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大學畢業後,趙松青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學教物理,中規中矩,有板有眼,一直可以看到自己20年後的樣子,日子像一杯溫吞的白開水。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年後,趙松青有些坐不住了,心裡便有些蠢蠢欲動。
他覺得自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於是他決定辭職了。與其說是自己斷了自己的退路,不如說將自己逼到了沒有一點退路的地步上。
辭職後,趙松青逛遍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項目。鬱悶的他,看著掉了滿地的物品,他一屁股坐在地上,這時屁股底下發出了一種怪聲音:類似於抽水馬桶一樣的聲音。原來是父親去美國時帶回來的一種小玩意兒,是美國的冰箱貼,製造成了馬桶的樣子,拿手一摁,就會發出抽水時的聲音。他撿起這個小玩意,左右看了半天,又將它拆開了琢磨。突然他知道該做什麼了。
第二天,他找到了幾個承接製造禮品的小工廠,所謂的工廠其實就是一個村辦的小作坊,是趁著禮品熱建起來的,想從中賺點錢,結果因為競爭太激烈根本沒有接到過幾個生意。廠長一看他當天就去了,特別熱情,並且說只要能夠將生意給他們,不但保證質量和工期,而且價格好商量。
當天晚上,他一宿沒睡,憑著學物理的這點功底,製作出了工藝圖,但是廠長根本不懂得工藝圖,請了工廠中的一個老師傅看了整整一上午,他反覆解釋給他聽,才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兒。工廠跟他說需要15天的時間製作。回到城裡的他也沒閒著,一天至少跑六七家商場,四處亂闖。剛剛將產品拿出來,這些小老闆就特別感興趣。3天的時間裡,他就訂出去了1000個。這一筆生意,刨除所有的開支和製作費用,他一共賺了5萬元。
拿著這5萬元錢,他開始琢磨新的產品。他估計1998年的夏天應該是酷暑,而前兩年有一種「涼爽坐墊」曾經相當暢銷,如果將它製作成「冰枕」,銷路也應該不錯。這一次還是將5萬元一分不剩地全部投入了進去。當年夏天果然酷熱,儘管多個廠家同時推出了「冰枕」,而且互相壓價,但是因為他的成本比較低,利潤也還算的上可觀,他的5萬元在這個夏天最熱的8月變成了70萬元。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