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天有點兒冷,音樂的話題有點兒熱。上海的簡單生活音樂節和北京的理想音樂節在京滬兩地同時。而簡單生活音樂節上林憶蓮和許美靜的出場,更是繼續著音樂懷舊的話題。
不過這一切似乎沒有另外一個消息來得勁爆——王菲要出新專輯了!
不不不,先別激動,仔細一看,我們才知道這張名為《敷衍》的專輯只是王菲的老公司新藝寶為大家炒的一盤冷飯。這樣一看,「敷衍」這名字就有了點諷刺意味。1997年王菲離開新藝寶,轉投百代唱片,當時已經製作好的專輯於是被切分為兩張EP,而這次唱片公司決定將這張粵語專輯重新合體發行,十首粵語歌,其中不乏《暗湧》、《約定》、《敷衍》這樣的名曲。這張唱片10月5日開始預售,11月13日正式發行。《港囧》剛剛引發的對港樂的集體懷舊,終於還是傳染到了主題曲演唱者王菲這裡。
而就在3天前(10月2日),竇靖童也在北京的理想音樂節上完成了在中國內地的首次個人獨秀,一口氣演唱了6首歌,算是為自己年底即將發行的個人專輯預熱。2010年,出席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的時候她還是留長髮,露香肩的小女生形象,一轉眼已經是凌亂短髮配軍裝夾克的中性風。竇靖童演出現場反應十分熱烈,柏邦妮評論道:「(她)又酷又羞澀,珍貴又溫柔,我們幾個如痴如醉,身旁尖叫的女生大概只有十二三歲。」 此外更有大批樂迷大呼「已被掰彎」——雖然竇靖童沒趕得上親子綜藝的年代,賣不了萌,好在還賣得了腐。
竇靖童在北京理想音樂節上演唱。 CFP 圖隨後,網絡上又掀起「竇靖童,接下來她會成為王菲還是竇唯」的討論。成為王菲還是竇唯?這實在是個偽問題。
演出當天,李亞鵬到場助陣,而王菲和竇唯一媽一爹卻都沒有現身。我們倒是可以在隱喻意義上將此理解為竇靖童音樂之路的一個困境——竇靖童的時代不再是竇唯的時代,也不再是王菲的時代。基因可以遺傳,時代卻不可複製。在音樂傳統的意義上,竇靖童不是「星二代」,而是十足的一個「孤兒」。竇靖童面臨的是一個張愛玲式的問題——如今的樂壇哪裡能容得下一個竇靖童?她的位置在哪裡?
環視華語樂壇,大概沒有別人能比這一家子更加專注於「娛樂」全民二十年。今年上半年竇唯乘地鐵被網友拍照的新聞還尚有餘溫,竇唯一句「清濁自甚,神靈明鑑」更是悲愴得讓粉絲為之扼腕嘆息。這個被廖一梅愛過的「老去的男孩」,是中國搖滾黃金時代的最重要的符號之一。可以說,今天竇唯的形象有多邋遢,那個時代的激情和理想在今天就有多不堪。9月,竇唯前妻高原的攝影集《把青春唱完:1990-1999中國搖滾與一個文化群體的生活影像》的出版,更是明確地將樂迷們帶入了「懷舊」這一後工業時代的情感結構。
跟竇唯的自得其樂形成對照,王菲如今的歌路是真正的「儒釋道」三家通吃(她先後演唱了電影《孔子》主題曲,藏傳佛教為背景的《願》以及楊瀾製作的道教文化實景演出《夢回龍虎山》的主題曲《如夢》),引領著白領階層一會兒去西藏朝聖,一會兒登仙山問道。如果不是王林大師前陣子的落馬,大概「女神」身上也不會沾一點兒髒水。
竇靖童在北京理想音樂節上演唱。 CFP 圖現在終於輪到竇靖童來接受大家的檢驗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竇靖童開始進入樂壇以來,她的包裝策略就能依稀看到王菲當年的影子。1994年,王菲第一次以「王菲」之名發行粵語專輯《胡思亂想》,成功地嫁接了歐美小眾音樂和自己的獨特聲線,並且開始專注打造自己高冷另類的個人形象,徹底告別了「王靖雯時代」。
竇靖童至今也是在走國際化路線,英文歌曲,組樂隊,時不時在日本和中國香港表演一下,只玩Instagram,不玩微博,一副高冷的姿態。跟國內二三線藝人的子女們在用《我不是明星》這樣的土產節目來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把自己硬生生塞進觀眾腦子裡的策略不同,竇靖童堅持著「神秘主義」這種只有王菲女兒才玩得起的包裝策略。
從2013年開始,竇靖童開始時不時地拋出單曲,至今沒有大的動作,而今年年底才會發行的個人專輯可以說是吊足了聽眾的胃口。憑良心講,她的音樂訓練和聲音條件都很有潛力,即使成不了王菲第二,至少也是王若琳的水準。但是她不會成為王菲,更不會成為竇唯。
時代畢竟已經不同,竇靖童玩不出新的高冷,在音樂風格上也難以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她的路一直以來走得非常小心翼翼,這和王菲不會再輕易出專輯是一個道理。
2013年推出《With You》和《On The Beach》時,竇靖童還是留長髮抱著吉他彈唱的小清新,到2014年的《My Days》中則形象與曲風大變,讓人驚呼聽到了「竇唯時期」王菲的味道。
但是這一切都無法改變竇靖童所處的特定歷史條件,如果說竇唯的音樂是在1990年代逐漸清晰的改革圖景之下發出的不安、惶恐、憤怒和拒絕的話,王菲的成功恰恰是日漸成型的都市中產階級自我文化建構過程中的要素。所以,當王菲一步步走向華語流行樂壇的金字塔尖的時候,竇唯卻正好逆向墜落。
而竇靖童則不具備其中任何一個人的歷史條件。她玩不出新的高冷,在文化區隔的意義上,竇靖童再也遇不到王菲的機遇,雖然她還可以(而且也只能)在小眾的路子上繼續前行。但可以肯定她完全沒機會成為竇唯。這裡的問題不在於她的才華本身,而在於今天的搖滾樂已經沒有了代表文化主體發聲的能力。或者把這個問題再推進一步,在這個所謂文化多元主義的今天,誰是今天中國的文化主體這一問題都已經變得曖昧不清了。
竇靖童在北京理想音樂節上演唱。 CFP 圖中國搖滾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在這個只能用民謠來歌唱個人創傷和懷舊夢囈的年代,搖滾最多是荷爾蒙和腎上腺素的衝動,而不會是對歷史和現實懷抱批判精神的時代強音。而我們能指望竇靖童來為時代發聲嗎?當然不能,她無非只是會成為明星文化(celebrity culture)時代文化工業向我們販售的另一個明星形象罷了。
她的身份把她變成了一個特殊的「一」,而真正的好音樂,不論是何種曲風,應當具備那種普遍化的情感力量。「星二代」給她的不僅僅是一個光環,更是一個將她永遠跟中國現實割裂的處境。竇靖童的歌只能是純粹個人的,就像她的《My Days》裡唱的:
I』ll chase the world ,I』ll till the sky/ oh take me to the time of my days / I don’t feel the need to stay / I dream a different kind of way
無論她多麼想要走出一條屬於她自己的路子,找到她自己的時代,她都得面臨這一現實,即在藝術「介入」現實的意義上,她根本就不在現實之中,而是在時代之外。「爸爸,媽媽,我們去哪裡呀」的問題,竇靖童不清楚,竇唯和王菲也回答不了。
音樂從來拯救不了世界,我們也不必再去呼喚巨星。不論竇靖童會不會成為天后,可以肯定的是,她身上會永遠攜帶著竇唯和王菲時代的「影子」,那個陰影就像是一個幽靈,她將提示我們一個曾經有過的時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