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漸近,冬至已至。冬至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更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稱為「亞歲」,足以表明冬至的重要性。古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吉大利之日,因為冬至過後,白晝一天比一天加長,陽氣漸足,新的一個循環又開始了。在這個自古以來就認為是吉祥的日子裡,讓我們喝一杯熱茶,品幾首冬至的古詩,讓古詩寧靜你的歲月,溫暖你的人生。
冬至【唐代: 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唐代宗大曆二年,杜甫在夔州,這是他棄官飄零以來的第九個冬至日。首聯即用對仗,直接敘寫詩人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奠定了詩歌的基調。頷聯寫旅居之境況,「天涯風俗自相親」更讓詩人增添對故土家園的思念。頸聯寫詩人身臨「丹壑」而意想「紫宸」,眼下的悽清、落魄與昔日的熱鬧、得意形成對比。尾聯想到長安,更增愁恨。全詩由自己的漂泊流浪聯想到朝廷,集中體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八句皆對,律對嚴整,感情深摯,具有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邯鄲冬至夜思家【唐代: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此詩描寫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鄲驛舍的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致,運用想像等手法,表現出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
詠廿四氣詩 冬至十一月中【唐代: 元稹】
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
元稹的詠廿四氣詩,首首都是節氣詩的經典。周曆以冬至月為正月,此時大自然的陰陽二氣開始旺盛,這天太陽直射的緯度最南,所以「舜日照南天」。皇帝們在這天舉行隆重的大典,載歌載舞、開筵相慶,舉國上下共同歡呼國之有道,又有誰還能想起來徵蕃戍邊那些事?這首詩既寫出了冬至節氣的自然現象,也寫出了其人文屬性。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唐代: 杜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雙鯉,指代書信,寫封家書寄給遠方的弟弟,冬至已到,氣候轉冷,不知你境況如何?頷聯把兩種感情加以對比,烘託對弟弟的殷切思念。一杯苦酒,默坐獨飲,非但無以解憂,反而頓生愁緒無數。頸聯以自身的感受來推測親人的處境:天冷了,不知多病的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體?是否知道添衣加被?尾聯愈加顯示了兄長的心情之沉重:颯颯的寒風已讓作者深感不安,更何況是冷雪呢?即使不是雪,難道雪天的到來還會遠嗎?思念中更添惆悵和焦慮。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宋代: 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這首七絕描寫了詩人冬至日獨遊吉祥寺的所見所聞所感。冬至日裡井底映出微微的陽光,天氣欲晴未晴,寒雨蕭蕭,打溼了枯萎的草根,詩人自嘲,有誰像自己一樣,不在花開時節來遊玩,卻獨自在冬至日前來呢?詩人的率性豁達表露無遺,和「一蓑煙雨任平生」有異曲同工之趣。
冬至日銅壺閣落成【宋代:範成大】
走偏人間行路難,異鄉風物雜悲歡。
三年北戶梅邊暖,萬裡西樓雪外寒。
已辦鬢霜供歲龠,仍拚髀肉了徵鞍。
故園雲物知何似?試上東樓直北看。
範成大與楊萬裡、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當時範成大任四川制置使,在成都修建了銅壺閣。冬至日,恰逢銅壺閣落成,詩人登閣覽物,思緒萬千。
此時詩人已經是知天命之年,來到偏遠的異鄉四川,首聯便發出了「行路難」、「雜悲歡」的感慨;頷聯寫景,「北戶」指的是北方故國,詩人遙想北方的梅花正開得鮮豔,而自己此時卻身處西樓倍感雪後的寒冷;頸聯表達詩人的志向:雖然年事已高,仍然要拼了身子骨,讓天下太平;尾聯再次提到故國:故國是什麼模樣?請登上銅壺閣東樓來看看吧。全詩既有身世之慨,更充滿家國之思,風格上類似杜工部的《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