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河南的直播市場擁有60億元的規模。近兩年,我省與直播相關的行業快速崛起。
與此同時,直播違法內容、偷稅漏稅、數據造假……一系列負面聲音又深深影響著該行業的正常發展。
有專家呼籲,儘快出臺或修正,信息傳遞方面的法律、法規,把直播納入到法制的軌道當中,依法管理。
迷之就業觀,「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為「主播」
談到長大後想幹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不同年齡段的人可能有著不同的答案。
50年前,答案可能是「工人、解放軍」;30年前,可能是「科學家、工程師」;10年,前是「公務員、醫生」;而現在,這個答案變為了「主播、網紅」。
新華網此前曾發布的《95後的謎之就業觀》數據顯示,如今,48%的「95後」選擇不就業,對於最嚮往的新興職業,54%的「95後」嚮往網絡主播、網紅。
小亮(化名)今年17歲,作為一名準大學生,他常常會在聊天時被問起以後想從事什麼職業。而小亮明確表示,自己平時喜歡玩遊戲,想用玩遊戲的方式去賺錢。
「如何賺錢?」「去當遊戲主播啊!」
不過,小亮父母對此十分不贊同,「往大的方面說,做主播,對社會貢獻不大,上了四年大學,卻去『玩遊戲』,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往小的方面說,這一行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並不好,不值得去傾注。」小亮的父親稱,他覺得孩子這樣想,是因為現在還小,對職業規劃沒有很清晰的認識。
兩年後,直播行業市場規模或將達到800億元
其實,小亮父親的看法也是很多家長的聲音,不過,近些年,直播行業卻一直是市場上的「香餑餑」。
有專家表示,2017年,國內直播行業的市場規模在300億元左右,到了2020年,有可能達到700億元—800億元。而直播將成為除了遊戲以外的第二大娛樂市場。
在資本界,直播平臺也是寵兒,2017年5月,熊貓直播宣布獲得10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在此之前,花椒直播、虎牙直播等也都獲得了上億元的融資。
如果把網紅比作商品,直播平臺就是商場,而經紀公司就是批量生產商品的流水線。通過新老主播連麥、互刷禮物、買熱門等推廣手段,經紀公司「製造」出了大量的「網紅主播」。
回到河南本土,近段時間,不少直播經紀公司也都發展不錯。有人總結:「現在變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有粉絲,怎麼都能賺到錢。」
從線上管理轉戰線下經營,他開始了創業之路
王先生是1992年人,開頭說的那間公司,就是由他成立的,主要做的就是從事與網絡直播有關的業務。
「其實,國內的直播應該算是從YY語音開始的,YY在很早前就有『公會』的存在。」王先生說,他是在2012年開始接觸直播行業的,最早是在YY頻道裡做管理員,而「公會」的實質就是經紀公司。
普通公會與平臺籤約,保證自己的主播不去其他平臺,而平臺給公會熱門推薦名額,主播通過推薦獲得粉絲。
談到為何會成立這樣一個公司時,王先生說:「2016年,是『直播元年』,看著身邊與直播平臺合作的朋友們都越來越賺錢,我自己又有這方面的資源,就也想搞一家公司。」
在河南商報記者接觸的多位從事網絡直播經紀公司的負責人中,許多人都是從YY公會管理員起家的,他們不但有著最早一批人的直播經驗,更為關鍵的是,他們認識許多專業的主播,熟知行業規則。
網絡主播「孵化工廠」,勝利者賺翻、失敗者賠慘
在鄭州市鄭汴路與未來路交叉口附近的寫字樓裡,嶽先生每天都十分忙碌,他在去年成立了一家培訓主播的經紀公司,線上線下簽約了兩三百名主播,在鄭州、登封、武漢等多地擁有工作室。
談到公司的經營狀況,嶽先生顯得很有信心,每月純利潤就有數百萬,「我們現在還在『招兵買馬』,擴大工作室。」
而與嶽先生相似的還有王先生,他在鄭東新區的寫字樓裡就擁有著有9個房間的工作室,在其他地方還有兩間工作室,線上加線下主播共有120多人,公司成立半年後就開始盈利,如今每月純利潤超過百萬。
不過,顯然,嶽先生和王先生屬於市場上「成功者」,相較於他們,有些人則就不是那麼幸運了。
據一位曾從事相關行業的李戰(化名)介紹,他曾經也是一名YY頻道的管理員,後來開始成立經紀公司,但由於運營不善,旗下的主播紛紛跳槽,現在公司裡只有兩名主播,公司想易手沒人接,加上投入的房租、設備,前前後後賠進去不少。
粉絲創造的盈利,大部分被直播平臺抽走
在不少粉絲看來,心甘情願刷禮物,完全是為了自己喜愛的主播,但他們投入的這筆錢,其中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歸主播所有。
以王先生的公司為例,他們的合作平臺是虎牙,粉絲刷禮物的錢,50%的收益歸平臺,其餘的50%歸經紀公司和主播,「這50%的利潤,我們一般是按照經紀公司和主播各拿25%的方式進行分配。」
不過,根據每個平臺的特別,抽成比例也各不相同,比如嶽先生的公司,平臺抽成為45%,剩餘的則是由主播與經紀公司商議。
也有平臺和經紀公司合作,刷禮物不付費,忽悠「刷客」跟進。
市場上,目前的直播平臺有數百家,因此也不乏為了利益而產生的「混戰」。
在河南商報記者採訪中,有從事主播行業的人士透露,為了吸引粉絲刷禮物,一些規模較小的平臺會與經紀公司合作,經紀公司在背後刷禮物不付費,烘人氣。但這種情況,粉絲是不知情。
於是,為了討主播高興,經紀公司刷多少,粉絲也會跟進一直刷禮物。
除此外,觀看粉絲量、流量造假,也成為了行業內不少人熟知的「潛規則」。
主播市場不再只是說、唱時代
有人要在直播裡加入豫劇,宣傳河南文化
在嶽先生看來,直播行業雖然在河南興起的時間不長,但一些一線城市發展的已經比較完善了,主播和經紀公司也在面臨轉型之困。
「以前,拼的是顏值,坐著聊天就能賺錢,但現在不行了,粉絲們的胃口已經被養的越來越大,主播們需要更專業的才藝。」嶽先生表示,除了培訓主播才藝,他們還和一些景區、商業機構合作,利用主播的人氣優勢,開展線下活動。
「比如,我們現在就和河南的一家大型景區談合作,讓主播用直播的方式去介紹景區。」嶽先生表示,除此外,他還有一個很大的構想,河南文化豐富,但是宣傳的並不算多,他們想利用旗下主播和現代通訊技術做結合,介紹更多的河南美食、文化、豫劇等。
【聲音】
專家:出臺政策,把直播納入到法制的軌道當中
網絡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負面聲音也層出不窮。
2017年,北京市朝陽區地稅局披露,某直播平臺2016年支付給直播人員的收入高達3.9億元,但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最終補繳了稅款6000多萬元。
不久前,蘭某利用某直播平臺,在江蘇鎮江一林區,現場直播捕鳥過程吸引網友關注送禮物,先後捕獲各類小鳥四十餘只,均屬省重點保護或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
對於網絡直播,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作為一種新型的、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網絡直播體現了技術的進步,創造了更多就業、創業的機會.同時,它也是一種現代服務的形式,可以壯大服務業經濟板塊。
不過,宋向清也提醒,直播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涉及到信息的傳遞,所以引導、監管,就成了當務之急。
他表示,對於網絡直播,首先要注重正確的輿論引導,不能傳遞涉嫌違法、虛假、和涉及黃賭毒的信息。二是要對網絡直播中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加大打擊力度,加大規範力度,建議相關機構儘快的出臺或者修正現有的一些信息傳播方面的法律、法規,把網絡直播這種新型的傳遞方式,納入到法制的軌道當中來,進行依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