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當前最火的銀行莫過於招商銀行,在銀粉裡面,買了招商銀行的鄙視買其它銀行的,不買招商銀行也被諷刺為不懂銀行。
可是,我記得,就在4-5年前,民生銀行才是公認的最好的股份銀行啊!
怎麼才過了幾年,民生銀行就如此不堪,招商銀行就如此火熱。以至於當前招商銀行的估值遙遙領先於其它銀行。
我們來看看歷史,以史為鏡。我們要解決問題是:這三個最優秀的股份制銀行,是怎麼走上了分化道路的?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分化的?
1. PE,PB估值對比:PE在2017年前,三個銀行都差不多。甚至2014年前後,民生銀行的PE最高。真正的分化點在2017年。PB的趨勢也一樣,分化點也在2017年。估值是主觀的,反映的是市場對這三個銀行的看好程度發生了變化。從估值是看,2017年是分化點。
估值是主觀的,估值的拐點在2017年。那是什麼導致了市場對這三家銀行的主觀情緒發生變化的呢?
答案是客觀的業績。我們再來看客觀業績。
2. 客觀業績觀點在2015年就出現了,比估值拐點提前2年。
2015年以前,不論是營業收入,淨利潤,還是淨息差,資產質量,這三家銀行都差不多。時候的客觀數字的趨勢也都完全是一樣的,但是,2015年後,發生了大的變化。
營業收入2015年開始,招商銀行向上,民生和興業都拐頭向下。
營業收入的變化導致淨利潤也相應地在2915年出現了拐點。
3. 淨息差的拐點也在2015年
銀行的收入和利潤業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淨息差。我們觀察淨息差發現,淨息差的分化點也在2015年。
2015年,招商銀行穩住了淨息差,而另外兩家出現了嚴重的下滑。淨息差的差別達到了50%以上,這個差別是導致三家銀行出現不同走勢的根本原因。
好在,好消息是,經過2019年前三季度的數據發現,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的淨息差上來了,正在追趕招商銀行。
4. 資產質量的拐點出現在2016年。
不良率三家銀行在2016年同步到達最高點。甚至招商銀行的最高端比其它兩家銀行更高。但是,在2016年後,招商銀行迅速下降,而另外兩家基本沒有改善。
資產質量的差別又進一步影響了業績和估值。從而導致了2017年開始,市場對三家銀行的看好程度發生了變化。
5. ROE變化趨勢基本一直,都在下降。只不過招商銀行下降幅度較小。
反映出來的就是賺錢能力都有所下降。
所以,這三家銀行的各方面指標趨勢都差不多,本質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程度。
6. 市值區別
三家銀行在2014年基本上市值差不多,都是3000多億。
到2018年年底,民生銀行只剩2500億,興業銀行沒有變化,還是3100億,招商銀行一馬當先,直奔8000億。
拐點也是發生在2016年。
總結:
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三家最優秀的股份銀行在2015年以前基本上一樣優秀,甚至民生銀行有微弱優勢。
但是,因為淨息差在2015年發生拐點,導致了業績在2016年發生拐點,再進一步導致了2017年三家銀行的估值發生了拐點。
最終反映到股價上,就是招商銀行17年後開始大漲,把其它兩家銀行遠遠甩在後面。
但是,對於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來說,我覺得落後只是暫時的,因為,你們也曾經那麼優秀過!!!
作者:馬克陳連結:https://xueqiu.com/8534614057/136141192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