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市場佔比預計達到40%

2020-12-16 同花順財經

2006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政策文件,將智慧機器人列入前沿科技中的先進位造技術行列。因此,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地方政策也迅速跟進,推出機器人相關政策促進產業發展,為企業與行業提供清晰明確地政策導向。

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66萬臺,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機器人產銷國。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6.85萬臺,佔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24.7萬臺的27.7%,超過了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到了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已達到15.64萬臺。

然而,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雖有所下滑,但仍繼續保持位居世界銷量第一的市場份額,甚至連續6年世界銷量第一。而且,國產自主品牌機器人銷量佔比,比2017年的27%提升了5個百分點,達到32%。

據cria與ifr統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出現首次下滑,但從裝機量來說,中國佔全球市場的36%。另據《全球機器人2019》報告顯示,2018年與2017年相比,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售增速雖有放緩,但依然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水平,背後主要原因在於中國鼓勵自主品牌機器人的政策導向帶來了成效。

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有望增長15%,佔比預計會達40%

億歐通過國家統計局查詢到,2019年12月國產工業機器人產量為套,同比2018年的11961套,增長為15.3%。2019年產量累計值為14套,2018年產量累計值為12套。由該數據可看出,國產工業機器人產品量在增加,也就是說市場佔有率不斷在提升。

如同《全球機器人2019》報告中初步預計顯示,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將實現5%左右的增長,其中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將增長約15%。主要原因是,2018年,中國自主品牌機器人在主要行業市場佔有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隨著應用行業不斷擴大,現已涉及國民經濟47個行業大類和126個行業中類,由此釋放出更多的市場需求。

根據上文可知,2019年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約15%,那麼按照2018年國產自主品牌銷量佔比為32%,2019年如果不延續2018年的下滑拐點,或因其它原因出現市場需求降低,筆者認為,2019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市場佔比預計將達40%。而且由下圖也可看出,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一直在上升,2020年將達到93.5億美元。

為此,億歐採訪到了某國際性機器人研究機構不願透露身份的專家,他指出:「2018年工業機器人在國內的市場佔比達到32%,工業機器人在整體機器人市場的佔比應該在60%左右。」並預測,「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整體增速應該在10%左右,其中,中國區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應該有10-15%的增長。」

科鈦機器人創始人林志贇向億歐稱,「從銷量來看,工業機器人銷量還會繼續攀升,但增速會有所降低,2020年估計增速20%左右。相比於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增速仍然較為領先」。

在伍強科技董事長尹軍琪看來,「中國成為工業機器人最大單一市場,這一趨勢並沒有因中美貿易戰而改變,反而由於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以及中國市場的率先觸底回升,隨著新能源汽車、3c業務的回暖,以及食品飲料物流市場的需求的不斷擴大,中國機器人市場佔比在2019年超過全球40%份額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國產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提升,但外企仍佔主導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近幾年自主品牌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僅技術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

《全球機器人2019》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國產品牌佔比35.8%,其中廣州起帆佔有率為10.2%,為國產機器人品牌最大份額,廣州起帆主要從事直角、關節機器人及周邊配套設備的研發與製造,涵蓋噴塗、碼垛、搬運、工具機上下料、切割、焊接、拋磨、雷射等多個行業。其次埃夫特和新松分別佔比5.8%和5.4%。

此外,從筆者的了解來看,國家科創板的設立也給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跳板」。,如天準科技、瀚川智能、華興源創、江蘇北人、博眾精工、德馬科技、瑞松科技等企業都已申請科創板。這使得我國自主品牌機器人可以得到國家的支持,進一步提高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份額。

不過,因受限於外資企業的壓制,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市佔率雖在提升,可仍舊較低。發那科、庫卡、abb、安川這四大家族還是牢牢佔據著國內主要的市場份額,如圖(2019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佔比)。

在2019年上半年市場份額中,發那科、庫卡、abb、安川分別為16.5%、13.4%、12.9%、11.7%,佔比加起來超過50%的市場份額。值得注意,國產品牌佔比就如《全球機器人2019》中所顯示僅為35.8%。

當前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還是存在兩方面的隱患與挑戰。專家指出,國產工業機器人與世界水平還存在顯著差距,而且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較高,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國內缺乏領先的自主創新技術及產品,市場主要被國外行業巨頭壟斷。另外,行業低端產能過剩,一些企業盲目擴張生產能力,生產出來的機器人產品只能聚集在中低端領域展開價格競爭。

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表示:「目前機器人產業發展火熱,但企業在做數位化車間、推廣智能製造時還存在四大障礙:第一、很多製造業模式還屬於勞動力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汙染密集型;第二、技術路線以仿製為主;第三、低價競爭的營銷策略;第四、粗放生產的車間管理。」

而億歐與行業人士在交流中也發現了一個信息,就是受工業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放緩影響,2019年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競爭壓力。該專家也提到,很多企業都在降價求售。

利好的是,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統計部christopher müller認為:「現如今,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之間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以協作機器人為例,通過不同的編程方式和末端配件,協作機器人可以既被應用於工業生產,也可以被應用於醫療手術。人們應該對機器人未來的使用場景發揮更多想像。

尹軍琪則向億歐表示,「工業機器人在經歷了2016~2018的快速增長後,在2018年下半年出現拐點,一度市場下降超過40%,一直到2019年10月才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

他解釋道,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場從過熱主動調整的因素,也有宏觀市場需求出現變化的因素,其中,中美貿易戰、中國汽車市場的嚴重下滑以及3c市場需求出現下滑是主要原因。從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看,整體市場出現止跌行情,訂單回暖,市場正逐漸開始恢復。

筆者認為,在智能製造轉型大趨勢下,工業機器人已成企業生產製造環節不可獲缺的關鍵角色。中國擁有龐大的產業集群,各個行業的生產工藝也有所不同,在某些新領域,國產與進口機器人正處在同一起跑線。因此,不管是進口還是國產品牌,最主要是這款產品能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才是企業選擇產品的根本所在。

來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相關焦點

  • IFR發布《全球機器人2019》,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穩居榜首
    近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在上海發布了最新的全球機器人市場報告——《全球機器人2019》。   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機器人銷售額再創新高,達到了165億美元,全球裝機量為422000臺,而2017年為381000臺,同比增加了6%。
  • 2019工業機器人最新數據報告:中國仍是全球最大市場
    2019年9月18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在上海發布了《全球機器人2019(World Robotics2019)》,首度發布了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同時,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也發布了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
  • 7年暴漲8倍的並聯市場,阿童木機器人是如何做到國產佔比第一的?
    根據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出具的報告顯示,2014年並聯機器人的市場銷量約為620臺,市場遠遠沒有達到宋濤團隊的期望,因為是自主研發的新品牌,知名度不夠,市場接受程度並不高,做國外品牌的代理的想法一度佔了上風。
  • 2020年年度,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量將達到15.66萬臺
    根據最新預測數據,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從2018年,2019年兩年的負增長,再次轉入正增長的情況。2020年年度,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量將達到15.66萬臺,同比2019年將實現4.5%左右的正增長。中國依舊保持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市場,佔全球約39.2%的市場份額。
  • 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分析
    2019年悄然逝去,對於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來說,2019年顯得有點漫長,漫長是因為行業的「漫冬」。 2013-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情況及預測(單位:萬臺,%)   2019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延續低迷態勢,本體市場呈現差異化的表現:   多關節機器人作為佔比最大的本體類型,輕小負載產品(負載≤20kg)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愈演愈烈
  • 政策加持,國產工業機械臂有望突破現有局勢
    1、全球工業機器人數量增長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最新發布的《全球機器人2019——工業機器人》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42.2萬臺,比上年增長6%;年銷售額達到165億美元,創下新紀錄。
  • 機器人擬募資18億新建半導體設備及系統項目研發佔比達16%推進國產...
    作為第一家國產機器人實現出口的企業,機器人(300024.SZ)一直在工業自動化、數位化上承擔著引領國產自動化設備及系統創新的角色。上述三個項目建成後,年預計可實現年均營業收入約10.05億元、11.90億元、1.8億元,合計達到23.75億元。而去年公司全年營收27.45億元,此次擴產項目若達成目標將增加營收85%。
  • 國內協作機器人戰火烈 UR、達明重兵部署
    作者:DIGITIMES李立達 國內協作型機器人競爭戰火將更激烈,除了國產本土既有多達30~40家廠商外,最新包括全球龍頭廠Universal Robots(UR)與廣達集團的達明也紛紛積極搶進中國市場。
  • 國產並聯機器人的下一站
    基於並聯機器人市場銷量基數小,在市場認知提升、價格加速下行及技術持續進步的大背景下,未來市場將具有更大的想像空間,預計到2023年中國並聯機器人銷量將超20000臺。 儘管國內企業布局稍顯落後,但是這些年,國產並聯機器人企業以創新和勇氣直面挑戰,加快追趕速度,在彰顯了「中國速度」的同時,也體現了他們對推進機器人國產化的決心。可以說,僅從並聯機器人這個細分品類來看,2019年雖困難重重,但穩中有升。
  • 自主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優勢 卡諾普布局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9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3194臺,同比增長51.4%;1~9月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160715臺,同比增長18.2%。工業機器人作為通用智能裝備的典型代表,為製造業發展的風向標之一。
  • 盤點國內4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現狀
    從2013年開始,中國登上了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寶座,就再也沒有下來。隨之而來的是國家對機器人產業的高度重視,並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出臺了各種鼓勵及補貼政策,接踵而來的,是國內如火如荼的機器人產業園建設風潮。
  • 國內外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工業機器人巨頭企業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國、德國等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研究主體早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隨著我國機器人市場的不斷擴大,尤其是2013年躍居全球首位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國產機器人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
  • 2019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細分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機器人產業鏈主要是功能零部件、機器人本體及控制系統通過集成系統形成下遊應用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在「機器人換人」大潮下,中國已連續兩年坐上世界機器人最大消費國的寶座。據預測,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86.8億美元,2014-2019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0.9%。
  • 各省工業機器人產量排名 上海:中國工業機器人一哥
    截至2019年,廣東機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超過1600家。其中工業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深圳、東莞、廣州、佛山4個城市,此外珠海、中山、惠州等市也有產能分布。2018年,深圳工業機器人以2.13萬套佔到了廣東4.8萬套總產能的44.4%,區域內有大族雷射、佳士科技、朗馳欣創、匯川技術、華數機器人、眾為興技術、中智科創等超130家工業機器人企業,佔深圳機器人企業總數的17.2%。
  • 2020年全球工業計算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2025年市場規模...
    根據IHS數據,2016年全球工業計算機市場規模為32.04億美元,2018年達到39億美元。2019年,全球工業計算機市場規模約為41.2億美元。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及相關數據,全球工業計算機主要區域分布情況如下,其中北美地區佔比第一,達到35%;歐洲和亞太地區分別佔18%和40%,其他地區佔比為7%。
  • 專家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將逐步復甦
    2020 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於 12 月 17 日 -18 日在廣東四會舉行。會上,專家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經歷調整之後將逐步復甦,服務機器人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 埃夫特:工業機器人第一梯隊 聚焦中國製造2025大有可為
    工業機器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國產品牌市佔率正在逐步提升。近期,國內工業機器人第一梯隊企業埃夫特(688165.SH)即將登陸科創板。7月7日,埃夫特公布網下初步配售結果及網上中籤結果,標誌著其距離上市又近了一步。
  • 並聯機器人應用日益從廣泛 已成為工業機器人需求增長的新生力量
    近兩年,隨著並聯機器人在市場中的應用日益從廣泛,已成為工業機器人需求增長的新生力量。 GGII數據顯示,2018年,DELTA銷量約3550臺,同比增長27.24%。 未來,在多重積極因素助推及下遊行業自動化轉型升級主流趨勢下,Delta有望獲得高增長,主要因素: (1)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熱度仍將持續,工業機器人由汽車行業向3C電子、食品包裝等一般工業領域覆蓋的趨勢不變,仍將帶動並聯機器人市場需求的增長。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② | 國產機器人如何暢跑全球?
    2013年,他從北京來到蕪湖,開啟了國產工業機器人研製之路,也見證了長三角企業從單打獨鬥到牽手共進的一體化發展之路。  肖永強在碩士和博士期間主要研究機器人控制器、控制算法和建模技術。當時,國內機器人控制器、減速機等核心零部件大多被國外壟斷。如何打破這個「瓶頸」,實現工業機器人自主化、國產化?
  • 2020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調研與前景預測 - 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
    由於勞動力短缺與人口紅利流失,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仍加速增長。預估**年中國大陸地區機器人需求量有望達到9.5萬臺。如今,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處於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釋放、國家政策紅利凸顯、資本市場助推的機遇疊加期,工業機器人行業孕育重大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