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最近接到了很多高考失利以及即將高三學生的家長諮詢,多是網癮、厭學、拖拉等問題,求助如何戒除網癮並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我第一句都會問:「針對這些情況您是怎麼應對的呢?」因為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決定了孩子目前的狀態,有的是批評指責,有的是說教,有的打罵,有的甚至砸電腦拔網線等等。我接著問家長:「孩子目前和您的關係怎樣呢?」多半是很糟糕,因為簡單粗暴的禁止孩子遊戲只會讓孩子更加亢奮,破壞親子關係,父母就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失控。
前幾天給一位山東的媽媽諮詢,說孩子今年因為沉迷遊戲,高考失敗了,現在黑白顛倒的打遊戲,和父母的關係特別僵,因為擔心他的身體被熬壞了,管的多了,兒子就會暴躁如雷:「你不是說熬夜打遊戲會猝死嗎?那就猝死吧。」結果她和老公每天著急上火,甚至好吃好喝的伺候兒子,方法用盡,但孩子卻無所謂前途,對父母的一切行為都視而不見。
經過進一步詢問,這位媽媽說起了她和孩子因為手機的爭鬥的經歷。兒子在初中就開始打遊戲,但當時每天限時一小時,周末兩個小時,控制的很好,而到了高一開始學習跟不上,注意力就轉移到遊戲了,每天回到家就會找各種藉口要查看手機,結果就很難收回來,即使收回來也會因此大吵一架,後來發現孩子每天半夜三更的不睡覺,結果有一次收拾房間我發現了舊手機,沒有卡,都是同學的,後來又發現了四個舊手機,都給孩子沒收了,尤其在疫情期間,每天催他上網課,催他學習,可都沒用,他會各種耍賴要手機,感覺這段時間就像鬥獸一樣,事事都和我對著幹,甚至說髒話,整個家都因為手機這事鬧得雞犬不寧。現在高考落榜了,暑假要出去打工,掙錢買電腦,至於是讀大專還是復讀,他完全不在乎,找了朋友、親戚、老師勸說都沒有用,現在手機也不肯交出來了,想挽救孩子但又很無助。
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個家長心中都會有個疑惑,為什麼孩子那麼沉迷遊戲?為什麼我越管越失控?我該如何做才能挽救孩子?沒有一個孩子天生不渴望上進的,除非他迫不得已,家長很少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促使孩子這種糟糕的狀態,下面我們就一一分析。
首先,這個孩子沉迷手機的轉折點是在高一學習成績下滑後,對於成績下滑父母的態度和引導方式就極為關鍵,如果父母是批評指責孩子不努力,那這個多半會傷到孩子,他潛意識中認為父母否定自己,看不見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自己的在學習上失利,心情也不好,他一定就會尋找情感寄託,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其次,遊戲對於現在的孩子是社交和娛樂,父母控制手機意味著控制孩子對社交和娛樂的基本需求,隨著孩子進入高中,孩子對手機的需求量就會增加,而父母認為孩子拿手機就是為了遊戲,從而進入到了惡性循環中。
孩子無所謂前途是家長覺得的,或者說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導致的,沒有哪個孩子會無緣無故的放棄自己的未來。就像這位媽媽自己說的那樣,感覺自己就像個鬥牛士,而孩子每天的精力也在於此,而沒有心思放在學習上。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也會變得比較敏感,如果父母過於管教約束,他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反抗,比如遊戲、厭學、拖拉等等,而父母簡單粗暴的禁止,只會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差。而在糟糕的親子關係下,父母一開口孩子就潛意識的反抗,家長的不認同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成就感,孩子越會沉迷遊戲無法自拔。
首先,應該修復親子關係,真正的審視自己的教育問題,接納孩子,否則父母對孩子就是無法溝通的狀態,更談不上改變。應該支持孩子的這種打工行為,因為這是一種自食其力的表現,他今天可以為了電腦遊戲去打工,總有一天他可以為了生活去打拼。其次,認同和肯定孩子,高考失利是孩子也不希望看到的,他心裡很難受,甚至這麼多年都是在父母的否定中長大的,他的自信心弱,不敢去面對讀大專和復讀的問題。再次,多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是提升孩子價值感和修復親子關係的有效手段,也會創造更多的機會去發現孩子更多的優點。最後,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可以給出合理的建議,但決定權一定交給孩子,
每個網癮的孩子都有不一樣的經歷,每個父母都有和網癮孩子的鬥爭史。相同的管教方式,不同的是孩子內在的心理訴求和家庭狀況,(領取《20位優秀家長成功教子經驗精品分享》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但如果挽救孩子,都離不開父母對遊戲的正確認識,放下焦慮和功利心,認同和接納孩子,金榜題名還是名落孫山,都是對孩子學習效果的階段性檢驗,不代表未來。只有自信心、自尊心、自立能力等優秀的品格才能守護孩子的一生。
教子問題答疑解惑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 ↓
本文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