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9日,美國喬治亞州完成對該州11月3日美國大選的重新計票,結果顯示拜登票數仍然領先,使得美國總統川普挑戰大選結果的努力再次受挫。
不過,美國媒體指出,川普並未「優雅地接受敗選」,他和盟友們正採取更多「瘋狂步驟」以圖顛覆結果,包括召集州議員到白宮,要求部分州郡推遲投票認證等。民主黨方面也是「硬碰硬」:拜登稱不排除起訴現任政府,更有民主黨議員建議拜登一上臺就對現政府予以「清算」。雙方的激戰讓過渡期顯得更加混亂。
維持原判
經過六天的手工重新計票,喬治亞州州務卿辦公室周四宣布,拜登仍舊擊敗川普,只不過領先優勢略有收窄。
喬治亞州長期以來被視為共和黨的大本營。但11月3日大選日後計票結果顯示,這一重要搖擺州「翻藍」,拜登以約0.3%的微弱優勢戰勝川普,收穫了該州16張選舉人票。
根據喬治亞州選舉法,如果候選人的票數差距小於0.5%,可以選擇重新計票。川普團隊提出申請後,該州於11月13日對159個郡約500萬張選票予以重計。
重計結果顯示,拜登在該州的領先優勢由先前的14007票收窄至12284票。大多數郡的最終票數沒有變化,只發現有4個郡的5800多張選票在初次計票中未被清點。而川普在上述4郡收穫了近1400張選票。
對此,川普稱,這一發現是大選存在違法行為的證據。川普的支持者也在當天聚集於該州亞特蘭大市的州議會大廈外進行抗議,高喊「停止竊取選舉」。不過州務卿辦公室強調,這是人為失誤造成的,誤差在合理範圍內,並不表明存在舞弊或操縱選票的情況。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重新計票結果得到認證後,如果選票差距仍在0.5%以內,敗選的競選團隊可以再要求重新計票。重新計票將使用掃描儀讀取和統計選票。
美聯社預測,拜登在贏得喬治亞州後,他的總選舉人票數為306票,而川普是232票。
「垂死掙扎」?
截至20日,川普因控訴選舉不公而發起的司法挑戰已上演3周,但收穫寥寥。川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周四表示,他們撤回了在密西根州的訴訟。密西根州於本周早些時候確認,拜登贏得了大選。
「儘管如此,川普和盟友們仍瘋狂地試圖顛覆拜登在密西根、賓夕法尼亞、威斯康星、亞利桑那等州的勝選結果。」美聯社寫道,他們的手段包括:發動「選舉人政變」、阻止大選結果認證等。
「川普正在策劃一場影響深遠的施壓運動。」《華盛頓郵報》稱。眼下,他發力比較大的是有著16張選舉人票的密西根州。該州最大的韋恩郡存在大量支持拜登的選民。19日上午,川普致電韋恩郡兩名共和黨審核委員會成員——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謝基和眾議院議長查特菲爾德。二人對證明韋恩郡的選舉結果立場有反覆(一開始宣布拜登獲勝,後改口說希望收回發言,拒絕承認計票結果)。雖然不清楚他們談了什麼,但外媒猜測與阻止大選結果認證有關。
除密州外,川普的「顛覆行動」還在多地上演。他的團隊在一項法律挑戰中建議賓夕法尼亞州擱置那裡的計票,並向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的地方官員施壓,要求他們推遲認證投票結果。
《新聞周刊》認為,還要警惕川普發動「選舉人政變」,即先將某一州任命選舉人的權力轉移給共和黨議員,然後任命一些不會投拜登票的選舉人在12月14日投票,「偷梁換柱」。這一策略可能被用於密州、賓州等地。
美國選舉法專家認為,川普選舉團隊採取的一切行動,都在做「最後掙扎」,但這會讓公眾動搖對美國選舉公正性的信心。CNN說,川普曾向一位盟友透露,他知道自己輸了,卻拖延過渡進程,散播懷疑的種子,旨在報復民主黨人以「通俄」為由挑戰他2016年勝選的合法性。美聯社說,川普的盟友認為,川普用意不在於推翻選舉結果,而在於團結最忠實的支持者,以便在他離任後仍能追隨他,與民主黨「死磕」。
「危險先例」
面對「就是不交權」的川普,拜登團隊近日也窩了一肚子火。《衛報》注意到,拜登用「他是美國史上最不負責任的總統之一」來形容川普,稱後者對大選結果的挑戰「極具破壞性」。
目前,川普阻止拜登的過渡團隊獲得資金和辦公空間,並阻止當選總統接受機密簡報。拜登說,川普政府拒絕讓他的團隊接觸關鍵聯邦機構,影響了他們制定應對疫情大流行計劃的能力,尤其在疫苗分發方面。不過,拜登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小組。
拜登還在新聞會上表示,對於目前川普拒不承認大選結果、美國總務署也拒籤交接手續的情況,不排除對現任政府和美國總務署提起訴訟。
分析稱,不論未來拜登政府作何打算,美國司法部都必須考慮起訴川普的後果,它會謹慎行事,避免開啟「危險的先例」——美國歷史上還從未有過新政府對前總統提起刑事訴訟的案例。
除了拜登,民主黨內也有議員對川普發出強硬之聲。新澤西州民主黨眾議員、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監督小組主席比爾·帕斯科雷爾於17日發表了言辭激烈的聲明,抨擊川普犯下「叛國罪」,呼籲美司法部在拜登上臺後「徹查川普政府的罪行」,對川普政府進行「清算」。
「焦慮正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上升……」CNN寫道,黨爭的硝煙味在混亂的過渡期內顯得更為刺鼻。「美國恐怖故事的長遠風險」和「憲法混亂」將令疫情下的美國社會更為不安。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