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最大的悲哀,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

2021-01-13 殘疾人的副業生活

最近,我跟一位朋友聊天,談到了當今社會的亂象:隨地吐痰、肆意插隊、賣豬肉大姐邊抽菸邊賣貨等等等等。其實我並沒有指望我的朋友會跟我碰撞出什麼更好的語言,但是我無論如何都沒想到 ,她說:「你的想法太偏激了,現在都這樣兒,就你事兒多!」

我驚呆了,中國是我的家,我希望我的家越來越好,真的想不明白,她為什麼會有如此想法,其實說到這兒的時候,我想起了英語中有個短語叫elephant in the room(房間裡的大象),意思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可是卻一直被忽略的問題。

「房間裡的大象」這個概念現在用的很多,就是指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者感受。還有一個定義,更加準確和傳神:房間裡的大象,就是那些「我們知道,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該知道」的事。

比如吸菸,大家都知道有害健康。可說實話,如果你在抽菸,別人勸你說「這對身體不好」,你會搭理嗎?如果你不吸菸,看見別人在抽菸,你會勸他「別抽了,注意身體」嗎?大概沒人這麼不知趣吧,所以中國男性吸菸率高達52.1%。你看,「房間裡的大象」明明就在,但是沒人說它在。

人們常說沉默是金,並常常用這句話來告誡自己:言多必失,少說多做,禍從口出,實幹興邦空談誤國。「或者「事不掛起,高高掛起!」但有一種沉默引人深思。」最近讀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亦農推薦過《房間裡的大象》,這是一本關於沉默的書,作者是美國知名社會學學者伊維塔·澤魯巴威爾。

但是馬丁路德金說:歷史將記取的社會轉變的最大悲劇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

「房間裡的大象」是一句英語諺語,大象用來比擬某種巨大、因而不可能被忽視的真相。房間裡的大象則表明,儘管人們無法否認該事實確鑿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依然刻意迴避,故作不知。

「用作者的話來說,房間裡的大象就是那些『我們知道,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該知道』的事。」亦農認為,「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是典型的「房間裡的大象」,但只是一個隱喻。就好比電視相親節目裡,嘉賓們分析某個相親失敗的男人哪句話說錯了、哪個表情不當,卻絕口不談他的職業是廚師或者鞋匠的事實,這時候,電視屏幕裡站著一隻「大象」。

在書中,澤魯巴維爾從社會學和心理學角度深度剖析了合謀的沉默這個現象,並且指出了打破沉默的意義。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在本書的推薦序中說,社會轉變的最大悲劇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這本書的意義在於提醒人們直視生活中的沉默,當房間裡有一隻大象時,它隨時可能抬起腳來,踩碎我們天下太平的幻覺。

第一, 合謀的沉默有哪些特點?

1. 合謀的沉默針對的是那些顯而易見的事,而不是一些我們忽略、沒注意或者根本不知道的事;

2. 合謀的沉默是一種集體行為,需要至少兩個人一起合作,拒絕承認某件事;

3. 參與合謀的沉默的人不僅否認事實,對沉默本身也絕口不提。

第二, 合謀的沉默是如何產生的?

1. 合謀的沉默產生,主要有三個原因:

(1)恐懼:有些事情人們不討論,是因為害怕被牽連、被攻擊,或者人們害怕面對痛苦,想逃避現實。

(2)恥辱:人們如果覺得一件事太醜陋,就不會討論它。感到恥辱也會阻止人們揭穿真相,以此維護群體的公眾形象。

(3)尷尬:尷尬比恥辱要溫和一些,有些合謀的沉默是因為真相讓人尷尬,說出來有可能傷害別人的感情。

合謀的沉默可能是恐懼、羞恥和尷尬中的某個原因導致的,也可能是這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2. 什麼導致了人們的恐懼、羞恥和尷尬?

(1)社會文化習俗

人們為了更好地融入社會,通常會按照群體成員約定俗成的準則來行事,以此來決定應該或者不應該關注什麼是。僅僅是通過觀察,別人贊同什麼,迴避什麼,我們就知道自己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社會文化習俗會導致合謀的沉默。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社會禁忌,當一些行為被視為不能聽、不能說也不能看,人們就會因為恐懼而產生合謀的沉默。

社會禁忌還有一種溫和的版本——人情世故。和社會禁忌的嚴格禁止不同,人情世故的規則通常是指導性的,它會告訴你怎麼做才得體,假如違背了這些人情世故的規則,人們就會覺得尷尬,所以選擇沉默。

(2)社會權力結構

沉默和否認是權力分配不均的產物。在一個人人平等的環境裡,人們更容易暢所欲言。權力決定一個人能獲取多少信息,還可以控制他人可以獲得的信息。我們經常聽到上級對下級說:「不要談論那件事」,卻沒有下級跟上級這麼說。這種權力的分配不均,會讓人們不敢談論某些上級禁止或者不喜歡的話題。

第三, 我們應該如何打破沉默?

打破沉默的關鍵,就是要把大象放到眾人眼前,給它打上聚光燈,讓它的存在成為公眾話語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私下承認並不能打破合謀的沉默,我們必須公開承認秘密的存在。

這裡要注意,打破沉默和揭發不同,打破沉默者所揭穿的是我們都知道卻不願意公開承認的秘密,而不是揭發那些我們原本不知道的內幕。

為了打破合謀的沉默,總要有一個人先站出來,勇敢地戳破真相。但打破沉默不可能僅僅靠個人,還需要整個社會的通力合作。生活中打破沉默,同樣需要團體的力量。

就像作者一再強調的,打破沉默是集體合作的結果。第一個提到房間裡的大象的人,只是開啟了承認的第一步。如果有人站出來指出房間裡的大象,但其他人卻毫不理睬他,或者把他當成神經病,最終合謀的沉默還是無法被打破。只有當我們所有的人都不說、不看、不聽,我們所說的大象才能真正在房間裡待下去。

好在隨著大象越長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隨之加大。「因為大象越來越大,掩蓋這隻大象所花費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並且,目擊者的增多也意味著出現『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亦農認為,最終孩子小聲的一句嘟囔「皇帝沒穿衣服」,就可能讓這隻充氣大象迅速地癟下去。「二戰之後,德國人紛紛睜開閉上的眼睛;赫魯雪夫時代,蘇聯人也從對史達林的崇拜中醒悟過來;『文革』之後,人們回頭看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會感到不可理喻。可惜,在眾人眼睛的這一閉一睜之間,已經有無數人成了沉默的祭品。」

「所以這本書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直視我們生活中的沉默。直視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遺忘和集體性否認的壓力,直視生活中不被陽光照耀的角落、被壓迫者的痛苦和我們自己的軟弱。」亦農說,人們習慣於為自己的沉默辯護,卻往往忘記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為這些現象添磚加瓦。「我們盡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當房間裡有一隻大象時,它隨時可能抬起腳來,踩碎我們天下太平的幻覺。」

相關焦點

  • 劉瑜:沉默不是金,而是社會的悲劇
    來源:《房間裡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認》作者:劉瑜   人們習慣於用政治或社會的壓制來為自己的沉默辯護,卻往往忘記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為這種壓制添磚加瓦。當一些人為了這個社會在付出的時候,請不要嘲笑他們的「卑微」和「愚蠢」。  沉默是金,人們常說。這話還被寫成大字,鑲在框裡,貼在很多牆壁上。人們用它來告誡自己:言多必失,少說多做,禍從口出,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總之,能閉嘴的時候就閉嘴。  但是馬丁·路德金說:歷史將記取的社會轉變的最大悲劇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  歷史上無數悲劇源於集體沉默。
  • 好人與壞人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侵刪    老一輩的人常把人簡單地劃分為好人和壞人,其 實人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生靈,大多的人不是單純的好或單純的壞,而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因為人本身有七情六慾生理需求,社會中又受法制道德規範制約,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心境,好與壞自然也就此起彼伏
  • 房間裡的大象:沉默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今天要講一個社會現象,叫做『』房間裡的大象『』,意為非常明顯的問題,卻被集體性沉默和否認。舉個例子,好比電梯裡有人抽菸,但是大家看到這個現象,卻跟沒看到一樣,誰也不會去制止這種行為。人們常說沉默是金,但是有時候沉默往往帶來的是更大的災難。
  • 好人與壞人在什麼不同?
    在當今的社會,一個人不學好搶劫別人財物,甚至危害到別人的生命時、偷盜別的財物,槍枝交易,吸毒販毒,拐賣婦女兒童等等,這類人我們認為他是壞人。為什麼認定他是壞人呢?對於那些經常幫助別人,例如幫助別人送小孩上學,照顧孤寡老人的起居,幫他們送米送油;還有的慈善家每年資助僻遠山區兒童上學,承建希望小學,他們的這些善舉,感動了別人,我們認為他是好人。好人的最大特點是處處心裡想著別人,樂於助人,別人的利益始終放在首位,既他人所思,既他人所想,為他們辦好每件事!
  • 蠢人像壞人、壞人像好人,好人像傻瓜
    「有人作惡,你卻在一邊沉默,你這就是變相的幫兇,變相的作惡,不是壞是什麼?」我氣憤的回答。想不到,他卻笑了,說我不懂事,反問:「對作惡的事,沉默算是一種幫兇,如果還幫著作惡呢?」「那就是同夥了!」我回答說。「你錯了!」他說,「對於那些惡人的作惡,幫忙的人其實並不一定都是壞人,或者說是作惡者的同夥,也可能是蠢啊!」
  •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我在沒有聽見福音,沒有信耶穌的時候,是這樣區分好人、壞人的。一,只要不觸犯法律(或者犯法了,沒被發現),就自認為自己是個好人。。或者說凡是這樣的人就算是個好人!二,犯法了,被處罰了或服刑了,這樣的人就是壞人。。
  • 《黃金三鏢客》:好人、壞人和醜人之間的故事
    這種逃避恰恰是種莫大的悲哀和反諷。當鏡頭緩慢的拂過廢墟上成堆的屍骨時,影片的節奏一下子變得舒緩而肅穆。這種情緒被一點點醞釀,直到片末伊斯特伍德把雨衣蓋在一個即將死去的傷兵身上,並給他抽最後一口雪茄時,達到了高潮。
  • 妙先生:「殺好人救壞人」的精髓在哪裡,東陽是壞人還是好人?
    電影《妙先生》以「善惡抉擇」為核心打造了一個「殺好人救壞人」的離奇世界,那麼在這篇稿子開始之前我問大家兩個問題,「殺好人救壞人」對不對?若是殺一個好人可以救下一群壞人你願不願意殺。從妙先生「殺好人救壞人」的規則上來看妙先生是來殺好人的,但是凌松並不知道妙先生想幹什麼,於是把東陽告訴了妙先生,確實在凌松的心中東陽確實是好人。
  • 壞人如何轉變成好人?這兩個條件任意滿足一個就夠了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這是我們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狹義一點、主觀一點的,就是對自己好、對自己有利的人;廣義一點、客觀一點的,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有利的人。同樣,也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好人和壞人之間甚至沒有明確的界限,如果我們一定要量化好人和壞人,那麼就只能是遵紀守法的就是好人,違法犯紀的就是壞人。好人和壞人之間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是相互共通的,好人有些情況下因為某些原因可以變成壞人,壞人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條件變化成好人。
  • 心理學家:壞人永遠比好人的心理強大,原因很簡單
    就在一家人興衝衝地坐上桌,準備享用美味時,突然來了一個乞討的老大爺,這讓家人頓時有些沉默。但出於當天心情好,還是決定施捨一些吃的給對方。壞人並不自知在我們的認知裡,人應該是能明辨是非、一心向善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真正的壞人不知道自己是壞人。
  • 如何區分好人與壞人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人之初,性本善。是好是壞,從做事是上看。好人與壞人區別,一般是根據個人利益而定的,做了對你有利事情的人就是好人,反之就壞人。或者,做了維護公眾利益事情的人就是好人。雖然沒有直接得利,但是對於那些嚴格遵守道德規範的人,還是把他劃分到好人行列。區分「好人與壞人」現在變成了區分「好事與壞事」。問題變得更複雜了,事情都有兩面性,什麼事情都可以用雙刃劍理論。特別是在遇到倒黴事情的時候,「吃虧是福」四個字馬上使得劇情反轉。那麼,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壞人,不能原諒讓你吃虧的人,是你自己心胸狹窄。
  • 可怕的不是「真壞人」,而是衣冠禽獸假好人——遠離虛偽的人
    表裡如一的人難找,表裡不一的人常見,很多時候最可怕的不是真壞人,而是「假好人」真壞人我們可以去防,知道如何去防,而假好人很多時候迷惑了人的眼睛,如披著羊皮的狼,讓我們防不勝防,記得有句話叫做「你可以不是一個好人,但一定要是個真實的人」。
  •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們應該如何,定義生命的好壞?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如何去定義好人和壞人?如果我們說別人是壞人,說明我們也不是好人,對彼此都不是好事。如果我們說別人是好人,對雙方也可能造成不好的結果。世界上有好人和壞人嗎?為什麼我看不見世界上,有好人和壞人?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只是,偏向於惡 或 偏向於善。無論是誰,如果他選擇作惡。
  • 為什麼一個好人,會突然之間變成一個壞人
    周秋鵬最近幾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報導,一個公眾形象非常好、被大多數人公認的好人,突然之間做了驚天動地的壞事,而變成了大家眼中的壞人。一個人之所以要成為一個好人,實際也是一個受到能量推動的事物。而一個事物發展到了極致,就會在內部發生裂變,導致能量坍塌,朝著相反的方向運行。所以,當一個好人出了名,那麼平時只能不斷做好事,來證明自己是好人,以此繼續得到大眾的認可,沒有第二種選擇。這種單向的運行會消耗掉全部的推動力。就像股市那樣一直上漲,到後來就漲不動了,接下來的跳水也是驚天動地的。
  • 當孩子問你「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該怎麼回答?
    「Daddy,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們喝酒時小傢伙湊了過來。客廳電視上正放著總統辯論——倆老頭子往死裡掐。我和哥們兒相視一笑卻沒有回答,突然發現這和莎翁那」生存還是毀滅「一樣,不是個簡單的問題。狐狸老鼠和狼小傢伙於是就跑開了。哥們說,之前他們交流過相似的問題。
  • 《錦繡南歌》徐臨是好人還是壞人?徐臨才是整部劇最大的boss嗎?
    電視劇《錦繡南歌》已經開始播了,也是現在大家都十分喜愛的一部劇,在這部劇當中,徐臨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據說徐臨才是這整部劇最大的boss,這是真的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 沉默是金子?你被騙了嗎?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沉默是金」這個句子,他告訴我們,不說話的人往往成功。正如我們周圍的人常說的「少說話,多做事」,中學老師經常喊「不要講話」,或者著名的格言「事實勝於雄辯」。不沉默是我們為自己或他人爭取合法權益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攻擊不公平和惡劣事件的唯一途徑。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人選擇沉默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利益可能會受到損害,或者因為他們認為這與他們無關。確實,沉默對我們付出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可以避免說錯話的風險。同時,我們也不會因為特立獨行而受到質疑和排斥。
  • 寫點日記的方方不是壞人!此刻境外出書的她,絕不是好人!
    03 但那時,我還是覺得 「方方不是壞人!」說實話,我也出過幾本不薄的書,大多數不暢銷。我也不是什麼作協圈中要人,現任的作協主席一個都不認識,更不用說前任的前任的前任的作協主席。咱更不敢高攀了。我真的覺得,現在的方方不是什麼好人。尤其是她昨天特地寫了一篇解釋說明的文章,讓我覺得心中噁心。我見過有些體制內同志,自己拿上十幾萬人民幣,專門出版一本只印幾十本的書,人家圖名,大家也知道。
  • 農村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是何意,老人的話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是何意,老人的話有道理嗎?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就會想念農村的生活,農村沒有城市的喧鬧,沒有城市的爾虞我詐,簡單是可以稱為是世外桃源。現在想想小時候的生農生活,真是令人懷念,小時候的自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那個時候就是快樂的時光。
  • 孩子:世上沒有絕對的壞人與好人,一心向善更靠近幸福
    當這些消息在網際網路上滿天飛時,很多人因此得出一個結論:「孩子,這個世界上壞人太多,你千萬要小心。」當我看到這樣的結論時,忍不住嘀咕「一粒老鼠屎 ——壞了一鍋湯」,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壞人與好人,我們父母在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同時,更要把美好這顆種子種進孩子的心裡,讓它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孩子一心向善才能更靠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