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不敢花錢只想著存錢?真相在這裡

2020-12-15 和訊理財

  百姓有錢不敢消費,還有部分原因是為了醫療和退休後的預防性儲蓄。目前中國社會保險基金仍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對於我們這些靠工資吃飯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存錢是必做的一件事,『月光族』的瀟灑現在是想都不敢想的,那是剛工作或者啃老的小年青能奢侈的,像咱們現在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存錢,遇到點事就得為錢發愁,這日子怎麼能好過?」面對存錢問題,在事業單位上班的張女士直言不諱。

  毋庸置疑,中國人是最愛存錢的民族之一,幾年前曾有個統計,說我們中國人每賺100元,就有46元省下來存進了銀行。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人的儲蓄率為負0.5%,也就是每掙100元要花掉100.5元。記得當時還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小熱點,惹得大家議論紛紛。

  時至今日,生活中依然有很多堅定的「存錢族」,對他們而言,每個月的工資到手,可能花錢的地方很多,但是只有存錢才是硬道理,無論多少,總是要拿出來存進銀行。我們為什麼喜歡存錢?存錢是為了什麼?

  存錢的四大用途

  雖然存錢的用途多種多樣,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這四項一定是排在前面的,當然這幾項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順序不分先後,而是「哪個窟窿要堵就先堵哪個」。

  1、作為子女教育費用

  「上次我老母親來,我偶然和她說起孩子的教育費用。我告訴她,現在我們已經有兩套房子了,就是說以後孩子的房子不愁了,再給兒子準備十萬塊錢讀書錢,剩下的應該可以吃光、用光、花光了。當時我老母親就直搖頭,她告訴我,我姐家為孩子上學都計劃得花30萬,我們家得準備50萬元,估計才能夠!因為我姐家的孩子都上初中了,而我家的孩子才上小學。當時我的心就沉下來了,覺得壓力特別大,50萬啊,咱們得攢到什麼時候?」才三十多歲的沈女士表示存錢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孩子的上學。

  為此,沈女士兩口子每個月的工資除了還房子貸款外,還雷打不動地存銀行1500元,剩下的才用於各種支出。

  「看起來,每個月收入也不少,我們兩口子都在事業單位上班,每個月加起來有七八千,但是除去房貸、存銀行的錢,剩下的最多只有一半了,加上現在各種費用、人情來往其實挺多的,花錢怎麼也不敢大手大腳。」

  對很多結了婚有了子女的人來說,子女的教育費用當然是必須要提前攢的,而且得早攢。讓筆者想不到的是,一些才剛結婚甚至還沒有結婚年輕人,竟然也不甘落後,早早就開始未雨綢繆。

  「我去年剛結婚,可以說,以前攢的錢都用來買房子、辦婚禮了。現在我們又在死命存錢,為了以後孩子的奶粉錢和教育費用,要知道,孩子從三歲上幼兒園就開始燒錢,不早點存錢,到時候怎麼辦?現在學費越來越貴,上個大學就得好幾萬,還是現在的價,等咱孩子上大學了,還不知得花多少咧?不是俺不想花錢,是花不起啊!」在某一小企業上班的小韓是一肚子苦水。

(責任編輯:周之 HF009)

相關焦點

  • 美國新聞周刊:為什麼中國人不敢花錢
    【美國《新聞周刊》12月22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為什麼中國人不敢花錢(作者:瑪麗·亨諾克)這個月正值鄧小平在中國實行經濟改革30周年。這意味著讓中國人花錢。但是有一個問題,中國的社會保障網絡不健全,其中問題最嚴重的莫過於醫療。一場重病仍可能花掉一個家庭所有的積蓄。只要這種情況不改變,普通人就會繼續把大筆錢存起來。如果是這樣,消費需求就會停滯不前。政府已經試圖以586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來緩解恐懼,抵消工廠關閉的影響。但是政府主要想通過基礎設施開支做到這一點,而不是通過醫療、文化和教育。
  • 存錢跑不過通貨膨脹,所以別存錢,應該存這些東西!
    其實現在大部分的人,或者說窮人,賺到的錢都是存到銀行裡, 然後再埋頭苦幹,再存錢,不斷的重複重複再重複,看過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大家應該知道,侯勇扮演的那個貪官,他貪了兩個億的人民幣,不敢用不敢存銀行,把錢全藏到家裡,牆裡,床上藏得滿滿的都是前,在坦白的時候說了一段話:我一分錢都沒有花,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存錢?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存錢的習慣,單從那句「手裡有糧,心中不慌」的古語中就能窺見端倪。也許在過去長期物質匱乏,人們對於飢餓的恐懼感深入骨髓。即便那個時代離開我們已經很遠,存錢的習慣還是保留下來。因此,國人的存款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相比國外高出許多。正因為有這樣的傳統思維,很多人寫文章抨擊過「月光族」,認為他們不懂得未雨綢繆。
  • 為什麼中國人不敢生了?
    最近多方數據顯示2018年出生的人口比2017年要少很多,尤其是二孩出生暴跌,這裡的多方機構大多是人口學研究機構以及部分房企的研究院,目前還沒有官宣。作為一個普通小民自然無法感受人口減少會給社會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 強制儲蓄,先存錢再花錢
    很多人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其實沒錢更需要理財,否則你永遠沒錢,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今天告訴大家一個理財的小方法:強制儲蓄,先存錢再花錢!每個月發工資後,先存一部分錢,存錢額度根據你的收入情況而定。這部分存款不要隨意動用。
  • 為什麼現在周圍的人都在去銀行存錢?
    一個朋友和我說,最近身邊的人都在往銀行去存錢,原來喜歡買買買的人,現在也不怎麼買了,原來天天說存錢就是等著貶值,說存錢的人都是傻瓜的,現在都帶著錢去銀行存定期去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大家都在存錢,這確實是有數據為證的。
  • 女人到底該不該存錢?原來我們一直想錯了
    很多女同事紛紛表示不能亂花錢,要存錢買房;而不少男同事大言不慚的說:「女人不需要存錢,以後找了男朋友,讓朋友花錢;再以後嫁了人,讓老公花錢。」這樣的言論幾乎遭到女同事的一致反對,都說:「新時代的女性要靠自己,不花男人的錢。」這種女性獨立意識近些年來越來越普及,很多女人以自己能賺錢買房買車為驕傲。
  • 掙錢卻不捨得花錢的人,大都存在這樣的心理!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地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每個人對於金錢的觀念也是不一樣的,在我們的身邊,的確存在著很多一個勁的拼命掙錢,卻從來捨不得花錢的人,有些人可能是節儉習慣了不捨得給自己花錢,但是有些人就連給家人花錢也捨不得,更不要說去給親戚朋友花錢了,有些錢就趕緊存起來,一般這樣的人大都存在下面幾種心態
  • 年輕人存不了錢?試試365天存錢法,一年輕鬆存下近7萬元
    試試365天存錢法,一年輕鬆存下近7萬元。這個理論擺在這裡,證明只要堅持一定會有效果,好比以下這幾點。1、如果365天存錢法按照順序來存,那麼起點會非常低,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以此類推,前期存的錢就好比是零花錢,沒有什麼壓力。對於年輕人而言,反而覺得這樣很好玩。
  • 2020年:存錢!存錢!存錢!
    1.存錢不等於降低生活質量 很多人總以為存錢就是什麼都不能買,不能出去旅遊,也不能吃太好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存錢只是計劃地花錢,對自己每個月的收入支出有一個清晰的規劃。
  • 為什麼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
    對此,我不以為然地想問:臺灣民眾為什麼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呢?難道真的是因臺灣處在所謂的「中華民國」、「臺灣」、「中國」三者中間,就會迷失了自己的身份認同?還是因「我愛臺灣,我是臺灣人」的政治風暴,讓臺灣人在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期因蔑視中國人,而不敢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呢?
  • 瑞士人很疑惑:奶酪火鍋美味又好吃,為什麼中國人卻不敢吃呢?
    要說起,美食,那就不得不提起我們中國了,我們中國的美食都是多種多樣的,什麼樣的口味都有,既然美食多,那吃貨自然也不少了,我們中國人對於吃那也是非常有新意的,看著網絡上流傳的各種新穎的食品,真是看的人眼紅,雖然我們中國的吃貨多,但是也不是什麼樣的美食都能夠用來的嘗試的。
  • 銀行職員:這樣存錢,利息翻倍!
    文/ 秋水在如今這個處處花錢的時代,人們在掙錢的同時還想著怎麼才能讓自己手中的"閒錢",可以做到"錢生錢",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想要讓自己的錢能從一變十、十變百,就需要想辦法讓自己的錢放到可以變出更多錢的地方。
  • 存錢真的很難嗎?365存錢法!
    0.1-36.5隨機存,用的是支付寶的小錢袋程序,很適合學生黨或者目前收入不高的人。這幾個關鍵詞讓我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個方法比起每月固定存錢可能更適合一點存錢習慣都沒有理財新人。我馬上去搜索了365天存錢法,初始新聞是一位女網友用這個方法一年存到了130000。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 教你4招,讓你花錢的同時還能存錢
    其實花錢和存錢也可以,當你學會了理財以後你會發現,你越是花錢,你越是有錢。只不過想要自己越花越有錢,還是需要掌握一點小技巧。接下來怡心就教大家4個技巧,讓大家實現越花越有錢的美好願望。一、花錢時先想想是否「必要」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花錢如流水,賺錢如抽絲,剛剛發下來的工資還沒有捂熱就已經進入了別人的口袋?一個最大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提前分清楚「想要」和「必要」。
  • 兒子考試拿了班級第一,媽媽砸開存錢罐給獎勵,一錘下去不敢動了
    原來,樂樂考試前媽媽曾答應他考第一就把存錢罐砸開,全部用來給他買玩具飛機。結果樂樂沒有辜負媽媽的期望,果真將第一「拿」回家。可是就在媽媽誠實敲存錢罐的時候,才發現裡面空間早已被堆滿,金額大大小小加起來甚至超過5000塊。
  • 別再自己存錢養老了,細說15年自己存錢和交養老金哪個更上算
    年輕人總想著,我還早呢,不需要存養老金。中年人想著,在繳滿幾年,就可以拿養老金了。老年人想著,再過幾天又可以拿養老金了。那麼問題來了,自己存款和繳納養老金15年後,那種收益更大?那麼我們現在來細算一下。每個月存1000元,也就是每年存12000元,就算是每年收益高達5%,存15年,本金總額也不過才18萬元,加上利息不會超過26萬元!
  • 擺脫月光族,存錢也能這麼好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錢「止痛藥」》當中,小巴和大家談了談,咱們的錢是如何溫水煮青蛙花出去的。   有位小夥伴就在文後留言說,每月存一筆錢很重要,但擺脫不了這個月花錢,下個月還的現狀:  小巴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但回過頭一想,對於習慣花錢的人來說,要轉變觀念,主動先滿足存錢的目標,也是挺難。
  • 8種行之有效的存錢方法
    那時我慌的睡不著,口袋裡沒有錢,每天都在擔心找不到工作。從此我就下定決心要存錢,要學理財,答應要給自己安全感。我在工作第二年開始瘋狂存錢,一年存了10萬,接下來的每一年,我都按照既定的目標走,一邊存錢一邊理財。
  • 美國人為何「愛花錢」?並不是因為有錢,背後「真相」出乎意料
    文:繆禾我們知道中國人非常喜歡存錢,我們一直會有一種居安思危的意識,而美國人是喜歡「超前消費」他們需要的多,寅吃牟糧。很多人會說,美國經濟之所以如此強勁,是因為美國人很樂觀,即使身無分文也願意花錢。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