禎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我一想,這不就是《山居雜憶》裡的桂花糖嘛!桂花糖與親子意趣《山居雜憶》這本書,作者高誦芬老太太是個民國閨秀,據說連學堂都沒進過,婚姻也是老式包辦的,社交半徑狹小,書裡沒啥波瀾壯闊的亂世風雲,倒是濾掉這些,寫了些舊時吃食,僕傭奶媽,塾師繡娘,女眷交際。整個就是民國《清嘉錄》,大家庭殷實有序的日子,過得就像孟玉樓走路「行時香風細細,坐而嫣然百媚」。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談恆信精品拍賣的齊白石後人書畫作品
    生活上和藝術上的坎坷和艱辛是的齊白石對家人的感情有為看重。他曾自篆一枚閒章「老為兒曹作馬牛」,表達了其對子女們的關愛之情。老為兒曹作馬牛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一生先後有兩任妻子,前者為陳春君,後者名為胡寶珠。兩位夫人一共為齊白石生下了六男四女。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談2020年上海天衡都拍賣了齊白石那些畫
    時隔五年,又見天衡「渾然天趣——齊白石繪畫專場」。僅僅十件佳構,卻足以體現主事者之良苦用心。從題材內容、創作年份,到設色構圖,無一不堪稱上品。畫中還點綴著一隻草蟲,齊白石的草蟲也絕對是小中見大的。102 齊白石(1864—1957)墨蝦圖水墨紙本立軸款識:作畫下筆有才情者雖寬縑大幅,一揮而就,茲題跋下筆滿紙殊無難色,吾儕無多人也。白石。
  • 少白書畫|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蠅頭小楷《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譯文
    (譯文):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裡,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 (解讀):常記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及所處的環境,則人間即是天堂。以忘恩負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事,則人間即是地獄。 (原文):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 知己有恩 齊白石與他的最強朋友圈
    薛良說,胡沁園是齊白石藝術天分的發現者和啟蒙人,正是他的悉心指導和無私扶持使齊白石脫離了鄉間木匠身份,逐漸走上繪畫藝術道路。對於胡沁園的這份恩情,齊白石也終生難忘。1950年的一天,胡沁園的孫子胡文效拜訪齊白石,年屆90歲的齊白石精心繪製了一幅山水畫《沁園憶舊圖》,並鄭重地在畫中題到「沁園師仙去三十七年矣……為制此圖,以永兩家之好。」
  • 嘉禾十年|天生神力 絢爛多姿-齊白石繪畫作品欣賞
    齊白石是近現代中國花鳥畫的一個象徵,他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不精通;他的繪畫作品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歡快明亮、造型簡練生動,意境醇厚樸實。 本次秋拍,上海嘉禾將呈現多件齊白石畫作,白石老人的藝術愈老愈醇,至晚年幾至化境,在似與不似之中,追求筆墨和色彩的自由。其中《花果草蟲》四屏和《花卉四屏》皆為白石老人八十以後所繪作品,用墨酣暢淋漓、敷色鮮豔潑辣,水墨通透。 有論者認為白石老人的藝術融合了民間的質樸與文人的自由,在藝術的創造上有「天生神力」。
  • 齊白石:北平淪陷後辭去教務 停止賣畫艱苦度日
    胡沁園還為他取了一個單名「璜」 ,別號「白石山人」 ,以備將來題畫之用,這就是「齊白石」名字的來歷,而他的本名「齊純芝」幾乎沒有人知道了。授業濟困賜名,胡沁園可謂是齊白石藝術道路最初的引路人。此後,齊白石逐漸拋棄斧鑿,成為一位民間畫師。通過胡沁園,齊白石還結識了湘潭互為姻親的望族——胡、黎兩家的子弟,結詩社、學篆刻,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齊白石一生的摯友,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齊白石自謂:「我詩第一,印第二,書第三,畫第四」
    在藝術品市場上,齊白石有題詩的畫價格會高出許多。齊白石   蝦   81×33.5cm   1948年齊白石不僅是位大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同時他還是位詩人,稱他為「詩人畫家」一點也不為過。齊白石曾在《齊白石作品選集自序》中寫道:「作畫凡數千幅,詩數千首,治印亦千餘。國內外競言齊白石畫,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與詩則知者稀,予不知知者之為真知否?」
  • 齊白石美術紀念館籤約畫家-湯發周趣談:齊白石「知己有恩」畫展
    「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展覽已於11月13日與觀眾見面。本文將從展覽設計師的角度與您聊聊關於這本齊白石的友情「故事書」的故事,簡談一下關於本次展覽設計過程中的思考與探索。圖2-齊白石藝術系列展第二輪展示五場展覽的海報設計 靈感取自於《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全2冊》《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全2冊》涵蓋了能夠記述齊白石與六人交遊故事的書畫、信札、文獻、實物、資料圖片及人物關係圖表等內容。展示的內容樣式複雜多樣,甚至可以說是較為龐雜與瑣碎。
  • 長沙美術館上新,齊白石的畫來了!
    93組(件)齊白石作品免費賞長沙近年來也舉辦過多場有關齊白石的畫展,但論規模和惠民程度,都不及此次。 2015年,「齊白石的世界——《山水十二條屏》回湘大展」亮相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雖然是免費展覽,但展期只有短短4天。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我的師叔與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故事
    我就是網絡和你博客裡和齊白石合影出現最多的那個孩子。願望想加入研究會,得到一本研究會會員證,自建國以來沒有那個組織是真正弘揚齊白石藝術的,只有你們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的弘揚傳承,所以請滿足我這個身體日漸衰老人的願望。以下是摘錄師叔的一段回憶。
  • 齊白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花鳥畫大師
    今天,我懷著一顆虔誠之心向白石老人匯報,匯報一下自己對於中國畫、特別是對於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藝術的學習體會和一些思考;同時,向大家談談自已的繪畫體會,與大家切磋,不對的地方請指正。而齊白石無疑是大師中的大師。齊白石大寫意花鳥畫的題材內容之豐富、藝術個性之鮮明、格調趣味之高雅,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次藝術節有一場「齊白石與畢卡索對話」的活動,很有意思。齊白石與畢卡索分別代表了東西方藝術的高峰。但我認為,中國花鳥畫藝術要大大高於西方花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