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過後,本是高檔禮盒等「副產品」出現在各小區垃圾桶以及禮品回收店的高峰期。今年中央屢出硬招,狠剎「四風」,讓奢華禮品行業應聲「服軟」。記者節後暗訪調查發現,高檔禮盒少了,生產商、回收商生意不好做了,一個側面折射出節儉新風深入人心。
禮品回收遭遇「寒流」
往年中秋節後,禮品回收都是旺季,今年中央的禁令讓這個原本火熱的市場突遭遇「寒流」。記者調查發現,禮品回收市場上購物卡、高檔菸酒成了「緊俏貨」,多數回收商直呼生意越來越難做。
記者來到南京豐富路飛劍菸酒商行,狹小的店面掛著一塊牌子:高價回收各種卡券。店老闆開價一張面值1000元的金鷹卡出價920元。「一張卡我也就掙10塊錢,你要能有上萬元的卡,可以給你提高一兩個點。」問起最近生意如何,她搖搖頭,「今年就沒做過幾萬元的『大單』,以前這些可能都是公款消費的,現在很少了。」
根據網上信息,記者撥通南京宏源禮品回收網負責人耿先生的電話。聽說記者對禮品回收感興趣,他很熱情地提出可以上門收購。記者約他面談,他爽快答應。記者注意到,網上留的公司地址在新街口,但等了半個多小時後,耿先生才開車姍姍來遲,說是公司已搬到建鄴區了。他把記者讓進車裡,不斷問是什麼貨?「現在一個星期都接不到一個單子。」看記者總是在打探行情,半天不交貨,耿先生翻臉把記者「趕下車」,氣哼哼地走了。
回收生意慘澹並非個案。在徐州中心商圈的金鷹、家樂福、中央百大等商場超市,往年中秋節一過,周邊至少有三四十名回收購物卡的小販,可今年難見蹤影。
高檔禮盒垃圾難覓
26日一大早,位於南京市建鄴區的海棠園小區內,每棟樓前的垃圾桶都放滿垃圾,記者將一棟樓房前的6個垃圾桶逐一掀開看,只見除了牛奶、水果箱盒外,並沒有高檔月餅、高檔酒的包裝盒。
「清理垃圾時,幾乎看不到包裝很精美的盒子。」在小區已工作3年的保潔員王桂俠說,「與去年和前年中秋節比,今年高檔禮品包裝少了很多。」
小區的保潔主管張菊香介紹,「去年中秋前後,月餅、白酒、茶葉等包裝盒,還有裝螃蟹的籃子,多得不得了,有些高檔禮品盒還用上了綢緞。」隨著入住業主增多,小區垃圾需要「日產日清」,每逢節假日,清運任務非常繁重,但今年中秋垃圾主要是餐廚垃圾,「月餅、螃蟹、茶葉等禮品的高檔外包裝少了一半。」
記者在南京金鼎灣小區採訪時,一位保潔員說,去年他還能在一些盒子裡找到一兩塊完全沒有拆封的月餅,「今年連吃剩的小月餅塊兒都少見。」他表示,「去年過節前老能看見有人提著禮物來,今年沒見著幾個,禮品包裝也比較簡單。」
高檔禮盒少了,連廢品回收人員也備感涼意。在南京七家灣的一廢品站,擺放著一些廢舊報紙和塑料泡沫,不見花花綠綠的高檔禮品盒。「今年收到的高檔禮品盒比去年少了2/3,煙盒、酒盒幾乎收不到。」老闆張女士表示。
下遊產業轉型心切
高檔禮品盒雖小,但牽扯的產業鏈眾多。無錫「彩印之鄉」錫山區鵝湖鎮副鎮長丁維偉告訴記者,鵝湖印刷包裝產業年產值22億元,其中月餅包裝約2億元,目前鎮上多家企業正忙著轉型。
無錫文教印務公司今年的月餅盒銷售業務收入近2000萬元,同比跌了35%。「月餅企業壓縮產量,賓館酒店訂單減少,直接導致包裝盒需求銳減。」在倉庫,企業負責人華約伯指著堆在牆角的月餅盒說,一家月餅廠家預訂的5000套禮盒,現在已成庫存。
華約伯介紹,按照過去經驗,普通月餅盒的利潤在10%以上,豪華包裝盒能達到20%以上,因此企業都願意生產豪華月餅盒。今年月餅走「樸素裝」,錦盒、仿紅木、有機玻璃等材質基本沒用到,月餅盒的利潤被壓縮到8%左右,包裝企業都在探尋新的生意。
除月餅包裝之外,酒類包裝雖然總量沒有下降,但高檔禮盒明顯受到壓制。為了填補月餅包裝訂單減少的空間,無錫恆昌包裝彩印廠今年首次涉足酒類包裝,但仍以中低檔酒類包裝為主,比如沱牌捨得酒、會稽山黃酒等,最便宜的包裝一個不到兩塊錢。
「我們的消費需求、產能發展不能靠鋪張浪費、大吃大喝來帶動,『副產品』遭遇寒流,恰恰說明消費要向理性和本質回歸。」江蘇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唐其寶表示。
狠剎「四風」不是一陣風。對於相關行業來說,不僅是陣痛,而要面臨永久性「寒流」,所以要正視這個問題,及時應對轉型。江蘇省委黨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誼認為,反腐新風能吹多久,大家還有憂慮。「屢禁不絕的節日腐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持續的高壓,讓一些官員和從事相關行業的人有了僥倖心理。這就需要把行動變成制度,要有『抓鐵留痕』的力度和『咬定青山』的韌勁。」(記者 王 巖 王佩傑 浦敏琦 黃 偉 沈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