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被低估的十大帝王

2020-12-19 寒冰讀史

1、劉禪——三國中智力被嚴重低估的皇帝

蜀漢後主劉禪(207—271 年),自東漢末以來一直被視為「扶不起的阿鬥」——某種弱智或低能兒的象徵,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曠古奇冤之一。其實,劉備和劉禪可以說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工於心計的帝王。前者靠他的人格和謀略使其親手創建的蜀漢帝國在夾縫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後者則靠其雅量與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條件非常不利的情況下,能夠安全地度過一生。

諸葛亮逝去不久,西蜀就滅亡了,阿鬥做了司馬昭的俘虜。司馬昭何許人也?形容為虎狼之輩是毫不誇張的,看看他殺滅曹丕幾個兒子的手段就足以證明此言不虛。然而,司馬昭在阿鬥面前,是被阿鬥玩的團團轉的。司馬昭問阿鬥曰:「思蜀否?」阿鬥答曰:「此間樂,不思蜀。」多麼直白的回答,然而又是多麼深邃的思維啊!試想想,還有比這六個字更令司馬昭放心的答案嗎?沒有,絕對沒有。於是,阿鬥在司馬昭的虎窩裡舒舒服服地吃喝玩樂,直到終老。這樣的智慧別人有嗎?這樣的際遇翻遍史書還能找到第二例嗎?答案是:沒有!不能!由此可見,三國中阿鬥的智力被嚴重低估了!

2、李治——被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光芒掩蓋的大唐皇帝

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於病弱,655年,在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他就讓武則天參與朝政,時人稱為「二聖」。對唐高宗在歷史上的作用,一般認為他是個昏庸之主。范文瀾先生說:「唐高宗臨朝,臣下來奏事,不會作判斷,要宰相提出意見,才算自己有了主意。他這種昏懦的性格,勢必扶植起統治階級內部的腐朽勢力,引導國家從亂到亡的道路。」這樣的說法,把唐高宗這個人徹底否定了。

也有人指出,唐高宗根本沒有昏庸之舉。在即位之前,曾參決朝政,頗得唐太宗稱讚。即位之初,也勤於國政,每日臨朝,孜孜不倦。他不僅能夠遵循唐太宗的大政方針,而且也表現出了管理國家的才幹。具體表現在他十分重視法制建設。他令長孫無忌等修成《永徽律》,還逐條對之進行注釋,寫成《唐律疏議》30卷頒行天下。他在即位之初,鼓勵臣下進諫,他自己也能很好納諫。他賞罰分明,對貪贓違法者堅決予以打擊,不留一點情面。褚遂良就是因為低價強買中書省翻譯人員的土地,被左遷為同州刺史。他維護了國家統一,討伐西突厥,鞏固了唐王朝在西域的統治。他有過錯,如容忍和支持武則天對王皇后、蕭淑妃的殘酷迫害,在對褚遂良和長孫無忌等人的處理上,也沒有很好地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但這並不能說明他是個昏庸之君。用昏庸來解釋武則天參預朝政的原因,顯然是不妥的。

上元二年(675年),高宗風眩症加重,曾想禪位給則天皇后,「使攝知國政」,正式臨朝稱制。宰相郝處俊進諫說:「昔魏文帝著令,雖有幼主,不許皇后臨朝,所以杜禍亂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中書侍郎李義琰也附和郝處俊的意見,高宗無奈作罷。如果說高宗不是昏庸之君,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但如果我們說他真是個昏庸國君,那麼史書上描述他尊禮大臣,問百姓疾苦,稱為「永徽之政,有貞觀遺風」,這又是怎麼得來的呢?所謂的唐高宗「昏庸」,至今仍是一謎,令我們左右為難,無法圓滿解釋。

3、雍正——被誤解的皇帝,被低估的王朝

和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相比,雍正呈現出如此衝突、多元、複雜、孤獨,甚至混亂的面貌。他的癖好個性、他權力來源的正當性、他的死亡、他的政治風格、他的政治遺產,都充滿了各種彼此對立的評價,纏繞著諸多疑問。而他的內心世界,我們更是無從知曉。

無疑,一方面是因為,他活在康熙和乾隆這兩個盛世巨人的夾縫之間。雍正王朝的13年(1722-1735年),猶如是兩束巨大光環之間的史學陰影,也宛如兩座巔峰之間被忽略的低谷。另一方面是因為,漢人知識分子的不滿和誣陷,以至於這位皇帝要親自編寫一本書,為自己辯護。而兒子乾隆下令銷毀這本書,又徒然增加了世人對他和滿清的誤解。

因此,他的一生,幾乎是被塗抹上層層厚重脂粉,更加撲朔迷離。而現代坊間電視傳奇,更是將這些誤解推向極致。他變成風月皇帝、他的後宮充滿了邪惡的陰謀。處在康乾盛世的光環下,雍正以及他運轉的帝國,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他們的內心世界又是什麼?而雍正本人,何以願意承擔責罵、罪名、譏諷,對帝國肌體進行更為超前的手術呢?

4、還原被唐朝抹黑的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華陰人,生於隋京師長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諡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其孫楊侗諡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麼。隋文帝楊堅、獨孤皇后的次子,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洛陽城,開創科舉制度,親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後人對他的評價一直不好,說他是暴君,說他是昏君。其實楊廣真應了古人的那句話:亡國之君皆有才。

楊廣其實也是很有才的,早年率兵平陳,認為陳叔寶無能之輩,只能配個煬帝的稱號。後又參與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和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609年),他親徵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他下令調徵河南、淮北諸郡人民百多萬人開鑿通濟渠,自洛陽西苑引谷、洛兩條河水入黃河,又自板渚(在虎牢之東)引黃河水經滎澤入汴水,自大梁之東引汴水入泗水,直達淮河。他還徵發淮南民工十多萬人開邗溝,自山陽至楊子入長江,渠寬四十步,兩旁皆築工整平坦的御道,夾種楊柳。從長安到江都,修建離宮四十多座。接著,他派人到江南造龍舟和雜船數萬艘。而後,楊廣又下命開永濟渠、江南河,後統大運河現在還在用,可是卻成了後人攻擊楊廣的依據。名為隋朝大運河。只是後來攻打高麗和大運河一起進行,惹起了天下眾怒,加上楊廣銳氣不復,終於敗亡。

造成我們對隋煬帝否定評價的莫過於不恤民力修築大運河,不顧民苦數徵高麗,奢華耗費三遊江都,這些歷來都是人們揭隋煬帝短的焦點所在,的確,這都是勞民傷財的舉措,直接加速了隋朝滅亡,但並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們的歷史作用。

5、傻子皇帝唐宣宗李忱——「小太宗」與「小貞觀」

唐宣宗李忱從小就孤僻木訥,一直被皇宮裡的人當作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來幾乎從未享受過真正的親王待遇,可誰也想不到,三十六歲登基之後,唐宣宗突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聰明與英武,短短一年,就消滅了為患大唐帝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而且極大地遏制了一貫囂張跋扈的藩鎮勢力和宦官勢力,收復了淪陷於吐蕃人手裡近百年的河、湟全境,締造了唐朝中晚期的最後一抹輝煌。

李忱在位期間很勤勞,而且能舉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命人將《貞觀政要》寫在屋內的屏風上,以便時刻鞭策自己,他還讓翰林大學士每天朗讀太宗所寫的《金鏡》給自己聽。為了熟悉大小官員的姓名和官秩,李忱還專門讓人編纂了《具員御覽》,放在案頭隨時閱覽。因為李忱曾流落民間,所以深知民間疾苦,對老百姓很是同情。在他的統治下,唐王朝出現了最後一次治世,史稱「小貞觀」。可惜的是,他最後因服用金丹之藥而死。

6、一代梟雄王莽的真面目

在幾千年中國歷史上,被冠以「陰謀家」、「野心家」罵名的,不計其數。但其被罵得最厲害的當屬王莽。那麼,王莽究竟是不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陰謀家」、「野心家」呢?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稱建興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生於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自幼喪父兄,年紀輕輕就成了家庭的頂梁柱。對內孝敬寡母,照顧兄長的遺孀,耐心教育頑皮的侄子;對外拜當時著名的學者陳參為師,攻讀經書孜孜不倦。待人接物恭敬有禮,小心翼翼侍奉執掌大權的伯父叔父們。王莽從不跟堂兄們去尋歡作樂,潔身自好,恭謹勤儉,溫文爾雅,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近人胡適開始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他的貴本家王安石雖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併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臺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

但從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書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後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都是不停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可是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時合宜。而這些新政都是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推行失敗,自屬歷史必然。

但歷史上王莽的多數措施也是深得人心的。他在元始元年的建議,使貴族、官吏以至天下百姓人人受益,當然皆大歡喜,得益的人又那麼多,他們都會感激。王莽救濟災民的具體措施,包括他自己和太后帶頭捐資,在長安為災民建房等,儘管未必都能落實,總能起些作用。

7、後周世宗柴榮:最可惜的英年早逝的皇帝

柴榮早逝是中國歷史的一大不幸。在當時中原如此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10多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柴榮不僅有可能更早地實現國家統一,而且極有可能不會象北宋那樣喪失北方版圖。

以兵變方式奪取後周政權的趙匡胤,只不過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宋朝對待商業的態度、優遇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著直接關係。柴榮處理宗教問題的策略、發展商業和城市等方面的做為,不僅深深影響了有宋一代,而且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聲。

柴榮雖然未能實現為君30年、掃平天下的願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經決定了他必將成為結束中唐以來200多年割據動蕩的決定性人物。

面對歷史,人們往往更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世。因此,趙匡胤的事跡廣為人知,柴榮這個為他人做嫁衣的奠基人卻往往被疏忽和冷落……

959年六月十八日,後周世宗柴榮帶著他的抱負,帶著他的遺憾,在開封去世,享年只有39歲。他的突然逝去,帶給歷史諸多遐想的餘地,他就像一顆流星,劃破夜空,璀璨而明亮……

8、苻堅

苻堅: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fú)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使前秦基本統一北方;但後來在伐晉的「淝水之戰」中大敗,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鮮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後被羌人姚萇所殺,終年48歲。

後來對他評價多半出自淝水之戰,再加上幾個成語:投鞭斷流形容驕傲自大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形容被嚇破的膽的樣子。這個黑的真是體無完膚。

但實際上呢?苻堅是個特別有魅力的人,誅暴君苻生,推賢良勵精圖治,任用王猛,打擊腐敗,打擊不法宗室,贏得民心,辦學校,推行教化,勸農桑,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滅前燕,平涼,平代,統一北方。就是算攻打東晉的時候,也是步步緊逼,拿下蜀地,拿下江陵,最後東晉只餘東南。在淝水之戰初也不看到秦軍必敗,晉軍必勝的徵兆。可是苻堅卻因為自己的仁慈泛濫,放了朱序,也給了對方機會。最後在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中敗北,原先被他徵服的亡國之人紛紛復國,前秦帝國土崩瓦解。惜乎。

9、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武成二年(560),權臣宇文護毒死明帝宇文毓,護立時為大司空、魯國公的宇文邕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宇文邕誅殺宇文護,始親自處理國務。蜇伏十二年終於走上前臺。

建德二年,宇文邕確決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後。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門、道士並令還北周俗,為歷史上三武滅佛之一。使寺院佔有的大量人口開始向國家納稅服役。

建德四年,他獨與齊王宇文憲等少數人策劃,力排眾議,決定伐齊並親自統軍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因病還師。次年又率大軍伐齊,幾路並進,攻克平陽(今山西臨汾)。圍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時軍事失利,自己僅得免。其後聽從宇文忻「死中求生,敗中取勝」的建議,終於攻克晉陽。六年,入鄴,滅北齊。從此擁有了黃河流域和長江上遊。為後來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宇文邕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宇文護及北齊所修過於華麗的宮殿一律焚毀,對下嚴酷少恩,但果斷明決,耐勞苦,徵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

齊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為廝役的雜戶,周境有從東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虜的良人沒為奴婢,他都豁免為良人。突厥強盛,目北齊、北周為在南兩兒。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為後,滅齊之後,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長子宇文贇即位。不久贇讓位於子宇文闡。又兩三年,楊堅逼闡禪讓,篡周,建立隋朝。

10、郭威

郭威,五代後周的建立者,出身貧寒,母親改嫁,跟著繼父姓郭,不久繼父和母親又過世,跟著姨父姨母還是過著貧窮的生活。青年時代也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估計是紋過身,武勇過人,被人稱為郭雀兒,曾因醉酒殺過屠父。但是從軍之後,喜讀兵書,性格也變得沉穩起來。在五代那種亂世,郭威的上級變了一個又一個。從李繼韜——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最後他跟了劉知遠。

後來,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郭威成了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一年後,劉知遠病故,郭威被任免為顧命大臣。不久,後漢就發生了三鎮叛亂,三鎮即河中(今山西永濟西)、鳳翔(今陝西鳳翔)、永興(今陝西西安),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沒什麼成效。於是郭威就受命出徵,他平易近人,廣交將士和文臣,兩軍交鋒時又身先士卒,親冒矢石,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馬上賞賜,負傷的他也親自去撫慰。不管是誰提的建議他都能虛心接受,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不計仇,終於使將士和睦上下一心,提高了士氣和戰鬥力。郭威虛心聽取將領們的建議,博採眾長,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後用圍困打消耗戰的辦法與敵對壘,一年後,在城中糧草已盡,士氣喪失的時候一舉攻陷,李守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兩鎮也先後平定。

郭威立下大功後,又被派到鄴城防禦契丹。但在這時後漢內部發生了內亂,文官與武官的鬥爭牽連到了郭威,結果郭威在京師開封的親屬全部被殺。郭威在眾將的擁護下,帶上大軍去京師找後漢隱帝討個說法。而隱帝不聽母親讓人下詔與郭威和好的勸告,領兵出徵,結果被亂兵殺死,蘇逢吉也自盡了。郭威不費什麼力就進了開封。聰明的郭威並沒有立即稱帝,而是讓李太后先主持大事,以安人心。他又嚴禁士兵掠奪騷擾京城,恢復了京城的治安秩序。郭威派人迎接劉崇的兒子來繼位,以此穩定宗室。

等一切穩定之後,郭威就將他的稱帝計謀實施了:讓手下將領發了假情報,說契丹要南下進犯了。然後就奉太后之命領兵出城,到了澶州,數千將士發生兵變,擁立郭威為帝,歷史書上經常說他是被迫稱帝的,其實都是事先的預謀,郭威的大將北宋建立者趙匡胤估計就是學習郭威的做法發動陳橋兵變的,因為這兩次幾乎如出一轍。郭威對中國的統一還是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的。也許是因為他的後繼者柴榮的光輝和趙宋的統一,反而讓他暗淡無光。柴榮繼承的就是郭威的局面,而趙匡胤更是學習了郭威的檀州兵變。現在,人們記得更多的卻是陳橋兵變。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十大帝王姓氏,你是皇室後人嗎?
    文/天叔讀史中國歷史上十大帝王姓氏,你是皇室後人嗎?姓氏是一個民族的重要標誌,也是對我們每個人都十分重要的東西。那大家是否知道中國的十大帝王姓氏呢?大家可以看看著篇文章,看看自己是否是皇室後人呢?讓小編為大家來科普一下吧!張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張姓是中國的第3大姓。它最早起源於遠古時代的部落首領黃帝的姬姓,後在祖先的發展與治國下,賜子孫們為「張氏」。傳說玉皇大帝就是這個姓氏啊,張姓的人口分布極為廣泛,在漢族的人口數可達7%。
  • 中國歷史上十大暴君罪行令人髮指!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經千年滄桑,博大精深,歷朝歷代都會出現很多任君,當然也出現一些令後人不齒的帝王,小編盤點了歷史上十大暴君,我們來看下都有哪些?十大暴君之二、夏朝——桀王和商紂一樣的暴君,只不過刑法手段比紂王遜色了點,所以排名第二!十大暴君之三、秦始皇——贏政這個暴君大家都很清楚,初中歷史也學過,「焚書坑儒」就是他最著名的暴行之一,還有沉重勞役賦稅,甚至一人犯法(所謂的犯法也只是延誤時辰)要株連九族,使許多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是人都不會做這麼殘忍的事,更何況是一國之君。
  • 中國歷史上十位被嚴重抹黑的十大帝王
    自秦始皇一統天下,創「皇帝」稱號後,在2000多年的帝制時代中,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了400多位皇帝。他們之中既有明君聖君,也有昏君暴君。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被嚴重抹黑的十大帝王。讓大家對那個耽於酒色、荒淫無道、陷害賢臣的商紂王,妖后妲己的心狠手辣無不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對紂王的抹黑從西周初年就開始了,比如那個「紂」字就是周王室給他取的諡號。西周王室在牧野之戰中僥倖得勝後,商王朝尚有很大勢力,為穩定民心便開始對紂王進行抹黑。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上)
    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軍事將領,他們用自己的膽識與才能,創造了無數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為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統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名將為後世留下了怎樣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糟糕帝王:乾隆排第九,第一名是漢人的恥辱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一共誕生了494位帝王,其中死後被追封者73位,異族稱帝者251位,農民起義者100位,割據稱帝者60位(如安祿山、吳三桂等),復闢者一位,即袁世凱 在古代,國家的前途命運如何,與皇帝的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等因素是分不開的,今天就從這三個方面跟大家聊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糟糕帝王。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下)
    現在我們延續上內容,繼續來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準備好了嗎?我開始咯!9、兵家至聖——孫武孫武,中國春秋時期名將、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以其卓越的見識與出奇的謀略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
  • 盤點中國帝王陵墓:哪個皇帝陵墓最大?
    盤點中國帝王陵墓:哪個皇帝陵墓最大?歷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緣關係,集中在一個地區。陵區佔地非常驚人,時至今日便成了坐地收費的旅遊區。不過,按照老說法,這些帝王陵都是不能隨意靠近的,到底去還是不去,您可得仔細掂量掂量……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在陵墓的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
  • 「大中華尋寶記」盤點歷史上那些畫風突變的帝王
    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將近500位皇帝,然而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是勤勤懇懇、為國為民的。總有那麼幾個皇帝畫風突變因為一些神操作而留名史冊。今天我們就盤點看看這些奇葩的帝王~【宋武帝劉裕:武力值最高的皇帝】皇帝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一般都是深居皇宮指點江山的文弱模樣,但也有一些皇帝,除了擁有卓越的治國才華,武力值也是威震天下,其中就有一位,堪稱是「武皇帝」中的佼佼者。
  • 盤點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大古都,看看那些你不知道到的秘密
    在中國幾千年的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中,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古都、名城,經過千年風吹雨打、滄海桑田的歷史變換,他們依舊存在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是中國輝煌歷史的見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我們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大古都」,快來看看有些什麼是你不知道的呢?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大帝王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風雲際會,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不斷的國家。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無數能人志士,英雄人物。國家與民族的發展離不開團結統一與奮進,而帶領大家奮勇向前的人物就是發展的前提,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小說裡叫帶頭大哥,部落叫首領,家族叫族長,黨派叫黨首,國家叫元首,帝國就是皇帝。
  • 中國考古十大帝王墓,珍寶滿目半數未開啟
    「百科故事大全」,小編每日精選百科故事、童話故事、幽默故事、歷史故事、文化百科、宇宙探索故事、科幻故事等。打造出最全面的百科知識平臺!為提升自我敬請關注「百科故事大全」!
  • 盤點歷史上十大超強颱風 最強一次742.3萬人受災
    盤點歷史上十大超強颱風 最強一次742.3萬人受災 2019-08-11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世界足壇歷史上誕生於足球弱國的十大超級巨星
    盤點世界足壇歷史上誕生於足球弱國的十大超級巨星 世界足壇歷史上誕生過一代又一代超級巨星,他們為各自的時代打上了自己獨特的印記
  • 中國歷史上真正勵精圖治的帝王,只有這五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在中國封建社會,皇帝被賦予了至高的權力,擁有著絕對的權威。正因如此,帝王往往成為中國古代史的主角。一個王朝的盛衰榮辱,往往取決於這個王朝的帝王們。縱觀中國歷史,荒淫無道的帝王不勝枚舉,平庸昏聵的帝王比比皆是,而勵精圖治的帝王卻少得可憐。在小編看來,中國歷史上真正能稱得上是勵精圖治的帝王,只有以下五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 十大驚人的歷史真相,歷史課本上都沒有寫
    文/十大驚人的歷史真相,歷史課本上都沒有寫 歷史總是非常的奇妙,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再者因為科技不發達,信息又無法長期保存,只能依靠書籍來記錄,而書籍記錄又不完全或者有大的很出入,很多歷史真相也被人們傳錯了。
  • 盤點人性中的十大弱點(上)
    也有弱點,有弱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弱點以及它對人生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人性中的十大弱點以及它對每個人人生的影響一。貪婪。貪婪的人慾求不滿,大多體現在國冢公務員以及權力核心。晚清時期李寶嘉寫的《官場現形記》就是最好的例子,各朝各代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明朝的憨忠賢。
  • 盤點中國十大最憋屈大學
    盤點中國十大最憋屈大學 2012-12-04 13:57:37 來源: 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舉報
  • 中國歷史上四百餘位帝王,最偉大的三位是誰?
    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三個帝王分別是: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國封建歷史上,自秦始皇登基稱帝起,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共先後出現了493位皇帝,這些皇帝各具特色。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中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唐高祖李淵次子。聰明果斷,擅長騎射。太宗在位期間,首先是對於人才上,算得上求賢若渴。即帝位不久,就設弘文館,用來儲備天下文才。用人唯賢,不問出身。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幾位帝王,朱元璋未上榜,第一位爭議頗大!
    本期內容提要: 最強帝王,功在千秋!在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的朝代,同樣湧現出了無數帝王。那麼,誰才能算的上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幾位帝王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明朝作為中國唯一不對外和親的朝代,朱棣繼承了太祖劉邦對外不妥協的政策。為了抵抗外地,陸地上遷都北平,五次親自帶兵北徵蒙古,號稱「馬上帝王」。並於東北設奴兒幹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
  •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雷劈死的帝王:商王武乙之死
    在中國的歷史中,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早期都是絕對的神權至上。然而古人與天鬥導致被雷劈死的事件,除了唐朝的李元霸之外,在他之前還有一位帝王比李元霸被雷劈死還要離奇!在那個時期,巫師的權力比帝王還要大,無論什麼事情都需要巫師來進行佔卜祭祀。直到商朝滅亡後,從周朝開始,神拳慢慢走向沒落。但因諸侯爭霸,黃泉並不集中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黃泉才進一步的加強,可就是在神權至上的商朝,偏偏有一位不幸神的帝王。但令人大大想不到的是,他的所做所為與奇葩的死法,卻被後人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驗證了鬼神之說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