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安家》、《離婚律師》等多部熱播劇出品方耀客傳媒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A股掛牌上市;此前陷入大規模關店潮的連咖啡宣布正式回歸市場,並將啟動新品發布計劃;此外,拼多多入局社區團購,「多多買菜」在武漢和南昌兩地上線。
近日,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及管理合伙人龍宇在公開演講中談及了她對當下消費零售品牌投資火熱的看法。她表示,大家花了心血培育的品牌絕大多數會死掉,一個品牌能夠做到30億收入非常優秀,這個品牌也有勢能,但往往由於這樣的公司很多,外部有太多的技術、物流等第三方來賦能,導致它缺乏稀缺性,市場不會支付溢價,所以這與投資人最後的回報沒有什麼關係。
耀客傳媒啟動上市輔導
上海證監局近日披露,上海耀客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耀客傳媒)已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A股掛牌上市。此前,耀客傳媒曾先後推出《心術》、《離婚律師》等多部熱播劇,其創始人呂超為知名演員張萌的丈夫。
公開資料顯示,耀客傳媒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上海,主營業務為影視劇創作、演出經紀等,其憑藉《安家》、《離婚律師》等多部熱播劇,在業內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近期,其還與上海廣播電視臺、SMG尚世影業聯合打造了「抗疫」時代報告劇《在一起》。
關於登陸資本市場,耀客傳媒曾於2015年12月掛牌新三板。而2017年4月耀客傳媒公告稱,為配合公司經營發展需要,公司股票自4月12日起終止掛牌。2019年1月,彭博曾報導稱耀客傳媒最快年內赴港上市,募集1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耀客傳媒的股東陣容也十分豪華,同時匯集了騰訊與阿里系資本。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至今共獲得4次融資。2015年,耀客傳媒獲得來自騰訊的3500萬元B輪投資;2017年10月,再次獲得由雲鋒基金領投,騰訊、國中創投等跟投的數億元融資。目前,騰訊通過林芝利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耀客傳媒19.95%的股份,為其最大外部機構投資方。
今年以來,隨著創業板註冊制等利好政策落地,尚處於寒冬的文娛行業IPO出現了一波高潮。此前,果麥文化、燦星文化以及吳奇隆創辦的稻草熊影業等,相繼提交上市申請,行業回暖跡象明顯。
連咖啡宣布回歸
近日,連咖啡在其官方公眾號宣布正式回歸市場,並將啟動新品發布計劃,新產品包括但不限於咖啡膠囊、掛耳、凍乾粉等。在渠道方面,連咖啡還將在天貓、便利店等方向拓展,服務範圍也從北上廣深擴大到全國。
此外,有媒體報導稱,連咖啡回歸背後是新一輪融資的支撐,接下來將正式進軍快消飲料行業。
據悉,連咖啡成立於2014年,由航班管家創始人王江創辦,此前共完成了6輪融資,投資者不乏啟明創投、高榕資本等知名機構。其C輪融資額更是高達2.06億元人民幣,一度轟動創投圈。今年6月,連咖啡被曝正在大規模關店的原因,關店範圍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彼時,有消息人士透露稱,由於前期發展太快,選址盲目,後期開的門店不僅沒有增加營業額,反而拖累了老店的業績,加之人力成本增長,連咖啡前期的融資也已經基本消耗殆盡,資金方面難以支撐,不得不關店。
此外,「易捷咖啡」也是連咖啡未來發展的著力點之一。據了解,關店風波後,連咖啡與中石化易捷達成合作,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易捷咖啡」,主營加油站便利店咖啡業務,並計劃開設站外易捷咖啡館,選址在購物中心、辦公樓等流量聚集入口。
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
近日,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產品「多多買菜」在武漢和南昌兩地上線,小程序多多買菜已投入使用。據悉,多多買菜定位於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平臺,採取「預訂+自提」模式,賦能社區門店,創造線上收益,服務社區消費者。
多多買菜目前處於團長招募階段,上線後推出了一系列極具拼多多特色的推廣方式。為了搶奪優秀團長資源,拼多多豪擲10億作為招募團長的補貼,未來還將對招募的團長進行專門的培訓,制定團長的成長計劃和「1V1」幫扶。
社區的團購如今已是巨頭必爭之地,今年的疫情更是加速了用戶教育,社區團購開始成為公眾重要的買菜渠道之一。今年6月,滴滴在成都上線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產品以水果蔬菜、糧油副食為主,僅支持用戶到店自提,不過從倉庫到門店,滴滴都選擇與第三方合作模式;7月,美團發布組織調整公告稱,將成立「優選事業部」,入局社區團購賽道,首個試點城市選在濟南,隨後美團優選推出「千城計劃」,將在未來3個月內進入20個省份;此外,騰訊、阿里也通過投資的方式在社區團購方面布局,騰訊曾投資興盛優選,阿里入股了十薈團。
本周人氣觀點
近日,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及管理合伙人龍宇在公開演講中談及了她對當下消費賽道火熱的看法,每經記者對其進行了編輯,整理如下:
我們以前更看重一個企業的基本面,但現在我認為市場情緒的驅動也非常真實,是需要重視的力量,過去的生存經歷使我們有的時候在投資方面不夠激進,看過11年一地雞毛的消費品,所以在消費品的品類和品牌上會更加注重它的基本面。但現在有些時候也要忍痛放掉自己所認為高貴樸素的古典價值投資理念,要把市場情緒和集中效應的勢能、社會心理學當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
大家都是在面向未來做風險投資,都是在支付溢價。我們之前只給6個月、最多12個月的溢價,現在有的投資甚至需要支付36個月的溢價,這是非常可怕的。反過來,這種情緒的確使得頭部公司比別人多了「貓的九條命」,殘酷的是在底部翻湧的公司。
我們自己也看消費零售的品牌,講一個殘酷的事實——今天大家花了心血培育的品牌絕大多數會死掉,一個品牌做到30億收入的時候,其實這個企業家非常優秀,這個品牌也有勢能,但往往由於這樣的公司很多,外部有太多的技術、物流等第三方來賦能,導致它缺少稀缺性,市場不會支付溢價,所以這和投資人最後的回報沒有什麼關係。
目前一二級市場都比較熱,熱還能持續多久?美元的超發一直在警告,未來24個月有下跌30%的可能性,基於中國宏觀控制還可以,因此國內市場熱度如果不能持續,我覺得不會是瞬間退燒,大概持續兩年會有非常活躍的併購市場機會,使得大家有機會把市場格局重新做調整。這是我們投資人整理自己的手藝,把自己能做大的時機,能超量成長的公司讓它披荊斬棘;如果中段發展受到挫折的公司,我們幫助他們儘快加入快車道或者平臺,這是我們能做的服務。
如果今年只關注一個領域,我會關注零售。在我們的體系裡,零售是三個從左到右的模塊——左端的是供應鏈,中端的是產品策略,右端的是獲客。流量的流變是過去這10年電商平臺的主要邏輯。
剩下幾個月我會把精力放在這三個模塊中的產品策略端:生產什麼樣的產品?以什麼樣的價格賣給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形式?用什麼樣的理念和文化能夠支撐?比如說國潮、環保等。而且賣的品類上要嚴格挑選,它肯定是自帶復購性,本身是有耗材屬性,比較低的損耗和成本,要賣出文化的特性、情感。另外,代際遷移一定會帶來更顯著的社交切換,我們也在持續投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