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同課異構教案:顏色對對碰
理論依據:
皮亞傑認為:「幼兒是在操作中認知的,提供給幼兒暗含教育價值的操作材料,能夠讓幼兒在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取知識。」幼兒的發展依賴於對材料的操作,尤其小班的孩子直覺行動思維佔優勢,注意力的持續性差,因此本次活動在設計上注重操作材料的投放,既考慮到了美觀性、豐富性和趣味性,足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又緊扣教育目標,把教育意圖和要求融進材料之中,滿足探索的需求。讓孩子看到兩種顏色隨著不同的操作而發生明顯的變化,興趣越來越濃,在充分體驗玩色活動的過程中輕鬆掌握知識點,激發了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策略:
《綱要》指出:「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而顏色正是幼兒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接觸到的,幼兒有一定生活經驗。結合小班的行為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在「與顏色寶寶玩遊戲」的過程中,激發了幼兒對顏色探索的強烈興趣。
體驗感知是本次活動的主要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不斷嘗試、大膽體驗,滿足小班幼兒對顏色變化的好奇心,進而完成教學目標:「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另外,通過不同的遊戲方式進行玩色,則是充分體現小班幼兒「玩中學」的學習方式,更進一步深化了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
2、在遊戲的過程中,充分體驗玩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色水粉顏料。
2、小託盤,魚缸,白色小手板幼兒每人兩個。
3、白色KT板一張,桌布兩塊。
活動重點:
初步感知體驗顏色配色後會產生變化。
活動過程:
1、出示紅、黃、藍三原色,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2、多種方法感知體驗兩種顏色混合後產生的變化。
(1)小腳踩踏玩色,感知黃、藍融合後變成綠色。
(2)小手板轉轉玩色,體驗紅、黃融合後變成橙色。
(3)顏色水示範演示,觀察紅、藍融合後變成紫色。
3、手形拓印,進一步感知不同的顏色融合後的變化。
(1)用小手將兩種顏色再充分融合後進行手形拓印。
(2)欣賞作品,引導幼兒觀察顏色發生的變化。
(3)了解白色和紅色混合後產生的新顏色。
4、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到自己的班內嘗試更多的顏色混合色後會發生更多的變化。
幼兒園小班同課異構教案:顏色對對碰2
教學理論依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小班幼兒對紅、黃、藍三原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是對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不了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過程中,圍繞預設目標,通過讓幼兒扮演「小粉刷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感知顏色的奇妙變化,享受玩顏色的樂趣;同時,滿足了幼兒的操作願望,激發了幼兒繼續發現、探究生活中各種顏色的興趣。
實施策略:
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操作體驗法、觀察比較法。引導幼兒在扮演「小粉刷匠」的過程中,通過兩次粉刷不同顏色,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通過自由調色使幼兒進一步發現顏色的神奇變化,達成預設目標。活動中,教師以一個觀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關注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激發幼兒探究欲望。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
2、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
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種顏料若干瓶;粉刷工具(塑料桶、刷子)13套;紙箱房子3座;罩衣13件。
2、音樂《我是一個粉刷匠》。
活動過程
1、隨音樂《我是一個粉刷匠》入場,激發幼兒當粉刷匠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體驗發現的樂趣。(實現目標一、目標二)
(1)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說出顏色的名稱。
(2)分發三種顏料,幼兒分組按照標記粉刷房頂。
(3)調換顏料,分別給房頂再刷上一種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黃色+藍色,藍色+紅色),初步感知兩種顏色碰到一起會變成一種新的顏色,並引導幼兒說說在哪裡見過這些顏色(橙色、綠色、紫色)。
3、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兩種或多種不同的顏色進行調配。(實現目標一、目標二)
(1)請幼兒自由調色,進一步發現顏色對碰後的奇妙變化,並嘗試運用語言表達在哪裡見過這些顏色。
(2)通過「粉刷牆面」,享受玩顏色的樂趣。
(3)分享勞動成果,鼓勵幼兒繼續去發現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顏色。
幼兒園小班同課異構教案:顏色對對碰3
教學理論依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世界是五彩斑斕的,鮮豔、美麗的顏色讓孩子喜歡,顏色的變化更讓他們驚嘆不已。選擇《顏色對對碰》這一活動,正好滿足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操作願望。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顏色變化的奇妙,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也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
實施策略:
本活動運用演示法、動靜交替法、啟發提問法、實驗法、故事貫穿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並創設寬鬆愉悅的氛圍,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
2、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重難點分:
重點: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
難點:在操作過程中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
活動準備:
自製大、小豬教具6個 顏料 礦泉水瓶 紅黃藍三色瓶蓋 多色水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今天,森林裡要開音樂會,小豬一家都要去參加,看!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了。他們正在挑選漂亮的衣服呢!
2、說一說
分別出示紅、黃、藍三顏色,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三種顏色的物品。
你還見過什麼東西是紅色的?(黃色、藍色)
3、變一變
(1)教師演示黃色和藍色配色後變成綠色。
搖搖搖,變變變,變成什麼顏色了?
揭秘、小結:黃色和藍色碰到一起會變成綠色。
(2)幼兒自己實驗兩種顏色的配色。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並選擇兩種不一樣的顏色進行配色。
(3)將變化後的顏色進行歸納分類。
豬哥哥喜歡穿綠色的衣服,誰的變成綠色了?來給豬哥哥穿上吧!(再給豬爸爸、豬媽媽分別穿上)
教師小結:原來,兩種不一樣的顏色碰到一起能變出新的顏色來。
4、玩一玩
去森林音樂會的路上還要經過一條石子路,如果把它變成彩色的那就更漂亮了。我們一起幫他們鋪一條彩色的路吧!
幼兒自由選擇兩種顏色進行配色,並用鋪路的形式展現出來。
5、結束
你們又一次幫助了小豬一家,穿著漂亮的衣服,走過彩色小路,看!他們正在音樂會上開心的演出呢!幫助別人,你們開心嗎?原來幫助別人可以讓別人快樂,自己也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