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輕薄 手機取消耳機孔背後還有什麼秘密?

2020-12-22 人民網通信頻道

原標題:除了輕薄 手機取消耳機孔背後還有什麼秘密?

  自從2016年蘋果在iPhone7上取消3.5mm耳機孔以來,關於蘋果的這一舉動便引來了無數爭議。雖然業界的聲音褒貶不一,但對於iPhone用戶來說,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習慣沒有了耳機孔的iPhone。然而有趣的是,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雖然都知道取消耳機孔這件事會給用戶帶來諸多不便,卻仍然選擇跟風蘋果並在新機上取消了耳機孔。這不免讓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當然有人會說手機廠商們是為了追求輕薄、防水以及所謂的美觀。但這真的是消費者需要的嗎?

  關於這個問題,從實際的用戶體驗來講我是更傾向於保留3.5mm耳機孔,理由也非常簡單,作為一個中度偏重度的音樂用戶,我無法忍受手機充電時不能聽歌的尷尬,更無法忍受手機上多接一根轉接線這種"反人類"的設計。並且我原有的耳機無論是從外觀設計、佩戴舒適度還是音質方面已經能夠帶給我最好的體驗,為什麼還要強迫我去更換Lightning、Type-C或藍牙耳機?所以關於取消耳機孔這件事我想毫不留情的說一句:「蘋果純粹是帶了個壞頭」。

  PS:這裡我想再說句題外話,最近網絡上正在熱議蘋果或將考慮在下一代iPhone上採用"雙卡雙待"。我認為這件事情十分可笑,以蘋果的調性恨不得一個接口都不留,SIM卡也改成虛擬的,又何談"雙卡雙待"?。所以大家完全沒必要為了這類子虛烏有的事而興奮或擔憂。

  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除了蘋果自家的Lightning耳機和安卓陣營的Type-C耳機,未來的另一個大趨勢就是無線藍牙耳機了。還是以蘋果為例,自從在2016年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推出首款全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後,也許連蘋果自己也沒有料到這款產品會成為2017年最暢銷的藍牙耳機產品。

  AirPods的誕生開啟了無線藍牙耳機新時代

  與此同時,新一波的跟風浪潮又來了,全無線藍牙耳機成為了今年耳機市場的主旋律,如此也可見蘋果對於智能硬體市場的影響力真的是無人能敵。不能否認AirPods確實是一款體驗出色的無線藍牙耳機,它與iPhone的匹配和聯動堪稱完美。但我想說的是,並不是每個iPhone用戶都願意掏一千多元購買這款耳機,而對於那些使用其他藍牙耳機的用戶來說,他們的體驗可能遠沒有AirPods好,各種令人尷尬或崩潰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前段時間筆者在知乎上看到針對於手機取消3.5mm耳機孔,很多用戶改用藍牙耳機後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展開的激烈討論。再加上我自己近幾個月以來使用藍牙耳機的整體感受,不妨在這裡為大家簡單匯總一下,手機搭配藍牙耳機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究竟會帶來哪些不便?

  藍牙連接不穩定:

  很多用戶在使用藍牙耳機聽歌時幾乎都會遇到連接中斷的問題,由於藍牙耳機的特性(嚴格來說還是技術不夠成熟),區域中的電磁波幹擾或者在有很多WiFi信號的環境下,都可能會造成藍牙連接中斷。更糟糕的是有時候只是將手機放在兜裡,藍牙也會斷開。這種技術上的缺陷,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續航不給力:

  知乎、貼吧等各大耳機論壇經常有用戶反映某款型號的藍牙耳機續航不給力,甚至根本達不到官方宣稱的續航時間。筆者對於這一點也是深有體會,通常一款藍牙耳機的官方續航時間為6至8小時,如果在正常音量下播放達到這個續航時間基本沒太大問題,能夠滿足日常通勤、休閒及短途飛旅使用。但如果長時間音量開的較大或對於重度用戶來說,就真的要做好一天一充的準備了。

  聲音延遲:

  聲音延遲也是藍牙耳機在使用過程中暴露的一大問題,這部分主要體現在看視頻和玩遊戲時。當設備同時進行顯示功能和發射藍牙音頻信號時,在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中可能會產生延遲,也就是聲音與畫面不同步。而使用有線耳機則完全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所以在看視頻的時候,我又不得不換成有線耳機。

  藍牙音頻卡頓: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也有用戶反映,在一些低配安卓手機上玩遊戲時也會出現藍牙音頻卡頓的問題,而這一點筆者在親測下也確實印證了此問題,例如在某些千元級價位安卓手機上玩《崩壞3》這款遊戲,藍牙音頻就會出現卡頓(為了避免引起商業糾紛,此處不透露具體手機品牌和型號)。但換成有線耳機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從CPU的運行效率來講,如果手機的硬體配置恰好只能跑起一款遊戲,那麼從有線切到藍牙就可能剛好超越了其性能的界限,從而導致藍牙音頻出現卡頓。

  看似不太重要的音質問題:

  相比於上面提到的四點問題,音質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為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可能不會去關心藍牙耳機和有線耳機誰的音質更好,或者說大部分人可能也聽不出來。但對於那些在音質和耳機方面有更高要求的用戶來說,他們當然會選擇有線耳機。但無奈手機在沒有了耳機孔的情況下,也只能為耳機多接一根轉接線了。

  雖然從目前來看,藍牙耳機與手機之間的連接穩定性和信號傳輸方面都還存在不少問題,但無線這個大趨勢未來卻是很難改變的。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接口越來越少,機身越來越輕薄,同時電池容量也在增加(續航提升),防水防塵能力變得更好等等。而對於本來就"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來說,砍掉3.5mm耳機孔是遲早的事,只不過看誰有能力率先將這個趨勢引領起來。

  3.5mm耳機接口組件與MicroUSB接口組件對比(圖片來自手機中國)

  網絡上有一張手機主板的3.5mm耳機孔組件與MicroUSB接口組件的對比圖,這張圖片非常鮮明的反映出未來的一個趨勢:耳機孔將徹底從手機上消失(太浪費空間)。要知道明年就將是手機無線充電的時代,至於耳機孔,又怎麼可能還有它的容身之處呢。

  寫在最後:

  雖然從一個用戶的角度來講,我到現在還不太習慣沒有了耳機孔的手機,但我並不否認科技的進步,藍牙音頻技術未來也一定會越來越成熟。只不過從現階段來看,一部分用戶還要繼續忍受藍牙耳機的諸多小問題,或者繼續在手機上拖著一根轉接線聽歌。但我相信這些問題都是暫時的,或許等到藍牙5.0時代全面來臨的時候,我們會真正在手機上忘掉有線耳機,享受無線音頻時代帶給我們的暢快和樂趣。

(責編:趙超、沈光倩)

相關焦點

  • 為何這款vivo手機搭載了HiFi晶片 但卻了取消耳機孔?
    vivo X50 Pro首先,vivo X50 Pro取消耳機孔的主要原因與其它的旗艦智慧型手機是一樣的,那就是減少耳機孔對於機身內部空間的佔用,從而為其它的零部件「留出空間」並為輕薄的機身設計奠定基礎因此取消3.5mm耳機孔,為機身內部部件留出空間便成為了眼下各大手機廠商的主流做法。目前已經發售的vivo X50 Pro機身厚度僅為8.04mm,機身重量為181.5g,這一成績在5G手機當中可以說得上是非常輕薄了。
  • 同是取消耳機孔 為何國產手機步入迷途?
    還仍記得當初iPhone7取消耳機孔的時候,其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因為iPhone7的HOME鍵改為非實體按鍵,震感模塊佔用了耳機孔的位置。而在之後的第二年,iPhoneX取消了HOME鍵,而耳機孔的設計並沒有復原。
  • 聽歌時不能給手機充電,取消耳機孔有什麼好處?
    另外,為什麼安卓手機製造商不學蘋果呢?取消了耳機插孔後,還要讓用戶拖著一個難看的轉換頭來聽歌……意義何在啊朋友?  既然如此,為何國產手機廠商們還要像蘋果一樣,陸續取消耳機插孔呢?  原因很簡單:跟風。  蘋果雖然說這兩年在產品方面沒有什麼大創新,但是仍然做什麼就火什麼。
  • 蘋果取消耳機孔之後,保留耳機孔手機發反成賣點,這個你怎麼看?
    在2016蘋果公司發布出來了第一部取消耳機孔的手機iPhone7之後,國內的廠商也跟著紛紛發布了自己的沒有耳機孔的手機。這在國內引起了很多討論,各種看法不一,但是總體的看法還是不喜歡取消耳機孔的設計,覺得現在還不能取消耳機孔。
  • 手機耳機孔,除了插耳機,還有3種用途?銀行卡餘額也能直接顯示
    手機耳機孔,除了插耳機,還有3種用途?銀行卡餘額也能直接顯示!眾所周知,在網絡資訊時代,能夠安裝微信、支付寶、美團等APP的智慧型手機,擁有非常多的用處,而手機本身,實際上也有一些功能,比如說拍照、聽歌等等,而大家可以發現,我們的手機上,一般都有很多的孔,儘管某些品牌的手機,像是iPhone手機,如今連耳機孔都取消了,但實際上,手機耳機孔,除了插耳機,還有3種用途?
  • 手機耳機孔除了連接耳機,還有3種用途?網友:總算知道了
    手機耳機孔除了連接耳機,還有3種用途?網友:總算知道了!如今在智慧型手機普及後,人們的生活,確實變得越來越方便,藉助一些手機APP,我們就能解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而手機也自帶了一些功能,比如說撥打電話、聽歌等等,所以說,很多人購買了手機,往往也會準備耳機,但你可知道,手機耳機孔除了連接耳機,還有3種用途?
  • 榮耀v40有耳機孔嗎耳機插哪裡 耳機需要轉接頭嗎
    榮耀v40是一款馬上就要和小夥伴們見面的手機,但是有一部的小夥伴們是想要知道這款手機是否有著耳機孔,耳機孔又是在什麼地方的,現在就有小編來為大家解答吧。  一、榮耀v40有耳機孔嗎  榮耀v40這款手機是取消了3.5毫米耳機孔的,採用的是Type–C耳機孔  Type–C耳機孔這個做法使得耳機和充電變成了一體擴大空間,減少重量,提高手機的輕薄感。  Type-C和傳統耳機孔的區別  Type-C接口的耳機和傳統3.5接口的耳機的區別不在於耳機本身,而是解碼器。
  • 現在的手機為什麼要取消耳機孔,你都知道麼?
    大家都知道手機的更新換代簡直是太快了,並且每一次的發布的新手機與之前的手機有著很大打不同和賣點。但是隨著iPhone7取消了3.5mm耳機孔,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效仿蘋果的做法,很多人認為,取消3.5mm耳機孔是21世紀最反人類的做法,明明一個孔可以解決的事情,偏偏讓我們多買一根轉接線,明擺著就是麻煩手機用戶,不過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為什麼要取消手機耳機孔?連華為都不能免俗,看完你就知道了!
    蘋果作為第一個取消耳機孔的手機算是開創了歷史的先河,很多人也因為感嘆,取消後感覺很不習慣,而且經常找不到耳機,因為現在它已經變成了小小的一對了。也有人說,無孔式手機確實是一種特別的創新,而且這樣也能提高手機性能,確實不錯。
  • 手機上的耳機孔除了插耳機,原來還有這5個用途,漲知識了
    相信大家的手機上都有很多孔,今天要說的就是耳機孔,手機上的耳機孔除了平時用來插耳機,原來還有下面這5個用途,一起來看看吧。
  • 蘋果再次作惡,取消耳機孔後取消轉接線,網友:再見!
    智慧型手機一直都有一個通用的3.5mm耳機孔,而蘋果公司從iPhone 7的時候就取消了這個耳機孔設計。此舉令不少用戶非常不滿,而彼時蘋果公司對此的解釋是為了讓手機更薄。然而,8月4日,蘋果公司又突然宣布取消了耳機轉接線,讓那些以為可以用轉接線代替耳機孔功能的用戶徹底瘋狂。
  • 手機耳機孔,別光用來插耳機,其實還有4種用途?網友:咋不早說
    手機耳機孔,別光用來插耳機,其實還有4種用途?網友:咋不早說眾所周知,網際網路帶給了人們一些便利,尤其是在生活中,行動支付、網購等網絡新事物,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咱們的生活水平,而不管是使用微信、支付寶,還是接收驗證碼、打電話,我們都離不開一部智慧型手機,而手機上除了電源接口之外,還有很多孔,其中一個比較常用的孔,就是「耳機孔」。筆者今天要說的,就是手機耳機孔,別光用來插耳機,其實還有3種用途?
  • 反正手機耳機孔再也回不來了
    自蘋果在iPhone 7身上取消了3.5mm耳機孔以來,這一舉動就引來了無數爭議,人們不能理解蘋果為什麼要這麼做,更無法忍受充電時不能聽歌的困擾,不得不說現在各大廠商也紛紛取消耳機孔,這跟蘋果有一大半的關係,作為業界的領頭羊,他做什麼都對手機界今後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
  • iPhone7設計圖流出:全新天線位置、取消耳機孔
    iPhone7設計圖流出:全新天線位置、取消耳機孔 ( 0 / 10 ) 2016-07-06 16:26     來源:用戶投稿
  • 沒有耳機孔的手機,怎麼同時充電和聽歌?這3招你用過嗎
    現在的手機,越來越多的取消了耳機孔。這帶來的影響是:如果我們想要用有線耳機聽歌,只能通過充電接口來進行。
  • 實體鍵盤、耳機插孔、存儲卡擴展 手機還可以去掉哪些?
    實體鍵盤其次,在前兩年蘋果公司發布的iPhone 7就已經取消了耳機孔。因為蘋果公司的設計工程師在設計該機型的時候發現,取消耳機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減製作成本,既增加了3D touch觸感,還將背面的驅光電路放置在耳機孔原本的位置上,完美解決了攝像頭的新系統問題。雖然大部分人都喜歡藍牙耳機,畢竟專業性更強的耳機使用起來的效果更好。現在市面上的手機廠商也為了避免能夠增強手機的防水功能,取消了耳機孔接口。
  • iPhone 7/7P沒耳機孔?Fuze手機殼來幫你
    自從 iPhone 7 / iPhone 7 Plus 發布之後,吐槽聲就不絕於耳,其中備受廣大用戶詬病的就是其取消了3.5mm 耳機孔而採用Apple's AirPods來取代,這也引發了網友滿世界找耳機的惡搞。
  • 耳機孔到底犯了什麼錯,連華為、小米都要幹掉它?看完恍然大悟!
    取消耳機孔這件事,是從蘋果開始的,之後安卓手機也紛紛效仿。蘋果從iphone7開始取消了3.5mm耳機孔。之後,很多安卓廠商,如小米、華為也都取消了這一設計。蘋果Iphone7之後的手機,裡面都有一條lightning接口耳機。小米mix2取消耳機孔後,也搭配了usb type-C耳機。雖說「取消耳機孔」成了趨勢,但這給用戶帶來了一些實際麻煩。
  • 「魅族+vivo」無孔手機發布,有線耳機該怎麼辦?
    因此,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做一款手機,需要留的孔還有不少,那麼魅族和vivo分別拿出了什麼解決方案呢?這是一項未來的技術,免除了換卡的煩惱,只需在手機上輕鬆操作即可自由切換運營商。核心配置上,魅族 zero 搭載高通驍龍 845 旗艦平臺,配備 LPDDR4X 內存,前置 2000 萬像素,後置 1200 萬+2000 萬雙攝。
  • 原來手機上的耳機孔,還有3種作用,銀行卡餘額直接顯示
    第一種用途,連接紅外線遙控發射器,咱們都知道,現在很多的家用電器,都是靠紅外線遙控的,而一些手機,本身就自帶紅外遙控功能,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擾。實際上是人們對菠蘿酶的過敏反應。但其實除了灰色緊身褲搭配從正面看到的曲線非常迷人之外。因為劇烈的運動會導致關節受損。長相也是非常的出眾。讓人從宮外買個孩子說是自己生的。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支持用戶先消費後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