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開復患癌震驚網友 十多萬條評論為其祈福
昨天,擁有5000多萬粉絲的「大V」,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在其微博證實了自己患淋巴瘤的消息。每年9月15日即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從2009年央視著名播音員羅京的去世,到青年演員李鈺、香港知名實業家霍英東逝世,淋巴瘤一次次以如此殘忍的方式闖入人們的視線。江蘇省腫瘤醫院內科馮繼鋒教授說,淋巴瘤總體發病率是在增加的,而且該病很愛「偽裝」,早期很難發現。但患淋巴瘤一半的人都會痊癒。通訊員胥林花現代快報記者劉峻
「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9月5日 22:17
「看到評論裡這麼多網友的問候和關心,真的很感動!我一直相信:每個人在病痛面前的姿態和選擇決定了其未來精神世界的質量。雖然淋巴癌聽起來並不樂觀,也讓家人和朋友們很擔心。但生活就是這樣:往往來得意外,但既然遭遇就應坦然面對。病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會選擇更加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起伏。」9月6日 08:07
「在以往的職業生涯裡,我一直篤信「付出總有回報」的信念,所以給自己的負荷一直比較重,甚至堅持每天努力擠出三小時時間工作,還曾天真地和人比賽「誰的睡眠更少」「誰能在凌晨裡及時回覆郵件」……努力把「拼命」作為自己的一個標籤。現在,冷靜下來反思: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堅持,不一定是對的。」9月6日 20:30
少見的淋巴癌,經常成熱點
為何名人頻患淋巴癌?
李開復坦承患淋巴癌
前天晚上22點17分,擁有5000多萬粉絲的名人「@李開復」發微博稱:「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此條消息一出,震驚了網友。這個善於製作「心靈雞湯」,教人成功勵志的青年導師,瞬間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這條微博衝上了熱門微博第一位,有14萬的評論以及13萬的轉發,網友紛紛送上祝福的同時,也都猜測到底是什麼癌症。
昨天早上8點07分,「@李開復」自己給出了答案。他發布微博稱:「雖然淋巴癌聽起來並不樂觀,也讓家人和朋友們很擔心。」
很快,這條微博登上了熱門榜的第二位。昨天一天,有關「李開復」「淋巴癌」「珍愛生命」的搜索量也爆增。資料顯示,李開復1961年12月出生於中國臺灣,目前還不滿52歲。
20—40歲青壯年高發
為何名人頻發淋巴癌?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腫瘤醫院內科馮繼鋒教授說,並不是說淋巴癌喜歡「找」名人,而是因為名人的引發的傳播影響較大,其實患其他癌症的名人也有很多。
不過,儘管我國並不是淋巴瘤高發國家,但我國發病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淋巴瘤已進入我國十大高發惡性腫瘤行列。
省腫瘤醫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最小的10歲,最大的已經80多歲,各個年齡段都有。統計顯示,20-40歲正是淋巴組織非常活躍的時期,高敏感性讓青壯年很容易成為淋巴癌高危人群,男性多於女性。
解碼淋巴癌
它不是不治之症,治癒率超50%
頻繁染髮會增加致癌風險
淋巴瘤到底致病因素是什麼?馮繼鋒教授認為,淋巴瘤的致病因素非常複雜,可能與人所處的環境及生活方式有關:
一是化學因素,如環境汙染,有機溶劑接觸過多、不當的頻繁染髮、長時間接觸非環保的裝修材料等;二是物理因素,如接觸過量的放射線,長期處於電磁、微波的幅射中等;三是細菌病毒的侵襲等;四是各種原因造成的免疫力低下,如免疫性疾病、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不健康不規律生活方式等。
對於有報導認為淋巴瘤的發生與染髮次數有關,馮繼鋒教授指出,不當的多次染髮會增加致癌的風險,但是如果要說染髮染幾次,就能導致癌症,這目前還缺乏科學證據。
早期常被誤診為感冒
很多淋巴瘤病人症狀不典型,早期會被當作其他疾病治療。
馮繼鋒教授認為,淋巴瘤之所以診斷難,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早期發現難。因為淋巴系統遍及全身,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多樣。據統計,大約有10%的患者以發熱、皮疹、多汗和消瘦等全身症狀為最早出現的臨床表現,往往被誤認為是感冒而忽視。
二是病理診斷難。淋巴瘤的類型眾多,不同的病理類型臨床表現和轉歸有所不同,同種類型在病症發展的不同階段病理表現會有變化,對醫生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只有工作多年並經專門培訓的病理醫生才能夠從事淋巴瘤的診斷。
半數患者可治癒
一直以來,很多人將淋巴瘤看作是不治之症,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馮繼鋒教授指出,淋巴瘤治療目標已經不是緩解症狀,而是達到治癒,在系統的治療方案支撐下,淋巴瘤總體治癒率已超50%。
但規範的系統治療是一個整體工程,過程漫長和痛苦,病人要有一定的恆心和毅力。遺憾的是,臨床上有些病人或不能忍受治療伴有的副作用;或滿足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接受了前幾個療程的治療,待腫大的淋巴結消失後,就以為自己的疾病已愈,從而自動中止治療,使得前功盡棄。
癌症數據
南京腫瘤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
前不久,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了南京市2012年死亡譜,去年,南京12347人死於癌症,腫瘤死亡率為195.65/10萬。惡性腫瘤死亡居前三位的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分別佔腫瘤死亡的22.48%、21.79%和10.78%。其中,1975名男性死於肺癌,823位女性死於肺癌,男女比例差不多5:2。這幾年,南京人癌症死亡居前5位的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現實,肺癌仍然是癌症首位,胃癌高發區主要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如上海、江蘇、甘肅、青海等較為突出;肝癌高發區集中在東南沿海及東北吉林等地區。
網絡熱帖
癌症發病率高
是因為壽命長了?
癌症,曾經在醫學史上並無地位。自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偉大醫師印和闐在一卷病例手稿中提及腫瘤後,這種疾病似乎在醫學史上消失了。傷寒、黑死病、天花、結核……這些每次出場必生靈塗炭的兇險疾病貫穿了人類的文明史。而除了獨立的幾個考古發現外,腫瘤在浩蕩時光中,竟沉默了幾千年。在20世紀前,幾乎沒有一本關於癌症的書,也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神靈,與癌症有關。
在人類文明進入20世紀時,遠古的幽靈終於登上了主舞臺。在半個世紀中,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增長了21年,這個成就超過了以往幾百年的總和。但1900-1916年,美國公民因患癌症的死亡率上升了29.8%,到1926年,癌症已成為全美第二常見的死因,僅次於心臟病。
如果翻開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鑑》,其中《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構成》一表已經完全足以說明癌症的兇險程度:在「粗死亡率」一項中,惡性腫瘤以172.33/10萬人的死亡率排在各項之首。而在農村,癌症同樣以150.83/10萬人傲視其他疾病,連心腦血管疾病都被癌症遙遙甩在身後。中國人一生患癌概率為22%,因癌死亡率為13%。
其實,癌症發病率的提高是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的副產物。1900年人類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1歲,而今天這一數字已經達到67歲。雖然確實有些癌症不擇老幼,但是大部分的癌症還是發生於65歲以後,是衰老的結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腫瘤學家羅伯特·溫伯格Robert Weinberg說過:「只要我們活得足夠長,早晚會患上癌症。」
在古代社會,人們還沒來得及患上癌症(或者說潛伏期的腫瘤還沒來得及成為死因),就被肺結核、霍亂、天花、麻風、鼠疫或者流感幹掉了。癌症的崛起,正是因為其他人類殺手都被擊倒後的自然結果。
人們往往認為癌症是「現代病」,是匆忙緊張的現代生活導致了上天的懲罰。這是錯誤的,現代文明並沒有導致癌症,而是通過延長了人類的壽命,暴露了癌症。
這些年患淋巴癌
去世的名人
關於淋巴癌,人們之前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羅京。在與病魔抗爭了幾年後,依然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其實,近20年來,被淋巴癌奪走生命的名人有不少。
羅京
2008年7月被確診為淋巴癌,並暫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療,期間還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和化療。2009年6月5日早晨不幸因病去世,終年48歲。
張亞林
2010年2月15日,前中國國奧主力球員張亞林,曾幫助大連隊四次奪得聯賽冠軍的功臣年僅29歲張亞林因淋巴瘤離開了我們。
李鈺
2009年3月14日22時48分曾參演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末代皇妃》等片而走紅的演員李鈺,因患淋巴癌醫治無效,於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33歲。
阿桑
2009年4月6日8:30,臺灣著名歌手阿桑因癌症醫治無效,在臺北新店慈濟醫院去世,終年34歲。雖然最後結果說阿桑是死於乳癌,但其實早在兩年前阿桑就查出患有淋巴癌,後來才查出已到了乳癌晚期。
劉家良
香港功夫片演員兼導演劉家良2013年6月25日在香港仁安醫院病逝,終年79歲。劉家良1995年確診患上淋巴癌,一直與癌病鬥爭多年。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