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記者 張桐
漫漫留學路,關鍵第一步。到一個國家留學,不僅僅是要通過語言關,敲開高等學府的大門,更是要通過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人文,儘可能地融入當地多元社會,豐富自己的留學生活,得到全面性的提高。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以升學率百分之百享譽中日兩國的早稻田言語學院,每年都會組織全校600多名師生,包下十幾輛大巴車,到東京各個文化設施深入學習,增加體驗。
10月25日,儘管斜風細雨,依舊未能打消同學們高漲的熱情。大家在理事長林麗芳和學院長松岡龍美的帶領下,一起來到了位於東京兩國的江戶東京博物館。
該博物館造型奇特,創立於1993年,集聚了東京400年城市歷史與文化的變遷,充分展現出東京各個時期的生活風貌,有大量的縮建建築模型和實物展示,是系統性了解東京乃至日本時代演變的一個生動的課堂。
由於學生人數眾多,恐超過博物館的負荷,因此早稻田言語學院將600多名師生分為上下午兩批,入館學習。
日本橋是連接江戶和京都東海道的起點。入館後最先看到的,就是按原橋1:1比例再現的木製日本橋。十幾名同學興奮地在橋上留影,蓬勃的朝氣,成為了其他遊客眼中的風景。
有兩位女老師顯然是提前下過一番功夫,各帶著一批學生邊看邊解說,與學生們積極互動,吸引的記者很想混入其中,蹭上一課。
凌雲閣,又名淺草12樓,建於明治23年,由英國建築師設計,裡面還裝有全日本第一部電梯。在開業之初,買票的隊伍排到了幾公裡外。從模型可以看出,那些入凌雲閣眺望富士山的日本人,當時還身穿和服腳踏木屐。新舊交融東西方碰撞,令圍觀的同學們感慨、讚嘆。「這其實也是促使日本人向西方看齊的一個眺望臺」。不禁要為這樣的總結鼓掌。
館內還有一座德川家康的坐像複製品,原件藏於東照宮。17世紀,德川家康以江戶城為據點,開創了幕府統治時期。作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這座複製品令不少男同學都駐足不前,心馳神往。更有的同學自發的為大家講解,清州同盟、崛起三河、破圍之戰、大坂之陣……
以東京為縮影,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本次的博物館一日遊都讓同學們置身其間,充分領略了日本的時代發展。早稻田言語學院的林理事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多次這樣的人文藝術活動,希望藉此幫助同學們浸入式、互動式地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貌與社會發展狀況,從而更快地適應日本社會,使自己的留學生涯變得更為豐富、充實。」(攝影: 呂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