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匯氣象站昨日最高氣溫達21.6℃,打破1949年以來歷史同期...

2020-12-17 東方網

原標題:「最暖小寒」見端倪全球變暖或加速

  昨日是小寒節氣,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可上海卻忽如一夜春風來,徐家匯氣象站最高氣溫達21.6℃,打破了1949年以來1月上旬最高氣溫紀錄,同時也是百年來「最暖小寒」。

  不僅上海,這個冬天,長三角以及華東、華南地區都是一片暖意,人們驚呼這是「史上最熱冬季」。反常的天氣讓人不知如何穿衣,也擔心接下來是否會有更多高溫和病蟲害。不過,隨著冷空氣南下,上海明天就將快速回歸陰冷潮溼的典型冬天。

  儘管在氣象學家眼中,一兩天的反常天氣並不能與中長期的氣候變化趨勢掛鈎,但這些細小的變化似乎也預示著某些端倪的出現:地球氣候系統已呈現出從「緩慢的」量變向「激烈快速的」質變轉變的跡象。隨著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依次進入暖位相,地球將再次進入快速增溫期,控制碳排放從未如此緊迫。

  「正正」疊加,升溫速度將進入「快車道」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變暖的腳步從未停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研究員指出,這是由兩方面造成的,一是人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

  「所謂人為因素,就是人類活動導致碳排放增加產生的溫室效應,這一直是一個增量,全球氣溫因此而呈現不斷增暖的趨勢。而自然因素指的是海洋、陸地、太陽活動、火山爆發等相互之間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的冷暖變化周期或循環,這是一個自然的變量。」丁一匯說。

  於是,人們可以簡單把近百年的氣候變化理解為——當海洋處於暖位相時,人為和自然兩個因素都是正的,「正正」疊加,升溫的速度就會變快;而當海洋處於冷位相時,海洋帶來的氣候變冷可抵消部分人類活動的影響,升溫的速度就會變慢。

  將這一模型對應到現實生活,即可看到:上世紀80年代到2000年,海洋處於暖位相,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得非常快;而2000年至2015年,海洋處於冷位相,全球氣溫儘管也有上升,但增幅有所放緩,這段時間也被一些科學家稱為「全球變暖的停滯期」。

  「然而問題是,北太平洋海水又開始慢慢變暖了。」丁一匯說,這是全球科學家共同觀測到的現象。也就是說,新一輪的快速增溫周期可能又要到了。

  氣候變化正處在關鍵臨界點

  在上海經歷破紀錄高溫的同時,我國北方迎來了首場冬雪,部分地區大到暴雪。事實上,全球變暖並不是一直向上的,而是呈震蕩上升狀態。不過近年來,海洋變暖引起了包括丁一匯在內的氣象學家的重視。也許,這一次留給地球升溫的餘地真的不多了。

  日前,一個長期研究地球氣候臨界點的科學團隊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指出,當前全球超過一半的氣候臨界點已呈現出活躍狀態,其中幾個臨界點的到來已非常迫近,全球變暖產生的效應正在將地球向臨界點推進。

  所謂臨界點,即全球或區域氣候從一種穩定狀態到另外一種穩定狀態的關鍵門檻。20多年前,科學家們認為全球升溫達到5℃之時才會出現臨界點,但現在他們發現,臨界點可能在1℃到2℃升溫之間就會出現。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地球系統研究所主管蒂莫西·萊頓在這篇科學評論中列出了9個影響地球平衡系統的臨界點,其中不少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到的相吻合。比如,當氣溫升高1.5℃時,格陵蘭冰蓋融化的臨界點就會被觸發;全球升溫2℃,世界上約四分之一的永久凍土將會消融……

  丁一匯強調,臨界點大多是不可逆的,一旦觸發臨界點,氣候系統就會進入新的平衡態,不再會回到原來的狀態。因而,人類將會面臨更暖、更嚴峻的氣候條件和影響,以及更大的風險,有些甚至是災難性的。

  控溫1.5℃很難,但必須努力

  為了不讓地球氣候系統很快達到臨界點,IPCC發布了《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的特別報告》,目前看來,要完成這一目標挑戰不小。比如,當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凍土層消融時,那些從遠古時代就被永久封存的有機碳,將在微生物作用下轉變為二氧化碳和甲烷,從而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

  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樂群表示,近20年的氣象研究越來越指向一個事實,即自然變化是一個混沌系統,科學家要準確預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經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即人類排放的碳等於吸收的碳。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實踐低碳生活方式,大量使用清潔能源。

  「『碳中和』即使無法為全球變暖『剎車』,至少可以阻止增暖因素的『正正』疊加。」丁一匯說,控溫1.5℃雖然很難,但一定要努力。

  相關連結

  九個已識別的氣候臨界點

  (1)亞馬孫熱帶雨林經常性乾旱

  (2)北極海冰面積減少

  (3)大西洋環流自1950年以來放緩

  (4)北美的北方森林火災和蟲害

  (5)全球珊瑚礁大規模死亡

  (6)格陵蘭冰蓋加速消融、失冰

  (7)永久凍土層解凍

  (8)南極西部冰蓋加速消融、失冰

相關焦點

  • 全國7月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最高 今夏為啥這麼熱
    剛剛過去的7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3℃,是我國自1961年以來最熱7月;全國平均高溫(35℃以上)日數、日最高氣溫,也創下了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的新紀錄。  8月7日,我國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不過,目前仍然處於「三伏天」之內,8月11日入「末伏」,8月21日才能「出伏」。在不少地方,暑熱一時難消,高溫仍在持續。
  • 上海明天有望刷新60年12月氣溫 最高衝擊20℃
    當北方雪花陸續到貨,合計著何時能堆雪人時,南方今年冬天卻過出了春天的感覺,上海氣象臺還預告明天申城上海的最高氣溫有望衝擊20℃,有可能打破60年來同期氣象紀錄。今天陽光出來曬得人暖洋洋,最低氣溫市區徐家匯衝上10℃大關,為10.6℃,郊區基本都在7~10℃之間。白天氣溫回升也比較給力,市區徐家匯16.0℃,郊區中最高的閔行有19.0℃,其餘基本都在15~19℃之間。
  • 丹丹看天氣|昨天熱得破紀錄 今起氣溫速降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昨天暖氣團「發飆」,申城熱得出乎意料——不僅成為20世紀以來最熱,更是刷新了68年來最高「熱」紀錄,徐家匯自動氣象站最高氣溫衝上了27.2℃,為1872年建站以來11月中旬的歷史同期第二高位,僅次於1952年11月11日的28.0℃;郊區站裡除奉賢站與歷史極值打了個
  • 全國冬季氣溫歷史同期第五高 江浙滬等6省市史上最暖
    中國天氣網訊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顯得格外暖,國家氣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這個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廣東、上海還經歷了史上最暖冬季。預計今年春季全國大部還會繼續偏暖。
  • 北京多個氣象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未來十天仍偏冷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杜燕)1月6日起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大風和強降溫天氣。北京20個國家級氣象站最低氣溫均在-18℃以下,有10個站最低氣溫跌破1月上旬歷史同期極值,其中6個站跌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
  • 2019/2020年全國冬季氣溫達歷史同期第五高 「暖冬」過後又迎...
    2019/2020年全國冬季氣溫偏高 6省經歷歷史最暖季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國平均氣溫-2.25℃,較常年同期(-3.34℃)偏高1.09℃,是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高,為暖冬年份。
  • 12省份經歷最暖12月 全國平均氣溫系歷史同期最高
    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時表示,12月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12月1日—28日,全國平均氣溫為-0.3℃,比常年同期(-2.9℃)偏高2.6℃,為歷史同期最高。  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辦2017年1月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元旦假期天氣、2016全年天氣氣候盤點等內容。  就2016年1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李明媚介紹,12月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
  • 氣溫如坐過山車晝夜溫差達18.3℃ 四問申城"怪天氣"
    不過,正牢牢佔據申城上空的暖氣團迅速「發威」,隨著陽光鋪展,極力放送「熱情」,本市氣溫開始直線飆升,早晨8時大部地區氣溫已回升至14℃~16℃。午後13時30分左右,在豔陽的「助推」下,徐家匯氣溫「乘勝追擊」,飆升至全天的「頂峰」,達30.7℃,成為昨天徐家匯的最高氣溫,不僅較前天驟升了近3℃,還一舉刷新了3月9日創下的29.5℃的今年入春以來最高氣溫紀錄,昨天成為入春以來最熱一天。
  • -19.6℃!北京氣溫創1966年2月以來最低值
    昨天(7日)早晨,南郊觀象臺最低氣溫達到-19.6℃,為1966年2月以後最低值。此次冷空氣的「戰線」也比較長,預計到9日,京城的最高氣溫才能恢復到冰點之上。今冬以來,北京平均氣溫已經偏低了2℃。寒冷依舊是主旋律,大家出行,一定注意防寒保暖。昨天早晨,京城冷出了新高度!南郊觀象臺最低氣溫達到-19.6℃,為1966年2月以後最低值(1966年2月22日最低氣溫-27.4℃)。
  • 上海杭州等地高溫創歷史 馬路上烤熟生培根
    高溫覆蓋近三成國土  據統計,7月以來,江南及重慶平均高溫日數達17.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7.8天;湖南、上海高溫日數分別為18.9和18.5天,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多。其中,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高溫日數達21至29天。
  • 北京6個國家級氣象站最低氣溫今晨跌破歷史...
    今天早晨,氣溫大幅下降,全市20個國家級氣象站中有10個站最低氣溫跌破1月上旬歷史同期極值,其中石景山、通州、順義、昌平、霞雲嶺、上甸子共6個站跌破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觀象臺最低氣溫-19.6℃(出現在7日05時56分),為1966年以後冬季最低值(-27.4℃,1966年2月22日)。
  • 2019/2020年冬季全國氣溫歷史同期第五高 為暖冬年份
    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國平均氣溫為-2.25℃,較常年同期(-3.34℃)偏高1.09℃,是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高。除青藏高原大部氣溫偏低或接近常年同期外,我國其餘大部地區冬季明顯偏暖,其中華北地區西南部、黃淮和江淮的東部、江南南部和東部、華南大部及內蒙古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氣溫偏高2℃以上。
  • 2015全國氣溫創新高 12省市均溫達歷史最高
    全國氣溫創歷史新高,新疆出現罕見持續高溫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1.9℃)較常年同期偏高1.0℃,創歷史新高,華南平均氣溫也為歷史最高,全國有12個省(市、區)的平均氣溫均為歷史最高,有66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有74站連續高溫日數突破歷史極值,主要分布在西南及新疆北部等地
  • 氣象局:12月全國平均氣溫-3.6℃ 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31日表示,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王志華通報了1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 盤錦:2019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年平均氣溫平歷史極值
    2019年度盤錦地區主要氣候特點為平均氣溫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時數接近常年。年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暴雨、高溫、寒潮、大風、大霧、冰雹等。年內共出現4次局地暴雨和4次區域性暴雨,暴雨次數較常年同期偏多。
  • 雲南省平均氣溫刷新1961年以來最高值
    但從平均氣溫來看,從8月8日立秋之後至8月26日這段時間,無論是雲南還是省會城市昆明的平均氣溫都刷新了歷史同期的最高紀錄,並且全省超過一半氣象站點的平均氣溫也都創下了新高。但從最高溫的絕對值來看,昆明還遠達不到「秋老虎」的水平。
  • 上海「雙黃」預警高掛!本周天天下雨,氣溫全部「2」字打頭
    上海中心氣象臺15時10分更新暴雨藍色預警信號為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受強降水雲團影響,預計未來6小時全市大部地區累積降水量將達80毫米以上,暴雨藍色預警信號更新為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這樣涼颼颼的天氣,在上海的9月初可是不常見。氣象資料顯示,上海今年的開學日氣溫,要比常年偏低,常年平均氣溫是26.9℃。據氣象部門表示,昨天早晨是近20年來最冷處暑早晨,中心城區徐家匯站只有19.1℃,全天最高氣溫也只有21.1℃,溫差僅有2度。上周六,寶山氣象站早晨的最低氣溫只有18.3℃,創下了寶山區有氣象記錄以來,8月份的歷史最低溫。
  • 大清以來,上海的冬天今年最暖
    氣象資料顯示,16年12月到17年2月,上海徐家匯觀測站平均氣溫為8.3℃,為有史以來最高值!這個溫度有多高?平時的徐家匯,冬季平均溫度僅為6.1℃,今年直接向上高了2.2℃。說到徐家匯的這個「有史以來」,那可就有意思了,這個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地方,可是全世界第一批開始從事氣象工作的地方之一,1872年,法國人便開始在這裡記錄下徐家匯的溫度情況,在過去的140多年裡,徐家匯一直記錄著上海的天氣情況,從未間斷。也就是說,徐家匯開始記錄天氣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
  • 瀋陽今天氣溫已創歷史新高!打破瀋陽66年紀錄!
    超過了1952年7月18日38.3℃的歷史極端最高氣溫紀錄,為1951年有完整氣象資料以來的最高值!瀋陽今天氣溫已創歷史新高!打破66年紀錄!!全市平均氣溫為24.8℃,較歷年同期(23.1℃)偏高1.7℃。6月份平均氣溫為23.1℃,較歷年同期(22.0℃)偏高1.1℃,7月份平均氣溫為26.6℃,較歷年同期(24.3℃)偏高2.3℃。
  • 英國一些地方最低氣溫打破歷史同期紀錄
    新華網倫敦11月28日電(記者黃堃)近幾天英國普降大雪,英國氣象局28日發布公告說,前一天夜裡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最低氣溫已經打破歷史同期紀錄,預計寒冷天氣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氣象部門提醒人們注意防寒,並注意道路結冰等方面的風險。英國本次大範圍降雪從上周開始,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均有地方出現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