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腳痛,儘早就醫別誤了病情

2020-12-23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在小兒骨科門診,常遇到因「腳痛」來就診的小朋友。上周二,11歲的濤濤被爸爸媽媽帶著來深圳市兒童醫院骨科門診,濤濤看起來有點嬰兒肥,低著頭不說話,他的媽媽滿臉焦慮。

    「醫生啊,您看看這孩子,經常喊腳痛、膝蓋痛,都有好幾個月了,您給檢查一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醫生詳細問了病史,檢查了濤濤的雙下肢,沒有發現關節畸形,關節被動活動也沒有疼痛,再看濤濤之前查過骨代謝的檢查沒有異常,但是注意到小孩站立時雙側足弓扁平,考慮孩子是平足症。

    給濤濤拍片後,證實了小孩雙足骨骼角度異常,濤濤的腳痛可能是平足症引起。濤濤媽媽聽後,有點疑惑:「平足症?平時只知道扁平足,這個跟平足症有什麼關係嗎,小孩爸爸也是扁平足,但他不會說腳痛啊?」

    濤濤媽媽的疑問,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有些家長經過自行檢查或社康體檢發現小孩是扁平足。那麼,扁平足是不是就是平足症?需不需要接受治療?

    今天深圳市兒童醫院小兒骨科專家韓鏡明來科普一下什麼是平足症,什麼是扁平足?

    專家釋疑

    ●正常的足底是怎樣?

    正常足弓有一定弧度,內側明顯,稱為內側縱弓,有分散足底負荷並減輕震蕩的作用。

    ●扁平足和平足症是怎麼樣?

    扁平足是指各種因素導致的足弓塌陷或消失,嚴重的還有後足跟外翻及前足外展的表現,在臨床上,我們把扁平足分為柔韌性扁平足和僵硬性扁平足。那什麼是平足症呢?少部分柔韌性扁平足及僵硬性扁平足因為足底不正常受力、踝關節或距下關節不穩定,出現疼痛或行走不適症狀時稱為平足症。

    柔韌性扁平足指在站立負重時,足弓變淺或消失,在足不負重時,足弓正常。僵硬性扁平足則是無論有無負重,足弓都存在塌陷或消失的情況。

    ●為什麼會發生扁平足?

    扁平足與很多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因素有關。例如嬰幼兒因為足底脂肪墊較厚,會表現扁平足,這種屬於生理性的扁平足,隨著學步後正常足弓會逐漸形成。

    扁平足也跟性別、體重、家族遺傳史等因素有關,男孩、體重超重或者家族裡有扁平足病史的兒童出現扁平足的可能性更高。另外有些人存在一些誤區,認為光腳行走或走路太多會引起扁平足,但這些說法並沒有科學根據,相反,有統計表明習慣光腳的小孩比習慣穿鞋的小孩出現扁平足的機率更低。某些扁平足是炎症、自身免疫或神經病變等因素引起的。

    ●扁平足加重會發展成平足症麼?

    因為生理性的原因,幾乎所有18個月大以下的嬰幼兒及大部分6歲以下的小孩會有扁平足,其中大部分屬於柔韌性扁平足,並沒有任何症狀,隨著足部發育,足弓形成,將慢慢由扁平足變為正常足。

    有部分孩子扁平足會一直存在,不會出現症狀,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會逐漸加重發展成平足症。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找到扁平足發展成平足症的根本原因,暫時也還沒有臨床或者影像學檢查可以預測。體重超重與扁平足有一個個定相關性,所以說如果要預防平足症,那麼注意監測BMI,控制體重是一個可能有效的方法。

    ●扁平足的危害是什麼?

    平足症患兒因為沒有足弓良好的支撐和緩衝,行走或奔跑時身體所受衝擊力增大,活動時間長就會引起腳痛或膝蓋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骨骼畸形、蹠骨應力性疲勞性骨折、退行性關節炎等併發症,晚期甚至會引起骨盆傾斜、脊柱側彎等,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如何幹預治療

    目前認為沒有症狀的柔韌性扁平足是不需要特別治療,可以通過足部功能鍛鍊、控制體重的方法改善。而有疼痛等不適的平足症就需要臨床幹預治療。

    臨床如何治療,將根據病情採取輕重不同的方法,症狀較輕的,先考慮功能鍛鍊或者矯形鞋墊等保守治療。若經過保守治療症狀沒有好轉或者加重,那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1.功能鍛鍊

    柔韌性扁平足及症狀輕微的平足症可以通過踮腳、足趾抓持等方法鍛鍊足部肌肉,有利於恢復足弓。

    2 .矯形鞋墊或矯形鞋

    矯形鞋墊可以改變足底負力點,調節足骨骼排列,對平足症有部分改善作用。

    3 .手術治療

    經過功能鍛鍊、矯正治療等症狀無好轉或繼續加重,年齡8-12歲或以上的患者則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有肌腱轉位、跟骨截骨、關節融合、關節制動術等,但傳統手術方式創傷大、失敗率高、併發症多、恢復時間長。深圳市兒童醫院骨二科市內率先開展兒童經跗骨竇HyProCure螺釘置入距下關節制動術,可有效復位並穩定距骨,維持足弓,與傳統手術相比,有簡單安全、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效果確切等優點。

    HyProCure螺釘是新一代的距下關節穩定器,通過在足外側一個長約1.5-2.0cm的小切口,置入跗骨竇內,改善後足外翻及前足外展,抬高足內側縱弓,創傷小,不需要再次手術取出。

    如果懷疑小孩扁平足,家長可以去醫院找骨科醫生,做好早期幹預,避免孩子病情加重。

相關焦點

  • 「白血病」多半是拖出來的,不論男女,孩子有這「3表現」時,儘早就醫!
    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白血病」多半是拖出來的,不論男女,孩子有這「3表現」時,儘早就醫! 1.關節痛 經常膝關節和管關節痛,或者經常說腳痛的孩子,家長們也要注意一下。
  • 老人腳痛 7種方法有效緩解腳痛
    我們平時都會出現腳痛的問題,可能是走路崴腳,或者鞋子不合腳、走路時間長的原因。特別是老人因為年齡的原因,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老人腳痛是什麼原因呢?腳痛是怎麼回事?腳痛怎麼辦?我們一起看一下吧!老人腳痛一、蹠底痛:這種病的原因是因為身體虛弱或者長期臥床導致的,維持腳弓的韌帶逐漸鬆弛,使腳弓無法保持原狀,使腳部的蹠骨下陷,腳底板的肌肉出現疲勞。防治的方法是經常將五指併攏屈曲,以五指尖和腳後跟著地走路堅持鍛鍊下去,使腳弓早日形成便可減輕。
  • 夏季穿高跟鞋經常腳痛?緩解疼痛小妙招!
    然而,穿高跟鞋經常要忍受腳痛的「酷刑」,令很多愛美的女生望而卻步。小編介紹了一個避免穿高跟鞋腳痛的小妙招,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為了參加閨蜜的婚禮,你挑選了一雙非常適合自己的金色淺口高跟鞋。然而,酒會剛剛開始你就感到腳痛了,甚至在開席前你已不得不把漂亮的高跟鞋換成平底涼鞋。如何避免這種情況?一截醫用橡皮膠布就足夠了!
  • 腳痛很常見 五種腳病更容易引起腳痛
    腳痛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症狀,很多人覺得足部疼痛是小問題,不用管,忍一忍就好了。對此,廣州市正骨醫院足踝及創傷外科主任潘永雄主任醫師表示,除了腳的結構不好、走路姿勢不對、鞋不合適、衰老等原因,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類風溼、強直性脊柱炎也會導致足部疼痛,因此出現足部疼痛還是交給醫生判斷比較穩妥。
  • ...小兒呼吸道疾病高發 專家:盲目用藥止咳警惕孩子病情發展成肺炎
    而且,不少患兒在患病之初,家長誤以為是普通感冒,致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最終發現是肺炎。該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鍾禮立表示,孩子一旦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針對病因治療,切勿自作主張、濫用藥物。
  • 小兒抽動症,這些表現能夠在患病初期儘早辨別,幫助孩子及時就醫
    小兒抽動症不會對人體健康狀況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會干擾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為家庭增添不必要的負擔。家長朋友們只有了解小兒抽動症的症狀,才能夠在患病初期儘早辨別,幫助孩子及時就醫。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兒抽動症的表現吧!一、運動性抽動。
  • 疼痛治療專家:這7種疼痛別「忍」,應儘快就醫
    疼痛治療專家周伶:  這7種疼痛別「忍」,應儘快就醫  ①嚴重的背部疼痛,如果不是外力引起的,突然的劇烈後背疼痛可能是動脈瘤擴張或破裂的跡象。  ②短暫的胸痛可能是心絞痛或心梗。即使這種疼痛的持續時間很短,也需要立即就醫。  ③腹部劇痛可能是胃腸穿孔、闌尾炎、胰腺炎或膽囊發炎。
  • 發熱伴胸悶不適要儘早就醫
    王國標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一般有以下症狀: 無症狀帶毒者:感染之後不發病,僅在呼吸道中檢測到病毒,所以要求從疫情發生地回來的市民要主動報告,自我隔離; 輕症患者:僅有一點發熱、咳嗽、畏寒以及身體不適; 重症患者:早期症狀尤其是前三五天為發熱咳嗽及逐漸加重的乏力,一周後病情逐漸加重,發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
  • 出現糖尿病足,除了腳痛,留意還有這些表現,別忽視
    糖尿病足大多數會伴有腳痛的情況,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現腳痛要重視。糖尿病患者由於身體內的糖分代謝異常,血糖升高,會影響周圍的神經及組織出現病變,一般處在神經末梢頂端的足部受到的影響最大,腳部血管及神經豐富,若是出現損傷就會出現腳痛的情況,嚴重時會伴有腳部潰爛的情況,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行動,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所以腳部出現疼痛,應該警惕糖尿病足。
  • 孩子喊腳痛又能自愈咋回事?關於「生長痛」,家長要了解的二三事
    在醫生的檢查之後,兒子腳痛確屬於「生長痛」,但卻不像保育老師說的是因為長個子關係。醫生表示,截止目前,醫學還無法解釋生長痛的確切原因。雖然叫生長痛,但卻與孩子骨骼生長沒有關係,臨床也沒有可靠證據說明正常的骨骼生長會導致疼痛。既然如此,孩子為什麼會感覺腳痛呢?
  • 生完孩子出現這4種症狀,寶媽可要長心,儘早就醫才是明智之舉
    文|好孕姐剛生完孩子對產婦來說,身體上的恢復可是一件大事,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對產婦來說產後都要多留點心,如果出現這幾種症狀,儘早就醫才是明智之舉。別總想著照顧孩子,自己身體上出現不適也不當回事,這樣做只能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 腦梗來時不會「悄無聲息」,頭上出現「3個現象」,儘早就醫,別忽視了
    如果可以儘早察覺到腦梗的信號,及時採取合理的措施,通常會將腦梗帶來的身體損傷降低。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腦梗來時不會「悄無聲息」,頭上出現「3個現象」,儘早就醫,別忽視了!    所以腦梗來時不會「悄無聲息」,頭上出現「3個現象」,儘早就醫,別忽視了!
  • 得了類風溼腳痛怎麼緩解
    類風溼性關節炎隨著病情發展,可能表現出較為嚴重的症狀,對病人來說傷害非常的大。那麼,類風溼性關節炎怎麼樣才不會腳痛?類風溼性關節炎腳痛可以試試以下方法緩解?1、注意食療:多吃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像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薏仁、豆腐、芹菜、山藥、扁豆等食物,具清熱解毒功效,可緩解局部發熱、發痛,平時要經常吃。
  • 白血病多半是「拖」出來的,不論男女,孩子有這5表現時儘早就醫
    如果自家孩子出現以下表現中的一種或多種,那可千萬不要拖,一定要儘早就醫! 01貧血 白血病的貧血症狀經常在早期出現,根據患兒的病情,輕重不等。
  • 孩子不願意走路,經常喊累,家長趕緊檢查一下孩子的腳型
    孩子不願意出去玩耍,不愛走路,走多一點路就喊累……如果因此覺得孩子懶惰、嬌氣, 那你可能真的冤枉孩子了。走路喊累喊腳累、步態有異、平衡能力差,發現這些情況家長可以高度懷疑孩子有扁平足,需要趕緊檢查一下孩子的腳型,對孩子是不是扁平足進行初步判斷,再就醫確診。扁平足的問題可大可小,輕則影響孩子走路姿態、有痛感,嚴重則可能引起足底炎症,甚至給膝關節、髖關節和脊柱帶來不可逆的病變。
  • 中學生腳痛走不了路,竟是這個動作害了他!你可能經常這樣做
    中學生腳痛走不了路?秘密竟在腳趾上「醫生,救救我,我走不了路了!」近日,深圳一位中學生小徐一瘸一拐地挪進診室。「你露出腳趾頭讓我看看。」接診的皮膚科醫生李祥子博士一眼就看出哪裡出現問題。原來,小徐的左腳拇趾已經是「舊患」了,經常「無故」出現紅腫、疼痛,有時候過了一段時間就好了,他也沒太在意,可這一次已經嚴重影響到行走,他才向醫生求助。李祥子醫生說,小徐是患上了「嵌甲」,簡單來說,就是趾甲長到肉裡引起了感染。
  • 身體這兩處發癢,別誤以為是皮膚病,也許跟肝臟有關,儘早去查
    在生活中,我們幾天不洗澡身上就會發癢,而患有皮膚病的人,也可能每天都會有瘙癢的感覺,但是有一種情況比較嚴重的是,得了肝病,結果誤以為是皮膚病,各種膏藥都試過了也沒用,去醫院檢查後,才得知是肝病。其實,肝臟有了問題後,身體上會有很多的表現,但是大家沒有重視,導致病情嚴重,所以要提前了解關於肝病方面的常識,預防肝病惡化。
  • 建議儘早就醫,別大意了
    大多數患者的就診意識低,導致病情拖延進一步發展,反而形成了惡性循環,其實現在的科技手段不斷進步,治療率在逐漸提升,所以應及時就醫,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拉尿有點刺痛尿不盡?尿痛的情況多見於是尿道黏膜有損傷,引起尿道黏膜的損傷是炎症,比如細菌或者是一些微生物,破壞了尿道的黏膜,所以拉小便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刺痛的感覺。
  • 中學生腳痛走不了路,竟是這個錯誤動作害了他!你可能經常這樣做……
    來源:視覺中國 中學生腳痛走不了路? 秘密竟在腳趾上 「醫生,救救我,我走不了路了!」近日,深圳一位中學生小徐一瘸一拐地挪進診室。 「你露出腳趾頭讓我看看。」
  • 孩子發燒,這7種情況下需要立刻就醫
    孩子發燒,到底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到底什麼情況下在家觀察或者在家做退燒處理就可以了?有以下7種情況,如果出現了,家長必須重視起來,趕快送醫院就診。圖片來自網絡情況5不管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在測量之後發現提問超過40度,儘早送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