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虐單身狗,而是在譴責愛情。看過老友記的人或許還記得,菲比在第二季第十四集中也提到過龍蝦拋開男主自己表面上的解釋,就讓我們姑且認為男主是一個對於愛情有著深深渴望的人。所以我想談談,在這部dystopian的電影中,愛情是什麼。
電影開頭的部分,男主的妻子告知他們的partnership結束時,男主沉默許久以後,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Does he wear glasses or contact lenses?」(他戴框架眼鏡還是隱形?)這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直到後來才漸漸明晰。在這個社會中,愛情是一種配對體制。愛情的標誌就是兩個人擁有所謂的「相同點」。只有具有相同特徵的人才可以成為partner,合法的在城市中生活在一起。每個人都被貼上了固定的標籤,也就是電影裡所說的defining characteristic。一定時間內沒能成功配對的單身將會被殘忍的變成動物。
總之,單身有罪。剛剛進入賓館時,經理讓新來的單身們介紹自己時,我們知道了瘸腿男父母的故事。瘸腿男的父親和母親之所以分手,是因為瘸腿男的父親遇見了數學比瘸腿男母親更好的人,而這一切在瘸腿男的敘述中顯得有些理所應當。在這個世界中,愛情的邏輯在於匹配,在匹配這個大前提之外的一切都是判經離道的。而那群判經離道的人,就是堅持單身的孤遊者。在這個世界中,面對愛情,只存在絕對的選項。就像電影開頭男主登記性取向時一樣。在這個體質下,出現了不同的態度。有人不願將就,寧願變成動物;有人為了更好的生存,偽造自己的特點;有人苦苦等待,代價就是必須不斷捕獵孤遊者,消滅「罪人」;有人還有人乾脆逃離了體質,進入另一個極端,變成了孤遊者。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所處的世界。男主嘗試了全部,最終選擇投奔了孤遊者。既然在禁錮的世界裡無法好好生存,那不如就徹徹底底的無法無天。但是這並不代表自由。
男主投奔孤遊者後,narrator也就是女主和男主第一次見面時,女主的陳述裡有這樣一句話:「The next day in the city, he found out that I were short sighted too.」從此,我們恍然明白,男主的特點是近視。這成為了男女主角相愛大前提。諷刺的是,男主在對「愛情」絕望後,在一個最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了一個match的人。更諷刺的是,在觀眾看來,他們不僅僅是共同點match,而是真正相愛了。在孤遊者偷襲賓館的橋段裡,我們看到了戀人關係中的謊言,自私和虛偽。看到了這種社會體制下脆弱的關係和醜惡的人性。然而男女主之間就真的情比金堅麼?女主變瞎後,質問為什麼瞎的是我而不是他。就像賓館經理的partner極力證明自己更有能力單獨生存。他們的愛情從開始就同樣受錮於體質。而男主真的會把刀捅進雙眼麼?我覺得不會。因為這樣才是對現實世界最完美的嘲弄。
如今網上嘲笑單身狗已成為一種風氣,而這背後則是眾多單身的人內心的急躁不安與隱隱自卑。之所以會如此,根本原因還是在中國,大齡單身甚至成為了一種罪過(所謂大齡往往只是剛過25歲而已)。正因如此,這部由一個腦洞很大的希臘人導演,由非常高冷的英國團隊製作的真·虐狗大片,才會讓中國觀眾有如此之多的共鳴。
這是一部非常有《黑鏡》氣息的電影,單身有罪在這裡被推向了極致。所有單身的人被送到一個旅館。在這裡他們有45天和其他單身的人配對,時限一過未成功者必須被手術變成一種動物(動物種類可自選,這是也一個英國人的冷笑話點)。旅館為了促成配對也是煞費苦心,各種配對宴會,還有舞臺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思想教育工作,來表達單身多麼糟糕,有另一半世界多麼美好。
這其中所有的人際交互,都是導演刻意為之的虛假和生硬。從主角登記入住旅館開始,他與旅館工作人員和其他旅客的所有交流,甚至是背景音樂,都帶著一股極端的笨拙、刻板和不自然。旅館所做的思想工作,舞臺表演,觀眾反應,都如機器人一般。甚至兩人想要配對,依據的往往是生拉硬套的一個「共同點」,比如鼻子會流血,比如對人對事冷漠殘忍,為了配對成功就得裝作有這些共同點,否則無法通過驗收。當真愛也需要通過外力脅迫,就必然導致了根本無法有真愛。這樣的表現雖然誇張,但無疑是在諷刺現代社會人際社交的虛偽和無能,人與人之間愈發無法相處。
當45天大限將至,如果找不到對象又不想變成動物,通常有兩個出路。一是逃往到樹林,二是去追殺樹林裡的逃亡者來賺取額外天數。樹林裡的抵抗組織,乍一看單身有理,充滿了自由色彩。尤其是樹林裡的秘密派對,每個人戴著耳機聽各自的音樂,在一片寂靜中各自起舞,而周圍是各種變成駱駝、豬、驢或更加詭異的動物的單身狗們踱來踱去,還真有點奇妙的意境。
孰料森林裡竟是另一個極端,必須單身,戀愛者死。當然,就如逼著配對出不了真愛一樣,禁慾也防不了真情。感情就是這麼奇妙,越是催生就越出不來,愈是禁錮就愈加激動人心。無怪乎有那麼多偷情的人,其實也不乏一點點刺激的享受吧。
看到這裡,我們也許會覺得導演要表達的是對自由推崇和壓迫的鄙夷。然而,這雙重禁錮之下催生的真情,當主角需要面對剜去雙目時,它卻也未必經受得起所謂的考驗。剜去雙目誠然又是一個誇張的挑戰,但無疑還是給所謂真愛無敵潑了一盆冷水。導演似乎完全不信任愛情,應該被很深的傷過吧。現實中也有很多人自作聰明地去做這種考驗,無論是你媽落水還是找人勾引你,結果都是自討沒趣。她(他)們不明白,感情不是用來考驗的,而是歷久彌堅的。
但這部腦洞很大電影,帶給我們很簡單的道理卻值得受用:感情不是非黑即白,唯有自由才是它的健康土壤;真情誠可貴,但也不要整天想著考驗它,你若對它抱以戒心和惡意,它也只會還以最醜惡的面目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